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规范
样本库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一定的流程来监控和评估样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样本的质量。

样本的质量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对样本进行监控和质量评估,必要的情况下给样本进行打分,将样本分为不同的级别,提供给有着不同样本质量需求的使用者。

样本质量评估的结果应公开给研究使用者,允许他们判断样本质量是否能用于特定的研究。

对样本的质量评估主要是在病理形态、分子水平和特定指标等方面,评估的人员必须是独立的、有经验或者经过特殊培训的。

使用者对样本质量的反馈,也是样本的质量控制,根据反馈意见评估样本的质量,并改进采集和储存样本的方法。

应为样本的质量鉴定制定标准和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

1.人员及职责
1.1各组负责人负责制定各类样本的采集标准,报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
1.2各组负责人负责组内所有与样本相关的操作过程和质量控制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1.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以及具体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4样本库管理机构负责人负责对质量控制计划及结果进行评价;
1.5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外部质量评价计划组织的实验室间评价活动和本实验室组织的室内评价活动。

2.质控相关要求
2.1样品的采集
2.1.1采集登记表
样本采集前须填写采集登记表,采集登记表应包括足够全面的内容,以识别
患者,同时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采集登记表宜包含但不局限以下内容:患者的唯一性识别;
原始样品的类型和原始采集部位;
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至少应包括性别和出生日期;
原始样品采集日期和时间;
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日期和时间。

2.1.2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前应先制定采样计划,确定采样依据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具体的采样方案。

样本库应制定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品的专用作业指导书——《样本采集规范》、《样本前处理规范》,以方便采样人员获取和使用。

并依据《样本采集规范》、《样本前处理规范》的要求,对采样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采样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且持有上岗证的人员。

《样本采集规范》、《样本前处理规范》应包含以下内容:
1)样本库可采集的样本类型目录;
2)知情同意书;
3)作业指导书(如:为护理人员或负责静脉穿刺医师提供的指导书);
4)采集原始样品(如静脉穿刺、血、尿等),注明原始样品采集时所用的容器以及必要的添加物;
5)申请表或电子申请表的填写;
6)样品采集的类型和量;
7)特殊采集时机(如要求);
8)从样品采集到样本库收样期间所需的任何特殊处理(如运输要求、冷藏、保温、立即送检等);
9)原始样品的标记;
10)临床资料(如用药史);
11)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

2.1.3样品的识别
原始样品应可追溯到具体的个体,通常通过采集登记表进行,样本库不应接受或处理缺乏正确标识的原始样品。

若原始样品识别方式不明确或原始样品中被分析物不稳定,并且原始样品不可代替或很关键,则样品受理人员可以选择先处理样品,待采集原始样品的人员承担识别或接受样品的责任和(或)提供适当信息后,再发布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识别的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字或可被追溯至登记表。

如在无法识别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应在登记中明确责任人。

2.2样品的运输
已采集的样品按标准方法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保存和运输,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至样本库,交样本库工作人员登记收到样品的日期、时间和样品接收人的信息。

原始样品运输应达到如下要求:
2.2.1根据样品的类型和样本库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送运;
2.2.2在原始样本采集规范中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送运,并使用规定的保存剂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2.2.3应确保对运送人员、公众及样本库都安全的方式运送,并遵循国家、地区及当地法规的要求;
2.2.4应指定原始样品接收或拒收的标准并文件化,如果接收了不合格的原始样品,应说明问题的性质,如果适用,在入库登记样品信息时也应说明;
2.2.5样本库应定期审核原始样品量是否满足需要,使样品量不会过多也不会不足;
2.2.6由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定期对申请和使用样品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并确定
对原始样品所用的处理方法;
2.2.7对于取自原始记录的部分样品,应在样品标识上注明最初的原始记录。

2.3样品的处理
科学的样品处理程序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样本库应对样品处理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的管理,以保证对样品的质量要求。

2.3.1与样本直接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样品接收和处置过程、环境控制过程、设备操作维护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视其需要由各组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提倡使用在已出版的公认的权威的教科书中,经同行评议的书刊或杂志中,或国际、国家、地区的法规中所明确的程序,如果使用的是内部的规程,则应确认其符合相应的用途并形成文件;
2.3.2样本库只用经确认的程序来验证所使用的样本处理方法符合预期要求,样本库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组织对处理方法使用前进行评审,并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中对所用处理方法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应记录归档;
2.3.3对样本库所有操作所需的程序文件、检测作业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控制,保证其现行有效,并分发给相关工作人员;设备操作规程、检测细则等作业指导书应以样本库工作人员易于理解的语言编写并方便使用;
2.3.4如果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符合2.3.2和2.3.3二项要求,其描述符合样本库操作的程序,所使用的语言可被样本库工作人员所理解,则处理方法应部分或全部以此说明书为基础来制定,任何偏离应经过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组织评审并由各组负责编写作业指导书;
2.3.5样品处理过程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处理方法产生偏离时,需在样品信息中特殊注明;
2.3.6各组应确保其使用的处理方法、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是最新有效版本;
2.3.7样本库所有与样本直接相关的操作过程都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环节,宜特别注意消除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具体质量控制计划应在年度计划中体现,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实施情况应记录并整理成分析报告。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监控技术方法:
平行样品的测定;
定期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的方法进行反复验证;
对保留样品再次检测;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其它有效的技术核查;
2.3.8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对监控计划及其使用的监控方法和监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并识别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质量负责人应对监控情况和技术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对结果进行管理评审,以不断改进提高。

2.4样本储存
2.4.1样本的出入库管理
样本的出入库都应按照样本库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所有出入库的信息都应记录。

记录应输入样本库信息系统,利用追踪系统进行样本的追踪。

样本的入库都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和处理后才能入库储存。

样本入库后应记录详细的储存位置信息,根据要求记录样本储存条件,包括温度、储存容器、储存设备和时间等。

2.4.2追踪系统
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样本的追踪很重要。

样本库应能追踪储存的每个样本。

保留所有与样本采集、储存、处理和运输有关的记录来实现追踪,保证
样本始终处于稳定的环境。

及时更新出入库信息,使追踪系统能监控库内外样本的转移和变化。

使用追踪系统追踪样本的种类、采集时间、分装的规格和数量、样本处理的方法和时间、样本的储存位置和条件、样本的储存环境、以及样本的取用和运输。

2.3.3库存核实
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库存核实被用来确定样本是否储存在正确的位置。

根据信息系统记录的样本储存位置信息来进行核实。

执行核实程序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并确保具有资格使用信息系统和进入储存设施。

在一定周期内执行一次库存核实,保证至少每年一次,另外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核实。

3.样本的质量评估
3.1组织样本
在采集处理与标准流程不一致的情况下,样本的质量要打折扣。

评估所有影响样本质量的变化,根据这些调整质量级别。

采集时间评估,主要是针对新鲜组织和冰冻组织样本,根据样本采集处理时间的不同,给样本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时间将样本分为4个级别,并不直接评估样本的质量,不同级别决定其在特定研究实验中的使用:
第一级是样本直接从捐赠者处获得,通过手术获得样本后立即处理保存;
第二级是样本从捐赠者处获得后,15-30分钟内处理并保存;
第三级是样本从捐赠者处获得后,2个小时内处理并保存;
第四级是样本从捐赠者处获得后,超过2个小时后处理并保存。

病理水平评估,是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H&E染色切片,或者快速冰冻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形态上的评估。

使用显微镜检查组织切片,必须同时储存一个电子图像到样本库数据库中,作为评估的记录。

病理水平评估包括组织类型和诊断、肿瘤类型、肿瘤级别、肿瘤表型、肿瘤在基本组织中的百分比、坏死的比例或者降解的水平、炎症细胞的比例等方面的评估。

3.2核酸分子
降解或污染的核酸样本会导致不一致或不可靠的结果。

影响提取的核酸质量的因素包括:提取前组织形态的状态、提取到保存的间隔、储存条件等。

评估样本分子完整性必须在保存的样本中一定比例的基础上完成,应保证评估至少1%样本中的核酸或至少1%提取的核酸的质量。

3.2.1DNA质量的评估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DNA浓度(OD260值)和纯度(OD260/280比值)。

使用内切酶处理DNA后通过电泳进行可视化的评估。

使用对照样本。

使用PCR 的方法扩增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段,最大扩增反映了DNA质量。

3.2.2RNA质量的评估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RNA浓度(OD260值)和纯度(OD260/280比值)。

在变性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28s和18s条带的比值(2:1)是衡量RNA完整的标准,这种方法会大量消耗RNA样本。

另外可以使用特定的生物分析仪评估核酸分子的质量。

4.相关文件和记录
《采集登记表》
《样本采集规范》
《样本前处理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