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机首席试飞员】歼10首席试飞员

合集下载

蓝天舞者——记中国通用飞机新机试飞第一人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总飞行师孔翔

蓝天舞者——记中国通用飞机新机试飞第一人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总飞行师孔翔

蓝天舞者——记中国通用飞机新机试飞第一人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总飞行师孔翔作者:韩正坤高立增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5期孔翔,一个终生放飞梦想的人,一个追逐风的人,一个敢于挑战生命极限的人。

他的忠诚无悔,他的大智大勇,可以永远载入共和国的飞行史册中。

韩正坤高立增2015 年4 月17 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最美劳动者:中国通航试飞第一人——孔翔”新闻。

连续几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先后报道了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总飞行师孔翔的事迹。

日前,在中航通飞华北公司,记者登上小鹰500,在孔翔的带领下领略空中飞翔之旅,亲身感受了这位传奇试飞员的豪迈情怀。

少小抱定飞行志军营练就铁胆魂你若现在见到孔翔,会无形中被这位65 岁的“老头儿”身上透露出的那股子精气神所感染:不高不矮的身材,天生一副飞行员的料;挺直的腰板,坚毅的神情,无不透出一位飞行员特有的气质和年轻人般的朝气。

其实,这种素质是从打小就磨练出来的。

孔翔,祖籍山东,是祥字辈的孔圣之后,文革中在部队改成了现在的名。

小时候,他家就住在河北宣化飞机场边上,每天望着从头顶上轰鸣掠过的飞机,他就对飞行员充满了无限的羡慕和神往,每天晚上都做着驰骋蓝天的梦。

老天不负有心人,16 岁初中毕业时,部队招收飞行员,他幸运地踏进了人民空军的行列,入伍到空军第四飞行学校(现为学院)学习,1968 年毕业后由于表现优秀,被留校担任教员。

在火热的飞行教学生涯中,逐渐地磨练出了他坚毅、无畏、沉着、冷静的性格。

1985 年,他被评上了特级飞行员。

1990 年当超过部队飞行服役年限时。

他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航校,转业到了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前身),从此,孔翔正式开始了民用飞机试飞员的生涯。

小鹰冲天逞英豪蓝天长舞展绝技孔翔在小鹰500 飞机试飞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是失速动态和尾旋的试飞,在所有试飞科目中技术难度和试飞的风险性最大。

央视披露枭龙战机试飞时遇漏油 飞行员成功迫降

央视披露枭龙战机试飞时遇漏油 飞行员成功迫降

央视披露枭龙战机试飞时遇漏油飞行员成功迫降一架飞机从设计到成熟,有一个最为关键的航空实践过程,那就是试飞,试飞不仅要探索、检验没有定型飞机的极限性能和数据,很多时候甚至是要把正常的飞机飞到不正常来寻找他的设计缺陷和操作方法。

经过60多年发展,空军试飞员队伍已由最初的3人试飞小组,发展为100多人的试飞部队,今天的《走进中国空军》,我们就一同去探访这些“刀尖上的舞者”——试飞员。

记者张文静:这架歼-10战机不久之后就要列装部队,原计划今天是要进行空中停车的科目试飞,所谓空中停车就是在飞行过程中试飞员主动的关闭发动机再重新启动,来测试发动机的启动功能。

不过这个科目对于天气的要求很高,像今天的这种能见度,就没办法进行试飞了。

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梁万俊是这架战机的试飞员,承担歼十的试飞任务也已经有十几年。

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梁万俊:这个飞机的第一枚空中导弹是我打的。

座舱里面的人机界面,人机功效这方面的,试飞员给设计人员提的意见是比较多的。

记者张文静:就是怎么样操作最顺手?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梁万俊:对。

说起梁万俊,就不能不提到2004年7月1日的“生死8分钟”,当时梁万俊试飞枭龙战机在12000米高空时,飞机突然出现故障。

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梁万俊:飞机漏油了,而且漏油的速度很快。

这是险情发生时的塔台录音。

塔台:赶紧返场梁万俊:明白,现在的油箱油量耗得比较快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梁万俊:根据漏油的速度和我距机场的距离来看可能我到不了机场,这个飞机的油就会漏光。

从发现故障到油全部漏光,仅仅四分钟,飞机失去动力,像一块巨大的铁砣从几千米的高空急速下坠。

跳伞还是迫降?梁万俊选择迫降。

塔台:现在高度?梁万俊:现在高度场高4800世界航空史上,没有动力的飞机迫降成功极为少见,而且这架飞机正处于试飞阶段,机上的电能储备也是未知数,如果飞机的电能不够,迫降的结果将是机毁人亡。

梁万俊:我准备正常放起落架塔台:注意检查液压在距离地面1100米高度,梁万俊对准跑道,两分钟后,飞机以超出正常近两倍的速度接地,梁万俊经历生死八分钟后,成功迫降。

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个人资料照片(2)

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个人资料照片(2)

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个人资料照片(2)中国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余旭爱武装也爱红装摘下头盔与墨镜,一身戎装的余旭难掩女性的柔美。

当被问及如何处理飞行与生活、顺畅转换空地关系时,余旭回答:“在空中,我愿做一个女汉子;回到陆地后,我愿意做一个女孩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位女飞行员,爱武装,也爱红装。

她爱美,爱发言,爱表现,总是充满自信。

成为飞行学员前,她的孔雀舞跳遍了东北三省,被称为“黑土地上的金孔雀”。

上学时的同桌刘强(化名)却是在同学的电话中,得知余旭去世的消息,除了伤心,只剩下震惊,回想起这个爱笑的旧时好友,“总想起她坐在我旁边,抬起头来,看着我笑的样子。

”刘强是余旭相处八年的战友,印象中,余旭很坚持自己,爱跳舞也爱漂亮。

刚进部队时,按规定,女孩必须要剪短发,舍不得自己一头乌黑漂亮的长发,余旭一边哭,一边倔强着接受,“整个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余旭心里,只觉得这是女孩子的天性,“不会因为你的职业,或者你生活的环境而泯灭。

我们也买漂亮衣服,当下最时尚的,去专卖店挑,一个个都挺爱美的。

每次出去,都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

”刘强回忆,余旭为了进入歼-10,没日没夜地训练。

中国有很多女飞行员,能进入歼-10的也仅仅四位,从中可以体会到其中她付出多少。

余旭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就在不久前结束的珠海航展上,赢得现场无数观众的赞誉。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各个方面,如果要跟男飞行员达到一个同样的水平,那注定要付出更多。

余旭曾参演春晚小品《我心飞翔》“空中宝贝”余旭曾上央视春晚余旭,美丽的四川姑娘。

2010年,她曾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我心飞翔》。

“请祖国检阅、请人民放心!”在2010年央视春晚上,以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为背景的小品《我心飞翔》,艺术地反映了人民空军崇尚荣誉、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16名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以飒爽英姿、铿锵誓言,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新一代空军官兵的蓝天情怀。

歼10是这样横空出世的:空军试飞员试飞歼10战机揭密

歼10是这样横空出世的:空军试飞员试飞歼10战机揭密

侧转 、爬升 、盘 旋、俯冲 ……歼 1 战机身姿矫健 ,鹰隼般搜寻着 “ O 猎物 ” 。发 我 国新型战机 的 “ 首席试 飞员 现 目标 !飞行 员迅疾将其锁 定,果断按下 发射 按钮 ,一枚枚 导弹 鱼贯而出,竞相扑 小 组 ”成 员 。1 9 年 ,雷 强 和 93 向 “ 敌机 ” ;顿 时,“ 敌机 ”葬身火海 ,灰飞烟 灭。接着 ,第 二轮 ,第三轮 ……对抗 另 外 一 名试 飞 员 被派 到 国 际试
维普资讯
飞机的手柄 、油门杆 等都是他们用橡皮泥一 点一 点捏 出来 的,这里面 浸透 着
他 们 的心血 和 汗水 。
国外在现代飞机设 计中把人和系 统放 到一起进 行研究 ,使飞机操纵更具
人 性 化 ,更 利 于 达 到 人机 一 体 。 我 国第 三 代 新 型 战机 首 次 采 用 了 这 种 设 计 理 念 新 型战 机 研 制 最 关键 的 一 环 是 飞 行 控 制 律 设 计 。 因 为 研 制 中 的 飞机 是 一 个 待 调 整 的 产 品 , 设 计 人 员 没有 空 中 感 觉 , 只 能 依 靠 飞 行 员 反 馈 信 息 , 反
由于长 期保密 ,人们 无法 得知,为 了这一刻 ,中国航 空人和 空军试 飞员付出了 多少心血和汗 水 ,经 历 了多少崎岖和艰 辛……
教 官 当 即 笑 了 :“ 国 有 中 试 飞员 吗 ?你 们 的飞 机 都 是 仿
★ “ 我们反对 实力政治 ,但没有 实力绝对不行 !”为 了取得新机研 制的主动 制 的 , 要 试 飞 员 干 什 么 ? ” 权,空军试飞员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 、紧迫感奋 勇当先 ,苦练精飞 雷强 的 心 被 深 深 刺 痛 了 : 上 世纪 8 年代 以来 ,世 界政 治军事格 局经历了 巨大的变化 。国不 可一 日无防, 我 们拥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新 型 O 军不可一 日无备。打赢 一场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历史重任在肩 ,如何在激烈 的 战机 一 日不“出炉 ” 我 国的航 ,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为最高 决策层关注 的重大课题 。

致敬试飞员群体

致敬试飞员群体

致敬试飞员群体作者:徐勇凌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4期向中国航空工业史上亿个伟大的奇迹和创造伟大奇迹的人们致敬。

2006年初,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架国产新型战机翱翔的视频,它就是我们国家第一款三代战机——歼10。

以这样的方式公开一款战机,在中国的新闻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随着歼10飞机信息的逐步公开,一个神秘的团队——歼10试飞员团队从幕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试飞英雄李中华、雷强,试飞员汤连刚、李存宝、张景亭、徐勇凌、邹建国,一个个试飞员的名字吸引了军迷的眼球。

作为歼10飞机研制的参与者、试飞的亲历者,我想把关于歼10战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向中国航空工业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和那些创造伟大奇迹的人们致敬。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具备独立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

上世纪70年代,冷战还没有结束,随着电传飞控技术和综合航空电子技术的开发,第三代战机横空出世。

美国的F-16曾经名噪一时,严加保密的前苏联米格一29和苏-27计划,因为两张模糊的卫星照片而曝光,拉明-1和拉明-2是充满疑惑的西方为它们起的名字,冷战时代一个新型战机的曝光无异于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

如今蒙在三代战机之上的迷雾早已拨开,然而三代机试飞的惨痛事故依然令人记忆犹新,F-16、幻影-2000、苏-27、JAS-39无一例外都在研制试飞阶段发生了重大事故。

高科技就像一个悖论,在带给现代军机高性能的同时,也让试飞蒙上了事故的阴影。

这个阴影同样笼罩在中国航空人的心头,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作为新机的首飞试飞员雷强是承受这种压力最重的人。

首飞的日子是令人期盼的,然而,随着首飞的临近,试飞团队所有人的内心却是复杂的,长时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高负荷的工作让他们疲惫而亢奋,作为试飞员雷强只能用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首飞那天,试飞团队像往常一样在一起碰头,再次协同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首飞程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

雷强其实不是一个人在首飞,他从战友的身上凝聚着力量,在这样的时候他最需要战友的支持。

空军试飞员,谭靖夷/成翼娟/陈生

空军试飞员,谭靖夷/成翼娟/陈生

人物聚焦CHARACTER编辑 姜学霞空军试飞员:托举中国人航空强国梦想航迹承载梦想,蓝天见证辉煌。

空军试飞员群体,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和人民空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英雄群体。

1998年3月23日,是空军试飞员雷强至今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要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三代新型战机歼-10进行首次试飞。

但试飞的风险性很大。

航空界公认,一架新机装备部队前,伴随出现的故障数以千计。

即使在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也难免出现摔机事故。

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

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飞动作……20分钟后,飞机终于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

歼-10成功首飞,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

61年来,一代代试飞员飞最新型飞机、做最惊险动作、出最有分量结论,他们遭遇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

27人壮烈牺牲,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多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点评:从抗美援朝战场战伤飞机修复试飞,到相继把被誉为“民族之鹰”“长空利剑”和“大国标配”的战机飞上蓝天,60多年来,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160多型2万余架飞机,攻克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托举起亿万中国人航空强国的梦想。

透过空军试飞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军人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挑战极限、英勇无畏的军人血性;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聆听他们的故事,我们被一种“强军报国、筑梦蓝天”的“试飞精神”所感动;细品他们的精神,我们更加明确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更加明确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应尽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谭靖夷:平生志在治山川1941年,谭靖夷被保送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学习。

大学期间,他读了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有关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宏论,深受鼓舞。

歼10试飞总师周自全

歼10试飞总师周自全

在周自全半个世纪的试飞历程中,除了歼10飞机外,他还主持研制了多项技术课题,为我国飞行试验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

最为人们称道的当属变稳飞机的研发。

变稳飞机即飞机动态特性可以大范围改变的试验飞机,又称空中飞行模拟器。

通过特殊控制系统的大范围调参,飞机可在空中模拟各种新机的动态特性,是研究飞行品质、飞控技术和培训试飞员的重要手段,被誉为“飞行力学研究的革命”。

在我国,周自全最早从事变稳技术研究。

作为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他先后主持研制BW-1变稳飞机和IFSTA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

BW-1变稳飞机是我国第一架单自由度大范围可变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机,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多学科研究项目,所采用的数字式、全权限电传变稳操纵系统、电液伺服人感系统和数字显示系统等多项技术均属国内首创。

周自全主持研制的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是具有三自由度全时、全权、数字式变稳控制系统的空中飞行动力学实验室。

该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新型飞机的试飞验证和培训高水平的新机试飞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俄、德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这一技术。

在歼10飞机以及众多型号的科研试飞中,变稳飞机和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在试飞员培训、试飞技术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发挥了令人满意和惊喜的成果。

凭借着技术前端性和先进性,1991年,BW-1变稳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IFSTA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同时,作为三代战斗机试飞技术负责人,周自全从1980年开始致力于电传操纵试飞技术研究,通过地面和空中飞行模拟,结合型号试飞,使人机闭环飞行品质、大迎角、气动伺服弹性等多项试飞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现代飞机试飞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项目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中航工业试飞院,有一个特别的重点实验室,它为科研试飞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技术保障作用,提供了先进的科研理念支撑。

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惊心动魄的“试飞”生涯

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惊心动魄的“试飞”生涯

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惊心动魄的“试飞”生涯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17年第01期2016年11月1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

歼-20首席飞行员何斌斌驾战鹰飞行展示仅1分钟,就惊艳全场,令世界为之震动,并宣告了中国空军自此跨入隐身时代。

自此,飞行员何斌斌被媒体称为“中华侧杆第一人”,而他的“空中探险”经历比好莱坞大片中的情节更惊险刺激。

挑战“世界最危险职业”何斌斌,1966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达州,上校军衔。

30岁担任试飞员前,他是一名技术非常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

内行都知道,试飞员都是“精英中的尖子”,不仅技术超一流,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能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和重大险情。

试飞员的工作就是不断试飞新型飞机,尤其是驾驶战机在天空中做出各种各样高难度动作,来检测出飞机不合格的地方再加以改进。

因此,在国外,试飞员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职业”,试飞中几乎没有不摔机、不死人的。

有资料显示,1947年到1956年的10年中,号称“空中霸主”的美国仅在进行超音速飞机的颤振试飞和操稳试飞中,就摔掉56架飞机,72名试飞员为此殉职。

另一航空大国前苏联,仅在研制某新型战斗机过程中就毁机数十架,政府还专门为殉职的试飞员建立了试飞员公墓。

虽然这是个离死神很近的工作,何斌斌却毫不畏惧,他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而最令他难忘的是试飞歼-10战机。

第一次上课,何斌斌和同事全都目瞪口呆。

“这种新型战机从来没见过!”歼-10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配装了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可进行全天候作战、远距离跟踪与精确打击,并且具备敌我识别和强大电子战功能,可与当代西方先进战机相抗衡。

这对早已习惯第一二代飞机拉杆、蹬舵的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不仅如此,“以前都是飞行员适应飞机,现在设计更人性化,飞行员一进座舱,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何斌斌说。

试飞员成为飞机研制的重要参与者。

自古英雄出少年——“枭龙”与其总设计师杨伟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枭龙”与其总设计师杨伟的故事

杨伟于是继续奋勇攻关。他综合分析国外飞机的传感器、计算机、作动器余度管理资料,设计计算了十多种不同的余度管理方案,采用全新的思路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终于攻下了飞控系统余度管理这一关键技术。
在主持开发飞控系统OFP软件开发环境的过程中,他大胆创新,摸清四余度飞控计算机和飞控系统原理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从中积累了大量系统软、硬件开发和系统综合的经验,为飞控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以我为主进行飞控系统综合的信心。
杨伟带领一帮年轻人,大胆采用国际上发展不久的VXI总线结构编制技术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仗着年轻身体壮,熬通宵、吃方便面,一年时间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终于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可移动飞控试验室做了出来。由于设计正确,试验充分,使最具风险、最令上级领导不放心的飞控系统一直保持安全可靠运行,获得飞行员的高度评价。
他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最大限度调动研究所的潜能,为中国研制先进的战斗机。
人物档案:
杨伟,1963年出生,15岁上大学,19岁读研究生,23岁任专业组长,29岁任研究室副主任,30岁任主任,35岁任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设计师,38岁任研究所总设计师。
转自《空军世界》“枭龙”与其总设计师杨伟的故事
三个月后,研究所里新成立一个四人研究小组,确定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这在国内是一个空白。杨伟被提升为组长。一个才来研究所五个月的研究生,就这样开始独当一面了。
“别走了”
随着某重点型号研制进程的推进,研究所决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室于是从杨伟的组里抽调了一大半人。把骨干抽走,看着自的战友离开已发展很好的专业,那不是又回到三年前四个人的时候吗?杨伟想着想着就有了情绪,最后他决定去日本留学。
经验收,我国自行研制的这种弹射座椅,其性能与国外现役飞机弹射座椅的性能相当,目前只有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我国具有设计和生产能力。

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

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

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励志集结了近20部新片的2023年五一档作为“史上最挤”档期被业内寄予厚望,其中较受关注的真人电影共有七部,分别是《长空之王》《惊天救援》《人生路不熟》《倒数说爱你》《这么多年》《长沙夜生活》和《检察风云》。

今天作者整理了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2023长空之王台词金句过去一百年我们失去的不光是尊严,还有自信我要试出最好的飞机,让前线的战斗员安全回家,陪他们的孩子一起长大。

你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军人,性命加使命才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一定会把最好的隐身战机飞出来的。

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

你是我最好的对手,也是最好的战友。

我们宁愿把自己的飞机摔在试验场,也绝不能让敌人击落在战场。

老一辈试飞员是勇敢型的,我们是技术型的,新一代试飞员是专家型的试飞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努力”五一档已有三部影片票房破亿,其中《长空之王》突破2亿元据电影《长空之王》微博,《长空之王》累计票房突破2亿元,暂时位居今年五一档新片票房榜的首位。

《长空之王》由刘晓世导演,王一博、胡军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雷宇(王一博饰)等优秀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胡军饰)的带领下,参与最新型战机的试飞。

他们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最极限的数据……《长空之王》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诞生幕后。

本次五一档票房榜上还有两部影片票房已破亿。

包括易小星执导,乔杉、范丞丞、马丽等人主演的喜剧片《人生路不熟》,实时票房为亿元;第三位是张新成、孙千主演的爱情片《这么多年》,实时票房为亿元。

已经上映11天的动画电影《灌篮高手》仍然坚挺,位居今日实时票房榜的第四位,仅次于以上三部新片。

揭秘《长空之王》人物原型:每一次起飞,都是以生命为赌注今年五一档最热电影,非《长空之王》莫属,其首日票房、排片占比及热度口碑,远超其他电影。

“歼10之父”宋文骢

“歼10之父”宋文骢

“歼10之父”宋文骢宋文骢不仅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歼击机歼-10总设计师,也是战机科研体制的改革者,为中国战机研制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年前,歼-10战机首飞成功。

钟和1998年3月23日, 第一个由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歼10在成都首飞成功!在一片欢呼声中,试飞员雷强与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等都眼含热泪,宋文骢更是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18年后,生日前一天的3月22日下午,这位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航空事业的老人因病溘然长逝。

宋文骢不仅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歼击机歼-10总设计师,也是战机科研体制的改革者,为中国战机研制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年前的今天,歼-10战机首飞成功。

宋文骢原籍云南大理,1930年3月26日出生于昆明市。

高中毕业后于1949年7月参加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1950起在空军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

1954年8月入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

1960年7月从哈军工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气动组长。

1970年4月调到成都611所,1974年2月任总体室主任。

1977年7月,任611所副总设计师。

1980年6月17日,任611所总设计师。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宋文骢参与研发的战机包括东风113、歼7C、歼8、歼9和歼10等多个型号。

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等功、重点型号首飞特等功。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航空报国金奖、国家人事部一等功、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一航集团总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奉献奖。

初露锋芒的“烤鸭”1962年,宋文骢在601所总体室布局组工作。

功勋试飞员雷强-我与歼十二十年

功勋试飞员雷强-我与歼十二十年

我与歼-10 二十年 --专访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大校谨向雷强、试飞团、成飞611 以及中国几十万奋斗在在一线的航空人致敬,因为你们的几十年不懈努力与忍辱负重、承担了人民与国家巨大的希望、压力和责任,并最终坚持到最后,才能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歼-10!进入歼-10试飞行列记者(以下简称记):雷大校您好,先给我们回顾一下您和歼-10的渊源吧。

雷强大校(以下简称雷):八十年代中期,决定研制歼-10,但当时并没有具体名称,只是叫做三代机,还有一个名字叫"新歼" 。

歼-10研制之初,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试飞员,竞争很激烈。

对于试飞员而言,要想飞歼-10,首先要具备三代机的知识。

当时我国战斗机除了歼-7M 以外都没有平视显示器(平显),而三代机以平显为主显示界面,其主要仪表也都是数字化仪表,这使得中国的飞行员很难适应。

比如当时空战靠的是歼-7,它采用瞄准具加测距器进行搜索和跟踪,而以后的空战,靠的是雷达,雷达会把搜索、攻击等信息都显示在平显上。

当时我国的飞行员习惯于使用传统的光学瞄准具,觉得靠平显执行任务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当时外国专家曾下了结论:中国人可以造出三代机,但是没人能飞!对于中国人来讲,这是很丢面子的!为此,当时空军从全军范围内挑选了24名飞行员,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去做平显的适应性实验:先科普,未来空战模式是什么,平显主要提供哪些信息,从最基础做起,去适应三代机的操纵界面。

当时先做看画面判断形势的试验,叫做"YES/NO"实验。

飞行员两个指头分别按着"YES"键和"NO"键,然后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不同画面,主要是实战时平显上显示的判断画面,如果飞行员判断显示画面是正确的按"YES" ,如果错误则按"NO" 。

要求我们以0.3秒一次的频率进行100次判断,1次都不能错!八十年代的中国,许多人连电视机还没见过呢,如何适应和计算机进行对话?当时选拔的24名飞行员只能先练习"YES/NO"实验,其他更复杂的科目先暂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谈名人故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谈名人故事

宋老与歼10的故事,只是共和国史上,重多隐姓埋名工作
者中普通的一页,但这些人都为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只 有实践,包括科学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们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反复实践,不怕困难, 挫折,在失败中不断钻研,最终成功。
他们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如中国的鸭式布局, 是世界上唯一而可操作的,这都是在实践中突破理论的束 缚,进行实践创新,最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使自身的 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面对现实的问题、挫折、挑战、错误,要去求证、分 析其现实的客观发展过程,总结归纳客观事物的规律,去 得出实事求是的是非判断,不要先从自己的主观理解、想 象出发去认定事物的性质、提出错误的或搬用现成的规律, 做出不实事求是的感情或价值判断。 中国的航空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不断求证中走出来的道路。
THANK YOU
马克思主义实践作业汇报
汇报人:
ONE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
基础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标准
TWO
名人故事
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
花甲之年
这是1998年 歼-10试飞现 场,总设计
成飞首席专家中国歼击机鸭式布局奠基人中国歼7c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隐形战机歼20气动布局方案提出者一颗巨星陨落却照亮了整个华夏缺钱国人非议歼10研制之困难缺技术米格21仿制20年80年代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歼10研制前歼8装备部队后陆续发现操纵性差尾翼震颤的毛病国人非议搞了快10年连跟毛都看不到死一边去吧
师宋文骢和 总工程师薛 炽寿的背影。

歼—10B试飞员李吉宽:我要飞得更高

歼—10B试飞员李吉宽:我要飞得更高

歼—10B试飞员李吉宽:我要飞得更高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46期11月6日上午,在2018珠海国际航展开幕式上,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首次公开进行飞行表演。

在珠海的天空中,歼-10B成功展示了“眼镜蛇” “落叶飘”等多个经典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现场叫好喝彩声不断。

在晚上进行的第13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透露: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正是空军试飞员、空军某部参谋长、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吉宽。

李吉宽获得了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李吉宽,黑龙江宾县人。

1975年3月出生,1992年8月入伍,1994年4月入党。

大学本科学历。

空军中校军衔,“空军飞行人员银质荣誉奖章”获得者。

先后参与完成13个型号飞机、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武器的鉴定定型试飞,成功处置空中险情10余起。

2002年,李吉宽从一名飞行教员转变为一名试飞员。

从熟悉的飞行训练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试飞科目,李吉宽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就像小孩子面对新玩具的兴奋,他望着机场上一架架最先进的战机,暗暗地握紧拳头。

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

面对着我军武器装备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来到试飞部队后,李吉宽就像干涸的海绵一样“疯狂”学习知识、吸取能量,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试飞界的英雄前辈一样长空砺剑、驰骋蓝天。

“今天真是到鬼门关走了一遭!”那是李吉宽来到试飞部队之后,第一次如此接近死亡。

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李吉宽驾驶歼-6飞机试飞小速度离陆科目。

出特情的时候刚刚起飞,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坪;他不断拉杆、蹬舵都无济于事,最后他已经感到无能为力,没有高度,根本无法跳伞;最后,他选择了松杆,等待命运最后的宣判。

没想到的是,杆一松飞机就改平了,他立刻不假思索地开加力,机头一仰,直入云霄……曾经,李吉宽也同样面临“飞与不飞”问题的考验。

岳父岳母找到他的妻子白丽丽:“跟吉宽商量一下,转业吧,别干了,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

徐勇凌:歼10 首飞

徐勇凌:歼10 首飞

人物聚焦CHaRaCteR编辑 姜学霞徐勇凌1962年3月出生于杭州,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军事理论专家,歼十飞机首席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特聘教官。

翻开徐勇凌的履历,“唯一”与“首个”成为关键词:国内唯一两次遇到重大险情跳伞,并重返蓝天的飞行员;空军第一代配备航空电子战机歼八C 的首席试飞员;独立完成“歼10飞机空中加油”“歼10飞机超视距武器攻击”等重大试飞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 “人机界面设计三原则”“状态控制理论”“目标跟踪飞行技术”“等姿态角爬升”“振荡法改尾旋”“层板效应理论”“区间变向理论”“弱动力飞行理论”“同盟战争、资源战争、技术战争”等概念和重大理论。

小时候他与很多男生一样,喜欢飞机、大炮这样的玩具,读小学时,村里出的第一个飞行员送给他一架飞机模型,坚定了他做飞行员的理想。

初中毕业第一次招飞,他输在了身高上;高中毕业终于长个子了,各项体检也合格了,但名额有限他又被刷下来了;最终他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以本科生的身份才得到了学习飞行的机会。

徐勇凌的试飞生涯始于1989年。

1993年,他被派往俄罗斯参加国际试飞员全科培训,毕业时获国际试飞员三级证书和试飞员毕业勋章。

1998年的一天,徐勇凌执行某新机航空电子系统试飞任务。

起飞加速中他发现平显参数异常,果断中断起飞。

飞行后的例行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试飞是否继续呢?通过视频回放大家发现,正常的起飞7秒中平显数据开始显示,而这次起飞他在10秒钟时发现显示异常,果断中断起飞,由于对性能的高度敏感,使他发现了这短短的3秒钟的微小差异,也让大家找到了航电系统设计上的重大隐患。

2000年11月,他开始参与歼10飞机试飞。

徐勇凌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飞行是2003年12月25日,歼10飞机最后一次靶试在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进行,此次靶试决定着300余人的试飞团队该年度歼10试飞任务能否完成。

在当日的靶试中,徐勇凌驾驶的歼10飞机在燃油即将耗尽和靶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击中目标,完成了全年试飞的任务。

“科研试飞英雄”滑俊:奋飞在祖国的万里蓝天

“科研试飞英雄”滑俊:奋飞在祖国的万里蓝天

“科研试飞英雄”滑俊:奋飞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作者:杨梓来源:《晚晴》2019年第08期如今,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滑俊,仍然会经常到机场转一转,每次他都会满怀激动和兴奋,他似乎仍然在回味着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先后驾驶过多种国产歼击机,完成了大量科研试飞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成为空军试飞员队伍中元老级的人物。

“没有风险,要共产党员干什么?”新中国成立前期,滑俊入伍,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大西北的战役。

1950年1月,带着战场的征尘,他与其他15名战士一起被选入空军飞行预备学校,从此走上了飞行之路。

1951年国庆节,滑俊和战友们一起,驾驶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检阅。

在抗美援朝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滑俊从飞拉-9、拉-11直到飞喷气式战斗机歼-5,立下了显赫战功,成为一名功勋卓著的飞行员。

1960年8月,滑俊所在的部队刚刚归建,他就接到命令,赶赴西安担负试飞重任。

在学习试飞技术上滑俊很能吃苦、敢闯敢干,他拿着飞机模型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为了更接近实际,他手画座舱图、仪表、开关,根据课目全程动作,不厌其烦,反复练习。

因为苦练,他的试飞生涯,从没有因为错忘漏而危及飞行安全和影响重要科研任务完成。

科研试飞工作的危险是任何人都清楚的。

平时滑俊经常和战友们谈道:“搞科研试飞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要担很大风险。

没有风险,要共产党员干什么?万一发生意外,能够为研制我们自己的飞机出把力,就是牺牲也值得!”1978年10月,他执行一项高空试飞任务,遇到两台发动机同时空中停车。

面对这种险情,滑俊坚定沉着,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飞机完好无损地开回去!他尽力保持高度滑行,同时按程序开车。

连续4次启动失败,终于在第5次,飞机降到6000米高度时启动成功。

滑俊死里逃生,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心血的科研成果也死里逃生。

“要飛,我第一个上!”虽然试飞路上充满荆棘,可面对危险,滑俊的信条就是:让我上!1979年3月,上级下达了一项进行改型发动机空中启动的紧急试飞任务,即在只有一台发动机的飞机上进行空中停车后再启动的飞行试验。

试飞员王昂

试飞员王昂

"新飞机是试飞员飞出来的!"王昂在接受《国际航空》杂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到。

王昂是我国从地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拔和培养出来的首批试飞员之一,也是为我国战斗机的研制试飞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研试飞英雄"。

他曾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现任中国一航科技委主任。

他以亲身经历谈到了中国试飞员队伍的创建与发展,试飞员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所付出的辛劳、鲜血乃至生命。

他还呼吁有关部门要关心试飞员的个人生活和成长,关注试飞员队伍的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末,刚刚走过从修理飞机到仿制飞机阶段的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考虑自行研制飞机。

1959年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立,并开始着手试飞员队伍的培养工作。

1958年,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毕业的王昂和一批其他航空院校的毕业生,经过严格选拔,成为我国第一批大学生飞行员,并由此迈出了成长为优秀试飞员的第一步。

自主研发飞机需要自己的试飞员队伍王昂向记者讲到,我国自主研制新型飞机,依靠外国试飞员来飞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建立一支自己的试飞员队伍。

当年,航空部门考察了国外试飞员的选拔培训工作后得出结论,试飞员要具备大学学历,可以从优秀的空军飞行员中选拔。

但相对于外国空军飞行员高学历的情况,我国空军飞行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因此,选拔并培养试飞员的目光就落在了地方航空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身上。

以王昂为代表的首批大学生飞行员是1966年开始其试飞生涯的,是我国多项新机的预研课题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工作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从1975年开始,王昂参加了歼8的试飞工作,同其他试飞员一道完成了歼8的定型试飞。

试飞期间,他历经歼8双发空中熄火、发动机空中起火等各种险情,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驾机奇迹般地安全返回。

这样的事例在我国试飞员中数不胜数,他们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将濒临坠毁的飞机安全飞回来,保住了试验数据,挽救了巨额的国家财产。

尤其是我国早期开展新机研制时,受经济实力所限,原型机一般只有两三架,失去任何一架飞机都会对飞机定型工作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轻则大大延长飞机定型的时间,重则会造成研制项目的夭折。

“歼-10之父”宋文骢

“歼-10之父”宋文骢

“歼-10之父”宋文骢
高荣伟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他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他长期从事歼-8、歼-7C以及歼-10飞机的研制,后来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

这位在中国航空研究领域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高荣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宋文骢:歼-10飞机之父
2.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宋文骢
3.2009感动中国候选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4."歼10之父"宋文骢
5.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宋文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加油机首席试飞员】歼10首席试飞员当王景利大校了解到苏-27、苏-30战斗机经过空中加油,中途不降落,直抵中国珠海机场,他又观看了在第三届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上空俄罗斯空军进行的空中加油表演,不禁掀起了他的情感波澜。

作为中国空军空中加油机首席试飞员,他与空中加油机的不解之缘又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1999年10月1日。

空军特级飞行员王景利大校,一大早就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等待着,因为他早就听说10多年前自己曾首次试飞的空中加油机要在50周年国庆大阅兵时,在天安门上空向世人亮相。

他想很快看到空中加油机飞行的场景。

共和国50周年大阅兵波澜壮阔,声撼大地……17个徒步方队威武雄壮,排山倒海;25个战车方队铁流滚滚,势不可挡;132架战机组成10个空中梯队,从7个机场同时起飞成功集结,以不同的高度、速度和不同的整齐编队依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空军的综合战斗力。

在首都的上空,第一编队飞过去了!第二编队飞过去了! 第三个空中梯队飞过来了!这是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中国空军加、受油机梯队。

就在中国空军加油、受油机在蓝天上飞行的瞬间,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空中加油机首次亮相的消息。

新华社天安门广场10月1日11时07分电:人民空军空中加油机在今天的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

这种空中加油机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

当由两架拖着长长加油管的空中加油机和四架轻型受油机组成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时候,人群中发出一片欢呼声。

空中加油机的出现,结束了人民空军无法为轻型飞机空中加油的历史,使人民空军具备了远程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王景利大校两眼一直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目送着两架拖着长长加油管的空中加油机顺利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他作为人民空军空中加油首次模拟编队的试飞员,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继而又坐在沙发上。

他的视线有些模糊…… 屏幕上闪现的镜头早已过去,但空中加油机编队呼啸掠过天安门的场面依然萦绕在脑际。

欣慰之余,王景利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对于10多年前那次惊心动魄的超密集编队模拟空中加油的试飞刻骨铭心,此刻,29年飞行生涯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 王景利曾当过试飞大队长、领航主任、试飞处长,在国内外7个机种17个机型上共进行过2000多个小时的试验飞行,是4种气象指挥员、教员,以及特级飞行员,现为副师职飞行研究员,参加过具有一类风险的试飞项目12个,填补国内两项试飞空白,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

空军历史上的里程碑超密集编队模拟空中加油,是人民空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试飞。

面对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2�19万公里的边境线,以及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祖国领空、领海的守护者们有时只得望洋兴叹。

过去,我们的领空、领海曾受到过挑战,侵略者觊觎的目光从未收敛过。

空中加油技术,一直被英国、美国、俄国和法国所垄断。

掌握这一高技术不仅要装备先进的加油机和受油机,还需要有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人胆略的飞行员。

空中加油技术一直困扰着年轻的人民空军。

掌握空中加油技术,实施远距离奔袭防御作战,捍卫祖国领空、领海主权,成为人民空军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这项世纪难题引起了空军高层领导的深思,决不能把这个难题带入21世纪! 一个令人振奋的任务终于下达给空军某飞行试验训练中心:利用某型轰炸机和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空高速战斗机,进行加油机超密集编队试飞。

经过反复筛选,上级把这项重大试飞任务交给了时任副团职飞行研究员的王景利和飞行大队长王铁翼。

模拟空中加油的最初技术要求,超密集编队必须保持5分钟。

编队的最大技术难点是,受油机最易进入加油机尾部涡流最强的地方,轻者造成飞机滚转、空中停车的险情,严重的会造成两机相撞、机毁人亡。

对于空中加油技术一无所知的年轻飞行员来说,创造史无前例的奇迹一要靠技术,二要靠胆略,更要有一颗为中华民族腾飞舍身拼搏的拳拳赤子心。

几个月来,飞行研究员王景利和飞行大队长王铁翼,这两个飞行技术精湛的飞行员一直在认真准备着,虽然他们翻阅了大量资料,也有专家上理论课,对轰炸机尾流形成的特点以及它对后面飞机操纵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这次试飞毕竟是要打破常规的超密集编队,在人民空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先进行同型歼击机超密集编队的试飞,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探索并获取长、僚机互相影响的第一手试飞数据。

一周后,两架国产新型高空高速战斗机起飞了。

王铁翼先任长机,王景利为僚机,他们在进入预定空域后,保持住一定高度和巡航速度。

僚机慢慢从右下方向长机切入,几分钟后,两架飞机像贴在了一起,距离近得几乎只要把手伸出座舱就能摸到长机的航行灯。

他们二人屏住呼吸,坚持了整整5分钟…… 他们在初步成功的鼓舞中解散、集合、再次编队。

接着僚机大胆钻到长机腹下,抬头便是长机的主轮舱。

两架飞机保持2米的高度差,进行“蹭头皮”式的上下编队,僚机一会儿从右往左,一会儿又从左向右,反复体验两机处于上下、左右位置时,长机尾流对后面飞机操作的影响。

接下来,他们又轮留担任长、僚机进行试飞,在6个飞行日、30多个架次的试飞中,初步掌握了飞行技术要领,沉重的心理压力减轻了许多。

超密集编队试飞任务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科研部门、上级领导也长长舒了口气。

试飞进入第二阶段。

一架大型轰炸机和喷气教练机一起停在起飞线上,看上去犹如一座楼房前停着小吉普车。

今天要进行的是两架飞机的超密集编队试飞。

要想完成这两架大小相差十分悬殊的飞机的超密集编队,危险和特情是难以预料的。

在起飞线两侧停满了各种车辆,来自空军、海军机关、航空工业部、研究所和飞机制造厂的领导及科研人员,都十分关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试飞。

担任轰炸机机长的是北空的一位副团长,他是有15年飞行经验的特级飞行员。

他听了同型战斗机超密集编队的情况介绍后,心里也不免有些发怵。

他从未经历过这种阵势,登机前他紧紧握住王景利的手:“老王,要是飞不进去,千万别硬往上靠”。

起飞线上,阳光照耀下的战鹰,泛着银光昂首以待。

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天空。

王景利身着飞行服,头戴银色头盔,大步流星地走到起飞线,登上战鹰,点火、开车、滑向跑道,只见一架轰炸机和两架教练机相继呼啸着直刺苍穹…… 三架飞机起飞后不久,编队回到本场上空。

王景利与王铁翼驾驶的那架教练机慢慢向大飞机靠拢,右上方有一架飞机执行摄像任务。

轰炸机保持设定高度和速度,王景利驾驶飞机慢慢向轰炸机切入。

10米、8米、6米……眼看着教练机的空速管几乎要碰到轰炸机的副翼了,轰炸机机舱内,通信、射击、领航人员和机长,紧紧贴在飞机舷窗上,8只眼睛瞪得大大的,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的一切;右侧飞机上的摄像人员,竟然惊呆了似地忘了调整摄像机的焦距;地面的人都长长地伸着脖子仰着头,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此时,巨大的轰炸机已将教练机遮盖在银翼下,不见了教练机的踪影,两架飞机似乎融为一体。

“5米、4米,到位了!”就在领航员近乎变了腔调儿的提醒中,猛然间,王景利感到像有人使劲往上掀右侧机翼,教练机向轰炸机滚转而去……眼看两机就要相撞。

这突如其来的险情,他们在技术准备时谁也没有料到,专家教授在授课时也没有讲到。

他们互相提醒着,紧张得连语调儿都变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衬衣已经湿透了,头盔里也浸满了汗水。

也就是在这一刹那间,王景利屏住气用力蹬跎、压杆,修正坡度……他们以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超人的胆量,瞬间便制服了飞机的翻滚,保持了飞行的平稳状态,并咬住牙关坚持了5分钟。

原来这是大小飞机编队时相互吸引造成的。

就在编队解散的时候,轰炸机上回过神儿来的4个人,透过舷窗向教练机伸出了大拇指。

这次初次试飞成功后,他们先后又用3个机型进行了试飞。

他们在飞机上分别挂上两枚导弹,挂满3个副油箱,全副武装地以实战形式进行试飞。

他们两人轮流试飞了16架次,冒着生命危险,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参数,掌握了超密集队形编队的技术要领。

随着试飞的顺利进行,上级科研部门对试飞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们的编队飞行技术也有了飞跃:从切入到编好队,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到后来的半分钟;保持编队时间也由5分钟延长到了8分钟;加油机转弯时也能保持住队形。

他们进行的超密集编队试飞的录像带送到北京,空军首长仔细观看后当即表扬,称赞模拟空中加油试飞的成功,为决策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检验试飞成果,上级决定在实战条件下再次进行验证。

第二年春天,一架轰炸机执行飞越太行山的长途飞行任务。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王景利接到了起飞命令:迅速拦截轰炸机,并进行超密集编队试飞!王景利驾驶新型战斗机起飞拦截成功后,实施了空中汇合,完成了模拟空中加油编队演练飞行。

在实战条件下模拟空中加油获得了成功。

他在试飞报告中写到:“飞行时间达到800小时、完成了超密集编队训练的飞行员,就能完成空中加油课目。

”这一结论,大大增强了科研单位迅速完成空中加油战略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就在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试飞后,科研单位和工业部门加强研制工作,几年后,终于在世纪大阅兵上使空中加油机公开亮相,引起了全世界航空界的瞩目。

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继英、美、俄、法之后,第五个掌握空中加、受油技术的国家。

外电纷纷竞相报道:同俄罗斯制造的苏-27战斗机和国产歼-8Ⅱ型战斗机一起,国产空中加油机轰6也接受了检阅。

中国的空中加油机使战斗机续航距离增加,大幅度提高了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从轰6飞机上接受加油的战斗机也可以飞到南沙群岛附近。

电视机前的王景利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零高度”跳伞惊心动魄工厂生产出来的飞机必须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空军装备飞机,试飞员也要参与监督检验飞机的品质,帮助工厂研制改进。

从1987年起,王景利就担任了“三机”(歼教X、歼X、歼X)定型委员会技术顾问,他是9人小组中最年轻的飞行员。

当他从空军副司令林虎中将手中把大红聘书接过来时,同时也将“要珍惜飞行年华,多为我军试飞事业做贡献”的叮咛记在了心间。

他深深地感到作为飞行顾问,对我军90年代主战飞机的研制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在三种飞机的定型试飞中,王景利先后对飞机的座舱布局、操纵品质、雷达改进等提出100多条意见,均被科研部门采纳,融入到飞机的改进、生产中。

“三机”定型改进试飞,每一次试飞无不是同死神较量的过程,尤其是那次惊心动魄的“零高度”跳伞更是让他终生难忘…… “零高度”跳伞,就是在飞机起飞、着陆的滑跑阶段出现故障,在几乎没有高度或高度很低的情况下,飞行员紧急弹离飞机。

在此之前,中国航空史上并无成功的先例。

1983年,王景利的一位同学在实施“零高度”跳伞时壮烈牺牲。

使他终生难忘的那次跳伞,是1991年4月23日在沈阳发生的。

当时,试飞处长王景利奉命执行一项试飞任务,检验国产新型高空高速战斗机的性能。

机场笼罩着肃穆的气氛,飞机总设计师和技术人员认真检查完飞机,王景利大步跨上战机,飞机呼啸着进入预定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