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学科的特点:是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解决“为什么教和学”(数学课程目标)、“教什么”(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和结构)、“怎么教”(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怎么学”的问题

①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②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模式的科学③数学还可看作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的主要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

数学的发展过程:

①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的发展十分缓慢,形成的知识也是片断的、零碎的和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

②初等数学时期:建立了初等数学体系;开始运用比较科学的计数方法;运用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

③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④近代数学时期

⑤现代数学时期

只考虑数学本身的内容、结构特点及其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就是数学科学。

把数学的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就是学科数学。

数学科学和学科数学的:

联系:学科数学的内容是依赖于科学数学而建立和发展的。

区别:①学科数学是以培养人为目标,数学科学是以阐述数学的原理为目标的

②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完整地、系统地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而数学学科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③数学科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数学学科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

④数学科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数学学科在不影响内容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是基本任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1、懂得数学的价值2、3、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的思想

(二)、数学素养的基本特征:1、发展性2、过程性3、实践性

二、培养数学思维是实现数学素养发展的基本点

(一)、观察与比较

(二)、分析与综合

(三)、抽象与概括

(四)、判断与推理

三、提高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是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

(一)、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查现实

(二)、构建普通知识与情境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论从总体上说是关于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意义:

一是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是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三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开设数学这一学科,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有哪些特殊的教育作用和共同的教育作用,通过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2、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儿童发展的需要3、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实用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素养

各国在数学课程目标上的共同点:一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是数学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是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四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具体表现在1、注重问题解决2、注重数学应用3、注重数学交流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建国后:百废待兴→全面学习苏联→改革后的“精雕细刻”→拨乱反正,适应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实施义务教育(1992)→与时俱进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空间观念: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在教学中施教的重要依据之一。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依据:

1、数学课程目标

2、学生发展的需要

3、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课程内容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内容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四)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按学习深度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按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书上):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ppt):动机的激发、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数学学习中的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知识、技能方面,还包括方法、态度方面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间的干扰作用

·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4、学生的智力水平

5、心理定势作用

6、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

1、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容易

2、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较难

3、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为迁移而教注意一下原则: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4、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

1、学习动机和兴趣

2、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水平

3、思维水平

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

1、把新知转化为旧知

2、“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3、“举三得一”和“得一反三”

4、适时形成知识网络

5、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