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管事理人
管理: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
管理: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所谓管理,究竟是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两者虽然看起来只是名次顺序的变化,但在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中挥发着截然不同的功用。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即管人理事;就是用规定框架和既定流程管好人力资源。
这种观点先入为主地认定每一个独立个体将按照指引去工作。
理事就是对于不同的事情,结合不同的场景来定制不同的规则,然后让事项的处理达到预期目标。
显然,以上针对人和针对事两个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别。
事实上,不论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只是各自有其针对性的适应场景。
所以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应当将对待人和对待事的操作模式用相对独立的眼光看待,相应的规则也要有各自明确的规范。
具体来讲,管事理人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用既定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让事情在既定规则的引导下,朝着既定方向发展,然后拿出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和灵活措施来应对人员的协调安排,也就是说,对于事情的管理更多地追求达到统一制式的结果,而对于人的管理更多地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应用不同的、灵活的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进而“反哺”团队目标达成的最终效果。
管人理事和管事理人的应用效果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我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的工作经历,从党群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角度,举例阐述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怎么样去实践管事理人的理念和模式。
首先是管事。
党建工作包罗万象、纷繁复杂,但始终遵循一套既定的原则规范,有着高度的专业化、标准化、体制化。
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制定办事规则,通过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结果规范化。
我们正在进行中的“‘融•聚’科技党建”品牌建设、新型“四化”党支部建设、支部党建创新项目等,都有强烈的计划性和规范化特征,都需要制定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案和行动指南,都是在规范化的流程制度体系下运行的。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更新完善十余项党建制度,也从侧面说明了,规章制度对于党建工作执行层面的意义,这种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贯彻。
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
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按照工作自身的逻辑对工作进行组织仅仅是第一步。
我们还必须让工作适合由人来承担,因为人的逻辑与工作的逻辑大不相同。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人”,因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必须要关注人。
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事”,因为管理是驱动别人把事情做成,组织必须要输出成果。
也有人两者兼顾,说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德鲁克的论述是最为精辟且简洁的,那就是:让工作富有成效,让员工有所成就。
在《管理(原书修订版)》第3章“管理的维度”中,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项任务,也称作管理的三个维度:一是深入思考并且界定机构的特定目的和使命;二是让工作富有效率,使员工有所成就;三是管理机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在实践中,我喜欢这样来表达管理的任务:让工作富有成效,让员工有所成就。
这里的“成效”,包含了企业的最终商业成果,也包含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一切管理行为,都要同时指向两个目的--让工作富有成效,让员工有所成就。
也就是要把人和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01---------------研究人的时候把事摆进来—让工作富有成效德鲁克从不就人本身来评价人,他强调的是贡献、成果和绩效。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6章“自我管理”中,德鲁克说:“我们只有一种办法了解我们的长处:反馈分析法。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关键措施,我们都要写下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9~12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
”在发现人的长处方面,德鲁克推荐最多的就是“反馈分析法”,而不是性格测评或者智力测试。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德鲁克说:“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
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管理就是管人和管事
管理就是管人和管事管理就是管人和管事好强的人管不了人,老板要懂得“守弱” ,对内对外都逞强?你挺不住的! ,淡季之所以淡,是因为旺季时没做好身为老板的你,真正要管的是生意上的战略性的事,所以对外,你一定要逞强。
但对内呢,是不是也要采购生产一脚踢?不过,你有那么多心思吗?老板对内实际上就是管人。
而管人的根本在于管自己,你把道家、儒家看一看,完全就是这个意思。
而管事则完全不同。
管人要大度,管事要较真。
管事就是给别人把规矩定好,然后认认真真、斤斤计较地去跟他算;管人是要员工认同你,首先你自己要的确做得很优秀,而且不能太较真,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个方法叫做“守弱法”。
对内要“守弱”,如果你对内对外都逞强,你特别累,同时企业也会被你搞得紧张兮兮。
真正善于跟人打交道的人,都是不太好强的。
而那些能把事情管住的人,往往都是好胜心、求胜欲强的。
此外,你在选人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这个道理来做衡量。
好强的人管不了人,老板要懂得“守弱”管人和管事是不同的。
管事是给别人定规矩,管人是给自己定规矩。
能够把人管好的人,一定是能够把自己管好的人。
我调研过很多企业,有些企业凝聚力差、人才流失率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对老板颇有非议———要么说上次答应我们的钱没有兑现,要么说老板自己一年到头就在那里吊儿郎当。
老板一定要知道,其实,管人的根本在于管自己,你把道家、儒家看一看,完全就是这个道理。
而管事情是另外一种方法,跟这个不搭界。
管人和管事要分开,因为管人的原则和管事的原则完全不同。
管人要大度,管事要较真。
管事就是给别人把规矩定好,然后认认真真、斤斤计较地去跟他算;管人完全不是这样,老板要让员工认同你,你自己要的确做得很优秀,而且不能太较真,要包容、接纳员工,很多时候老板就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对内对外都逞强?你挺不住的!我把这个方法叫“守弱法”。
为什么叫“守弱”呢?就是管人的人不能是好强的,好强的人管得了事管不了人。
你发现没有,跟人打交道特别厉害的人,都是不太好强的;但是能把事情管住的人,往往都是好胜心强的人。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不能管,难道对其完全放任吗?”或者“组织是个团体,非管不可。
”但是,无论怎样,对人进行管理不会有好的效果。
既然人不能被管理,那么一个组织必然有新的方式来凝聚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就是“理人”以及境界更高的“安人”。
人之所以不能管,是因为管人有三大祸害,下面就先从这三大祸害说起。
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第一大祸害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这是管人会带来的第一大祸害。
这与我们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比如,当你和外国员工谈论权利义务的时候,他会与你讨论,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会直接说出“这个我不能接受”或者“你这个要求太过分了”等话语;而中国人不会,因为中国人认为在求职的时候与卖方讨价还价很容易丧失机会,中国人相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理念。
所以,即使你提出类似“早晨四点上班”或者“不能睡午觉”等的苛刻要求,他也会一一答应下来。
但是,口头上的应允并不表示他从内心接受了你的要求,他只是为了马上抓住这次机会而做出的暂时性让步。
一旦得到了这份工作,他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尽办法与当初刁难自己的人为难。
他是四点钟来的,但是一来就开始打瞌睡,被你看到了他会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等你一走,他会马上继续打瞌睡。
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固然可恨,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管人的人造成的。
具体来说,是管人之人的无理的、过分的要求造成的,因为这个管理者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最终造成了这种局面。
第二大祸害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所谓公事公办,就是管理者一切照规定处理。
凡是公事公办的人,心中必然只有事而没有人。
因为规定是死的,而情况是变动的,这样就会抓不住人心。
以饭店为例,国内有许多饭店有绝好的硬件,但是饭店的服务员却会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清理房间。
这样低水平的服务就是来源于忠实的公事公办,完全不替客人着想。
而且当你向饭店服务员打听附近哪里有中国银行等简单问题时,他们却往往无言以对。
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
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一流企业靠文化管人,二流企业靠制度管人,三流企业靠人管人。
任何一个企业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优质的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关键要看以下四个方面。
1 平台搭的是否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给全体员工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平台平了才能避免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孬都一样。
2 制度建的是否全任何一个企业都遵守二八定律,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20%的骨干都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80%中的20%是即使扬鞭也不奋蹄的,单位建立制度除了激励那20%的骨干力量外,主要就是用来鞭策后部人的。
如果制度不健全,这部分人相互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单位正气逐渐减弱。
3 过程控的是否细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
只要过程控好了,做细了,结果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
反之,过程控的不细,结果一定是一塌糊涂。
所谓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管”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理”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
这些都必须有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多转转,多看看,发现问题及时“管”和“理”。
只有控住过程方能赢得结果。
4 工作落的是否实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由此可见,工作的成败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跟踪督促。
一些制度和政策再好只要不落地始终是美丽的星空。
抓好落实工作要严格实施三部曲,一讲二抓三处罚,一讲是讲目的讲意义。
二抓是抓“好”的和“孬”的典型。
三处罚是对差的典型要采取处罚和整改措施。
在抓落实中要防止出现90%*90%*90%*90%*90%=59%这个现象,克服差不多现象,每一级都落实90%,执行5级就连60%都不到了。
而101%的100次方是2.7,在落实上每天认真一点点,效果就会大大增加!!前两点是管人,后两点是理事。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叶青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成套的理论,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的内容全部是和人打交道。
管理,从理论上讲,就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团队的力量去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与“理”,不论管理内容如何纷繁复杂,涉及面如何广泛,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是人,一个是事;管理的目的也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管理者想要企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在管人和理事上多学习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
“管人”的核心是经营好“人心”。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许多人认为制度摆在那里,一切按制度办事,人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员工怎么想并不重要。
其实,管理者必须看到,制度只是起预防性的作用,是强制性的,并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
只有管理者去真心地关心员工,真正为他们的工作和事业提供帮助,才能得到员工们的认同,也才能激发出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功的管理者总是超越“纷繁复杂”,提纲挈领地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
管理者应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员工更高效、更愉快、更正确地做事;应做到管而有法,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依情而理,使每一名员工既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又能感到管理者的关怀。
“管”和“理”是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两个方面,不能只“管”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管”。
只“管”不“理”,一味地实施高压政策,不利于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快乐、轻松的工作氛围;一味地只“理”不“管”,无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者就不能及时了解情况,防控风险。
管理的精髓是“理”而不是“管”。
“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
管理无非就是6个字:管人、管事、管心
管理无非就是6个字:管人、管事、管心
第一个:管人
人员的岗位和层次要划分清楚,好比沃尔玛就实行了扁平化结构的管理体制。
这样做,可以让管理更加高效和简单,避免出现一些繁琐和浪费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样高效的管理,才能让沃尔玛成为世界巨头。
管理人员之前想管理好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管理最重要的是带好头,做好监督,做好善后,这样才不至于乱了分寸,失了成效。
第二个:管事
注重事情的发展规律,比如华为的经营管理就是两个字,均衡。
二十年来,一直在建立实现功与利,经营和管理的均衡。
希望通过增强组织的活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不断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
管理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懂得平衡。
任何事有好有坏,关键看你如何去利用。
第三个:管心
要想拉拢人心,就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平等对待员工。
在惠普公司里,创建了开放式的办公环境,没有独立的办公室。
领导同事之间从不以职称称呼,而是直呼其名。
管理者深入接触底层员工,了解大众需求,可以更靠近问题和真相,及时作出调整与应对。
这样的管理模式,也是对下属的尊重,促进了团队的和谐氛围,让所有人一起共同努力,不分高低和你我。
若是你还想了解更多有关管理、管人、识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购买我们的《管人七绝:助你管人驭人》,里面有更多精彩、专业,且极具深度的管人秘诀。
完整的工厂车间现场管理细则
完整的工厂车间现场管理细则一、什么是管理?1、管理就是管事理人,管理就是通过PDCA循环达成目标。
2、管理又是管事理人(应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检查;事事有结果3、班组长职责:1、安排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计划;2、管理人员,提高自己及下属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4、管理者也是被管着⑴、管理者应学会定位,扮好角色不怕碰硬,越碰越强;善于沟通,协调能力好;千里眼,辨别真伪,能正确判断;将军肚,宽宏大量,能容忍大事;飞毛腿,能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⑵、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当好被管者才能当好管理者;去掉自我,融入团队;不断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学会忍辱负重,经的起挫折;下属犯错要付连带责任;要持才助上,绝不持才傲上;不做“三拍”领导;不做“员工代表”。
二、班组长一日管理1、班组长一日工作⑴、目标管理:准时开工率,质量管理,机器效率,人工效率,完成率,液体产出率。
⑵、4M1E变化点的管理(生产管理5要素)4M:Me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ed方法1E:Envivonment环境⑶、6S管理:现场安全的管控,现场卫生的管控,现场工作氛围、公司风气的培养三、召开班组会⑴、早会的目的1.信息传递2.工作氛围3.工作安排4.员工指导、教育⑵、班组会的意义1.增强集体观念2.上传下达,保持良好沟通;3.有序安排,提高工作效率;4.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5.引导良好的工作习惯;6.培养良好的部门风气。
⑶、早会的有效利用1.3分钟观念引导2.品质教育3.安全知识四、生产前确认1.材料的准确性2.现场单据的填写3.首检的核查五、品质巡检1.检查工艺执行情况2.检查设备运行状况3.检查标准化作业实施情况4.检查产品品质情况5.及时发现变更点,事前对应六、有效的班组沟通⑴、知识态度沟通技巧沟通的定义: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沟通的效果是: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受了多少信息沟(informationgap)沟通就是在讨价还价中寻求一个平衡点⑵、表达的要点是:积极心态建立信任讨教智慧促进了解沟通有益沟通志在解决问题,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要善于说好话,谋求一致目标,承认分歧,肯定对方的优点和努力,坦言期待,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现代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单位,管理者所要面对的无外乎是“人”“事”二字。
换句话说,如果一位管理者对人和事应付自如且管理有理有方,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了。
如果无法管好人、理顺事,就会导致人才流失、管理混乱、效益与下滑。
从下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对此有所了解。
一家企业的情报科长因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导致企业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
对于这样严重的错误,总经理完全可以将情报科长撤职。
但这个总经理并没有急于做出处理,他分析了两种可能:一是这个情报科长本身不称职,不宜于再继续担任这个职务;另一种可能是好马失蹄,由于一时大意而出现判断错误。
如果后者,那么将他撤职就会毁掉一个人才。
总经理进一步考虑到,目前还找不到一个更适合的人选顶替情报科长的职务,一旦将他撤职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工作。
于是他把情报科长找来,告诉他自己将要对这一错误做出处理,但具体如何处理没有明确告之,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在这段时间里,情报科长为挽回错误的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多次提供很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做出了贡献,同时用事实证明他做这项工作是称职的,上次的失误意外情况。
不久,总经理再次找到情报科长,对他说,对他为企业决策做出的贡献本来准备给予嘉奖,但因为上次的失误还未处理,故将功补过,既不嘉奖,也不处分,既不升也不降。
这种处理方法令情报科长以及其他员工心服口服。
李永是某企业市场部的经理,非常有能力,但他只强调以个人强势的能力为中心,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对下属员工作的不满,而且是不满意任何且个岗上员工的工作。
面对繁杂的工作,他自己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地担当起更多的工作,员工不论有能力还是无能力均被他一刀切地当成一般人来使用,导致那些有能力的员工在其岗而不谋其事。
当完成工作之后,不论结果好与坏,达到目标与否,均得不到李永的肯定。
其中许多员工费心心血甚至加班加点在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常常会遭遇到被李永全部否定的厄运。
对管理的认知
对“管理”的认知“管理”,从字面上理解,“管”就是管“人、财、物”,“理”就是理“事”。
管理的概念,说起来较易理解,但管理的深刻内涵,要求我们在实施中要讲科学性和有效性。
就企业而言,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具体到管人就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赢;管财就是通过实施财务管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管物就是通过质量控制,实现物超所值;而理事则是以过程控制为核心,实现高效运营。
要实现这些目的,管理的实施至关重要。
管人。
人是有思想的,其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因人而异。
人的需求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马洛斯对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表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管人是核心。
一是建立用人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践行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业绩量化考核为主,民主管理测评为辅。
二是建立薪酬体系:岗位等级工资和绩效考核奖励结构合理,福利薪酬短期和长期科学并举。
三是建立特别激励机制:正向激励(绩优的嘉奖)和反向激励(重大经济损失、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违法乱纪的一票否决)分明应用;软性薪酬(带薪休假、在职进修和荣誉奖励等)和期权性薪酬有机结合。
三种机制相辅相成,使员工在什么岗拿什么“钱”成为共识,知道在企业的管理环境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管理就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目标。
管财。
管财包括会计和财务二部分。
会计是历史的,会计的三种基本报表(现金流量表、埙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因而会计的管理重点是执行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
财务则是着眼未来的,包括企业运营、投资和筹资的三类决策。
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做好三类决策,成为管财的关键。
运营决策:关注企业怎样才能创造和保持价值,包括了企业大量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具体涉及处理财务信息、协助企业决策过程、企业规模定多大、增长率多高、产能如何扩充和战略性的资产如何分配(资本预算管理)等管理内容。
投资决策:决定企业投资于那些资产,如是否新建厂房、增加产品和服务、购买那些金融产品(股票、债券)等管理内容。
管理的核心八个字
管理的核心八个字
管理的核心八个字是产品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
1.管事理人,先理后管。
经营管理首先要有梳理,要明确方向和目标,然后要有跟踪、检查、管理。
学会标尺管理。
经理要善于寻找外部和内部标杆,发现差距,进行整改提升。
2.一个人干事不叫领导力,你得带着一个团队干事才叫领导力。
这就是说,一个人成功也不能称为领导力,你要在一个群体中取得成功,才叫领导力。
是否具备领导能力,还要看能否“解决难题”。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将会处理这些变革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称之为领导力。
3.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
人际结合、人与物的结合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可见物不见人。
所有生产活动、现场的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人员来掌握、操作、完成。
只有少数专业人员优化现场管理还不够,必须依靠现场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员工参与管理。
扩展:核心领导权是不变的。
网络时代、虚拟经济这些炫目的变革,都没有改变领导的核心。
并且,面对这些炫目的变化,更要把握领导的核心。
在领导力方面,应对时代万变。
领导的核心是领导力的最高不变。
同时,你也要与“误导者”作斗争。
当你领导时,就会有人误导。
错误的人说不需要改变,或者说应该向错误的但通常更容易的方向改变。
当改
变遇到小的挫折时,误导者就会跳出来说:我刚才说过这样不行吗?错误的人也可能是权威,有时,错误的人可以命令群众而你做不到。
什么是“管理”?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吗?
什么是“管理”?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吗?所谓管理,就是制定规则,梳理过程。
既要管人,也要管事。
总起来说管理就是“四个管”和“八个理”:一、四管①人的行为:这是核心,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任职资格、作业标准、技能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沟通等方式,都是规范行为的管理方法;②物的状态:指的是供产销过程中,物品的存在状态、防护状态、账目状态的管理。
出入标准、台账、物流监控、操作规范、盘点、检查、审核等方式,都是防止物品失控的管理方法;③事的结果:本质上,这是执行力的管理,PDCA是最为基础的做事方法,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
数据化、8D、审核等方法,都是事的管理方法;④钱的效率:钱要用在实处,一来是为了避免浪费,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内部腐败。
审批权限、内部制约、会计监督、预算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规划等方法,都是钱的管理方法。
二、八理①战略要优: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企业的使命出发,科学运用战略分析、选择、评估工具,最终形成企业的战略规划,并对企业战略进行实施和控制,这是战略管理;②目标要精:科学系统的目标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战略的保证。
把长远的战略规划,分解为年度目标,再经过层层的目标拆解,形成一份份的经营计划,最终落实到一项项具体工作任务上,这是目标管理;③风险要低:风险和机遇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
如何科学地识别、分析、评估、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是风险管理;④制度要顺:“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用法治替代人治辐射更广、链条更长、效率更高。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节点,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制度管理;⑤职责要实:清晰的职责分工,是团队协作的基础,谁来干、干什么、何时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界定清楚,从部门职责开始,到岗位职责,都要落实清楚,这是职责管理;⑥流程要快:流程管事,事情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程的效率。
管理是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
管理是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
管理,是管人理事还是管事理人呢?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管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所涉及的无非就是事件与人的问题。
是管理人处理事件还是管理事件处理人际关系?
我想大多数管理者都喜欢选择前者,因为对别人指手画脚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但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愿意让人呼来喝去的呢?没有人愿意!其结果自然也就是阳奉阴违,害的管理者自以为管的不错,到头来还是一蹋糊涂!
因此我认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考虑是所要管辖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需不需要我亲力亲为?如果不需要,我应该放给我的下属去完成多少?是全部还是部分?然后我要监督的是这个事件的完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如果完成了,那么说明完成这个事件的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合格的!如果没有完成,那第一次我就提醒他,第二次我会认真的谈谈,第三次我就会不客气的训斥他了。
但是我所针对的只是这个事件的本身,而绝不是处理事件的人!
如何让你的下属去认真做事,首先我认为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一个表率的作用,越是领导就越要以身作则,下属的眼睛最会盯着上司在做些什么!其次我认为要懂得尊重下属,人都有被尊重的渴望,只有你尊重他,他才会死心蹋地的为你做事。
其三我认为管理不能单靠人来管,而更应该靠制度来管。
答案自然出来了,管理,应该是管事理人,而不是管人理事,因此人是要理会,事情才需要管理,一个好的项目,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好的规范,好的制度进行约束,做到既人性化管理,又做到每件事精益求精。
班组长一日工作管理MOK
4、管理者也是被管着 (2)管理者必备的能力
●当好被管者才能当好管理者; ●去掉自我,融入团队; ●不断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 ●学会忍辱负重,经的起挫折; ●下属犯错要付连带责任; ●要持才助上,绝不持才傲上; ●不做“三拍”领导; ●不做“员工代表”。
.
四川鑫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辅佐的含义 ●能够积极接受上司的指令并真正理解其
完成率,液体产出率。 4M1E变化点的管理(生产管理5要素) 4M:Men 人、Machine 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ed 方
法 1E:Envivonment 环境 6S管理:现场安全的管控,现场卫生的管控,现场工作氛围、
公司风气的培养
.
三、召开班组会 1、早会的目的 (1).信息传递 (2).工作氛围 (3).工作安排 (4).员工指导、教育
.
3. 运用DMAIC循环解决问题 D:明确定义(明确问题) (define) M:准确的测量问题 (measure) A:科学的分析问题(analyze) I : 对 策 确 立 , 实 施 改 善 ( improve ) C : 效 果 评 估 , 改 善 维 持 ( control )
.
2、班组会的意义 (1).增强集体观念 (2).上传下达,保持良好沟通; (3).有序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4).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引导良好的工作习惯; (6).培养良好的部门风气。
.
3、早会的有效利用 ● 3分钟观念引导 ●品质教育 ●安全知识
.
四川鑫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四、生产前确认 ●材料的准确性 ●现场单据的填写 ●首检的核查
班组长
一日工作具体管理
2018-07-09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企业要做到有情管理,无情制度
在评估下属工作时,与其说“你的这份报告做得太马虎了,我实在不能接受”,还不如说“你的报告中的数据不够准确,市场分析也不够精确,与当前真实的市场情况尚有一定差距……”这样,你的下属必定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中国企业的一些领导也往往不能免于此,对自己喜欢的员工时常会赞誉有加,而对自己不喜欢的员工则往往吹毛求疵。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在给员工作绩效评估时千万要避免这种情况。
你在为下属作绩效评估时,应在心中先问问自己:“我对这个人看法如何?我喜欢他吗?我不喜欢他吗?为什么?”如果你不能找到足够的原因加以证明,那你极可能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而这些潜意识形成于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
具体处理时要尽可能灵活,探讨各种可能的办法,这样即便不得不否决他的请求,你为此所作的努力也有助于消除员工的怨恨。
有些时候,准许员工偶尔稍许迟到或早一点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一定要事先征得你的同意,不然,你迟早会发现下属自行其是确定上下班时间。
有时你准许某个员工提前下班,而有时候又不得不否决这类要求,这时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原因,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办事没有原则或偏袒某些人。
(二)不要因奖励一个人而失去很多人
中国企业的领导眼中,不能只有“超级明星”,还要有整个企业。企业领导者是金字塔的塔尖,而更多的企业员工是金字塔的基座。事实上,所有赢利的企业都是靠拥有中等技能、知识的一群人,加上少数的“明星”来运作的。
只有一个人频繁地得到某种奖励或认可,就意味着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偶尔,某个人会比其他人更为突出,这时没有谁会妒忌他所得到的褒扬——但这种事并不多见。企业领导如果非要从一批非常出色的员工中挑出一个人来,常常会挫伤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并导致他们工作表现的恶化。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和“理事'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和“理事'管理是什么?林肯说:“管理的本质在于用人,统治的根本在于治人,而领导的精髓则在于御人,领导的才干,就是长于识人善用。
”这是一个政治家对于管理的精妙概括。
而在于经济领域,对于管理的理解,没有比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更有发方权了。
他在《旁观者》一书就说过: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
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
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并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
他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又说: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在国内,著名的国学大师曾仕强也在《中国式管理》中从观念的视角来解读管理,论述精辟。
他说:管理由观念开始,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行为。
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也就产生什么样的管理关系。
同样有什么样的管理关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观念、行为、关系和效果四者,构成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
因为什么样的管理效果,必然反过来加强或修正什么样的管理观念。
没有管不好的下属,只有不会管的领导!说到底,管理就是两件事:理事和管人。
以人成事,所以,成于事,始于人。
一、靠什么理事?一靠计划,重点在于取舍,在于选择,目标是:做对的事情;二靠控制,重点在于跟踪,定位,修正,目标是把事做对。
二、靠什么管人?一靠制度,靠谱的制度,人人争相执行的制度,目标是:让不能干的人能干,让不想干的人想干。
最靠谱的制度如同游戏规则,四个要点:做任务(Goal)-传帮带(Echo)-攒经验(Allow)-拿奖励(Medal),合起来就是游戏(GAME),让制度的执行如游戏一样,让员工成瘾,才是靠谱的制度。
二靠领导,分层领导,针对性领导。
三、分层,分四层:能干事,又想干的人,你当好老板,充分授权,,让他自己玩去,放任其发展结果一定最好。
管理就是四个管”和八个理
管理者要熟知的20个名词
领导=带领+指导 老板=老师+拍板 职责=职务+责任
绩效=成绩+效率 管理=管事+理人 权限=权力+限度
制度=规矩+尺度 人才=人格+才能 合作=配合+作为 信任=相信+任用 目标=目的+标准
沟通=鸿沟+疏通 激励=激发+鼓励 团队=团结+队伍 能量=能力+度量 计划=预谋+谋划
职责要实 流程要快 标准要精 信息要畅
四管
管人
人是核心,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产品和工作效率。所以得有一套方法,比如培训、考 核、激励和沟通,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和团队协作, 确保员工能够按照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
管事
事的结果其实就是执行力。得有个“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这样才能把 事情做好。关注公司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 顺利完成。
四管
管钱
钱得用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和内部腐败。审批、监督、预算等都是管钱的好方法。 关注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管物
供产销过程中的物品得管好,不能让它们失控。出入标准、台账、物流监控等 都是防止物品出问题的办法。关注公司的物资、设备、设施等资源的使用和维 护情况,确保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管理就是四个管”和八个理
管理就是四个管”和八个理
管理是什么?很多人理解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 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到底应该管理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四管和八理。
管 人 管四管
管理,其实是管事理人
视 及 使 用 , 保障企 业 在 业 绩 、 管理 等方 面 的提升 。 在这 个 阶段 ,
管 “
”
和
理 “
”
要 平衡发展 ,
相
互 支撑和 促进 。
在
理 “
”
的基础上 优化
管 “
”
中不 细致和 不 合理 的地方,
在 管 “
”
的支撑下 提高
理 “
”
的水平 ,
加强 员工 满意度,
从而 提高 员工 主 动性,
能保障整个企 业 管理 良性发展 。
在企 业 发展 的不 同阶段,
管 “
理”
的这 两 方 面 权重也 是不 同 的。
在初 创 阶段 , 企 业 管理 一 般是 粗放 式 管理 , 没 有 过 多 的约 束, 只 要 有市 场 机会 , 就 会 做 出
快速 反 应 , 抓住机会 一 举成 功 。 在这 个 阶段 ,
渐低 速, 企 业 无法长 期 发展
口 周正
在一 个企 业 中, 通 常有三 种 角色 : 经 营者 、 管理 者 、 操 作者 。 现 实 生 活 中, 很 多人 都会 把 经 营和 管理 这 两 种角色混 为 一 谈 。 而 事实上 , 这 三 者是 有严 格 界定 的。
经 营者生 活在 未来, 为企业 谋 划将来的道 路 ; 管理 者生 活在现 在, 解决企 业 当前遇 到 的问 题 ; 操作者生 活在过 去, 按照 既定的流程 、 制度和任务工 作; 而 管理 则是联 系未来和过 去 的纽
实践证 明, 只 有充分认识 到管理 的含义 , 才能为企 业 的发展提供源源不 断 的动力。 圈
0 2 0 蝌 i 《” R Ⅲ ¨ q
事实上 , 管事是硬 的, 表 现 在 组 织 机 构 的设 置 、 责权 的划分 、 流 程 、 制 度 的拟订 等 ; 理 人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过时了吧!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过时了吧!混迹职场几年之后,许多人会进入管理岗位。
不管你是管理几个人的项目组,还是管理几百人的公司。
对于管理,你当然会有自认为正确的理解和方式。
这些年,运营君也逐渐的从小角色成长为敢于到处吹牛逼做培训的“管理猪”。
也曾经简单的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管好了下属、理清楚了事情的头绪,再按部就班的执行和调整,就能做好管理,就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然而一年一年过去了,运营君逐渐发现这套理论好像出了点问题,下属越来越难管了,流程也越来越难顺畅的执行下去了。
安排交代的任务,下属永远不会尽心尽力的完成,最后除了发脾气、说狠话,好像没有了别的办法。
相信很多新晋的管理者在将来都会遇到同样的烦恼。
不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出现了问题,其实是时代改变了,社会环境改变了,我们对于管理的认知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运营君对于管理的认知和看法,相对于现在的管理理论来说,应该属于离经叛道的,所以为了运营君论点能够正确的传递,文章会有大量的铺垫,请各位看官耐心一些。
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工业时代,我们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中。
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大行其道,在管理上,我们不约而同的适应了流程化、节点控制化的思维方式。
所以,工业时代的管理组织更像是一台机器,我们做管理就是为了让这台机器平稳顺利的运行。
这个时代,我们的管理目标是打造“企业文化”,然后用所谓的企业文化让这台机器运行。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产品思维逐渐形成,公司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扁平化,层级也越来越少。
我们能看到很多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以及产品的迭代上。
消费者不再关注产品的性价比,而更多的为产品的个性化和自己的情怀去埋单。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管理目标应该变成“卓越的产品情怀”。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我们必须具备产品经理的能力。
二、短板理论与积木理论在工业时代,木桶理论中的短板理论对我们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和下属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短板,以求形成更加完美的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不能管,难道对其完全放任吗?”或者“组织是个团体,非管不可。
”但是,无论怎样,对人进行管理不会有好的效果。
既然人不能被管理,那么一个组织必然有新的方式来凝聚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就是“理人”以及境界更高的“安人”。
人之所以不能管,是因为管人有三大祸害,下面就先从这三大祸害说起。
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第一大祸害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这是管人会带来的第一大祸害。
这与我们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比如,当你和外国员工谈论权利义务的时候,他会与你讨论,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会直接说出“这个我不能接受”或者“你这个要求太过分了”等话语;而中国人不会,因为中国人认为在求职的时候与卖方讨价还价很容易丧失机会,中国人相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理念。
所以,即使你提出类似“早晨四点上班”或者“不能睡午觉”等的苛刻要求,他也会一一答应下来。
但是,口头上的应允并不表示他从内心接受了你的要求,他只是为了马上抓住这次机会而做出的暂时性让步。
一旦得到了这份工作,他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尽办法与当初刁难自己的人为难。
他是四点钟来的,但是一来就开始打瞌睡,被你看到了他会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等你一走,他会马上继续打瞌睡。
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固然可恨,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管人的人造成的。
具体来说,是管人之人的无理的、过分的要求造成的,因为这个管理者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最终造成了这种局面。
第二大祸害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所谓公事公办,就是管理者一切照规定处理。
凡是公事公办的人,心中必然只有事而没有人。
因为规定是死的,而情况是变动的,这样就会抓不住人心。
以饭店为例,国内有许多饭店有绝好的硬件,但是饭店的服务员却会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清理房间。
这样低水平的服务就是来源于忠实的公事公办,完全不替客人着想。
而且当你向饭店服务员打听附近哪里有中国银行等简单问题时,他们却往往无言以对。
这样的服务人员根本没有心,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服务,他们只会嘴巴服务。
第三大祸害管人带来的第三大祸害是大家维持不被开除的水平,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
任何人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都对其充满了希冀,没有人愿意得罪上司、赶走顾客,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但是他们一进到被人管的公司后,就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没有自信,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祸害。
缺乏竞争力就是把人当作资源进行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
学会理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中国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下面的话语:“你凭什么管我?”、“谁让你管?你管谁啊?”、“你干吗管我?不要你管。
”中国人还常说这样一句更妙的、独一无二的话—“凭他那种德行,还想来管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视德行,他们认为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这种话在中国人是言之成理、顺理成章的。
只能“理”,不能“管”管理包含“管”和“理”两个字,中国人习惯说:“你为什么不理我?来了半天都没人理。
”中国人对于无人理睬很在意,由此而知,中国人只能理,不能管。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看得起你,这叫做敬人者人恒敬,所以人人都愿意讲理;而管就是看不起,所以我管你就是表示我比你大,你就要听我的,那你就很没有面子,即使你挣再多的钱也没有面子。
中国人最喜欢听的话语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你办事我放心”,这样的话语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如果你对下属使用了“理人话语”,就是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再加上你的以身作则,你就会真正得到下属的支持。
所以,我们常听到努力奋进的员工这样说:“我们老板看得起我,给我很大的面子,我只好争气呀,做给他看!”总之,想要员工尊敬你,想要你的员工对客户好,你就要对你的员工好。
只要你对员工不好,他们就不会对你的顾客好。
你要你的员工对顾客讲话客气,你就要对你的员工讲话客气。
这是中国人很明显的一个个性。
学会安人安人才是最高境界“理”人其实还是不够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安人”。
达到“安人”的境界,你即使不理睬员工,他自己也会很安心,也会表现得非常好。
可是很少有人能一下到达“安人”的境界,一般来说,都要经历从“理人”到“安人”的过程。
从管人提升到安人人是不能管的,而事情是要管的,要学会以管事来带动人心,让员工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他们自然能与你积极配合,从而把工作做好。
但是,你一定要尊重并信任他,如果你一开口就说:“我看你也做不好”,那他就真的会做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鼓励别人:“你放心吧,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帮你忙;你好好去做,一定没问题。
”这是一种激励他人的好方法,这种激励和西方的激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会带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所以我们说“动心你就跟他走”。
安人,是最高的一个境界,中国人喜欢随遇而安,随时随地都要安,这是一种整体的安,而不是个人的安。
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安,随时随地都要安,一时不安就不行。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安顿好,人一安顿好就没事了,人没有安顿好,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带动他的心。
但是我们不能一下要求那么高,我们要先抛弃管人,不要再讲人力资源管理,然后将其变成理人,也就是人员发展。
人员发展就是把所有人的潜力都开发出来,方法很简单,只要你看得起他,他就会拼命去做。
把管人提升到理人要靠大家转变观念,观念一改变,做法就不一样了。
人性、尊严要靠我们来提升,只要人性,没有尊严,这个人就没有精神、没有灵性,就会慢慢像动物一样,打一下才动一下,无法主动配合工作。
人只要没有尊严,就会伤心,所以中国人对这点的要求特别高。
中国人一般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不太相信别人的道理。
中国人有钱会过得很有尊严,没有钱也过得很有尊严;有钱过得很高兴,没有钱还过得很高兴,我们是没有条件的生活,不像西方人是有条件的生活。
我们可以随遇而安,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做得到随遇而安,只有我们做得到。
从优秀员工到管理者的跨越“上甘岭上不会自然产生将军的,但将军都曾经是英雄”,“英雄不一定将来会是将军!……将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公司全球化的需要。
”英雄是优秀的独立贡献者,将军是团队管理者。
从英雄到将军,体现的正是优秀独立贡献者到管理者的跨越。
一、从优秀员工到管理者的阵痛从一线区域责任人到工程组长,再到客户群服务经理,一直是优秀员工(主管认可、良好的绩效)。
但是被任命为管理者,开始需要带团队进行业务运作,需要透过团队的力量来完成绩效和目标时,却发现处处碰壁,绩效提升力不从心。
主要面临如下问题:1.花很多精力制定了大量感觉非常好的制度和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改进工作,创造较高的组织绩效,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总是无法持久落实。
不断开会分析、讨论研究,但总是缺乏成效。
策略和制度成了一堆看上去很美却无实际价值的东西。
2.工作结果总是与期望有较大差距,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一些问题再三强调,却仍然不断发生,让人防不胜防。
3.工作中团队成员缺少系统思维,对网络问题仅仅以单一产品的角度进行思考,没有从网络整体的高度进行协调,成员间缺乏互相的协同作战。
4.团队成员工作状态时有起伏,感觉没有真正理想的员工。
没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些团队成员缺少使命感,对工作仅仅是应付,对许多问题不敏感。
5.一些客户问题推动困难,与周边部门产生较多的误解和矛盾,工作不时陷入被动。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自己不断抱怨下属能力太差,事事都需要亲自操刀,但又没有三头六臂,自己反成了瓶颈。
每天疲于奔命,却难有好的绩效。
从前的优秀被质疑,工作十分痛苦。
二、反思与实践在工作中,面对现实的环境和具体的工作,如何通过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共同进步,实现高绩效团队,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管理实践。
(一)业务执行方面:1.让全体成员参与业务规划,真正在团队中对业务进行系统的讨论,制定出符合实际,可以有效落地的目标和策略。
通过全体成员参与业务规划,结合了实际情况,使每个成员都能明确理解我们的业务目标及其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和风险。
这样,规划更切实际,更深入人心,更容易激发团队去实现这些目标的意愿和潜能,能够真正有效地为后续业务执行服务。
而且,通过集体参与的规划,也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全局、系统思维,增进团队的协同作战。
在以后的业务实施中确实使执行落实、工作效果得到了提升。
2.分配任务后,缺少对过程的关注,却美其名曰“用人不疑”。
导致工作结果与期望有很大差距。
在实践中发现“用人也须疑”,即对工作过程必须沟通、指导和监控。
通过坚持逐级沟通汇报、分层监控、及时跟进和现场核实的执行措施的实施,工作效果明显提升,工作中,各项目标的完成率一直处于前列。
3.转变观念,从害怕问题变为把问题当成是工作改进的机会,从问题中学习和总结。
从问题中学习总结是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方法,实践中发现,从多次出现的问题、浪费的现象、异常的情况几个方面着手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需要将改进的工作标准化和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继承。
(二)队伍建设方面1.欣赏个体差异,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员工,而且期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博而精的超人,导致总找不到理想的下属。
实际上发现,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博而精的超人是没有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知人善任,使每个人在团队中发挥最大效用。
同时,给人尽量大的空间,不要把工作分得太细、否则容易把人限定在较窄的范围里,不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员工的长处。
实践中还有这样一个体会:以“相马”的方式,发现个人所长是一种方式,但往往周期较长,存在一些风险。
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赛马”式的竞争,以绩效牵引来发现人才。
当然,真正达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必须通过大量实践的积累,需要“边做边学”才行。
2.团队成员工作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是,主管甩手掌柜做多了,对员工的“传道、授业、解惑”少了。
我们一方面需要做员工的导师、教练,结合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开展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员工的自我承诺,给员工以舞台和期望,让员工自由发挥和创造,充分开发员工潜能,使工作自动自发地开展。
沟通是培养和激励工作的核心,贯穿始终。
一定要学习沟通和运用沟通。
与员工制定定期沟通计划,对员工及时表扬与批评,“扬善于公堂,惩戒于私下”。
3.团队的协同与凝聚力,团队中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组织绩效重要的保证。
原来对团队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一直停留在喊口号、比较务虚的层次上。
实际工作中发现愿景、使命、价值观绝不应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些应该深入到团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强化和深入,需要让团队成员实实在在感受到,并引导着他们去追求。
主管应通过平时的沟通,在团队中树榜样、立标杆,开展学习活动和民主生活会等将目标导向,关注贡献;坦诚、正直、简单的人际关系;追求卓越的品格、敬业负责、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递与强调,同时管理者平时要以身作则,在各种场合和制度中体现和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