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作者:王艳波张金梅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9期

摘要: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确立,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界的热门话题。文章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内涵、研究综述以及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进一步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教育自主学习模式

一、引言

1.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内涵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nomy)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是目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在自主学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一般来讲,很多研究者(程晓堂,2000)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也有研究者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自主学习给予了界定,如韩清林(2000)认为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陈水清(2000)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有人甚至主张培养自主学习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Water House,1990)。事实上,明确提倡自主学习的主张可以追溯到本世纪70年代;而涉及自主学习教育思想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更久远。

二、传统大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大学教育中尤以“填鸭式教育模式”突出,课程设置与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强调对学习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每一类内容再采取相应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同类型学习的内容分析与目标分析方法以及基于目标的内容分析基础之上建立的教学策略的抉择技术与评价技术,但这些技术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等认知类学习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目前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的、科学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难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环节不清楚、不完整;学习方法不得要领、不求甚解;学习意识不自觉、不主动。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学生整体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与社会需求匹配程度不高。

三、新形势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首要目标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明示了课程改

革的新理念。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改革。通过全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一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实现教与学多种教学方式的转换

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的新的要求,要求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不能仅仅停留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获得自行获取知识和终生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面提供明确指导的理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与学之间始终不断变换,不断促进,其方法也应互相选择,对学生应有不同要求。教师在课堂施教中,应区别对待,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学习方法。如:①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大学教学规律,力求找到教和学之间的焦点。②利用实验室、计算机室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利用图书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④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培养锻炼自己各种能力。⑤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⑥有选择地参加讲座报告。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有各种内容的讲座报告,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选听一些讲座报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主动知识获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除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学习等基本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明确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首先,从大学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明确告知学生大学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习者本人,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