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产业打造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绿色产业打造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绿色发展作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十三五”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我区拥有开阔的空间土地、纯净的自然环境、广袤的森林草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绿色资源占有方面具有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同时我区又是绿色发展矛盾大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与“两高一资”的产业体系和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之间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可以说,绿色发展对我区既是重大机遇,又有严峻挑战。如何让绿色既成为一种发展的新追求和新导向,又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支撑,是我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把绿色资源开发成绿色产业
(一)培育绿色品牌,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舌尖上的中国”倍受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安全食品的期待愈加强烈;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我国可生产绿色农畜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少。而内蒙古拥有天然绿色的广阔空间、质优量多的农畜产品,突出绿色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是转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思路。我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落后低效的最大问题就是重数量轻质量、重产量轻产值,导
致绿色品牌建设滞后,农畜产品优质难优价。因此,我区农牧业不应再走低档大路产品和简单规模扩张的路子,应坚持生态价值优先、绿色品牌为重的方针,淡化产量目标,注重质量提升,走适量、精品、高端、高效路线。二是完善农牧业顶层设计。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必然会产生数量减少,必须保证农牧民在减量化生产中也能增收致富。如为提供更好的绿色环境,需要留出一定生态空间所造成的种养面积减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推动草畜平衡,造成产量降低等,需要配套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通过二次分配保障农牧民收入不降低;也可以优化要素配置,用农牧业减量节约出的水资源进行工农水权转换,完善转移支付和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引导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子。利用好内蒙古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环境“王牌”,创新加工营销模式,大力培育地域品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瞄准高端市场走高质、高价、高效路线,尤其要把我区草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羊卖出“野味”价格,通过减量但高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二)开发绿色生物,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向,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近十年来,世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每5年翻一番,是世界经济年增长率的10倍;“十二五”时期,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约是GDP增速两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以安全、
质量、绿色、健康为时尚,开始由“饱”向“好”转变,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依托地域广、生态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天然绿色的资源环境,大力发展生物健康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既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需求。一方面,依托草原、森林和沙生动植物资源、动物脏器及高效乳酸菌、益生菌研发技术等,扶持发展保健食品、药品产业。如阿拉善沙漠地区生产着苁蓉、锁阳、麻黄、甘草、发菜等700多种野生植物。这些沙生植物在十分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繁衍,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其在基因构成及耐逆性等方面形成了独特性状,纯天然、无污染,品质上乘、材质绝佳,在目前健康消费成为主流的市场趋势下,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作用开发价值。另一方面,依托蒙中医药技术,发展生物医疗产业;依托山水秀美、气候怡人的特色城镇和温泉资源,完善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发展休闲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等。
(三)依托绿色环境,发展全域旅游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内蒙古借助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沙漠、冰雪、温泉及各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民族风俗、人文历史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生态化、人本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有效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和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并重
转变,实现旅游业提档升级、高质高效,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在推进城镇旅游全域化方面,要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完善全域旅游城镇标准,按照城镇旅游化、景城一体化、文化主体化、全城景区化要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实现旅游线路精品化、旅游区域品牌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体验多样化,让我区绿色旅游资源既能吸引人,也能留住人。
(四)开发绿色能源,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内蒙古是绿色清洁能源大区,现已建成风能、太阳能等绿色电力产能超过3000万千瓦,其中风电超过2400万千瓦,风电产能相当于“水电三峡”,草原“风电三峡”梦想成真。尽管我区存在清洁能源消纳上网约束、弃风停机等问题,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趋紧,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发展前景广阔,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既要拓展清洁能源消费渠道,按照风、光、火电互补,规模化电站和分布式能源并重,上网外送和示范自用并举的方针,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区域智能微电网和外送通道建设,不断拓展清洁能源消费渠道,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条件。又要加快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荒漠、戈壁、荒滩、矿山废弃地等空闲土地投资建设大型并网风电、光热发电项目;推动太阳能玻璃幕墙、顶棚、光伏瓦等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应用,加快千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还要加大绿
色能源研发力度,增加绿色能源研发投入,积极开展风电信息接入与利用、运行特征、气象保障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管理及太阳能发电、储热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加快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研究,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二、把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成绿色产业(一)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的生产工艺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应用绿色工艺。近几年技术革命带动技术进步,很多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双超临界技术等绿色火力发电技术、煤化工领域的煤气化技术等都不断成熟,在资源型产业中应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绿色技术、工艺的应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区自身产业特点,将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攻关方向,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发之举。同时,在电力、能源、化工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这些平台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为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技术可能性。
(二)用绿色能源降低资源型产业的碳排放水平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能源外送通道建设,积极争取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打捆外送,提高外送电总量中绿色能源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发电―用电产业链,将大型煤化工基地、冶炼基地建设与清洁能源发展统筹结合,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广霍林河模式,加快建设微电网,提高绿色能源就近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