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摘要:如今社会资讯发达,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生。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谈谈在实际教学当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可行性,怎么运用,以及运用的时候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暗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1.教育现状的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走上讲台,就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面前,可是公鸡惊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按住鸡头“请”它吃,仍不肯吃,又掰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几步,大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吃起米来。

陶先生的这番“表演”,看起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其实很直观地表达出我们当今教育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大费苦心、倾尽全力,想尽可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其实没有多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效果差,老师越加投入,换来的只是学生机械式的应付和反感。最终导致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少的恶性循环。

如今,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是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比不上的年代。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市,自小在资讯充斥的环境长大,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种类繁多的信息,有些是不为我们所熟悉的,有些甚至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这必将对我们了解学生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浅谈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在接受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认识,“心理暗示”的本质在于,施加“心理暗示”的一方希望产生“期待效应”,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因为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麦曼说过:“用暗示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为人接受。”可见,“心理暗示”用得适时,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悦纳”,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相容”。这样,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心理沟通,建立一种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真诚的合作之中,学生易于入脑、入耳、入口、入心,形成“共振效应”,最终营造出合作的支持的心理气氛,使课堂信息的交流顺利进行,使听者“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从心理上产生“尊从效应”,处于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行为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论述中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心理暗示”有助于实现教学中师生的感情沟通、共容,推动教与学富有成效地进行。 “心理暗示”的运用是建立在对学习个体(同时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不能让孩子在学校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每个教师都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杜威语),“自尊心是学生人格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育中有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界定,创新教育实质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得到认可,得到鼓励,生活在师爱中,个性处于张扬的状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得到满足,战胜困难的决心、对达成学习预期目标的信心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外部需要就会内化为自我需求,学习行为就会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最佳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学习与革命》)由此可见,运用“心理暗示”于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尊重个性的原则。 语文学科因其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语文课文中因其富含的情趣性为“心理暗示”的运用提供了条件。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心理暗示”方式有“表情暗示”、“类比暗示”、“赠言暗示”三种,三种“心理暗示”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表情暗示”运用于教学中,能让学生获得自信心。“表情暗示”的运用就是要求教师力求以自己的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去感染学生,微笑是人的一种情态语言,适度的微笑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消除戒备心理、形成支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形成“情绪效应”。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沟通、整合,是师生心理不断冲突、调

浅谈心理学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学了一个学期的心理学,使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心理学可以让我重新的认识自己,认识了怎样去了解别人,对以后的工作也由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无论在教育学,医学,工业心理,管理心理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今天,很多工作都是要人性化的,关注人、尊重人性,才能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效率的提高,就我们教育专业来说,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如语文和数学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方面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心理学它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在医疗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行为特点。医学心理学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中发挥作用,他们用心理测验诊断病人,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医学心理学还研究精神药物的作用,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病人的康复过程也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医学心理学家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导与帮助。医学心理学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较快,心理测验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目前,全国的精神病医院和部分综合医院都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观点与主张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 其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 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所以, 教育改革必须借助 于教育心理学, 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 有了教育心理学的理 论作为指导, 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 展。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 标志是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 这是西方 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成熟阶段,西方教育心理 学比较注重结合实际, 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完善时期,信息技 术的迅猛发展, , 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如何为同学创造有利 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登, 这些研究对学习和教 学莅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

运用到教学中, 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 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 规律和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干预 并预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 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研究并为其在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利促进教学改 革。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 育心理学就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原因。 如果一名五年级学 生在英语阅读中表现出困难, 我们就应该应用阅读测验以及与阅读有 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测查手段来找出学生的症结。

顾客购买心理分析

顾客购买心理 ?一、了解顾客购买行为的全过程 顾客的购买行为,不是一个瞬间的拍板行动,而是早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且在购买行为完成后也不会终止,因而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过程。营业员分析顾客的购买程序,目的是为了在顾客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于每一阶段对其施加相应的影响,顾客的购买程序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1. 引起需要顾客的购买行为,首先是从产生需要开始的。当顾客感到自己的某种需要必须通过市场满足时,就会集中精力到市场上去寻求该种商品,这时购买行为便开始了。在这一阶段,营业员应当注意到:第一,了解与其产品种类和厂牌有关的潜在的或实际的需要;第二,这种需要在不同时间的 不同满足程度;第三,这种需要会被哪些刺激所引起。这样才可以巧妙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使之与顾客的需要挂起钩来。 2. 收取信息 如果引起的需要相当强烈,可满足需要的物品又易于得到,顾客就会马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多数情况下,被引起的需要不是马上就得到满足,或不是马上就能满足时,这种需要必先进入人的记忆中。作为未来满足需要的必要项目,需要使人产生注意力,可能促使其积极寻找或接收资料,以便完成从知觉到坚信的心理过程,作成购买决策。 商品资料或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来源。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书刊的宣传;家庭、亲友、邻居、同学以及其他相识者对商品的价格,等等。第二,市场来源。包括商品的广告、营业员、商品包装、商品展销以及有关商品说明书等所提供的商品资料。第三,经验来源。包括顾客自己操纵、试验和使用所获得的有关商品的经验。各种来源的信息,对顾客 的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传播面广,但可信度低,顾客心有余悸,亲朋好友口头传播或已购买的效果信息影响最大,但营业员较难掌握和控制。经验来源的信息,对顾客的购买行为的影响较稳定。因此,掌握顾客的信息来源,对营业员制定相关销售策略有相当帮助。 3. 比较评估 顾客利用从各条渠道得来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决定取舍。这是顾客购买行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购买的前奏。一般地说,顾客评估主要考虑商品的性能、式样、价格、耐用性及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而商品的性能在比较评估中显得尤为重要,常常会产生如下情况,顾客对商品的性能给予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顾客中既定的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实际性能,可能有一定差距;顾客对产品的每一属性都有一个效用函数;多数顾客的评估过程是将实际产品同自己理想中的产品作比较。 由此,营业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通过广告和宣传报道努力消除顾客不符合实际的偏见,改变心目中的品牌信心。第二,改变顾客对商品各种性能的重视程度,设法提示自己商品占优势的性能的重要程度,引起顾客对被忽视的产品性能的注意。第三,改变顾客心目中的理想商品标准。 4. 购买决策这是顾客购买行为最重要的环节,顾客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即形成购买意向,这种意向趋于购买行为。顾客采取购买之前,须作购买决策。购买决策是许多项目的总选择,包括购买何种商品?何种品牌?何种形式?数量多少?何处购买?何时购买?以何种价格购买?以何种方式付款? 等等。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营业员要向顾客提供更多详细的有关商品的情报,便于顾客掌握和 了解;另一方面,应通过服务造成方便顾客的条件,加深其对商品的良好印象。 但购买意向并不一定导致实际的购买行为,它会受到他人的态度和意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家人或亲友的反对,失业或涨价等意外情况,各种预见到的风险会使顾客修改、推迟或取消其购买决策。因此,营业员应当尽可能了解使顾客犹豫的因素和引起风险觉察的因素,设法排除障碍,降低风险,促使顾客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 5. 购后感受 这是顾客对所购进商品通过使用而产生各种想法的阶段,是对整个购买行为的检验和反省。如果商品在实际的消费中达到预期效果则感到满意,购买后的感觉就会良好,也会肯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反之亦然。这种感觉会影响到周围的顾客,产生引导更多人购买或阻止别人购买该种商品的效果。因此,购买感受的好坏对于顾客自己是否继续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浅议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暗示是一种常见心理现象,每个人每天都在与暗示打交道。到底什么是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简单来说,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的信号后,影响自己心理的一种行为。心理暗示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调节不良情绪,让人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豁达的态度: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判断,甚至诱发种种心理不稳定倾向,比如自卑、叛逆、消沉等心理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恰当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应该摒除消极心理暗示带给学生的影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心理暗示,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氛围暗示 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渲染某种氛围来感染学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暗示。氛围暗示的方式很多,比如上课前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跳动的音符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赶走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状态。随着多媒体普及,可以使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氛围暗示也因此变得异常容易。古典文学作品以意境取胜,而意境又很难用准确的语言传达出来。此时可以通过配乐、朗读以及相关画面的展示,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领悟作品意境而不再感到枯燥。以上这个例子就是通过多媒体营造氛围,暗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慢慢走入并融合其中,进而去享受整个教学过程。 二、语言暗示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简化为语言交流的过程,有时是老师说,学生听;有时是学生说,老师听。在说与听之间,有直接的,也有暗示的。言语暗示就是运用语言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暗示。有一个成语最容易说明这个问题,“望梅止渴”。在故事里面,曹操通过语言暗示士兵,让其产生一种期待,在脑海中想象出很多的梅子,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唾液,进而缓解了口渴的现状。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暗示的强大作用。 积极的语言暗示,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勇气和信心。而消极的语言暗示,则很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情绪低落、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看了之后说:“你连这道题都不会”和“这道题连你都不会”。同样一句话,字数不变,只是字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就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很明显前一句属于消极的心理暗示,听了这句话的学生肯定在心里想,我原来这么笨。而后一句则属于积极的心理暗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读懂学生的“心”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现象有所掌握,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心理学分为很多的学科,比如《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销售心理学》而和我们工作相关的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名教学教师,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终身发展是什么样的,虽然我们只是小学教师,教得只是小学生,在我们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阶段,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人的一生发展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青春期11、12岁-15、16岁;青年期(17.18-35岁);然后是中年期,老年期。我们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童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生长变化跨度大,心理也是变化大的一个阶段,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变化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人格有两方面:倾向性和人格特征。认识里面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情绪情感有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意志有意志行动阶段、动机冲突。在

人格方面我们主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我们要知道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动机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相同的需要和动机,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结果也是不同的。大家知道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气质的人做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上课的时候胆汁质的学生能长时间的坚持听课,而多血质的学生却注意力容易分散。黏液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但不愿发言,而抑郁质的学生胆小孤僻却做事仔细。我们了解这些内容就能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有的学生不是上课捣乱,他就是多血质的学生,他控制不了。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我们要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斥责。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脆弱的。分配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工作进行分配,胆汁质的学生精力旺盛,可以安排多一些工作。黏液质的学生头脑清醒、做事有条理,可以按排一些难度高的工作。 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童年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我们重点要知道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正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分四个方面,这个时期的儿童生活以从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了,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的学习一般特点是: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必须有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有的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与强制性,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环境。

浅谈心理

浅谈心理 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题记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迷茫的时候,人迷茫的时候就渴望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说它就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也有人说,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心理学是神秘的,是啊,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科学,在没发现之前,它都是神秘的。我觉得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作为人民警察的道路还没开始,心理之路还很长很长。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自然先看的心理学故事,本以为心理学的书可能是枯燥乏味,学科知识性很强,可能会存在看不懂的情况,但在我仔细研读了《心理学的故事》后,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家的逸闻趣事让读书变得不那么枯燥.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会忘记其中的某个人,但只要想到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回忆起来又变得那么容易了。 这本书长期以来一直都在解释人类发展和行为的最重要的方法。例如,我们从记忆中调用一些东西,是靠概念之间不同的联系进行的如相似、对比和接近等。比如,为了找回一段失去的记忆,我们在记忆里寻找一些我们相信的东西,或者知道会引导我们找到我们正在搜寻的记忆的东西。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两位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我从没想到过心理学和哲学会有多大的关系,直到读了《心理学的故事》才知道。原来很多文化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相穿插。 柏拉图认为,肉体是腐朽的和堕落的,灵魂是不可玷污的,纯洁的;欲望和饥饿是麻烦和罪恶的源泉,而哲学的苦行生活是通往善的道路。肉体把各种爱和肉欲和恐惧和新奇的喜好尽数塞给我们……我们成了伺服肉体的奴隶。如果我们有了对任何事物的真正的知识,我们就必须抛弃肉体——灵魂自己会照看自身的一切。然后,我们会得到希望的智慧,变得纯洁,与纯洁的人对话…… 我是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把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学问题,是为了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心理学也是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人类如何感知外在信息和如何处理信息内化的心理和活动领域的科学。 心理学的用途也很广泛。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正确地教育学生,并科学地处理青春期做出来的一些看似荒唐的事进行科学的处理,所以,老师学习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经营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是因为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后,就可以知道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也好销售对应的产品。而这些事例也告诉我们,心理学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理解人的心理就像察言观色一样。作为人类生存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会都能很好地生存。理解人的心理,利用它,你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和睦、快乐、幸福。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一开始,都对心理学的创立一直存有一定的疑问,像韦伯的最小可觉差研究、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些著名的实验都在冯特实验之前,那为什么他们反而不是心理学的开创者呢?直到阅读了这本书,我才给我自己找到了一个很让我信服的解答。书中说:“人们可以认为心理学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也即韦伯进行最小可觉差的研究之时;或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也即赫姆霍茨对神经传递的速度进行测量与费希纳进行第一次心理物理学实验之时;或开始于1868年,也即唐德斯在进行反应—时间的研究之时;甚至如罗伯特.沃森所说,它应该开始于1875年,因为在这一年,莱比锡大学批准冯特使用位于孔维德的房间以存储他的演示工具,而哈佛大学也在同年在劳伦斯大厦里辟出一个专门的房间供威廉.詹姆斯做实验之用。但大多数权威认可的则是1879年,因为这一年冯特在孔维德的房间里进行了心理学的第一次实验。并且冯特是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心理学家,而不只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仅仅常温!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心理学表明,普通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水平。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水准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其下一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因为其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接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合理使用积极心理暗示法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一、杜绝对学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1.避免语言伤害 我们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老师、同学、家长不经意间带给学生的语言伤害会使他们完全丧失信心,会使孩子孤立无援、迷失方向。当学生反复听到“你很笨”、“你是最差的”、“你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前途的”时,稚嫩的心灵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吗?这样不但会影响他们的自我理解,也会使周围的其他孩子对其采取嘲笑歧视的态度。孩子的心理发育远远没有成熟,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他们会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想象放大,最终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我真的很笨”、“我是最差的学生”、“我不行”、“我是没用的”。作为老师,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做好文明用语教育,避免同伴间带来的语言伤害,千万不能够给学生稚嫩晴朗的心灵盖上沉重的乌云。 老师对班上的差生有的往往是横加指责,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忽视了与他们相处,与他们沟通,我认为老师必须懂得蹲下身子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接触学困生,通过聊天、对话、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内心,找出症结,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和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协助他们根除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看到自己存有的价值,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他最可信赖的朋友,让他们走出迷茫的昨天,走进灿烂的明天。 第二、播种催人奋进的积极心理暗示。 1.教师赏识暗示,寄予期望 A、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水平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实行塑造。但我们教师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过早地把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差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只要给予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2-18岁)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组成: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率2练习律3准备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强化性反射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1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策略的特征: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控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意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的类型:1感性只是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记忆系统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浅谈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262754.html, 浅谈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作者:金艳丁丰华吕凌韬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4期 【摘要】心理暗示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它是一把双刃剑,了解积极暗示和消 极暗示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掌握并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暗示;生活;影响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指人或环境以潜在的方式向人体传达某种信息,人体在潜意识下受到信息影响,作出相应的行为活动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暗示的分类 1.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有直截了当地发出暗示信息,使受暗示着直接接收信息以作出预期目标的反映。间接暗示指暗示着含蓄传达信息,使受暗示者有一个心理反映过程。 2.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是人主观心理活动由思想意识与潜意识下支配行为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启示、提醒、命令。他人暗示指暗示信息源自于他人,由于他人发出的暗示信息影响自身心理活动作出反映的暗示。是个体与他人交往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身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3.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激发调动人的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效。而消极暗示则是指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人的情感和观念,被暗示者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暗示人的暗示信息从而获得下意识的影响。对于善于运用心理暗示的人,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法宝。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们心态消极,做出负面的行为活动。

浅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浅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摘要】心理学是属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中间的学科,或称边缘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它并非研究他人行为、心理为目的的学科,而心理学最大的用处就是调节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而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用心理学的方法释放自己或者去帮助别人,这才是心理学的最好的用处。此外,在很多领域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最初我总认为心理学是以研究他人行为、心理为目的的学科;总认为心理学能够洞察人的内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动机;总认为学习了心理学你就可以透过人的某个言行继续分析他背后的动机,结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你对他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清楚这个人。而今当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懂得要是存在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存在,她正通过不同的途径涉足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也渐渐地发现心理学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别人。苏格拉底曾说:“人类最大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在心理学这有关课程的学习中,我慢慢发现自己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学会分析自己内心真正所想要的,而不是凭一些感性的认识来做决定。现在,在我看来,心理学最大的用处就是调节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而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用心理学的方法释放自己或者去帮助别人,这才是心理学的最好的用处。 当我对心理学的认识较多一些之后,才知道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这个不得不承认,和生病一样,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像有些人一听“心理”两个字,就马上说自己心里没有问题,这就表明这个人或许不理解心理学的概念,或许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大学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不少问题,我常常困惑为什么许多想法是矛盾的,为什么许多心理障碍今天刚刚克服而明天又有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问题常常是复杂的,它的复杂在于心理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人格趋向完善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当外在物质满足不了内在心理的需求时,就会出现内心的不平衡,心理的落差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进而会出现困惑、焦虑、偏执等情况。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还曾看过一部电影,名为《美丽心灵》,它讲述的是关于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凭着坚强的意志,纳什终于战胜了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斗争,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从这部电影中我发现:人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只要敞开心灵接受现实,很多事情都没有原本认为的那么糟。

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雷牙中小陈丽芳课堂教学质理如何,不仅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这里,我想谈谈怎样用心理学知识指导课堂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问题。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能引起大脑皮层优势的兴奋中心,就能迅速而牢固地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较好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喜欢所学课题。 崇高的理想追求,明确的学习目地是兴趣的源泉。为此,我在讲授课题之前,首先从道理上阐明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国家对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条件的基本要求上去认识、去理解,使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在总体上有一个正确态度,有志于学。此外,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趣味因素”,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列举大量实例具体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较浓厚的兴趣。(二)讲求教学方法。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比较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新颖性,力求做到讲解阐述简明生动,教具演示恰到好处,语言表达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心理置换效应。 教师的情绪变化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教师必须注意,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饱满的教学情绪,并适时调节课堂气氛;教师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礼貌、谈吐幽默风趣;对某种“情况”的批评指责,语感生动、冷而不板、及时鼓励等,极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教学关系和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多年的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一)课堂讲授防止满堂填灌,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 在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讲述不可求全完整或面面俱到,以利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我在讲授语文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畅所欲言,尽情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高见,提出最佳方案,顿时课堂热闹生动,但活而不乱,紧扣主题,兴趣盎然。其方法有时会引而不发,有时需要举一让其反三,有时要点到为止。 (二)提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大体作法有: ①跟随性思维②指向性思维;③创造性思维。 (三)利用原型启发,加强思维引导。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思维原型进行原型启发,使学生能迅速地掌握新知识技能,并使思维增加活力,从已知到未知,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