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作者:白站国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7期

《吕氏春秋·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如天然屏障,中为伊洛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境内黄河、洛河串流而过。因此,洛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而都城的发达也使其里坊别具特色。

一.里坊的起源

里坊是古代都城的最小单位,提到里坊起源就离不开古都城的历史,它是古都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学界普遍的看法,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尧、虞舜时代。《帝王世纪》记载“伏羲都陈,神农亦都陈。又营曲阜。黄帝都琢鹿,或曰都有熊”,并且清楚的介绍了古都城的大致情况,据《初学记》卷二四引《管子》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释名》:“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1]

二.北魏和隋唐时洛阳里坊特色

(一)北魏洛阳城的里坊

据《洛阳伽蓝记校注》卷五(以下简称《伽蓝记》)载“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三百二十里”。

[2]这里不难看出里坊不仅非常规模宏大平整,以标准的长方形修建,而且还实行了一整套严格的里坊管理机构和健全的制度。

1.里坊数

关于北魏洛阳城所筑里坊数目,文献记载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一致。《伽蓝记》曰:“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合有二百二十里。”[3]《魏书·世宗纪》载,景明二年“九月丁酉,发畿内夫五万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罢。”[4]这里的“里”和“坊”都指的是里坊,其数目分别是二百二十和二百二十三,所以基本出入不大。正如,孟凡人教授在《北魏洛阳外郭城形制初探》中所说“所述二百二十里,是指洛阳以北实有里坊数”,所谓“三百二十坊是指北魏洛阳城可容纳的里坊数”。[5]

2.里坊分布

《伽蓝记》卷五说:“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6]今天的五尺相当于北魏的一步。《魏书·释老志》说:“不听毁坊开门,以妨里内通巷。”[7]一般里坊的形制为一里见方,设有坊墙,内设

十字街,有小巷,四面开门。里坊除规整的一里见方者外,亦有大小不同的里坊并存。《魏书·甄琛传》:“京邑诸坊,大者或千户,五百户……。”[8]

3.里坊管理

北魏时候的政权对里坊的管制很严格,《伽蓝记》卷五曰:“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9]里坊内的居民都有类似于现在的居民身份证,当被编定在固定的地方,不得随便迁移。《伽蓝记》卷三说到景明初年,南齐建安王萧宝寅归附北魏,被封为会稽公,赐宅于归正里。后来又进爵为齐王,并娶南阳长公主为妻。萧宝寅认为与夷人同居一处是件可耻的事,要求到城内居住。让公主与世宗说情,世宗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赐宅于永安里。一个被皇上宠爱的人想移居这么难,说明北魏政权对里坊的管制很严格。

(二)隋唐洛阳城的里坊

至于隋唐东都城的市场,较北魏的市场,更为进步。尤其是李唐一代。据《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一“市”条引“西京记”曰“东京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四面各开三门,邸凡三百一十二区,资行一百行”。[10]《元河南志》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条“大同坊本日殖业,隋大业六年,

徙大同市于此。凡周四里,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

1.里坊的数目

关于洛阳里坊数目根据记载应在一百三十左右。《隋书·地理志》曰:“里一百三,市三。”[11]《旧唐书·地理志》曰:“都内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二市。”[12]

2.里坊布局

根据现在一般的说法,洛阳里坊墙厚度大约在4米左右,均为夯土版筑,其高度大约有一米六左右。《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有卢俌《对筑墙判》文:洛阳县申界内坊墙因雨颓倒,比令修筑。坊人诉称:皆合当面自筑。不伏率坊内众人共修。”[13]坊墙上辟有坊门,坊门为重楼。

3.里坊内的巷和曲

《唐会要》卷八十六《街巷》里记载:“开元十九年敕:京洛两都,是惟帝宅,街衢坊市……有公私修造,不得于街巷穿坑取土。”[14]《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敕云:“洛城坊曲内,旧有朝臣诸司宅舍,经乱荒榛。……其都内坊曲及畿内已耕植田土,诸色人并不得论认。”[15]《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八《韦丹》里记载韦丹得到胡芦先生之邀拜访元长史事,说二人“相与策杖至通利坊,静曲幽巷,见一小门,胡芦先生即扣之。食顷,而有应门者开门延入,数十步,复入一板门,又十余步,乃见大门,制度宏丽,拟于公侯之家”。[16]这些材料充分说明洛阳里坊里有巷和曲。

4.里坊里市场的繁荣

隋唐洛阳里坊里的市场比北魏的市场更繁荣,尤其是唐代,更显得突出。据《元河南志》卷一“市”条引“西京记”曰“东京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四面各开三阴门,邸凡三百一十二区,资行一百行”。《元河南志》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条曰“大同坊本曰殖业,隋大业六年,徙大同市于此。凡周四里,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又曰“东西南北居两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三.洛阳里坊的当代文化价值

通过以上对洛阳里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有很大的文化发掘价值,对其进行开发,再进一步打造洛阳文化名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施洛阳里坊的当代价值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力保持其原生态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洛阳里坊在历史上曾存在而当今已失去的应以历史记载的为摹本进行再造。我们尽力做到,其他地区没有的,洛阳有;其它地区有的,洛阳更新颖,避免跟风,力避雷同,深入挖掘洛阳在文化资源新特色、新价值。

1.里坊的文化内核

北魏时期的洛阳里坊数目已有约二百二之多,人口达到近五十五万。居民之多,来源更是广泛。《隋书·经籍志》云:“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17]此外这里还是商贾和手工业者云集之地。

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达创造了条件。如里坊的命名就是例证。其别具特色:孝义、孝悌、孝第、孝敬、敬义、仁义、依仁、宽仁、修仁、修民、延年、延寿、宜年、宜寿、安丰、安武、安贵、安明、笃恭、绥民、嘉平、熙宁。这里既有儒家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核心词汇,又有北魏孝文帝的拓跋鲜卑的民族文化遗迹。从中我们能看到中原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明被四方民族所接纳认同,更能体会到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

2.里坊文化产业区

以北魏和隋唐时期里坊的布局和管理特色为依托,以代表洛阳形象的牡丹花、龙门石窟、天子六驾、洛阳水席等为品牌,形成里坊产业区。比如可以形成牡丹里坊区、天子六驾里坊区、龙门石窟里坊区、古玉里坊区、青铜器里坊区,以及影视里坊区、文化影像里坊区等等重现洛阳昔日的繁华景象。以里坊为纽带,注重对洛阳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推动文化资源保护和市场开发有机结合,注重开发其知识性、独特性、趣味性、游乐性以及神秘性的特点。从而,把洛阳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科研考察、文物博览、休闲度假、赛事展览等为一体,并融汇古今文化名都。

总之,洛阳里坊不仅仅是过去洛阳市民栖息的场所,而且是洛阳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活生生的见证,是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的浓缩和结晶。因为其是真实的,所以是不可取代的。也正因为其不可取代,所以洛阳里坊在当代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洛阳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里坊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对其进行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