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专题五古诗诗歌鉴赏40-41

合集下载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古诗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就中考中常见的40首古诗进行了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

1. 《静夜思》——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诗中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经典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塑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知识点:-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文人士大夫的风采。

- 诗中使用了“白云千里几时休,只在此山中”这个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慨叹。

3. 《春晓》——孟浩然知识点:-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 诗中使用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的意象描写,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活的美好。

4. 《江南春》——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诗中使用了“春光东盛”和“绿水西流”这样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和生机,以及诗人的深情厚意。

5. 《将进酒》——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酒宴和豪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诗中使用了“大醉以求其欢”和“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的豪情壮志和亦庸亦逸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D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问:作者登楼为何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劝勉友人乐观开朗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别后对家人,对朋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水调歌头》
苏轼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___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2)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诗词鉴赏(2021-2022学年)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诗词鉴赏(2021-2022学年)

诗词鉴赏=====解题技巧=====ll明辨考情诗歌(词)阅读与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点,赋分4-6分,形式近年来多为选择题,也不排除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l技巧方法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docx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docx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一节诗歌分类考点: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

能力:根据诗歌类型,学会诗歌鉴赏五步法。

方法:讲练结合法。

导语:一.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诗歌从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二.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6.宫怨诗、闺怨诗。

三、诗歌鉴赏步骤【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中考古诗词曲鉴赏40首鉴赏图.docx

中考古诗词曲鉴赏40首鉴赏图.docx

第f 黒雎《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 歌分为“风” “雅” “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 各地的歌谣。

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主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直率,以清新动人的笔墨 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风格明朗。

】第2耆*裁《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 专溯泪从之,道阻且长。

【主旨:诗的每章开头諒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诗人抓住 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 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第呂膏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文学常识】“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机关的名称,后人把 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也称作'‘乐府”。

乐府开创了诗内容:以兼葭起兴。

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 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 可见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五六句述写逆流追 寻时的困境。

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吋的幻象。

由此, 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 象栩栩可见。

歌现实主义的新风,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 杂言渐趋像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65年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 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 会中的痛苦。

】第“膏观奁诲[东汉]曹操【背景回顾】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汉末建安十二年(207) 九月,曹操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弔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八十始得归一 炼字: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地点,“临” “观” 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代概。

“观” 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 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doc

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doc

课内诗歌题材及思想感情建功报国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爱情相思怀古伤今山水田园惜别不舍生活杂感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五看:一看标题二看陶渊明、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看注释四看关键词句五看意象:杨柳、鸿雁、明月忧国忧民志向心愿惜春悲秋咏物说理(一)忧国忧民1、《使至塞上》王维(唐)【体裁】律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思想感情】抒发作者被排挤出朝廷隐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如激愤、抑郁等)以及作为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羌村三首》杜甫(唐)【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

3、《春望》杜甫(唐)【体裁】律诗【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4、《石壕吏》杜甫(唐)【思想感情】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6、《登楼》杜甫(唐)【体裁】律诗【名句】季帛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质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8、《观刈麦》白居易(唐)【名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思想感情】表达诗人自疚自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讽喻。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中考 34 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1. 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使至塞上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 破阵子 7. 天净沙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 赤壁 10. 己亥杂诗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1.望岳 2.钱塘湖春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使至塞上 5.江城子·密州出猎6.破阵子7.天净沙·秋思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10.己亥杂诗11.行路难12.观沧海13.春望 14.过零丁洋15.饮酒16.次北固山下17.渔家傲18.山坡羊·潼关怀古19.水调歌头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实景,用_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_。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doc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doc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

描绘了繁花似锦、莺歌蝶舞的景象。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大好春光或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从“留连”、“自在”、“时时”、“恰恰”可看出。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用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春光好【唐】杜甫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

“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赏析
03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02
03
04
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题型分析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学习目标: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届中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精选文档

届中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精选文档

届中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鹧鸪天宋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调:抚弄乐器。

③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

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④西楼:作者住处。

1.词的上片描写了那几种事物?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将尽的残灯B.乍寒的屏帏C.夜雨梧桐D.声声别离2.词的下片写当年的欢乐和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分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

B.“如今”两句与“那时”对比,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

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

C.这里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D.词人用今昔对比、喜悲交杂、豪放直率而又含蓄深沉手法,将雨夜怀人的别情写得跌宕起伏。

【答案】不是“豪放直率”,而是“委婉曲折”。

【译文】一点残灯将尽,天气刚刚转凉,秋寒的意味充满室内。

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外面正在下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声更加凄冷。

叶叶声声更增加我伤感的情绪。

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调拨弹奏着琴,我去拨动金猊,那情景真是幸福难忘。

我们俩一起齐唱鹧鸪词,绵绵情深直到天明。

可是如今,独在西楼听着满夜的风雨,我不禁黯然消魂。

(二)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释】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马。

③虏障:指防御工事。

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⑤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真题回放+闯关检测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真题回放+闯关检测

第十五讲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第七类即事感怀——闲情逸事抒感慨,流传到今皆难忘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鉴赏技巧: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我们要细加领会。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

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27首浣溪沙[北宋]晏殊教材出处:统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P148)[唐]李白教材出处:统编九上第13课(P53)[宋]苏轼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12课(P56)[清]秋瑾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12课(P58)[唐]陈子昂教材出处:统编七下第20课(P117)[唐]杜牧教材出处:统编八上第24课(P137)第34首[南宋]辛弃疾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23课(P132)[元]张养浩教材出处:统编九下第23课(P134)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标古诗词曲40首知识归纳整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标古诗词曲40首知识归纳整合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情感】借用“四面楚歌”的故事喻指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九万里风鹏:《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情感】借用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雁足传书:苏武被匈奴扣押,汉朝廷要求放还苏武,匈奴假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到匈奴见到了苏武,苏武讲述了遭遇,让使者对单于说,汉朝皇帝在林中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上说苏武在荒泽中,没有死。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情感】化用“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首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九下)
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我遭遇辛苦终于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在兵荒马乱的四年里我一直坚持抗元。

山河破碎好像被风吹散的柳絮,我一生飘摇不定就像是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因兵败曾说
起惊恐不安的心情,如今在零丁洋里又感叹自己的孤独无援。

自古以来有谁能一生不死?我
要留得一片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辉。

【文学常识】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等。

本诗格调沉郁悲壮,是一首充
满浩然正气的爱国诗。

【本诗主旨】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
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写作特点】1.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

诗的首联叙事,尾联直抒胸臆。

2.运用比喻、
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颈联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
辞手法。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诗人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他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诗人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41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九下)
原文词语解释赏析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①/潼关路。

①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
有华山,是为表里。

形容潼
关一带地势险要。

炼字:一个“聚”字,不仅
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
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
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
聚集的动势。

一个“怒”
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
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
【文学常识】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诗、文兼擅,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山坡羊,小令的曲牌名,“潼关
怀古”是标题。

此曲选自《全元散曲》。

【本曲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忧虑国计民生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写作特点】1.写景、抒情、议论,完美结合。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
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

2.这首小令遣词
精辟,形象鲜明,于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

如结尾一句“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很生动,请你写出自己的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的雄伟气势,赋予众多山峦以生命和意志,仿佛许多山峦从不同的方向奔来,充满了灵动之感。

“怒”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不仅凸显出水流的湍急,更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心中波涛起伏的情感,突出了其怀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3.曲中的“踌躇”一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作者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

“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出心中情绪的激动。

4.你怎样理解结尾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结尾揭示出一个道理: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民流离失所。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请完成“知识过关小考卷六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2初中古诗词常用典故梳理
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