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的国际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出的国际比较
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册码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当然包括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以体现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普遍的财政形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财政必然是公共财政,以市场失灵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特征。

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体现政府的职能范围,并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如下特点:
(1)各国直接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均未达到30%.若将燃料和能源、农林牧渔、矿产制造和建筑、交通通讯四者大致看作经济建设支出,则美国为4.28%,英国为1.49%,印度为9.53%,印尼为7.47%,泰国为16.12%.前二者为工业化国家,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政府干预经济弱,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较低。

后三者属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较差,政府干预经济力度较大。

(2)各国交通、通讯与其它经济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泰国最高为9.06%,美国最低为0.86%,反映出各国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在经济建设支出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农业所占比重超过交通通讯,反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4)工业化国家社会保
障与福利所占比重一般接近或超过30%,发展中国家不足10%.
(5)国防费因各国情况而有所差异,印度最高15.41%,印度尼西亚最低为3.48%.
(6)一般公务支出除印度外均不超过15%.
(7)工业化国家卫生费较高,发展中国家较低。

泰国教育费较高为17.31%,美国最少为1.8%.但无论如何,各国对教育和卫生都较重视。

(8)环保和住房都占一定比重,印尼最高为13.56%,英国最低为
2.24%.
(9)总体而言,这些国家财政支出均显示出公共财政特征,即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国防、一般公务支出较高,经济建设支出特别是直接经济支出较少,交通通讯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当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就某项支出而言,所占比重也存在差异,如社会保障。

(二)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财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相距甚远。

表1列示我国1998~2002年财政分费用类别支出(不含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以便说明。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如下特点:
(1)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自1998年以来有所下降,但仍占财政支出的较大比重,超过30%.
(2)社会文教费所占比重自1998年以来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2000年到2001年保持稳定,2002年略有降低。

(3)国防费所占比重下降稳定,2002年略有提高。

(4)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由降转升,对经济“起飞”极为不利。

(5)其它费用所占比重保持在0.10左右,但从2000年起,包括国内外债务付息支出,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以上分析仅就财政管理的资金而言,在我国,政府直接支配的资金还有部分预算外资金和非制度资金,即预算外资金以外的资金。

如果将这两部分资金考虑进去,支出结构将发生变化,故予以分析。

但考虑到预算外资金以外的资金的使用没有确切的数据,仅分析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

预算外资金虽然在各单位使用的内容各有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其支出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基本与预算内支出内容相似,既有行政事业支出,也有基本建设支出。

就乡镇统筹支出而言,分为乡村道路修建、民兵训练、优扶、中小学教育费和计划生育,可分别归属于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事业经费。

预算外支出结构各项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事业支出始终占大头,若不考虑乡镇统筹支出最终归属,1997年二者分别占预算外支出比重的18.6%和47.67%,2000年为13.1%和63.1%.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预算外资金使用方向是与按市场经济要求调整支出结构方向不完全相符的,如果把预算外资金使用结构考虑进去,我国的现行财政支出结构就更加不合理(参见表2)
(三)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分析
表1:部分发达国家全部财政支出站GDP的比重(1880-2005)
部分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早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多奉行经济自由主张,采取
放任政策,因此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很少有所支出。

二、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期: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为公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增加了财政支出。

另外,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额依旧持续增长,但在
GDP中的比重却无明显变化。

这主要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多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因此各国政府都相继控制了财政支出的增长。

(四)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分析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各国的经济,为解决贫困问题,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经济方面的建设,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十分明显,到了90年代左右,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渐缓,处于稳定的增长期。

对于其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促进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就发展中国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始终发挥着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了财政的职能,财政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其职能发挥的必要性——克服经济周期性波动。

而发展中国家,一般指国家与人民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以保证商品与劳务生产的持续增长,财政支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政策扩大总资本的积累,利用投资扩大公共资本的积累。

对比各个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比例,基本上都是谋求最大的经济与社会利益的财政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支出上取得最大的积极效果,也在宏观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作为实现发展战略最重要工具之一的财政政策,我们可
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从理论到实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的财政政策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由于前苏联中央计划经济的成功及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思想的影响,发展政策强调通过资本积累和以进口替代为基础的工业化,重视物质资本及其计划投资、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采用集中的中央计划和依靠外援是这一时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收入和私人储蓄水平低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收入性的出口关税制度。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极其低下,但同时存在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

财政的任务是要削减这种可支配消费并让储蓄和资本形成成为可能。

为此,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地建立了窄税基而高额累进的所得税和不动产税制度,起到限制和引导消费的作用。

为保护国内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中国家则相应建立了保护性的高额进口关税制度。

在财政支出方面,公共投资和规模有限的金融部门完全受到中央计划的约束,直接或间接为进口替代工业化提高资金和补贴。

这一时期,许多发展国家利用财政资金建立了国营的工业部门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财政政策
20世纪50、60年代以进口替代工业化为目标,以中央计划为手段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和相应的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因此,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更加直接地集中注意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

经济学家也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

人们对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的认识开始从单纯为发展筹集物质
资本和提供保护转变到开始重视收入分配职能。

在财政收入方面,由于对收入分配的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税收体系进一步复杂化,制定了更多的针对不同部门和阶层的税收优惠和歧视性政策。

在财政支出方面,解决贫困问题的转移支付和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医疗支出受到重视。

3.20世纪70、80年代的财政政策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复活。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干预和贸易保护,市场机制被政府管制所取代,反而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效益低下和经营不善等问题日益严重。

而长期对传统部门的剥夺和贸易保护则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出口的萎缩,进而影响了财政和外汇收支平衡,以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为主的拉美国家在80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而另一方面,与进口替代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思路从对政府和计划的依赖开始逐步转移为对外部市场的开放和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

发展思路的市场化转变突出了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随着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计划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直接控制经济的发展计划被间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所取代。

减少市场扭曲的“中性化”财政政策和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对政府主导型发展政策的反思
20世纪70、80年代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封闭的进口替代战略开始让位于开放的出口导向战略。

进入90年代,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深入反思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弊端,许多经济学家质疑并从根本上否定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政策。

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政策包括私人产权的公有化、大规模
的创建国有企业、制定全面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投资计划、对私人经济进行广泛的控制和管制、歧视农民的价格政策和其他一些干预政策。

政府失灵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远甚于所谓的市场失灵,国家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巨大交易费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