外科总论名词解释题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无菌术: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过程中,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无菌术十大原则:(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不得接触背部、腰以下、肩以

上部位。(2)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手术器械。(3)手术手套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4)手术过程中,如手术人员调换位置,一人后退一步,背对背到达另一位置。(5)手术前、关闭切口前均要清点敷料、器械,以免遗漏。(6)切口边缘应以无菌纱布、手术巾覆盖,以免污染。(7)缝合前,需用70%酒精再次消毒皮肤。(8)切开空腔脏器,先用纱

布保护周围组织,以免污染。(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距离太近。(10)手术室不应开窗通风或使用电扇,以免扬起尘埃,污染空气。

2. 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非功能性细胞外液:另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做哟甚小。

4. 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中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但可造成细胞外液量的迅速减少。

5.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6. 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需要时进行回输。既可以节约存库血,又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实验。

7. 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技术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扩充血容量,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不在体内积聚。如右旋糖酐。

8. 休克: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病征。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呼吸变快、尿量减少脉压减小。抑制期: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苍

白、发绀、自肢厥冷、脉搏摸不清、少尿或无尿、血压测不出,皮肤粘膜出血或GI出血(呕血、便血)提示DIC,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给予吸氧不能缓解,提示ARDS。

9.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用带有分光光度血氧计的改良式肺动脉导管,获得血标本进行混合静脉S- VO2,判断体内氧供与氧消耗的比例。

10. CVP,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端静

脉内压力的变化。正常值为5〜10cmH2O (0.49~0.98kpa)。

11. 失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很常见,见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干脾破裂、胃、

十二指肠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出血等。通常在迅速失血

超过全身总血容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也可见于严重体液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

少。

12. M0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导致

多器官或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这种序贯渐进的临床过程被称为多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3.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14.SIR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当炎症加剧时,过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解放,酶类失常和氧自由基过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调,或加以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细胞等多方面失常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标准:出现体温>38度或<36度,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白细胞计数>12*109个/L或<4*109 个/L幼稚细胞>10%即为SIRS。

15.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

临床综合病征。

16.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它是衡量麻醉药效能强

度的指标,也是监测病人麻醉深度的基础。

17. 控制性降压: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药物或麻醉技术主动控制病人的血压在一较低水平,以减少手术失血或为手术创造条件,称为控制性降压。

18. 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生产方式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19. 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完全和可逆的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患

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在用药局部区域产生无痛和/或肌肉松弛作用。表面麻醉:将穿透

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末梢神经,使粘膜产生麻

醉现象。

20. 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和)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

21. 心肺复苏CPR :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呼

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吸,以心脏按压形式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22. 手术分类:(1)急诊手术: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然后迅速实施手术。

(2)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根除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过久以延迟手术时机,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3)择期手术:一般的良性

肿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的手术。

23. 切口分类:(1)I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等。(2)II类切口:指手术时有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等。(3)III类切口:指邻近

污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的切除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