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
一、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小张同学正在玩手机,于是气冲冲地走上前一把抓住手机,说道:“班规明文规定自习课不能玩手机,玩了就要没收,你是知道的,把手机给我吧!”小张一声不吭,紧抓手机不放,两人僵持在那里。现在校园里,手机从纯通讯工具发展成为“玩物”了。学生课上课下玩手机成风,发微信、看QQ、看小说、玩游戏、传情书。这是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为此,有的学校明令不准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如发现没收后当众砸毁;也有的学校没收手机一学期后再还。
问题:
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当时又在场,你会怎么做?又会怎样打破这个僵局?作为班主任,你是怎么看待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实践中你又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参考答案:
这是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手机滥用问题。我先来回答后两个问题。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依规教育,更要依法教育,规为校规,法为国法,任何时候,我们的校规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处理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上,班主任要注意避免侵犯学生的人身权、隐私权、财产权。
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和载体。今天每个人都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日益增多。手机似乎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成了令我们俯首帖耳的主人。学生身处时代大潮下,自然不能置身其外。所以单凭学校一纸禁令就想杜绝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的观点是学生可以带手机进入校园,但不可以进入课堂。同时,学校和班级必须对学生在校园内如何使用手机进行引导和规范,可以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制定专门的《学生手机使用公约》。
由于早早意识到了规范学生手机使用的重要性。我们班在入学伊始,就通过广泛讨论、酝酿起草、表决等三个环节制定了《16 电算化二班学生手机使用公约》。
迄今为止,已正式实施了近一年,效果不错,违反公约使用手机的仅有两例,都按照公约约定的惩罚措施进行了处理。
公约的主要内容有:一、本班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但必须依照公约的规定使用。如有违反,按照公约约定进行处罚。二、学生可以在生活区使用手机,除非任课老师要求,否则不能带手机进入教学区。三、学生在生活区使用手机,必须在早六点起床后到晚十点熄灯前这段时间,不允许夜间玩手机影响正常作息。四、违反公约规定使用手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剥夺手机使用权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乃至一个学期。
通过学生讨论、制定、实施公约的过程,不仅基本解决了手机滥用的难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这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我再来回答一下前两个问题。
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僵局,因为涉及侵犯隐私,我不会直接去抢夺学生的手机,而是提醒小张,他违规使用手机了,自习课后,找他谈话,按公约规定进行处罚。如果出现这种抢夺手机的僵局,我会主动放手,把学生叫到室外(因是自习课)处理或等下课后再做处理。
依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规律制止学生违规时要留尊严,明道理,使之容易接受;处理学生时要依约定,不姑息,培养其契约精神和担当意识。
点评:
这位班主任老师不仅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而且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处理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没有采用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使用的没收、砸毁等强硬的其实也是违法的手段,而是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管理,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当学生出现违规时,以平等的身份,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提醒学生去履行约定。可以说,这位班主任老师真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关于自习课上学生玩手机问题,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主动放下手机,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建设“多彩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吸引回来。
二、小琪和小红是某中职学校同班的好朋友,最近,小琪迷上了玩微信,用微信
“摇一摇,他认识了一位在外面工作的男性微友,两人经常微信聊天,一天,小琪兴奋的告诉了小红,说这个星期六,她瞒着父母,与这位微信网友在公园见
面。小红很担心好朋友因此出事,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主任。
问题:
1. 这是个学生教育中的什么问题?
2.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
3. 如果你是小琪和小红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参考答案:
这是人际交往中网络交友的问题,网络交友是很普遍的现象,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有好有坏一样,网络交友同样可能交到好朋友或坏朋友。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对屏幕那端的网友,有准确深入的了解,所以网络交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要让学生知道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网络交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及信息。
第二,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个人身份的信息如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个人账户和密码,父母的信息。
第三,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照片。
第四,给出任何真实的隐私信息前,应多一分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第五,对网友的邀请,要保持高度警觉。
第六,尽量不要与网友见面,即使要见面也要征得家长和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
如果我是小琪和小红的班主任,我会做以下几点:
1. 班会教育
在小琪见网友之前,我和学生一起策划,让学生自主召开一个关于网络交往
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主要有:网络交往利与弊的讨论;网友见面受骗受害新闻事
件播报;见网友上当受骗的学生现身说法;如何防范网络交友可能带来的伤害。这个班会应该给小琪以及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以较大的触动,他们会认真思考与网友见面可能带来的结果,大多数人会就此放弃与网友见面的想法。即使去见面,也会事先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 后续跟进
班会后,小琪应该会来找我谈这件事,可以进一步与其沟通。如果小琪不来找我,我可以通过小红和班里的其他同学及时了解小琪的动向。
3. 家校联系
及时与小琪家长沟通,请家长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让家长了解孩子想见网友的情况,进一步做好小琪的工作。并在周末注意孩子的去向,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万无一失。
4. 保驾护航
如果小琪需要,老师或家长可以亲自陪同去见网友。有成年人相随,网友即使有不轨之心,也会收手。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以强行禁止小琪去见网友,这样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不想让做的事情,学生越想去做,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特点,一味地压制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网络交友以及网下见面可能造成的种种恶果,才能让孩子杜绝去见网友的念头。如果孩子坚持去见,我们可以协助孩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保证安全。
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是每位中职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私会网友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所以让我们班集体中的孩子懂得网络交友存在的隐患,私会网友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这位班主任老师获悉学生小琪准备私会网友后,没有如临大敌,粗暴干预,而是沉着冷静,不动声色地开展教育,让小琪了解可能受到的伤害。并且及时安排同学关注小琪,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保证孩子的安全。通过这些做法,可以知道这名班主任老师深谙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