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基于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1.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以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4.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6.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1.一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我校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
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代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应以纸质教材为教学主体,以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为辅助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
形成纸质教材;
4.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6.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在职业情境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构建基于提高“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
以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知识应用为主线,操作技能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从而形成由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操作技能、生产性实训和毕业考核五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如下表:
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们正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其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其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
1、根据岗位确定课程
数控技术专业,其核心能力为加工艺规程制订、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优化、数控加工操作与调整及普车和普铣操作加工。而优秀的数控编技术专业人员应熟悉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艺知识,这就要求首先掌握机床操作技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才能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工艺知识。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为原则,确定专业主干课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CAM编程,数控机床手工编程。考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确定主干课后,再逆向构建支撑主干课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理论课部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刀具与切削、数控编程等。
实践课部分:普车实习、普铣实习、AutoCAD、MasterCAM、Pro/Engineer
4基础、数控机床与手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
等、特种加工实训。
2、建立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采用五大模块课程,并确定相应的学分。
(1)公共基础能力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职业指导与创业创
新数学、英语、德育与法律、十大楷模读本等课程,并与社会调查实践相结合,
加强政治理论素质的教育、
强化身体素质、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模
块注重计算机新知识的应用、外语与数学基础和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
(
2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该模块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
CAD
、金属材
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艺与装备等课程。
打破了原来金属材料、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相对独
立的课程体系,
按照数控专业所需,
并适当拓展,
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优化和整合,
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学习。
(
3
)专业理论能力模块。该模块是为数控第一职业岗位能力而设置,包括
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
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