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的概念。
原理、与方法都源于实验;而且化学现象新奇生动、引人入胜,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促进学生观察、思维、记忆,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实验;不良因素;改革措施;教学模式;学法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抓好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和教学成绩的必由之路。
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基本上都来源于实验。
而且实验中的化学现象新奇生动,引人入胜,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良因素分析
1.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分析。
很多教师常常只把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即相当于流水作业的形式来处理,这看起来是做了实验,事实上实验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例如做演示实验之前,先把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使实验探究活动变成了验
证活动。
有的教师虽然做了实验,但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而是武断地指出产物是什么就草草了事。
这些做法归根结底是实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2.化学实验操作不可替代的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在化学的教学中引入电脑制作的课件已成了很多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不可否认对某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其明显的优势。
例如在处理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抽象的理论时。
通过课件展示而达到直观生动的效果,对教学确有帮助。
但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以它来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则值得我们疑问了。
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将氨气的喷泉实验过程做成了电脑动画,演示效果很好,但学生并不能获得活生生的化学实验知识。
从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来说,实验操作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存在变数,其知识和能力的内涵远比课件所展示的要丰富完整得多,所以实验操作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安全意识分析。
现行教材的个别实验确实存在有爆炸、腐蚀和污染等现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有的教师往往把这件事做过了头,过分渲染化学实验的危险性,结果使学生缩手缩脚而不敢做化学实验。
其实这些所谓“危险”实验,即使出现意外也都是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
因此,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分析研究各种可能的后果,采取相应对策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同时又考虑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少渲染危险,多鼓励学生动手做。
4.忽视实验教学过程的原因分析。
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应该说做出来都很容易,但也存在一些成功率不高的实验。
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等。
对此有的教师在课前反复实验,直至找到最佳实验效果以便在课堂演示时一蹴而就。
而有的教师则刻意不作这些实验或者采取弄虚作假的态度,例如往乙醛溶液里滴加葡萄糖,以此做银镜反应实验来蒙混过关,这在同行中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些做法尚不论正确与否,但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前一种做法从科学态度和效果来说自然是不错的,如果能将之前典型的例子拿出来演示岂不是效果更好,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又能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完成实验的关键条件。
5.有别于化学课外活动的原因分析。
化学实验课不是化学课外活动名称的更易,从教育实践看,化学实验课源于化学课外活动,但却有质的不同。
化学实验课与原来的化学课外活动相比,两者在育人的功能上,组织形式上虽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但在育人的价值观上,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实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改变了原有的性质。
因为化学实验课已纳入教学计划,化学实验课是课程,是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所涉及的活动是课程意义的活动,它的组织和安排是系统的,长时间的,与学科课程既相辅相成的,又保持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它不再是什么“第二课堂”更不是学生随意支配的课余生活,那么,化学实验
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也区别于学科课程。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其化学天赋提供广阔的天地,需要广大教师切实革新教学观念,遵从实验教学规律,确立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认识化学实验课程的理论体系
①强调“从做中学”的方式。
依据人本主义观点,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这些有利于克服过去接受学习中常有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弊病。
②遵从“自得”的学习原则。
化学实验课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以实现主体能力的发展。
③遵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化学实验课是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亲身体验。
2.确立化学实验课类型
①试验型:化学实验课程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现象及规律都要通过实验来推导、判断、分析、证明,学生通过实验可得出许多结论,在对这些结论进行讨论和验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②实践型:实践是一个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结合学科课程教学,适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使他们从主体参加性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③调查讨论型:活动课的内容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又有工农业生产科研中的化学,还有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中化学。
通过社会调查讨论,使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参观访问型:参观访问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开阔了视野和思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会思考,学会研究等。
3.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学法指导的作用
为提高全民族的化学素质,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学法指导势在必行。
①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技能得到了训练和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也会得到培养。
因此。
教学大纲重点强调:“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
②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引导学
生学会分析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使之“能想、会想”,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揭示某一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使学生观察到直观清晰的实验现象,才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③开放实验室能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中搞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做家庭小实验。
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课外活动是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爱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阔知识视野的有效形式。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可锻炼学生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④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育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会学习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有准备、有计划、有措施的对学生进行善于联想、善于对比、善于思考、善于记忆、善于总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典型习题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
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成为广大同仁的共识。
但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才能有效地推动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向着更为成功的道路上发展,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淑珍等编:《教学技能》
[2]保罗·d·埃金(美)《课堂教学策略》
[3]郑学《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