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景区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场所依恋的乡村社区妇女参与民族旅游问题研究——以新疆布尔津县禾木村为例

基于场所依恋的乡村社区妇女参与民族旅游问题研究——以新疆布尔津县禾木村为例

生活 、 工作 、 精 神等方 面带 来 巨大 改变 。近 2 0年 来 , 场 所依 恋
在 人 文地 理 学 、 心理 学 、 社会 科 学 领域 得 到学 者 的广 泛关 注 。 场所 依 恋 可 视 为 一 种 行 为 , 这 种 行 为 是 个 人 将 自 己 与 环 境 融
S t ud y on W o me n Pa r t i c i p a t i ng i n Na t i o na l To u r i s m o f Ru r l a Co mm un i t y Ba s e d on Pl a c e At t ac hm e nt
资源开发与市场 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3 2 9 ( 8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5—8 1 4 1 . 2 0 1 3. 0 8 . 0 2 1
与人之间存在特殊 的依赖 关 系 , 并于 1 9 7 4提 出 了 “ 恋地情 结” 概念… ; 之后 R e l p h于 1 9 7 6提 出 了 “ 场 所感 知” 这一 概念 , 特 指 场所所在地社会环境 的总和[ 2 1 。Wi l l i a m s 和R o g g e n b u c k于 1 9 8 9 年提出“ 场所依赖” ( P l a c e A t t a c h m e n t , P A) 概念 , 并在 2 0世 纪 9 O 年 代 后 期 成 为 西 方 休 闲 和 游 憩 研 究 中 的 一 个 热 点 。他 们 认 为 场 所 依 恋 包 括 场 所 依 赖 和 场 所 认 同等 维 度 , 并 提 出 了 一 个 适 用 于 旅 游 地 和 休 闲场 所 的 地 方 依 附 心 理 量 表 _ 3 , 4 J 。近年来 , 国 外

阿勒泰地区禾木地热资源条件勘查与评价

阿勒泰地区禾木地热资源条件勘查与评价

阿勒泰地区禾木地热资源条件勘查与评价地热资源开发对提升禾木景区的旅游经济品牌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内出露地层以奥陶系片岩及第四系地层为主,断裂构造沿禾木河流向展布,为区内研究地热资源条件的重点方向,岩浆岩体呈隐伏状,多期次侵入。

经勘查,断裂构造发育规模大,但浅部的含水性差,表层岩浆岩体无法提供有效热源,地温梯度无明显异常,仅0.8℃/100m,明显低于区域地温梯度,地热地质条件一般,开发地热资源风险性较大。

标签:地热;热源条件;热储;地温梯度引言阿勒泰地区禾木景区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国家级5A景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内,西南距布尔津县城110 km,北邻俄罗斯,东邻蒙古国,旅游经济发达。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温泉经济更是得以广泛推广。

研究本区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并评价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对指导当地旅游经济的开发,提升旅游品牌起着重要的作用。

1、基本概况勘查区属北温带寒凉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4℃。

禾木河发源于北部山区,年平均径流量>1×109 m3。

地下水天然露头为下降泉,水温3~5℃,地表未发现地热异常点。

该区域地质工作开展较少,仅进行矿山地质调查及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1:20万琼库尔幅的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工作程度极低,专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的勘查工作未涉及,本次地热勘查研究评价尚属首次。

2、地质背景勘查区属河谷冲积、冰川堆积地貌,由于禾木河下切作用,形成了3级河谷阶地。

出露地层单一,为奥陶系哈巴河群页岩、黑云母片岩及第四系冰碛层、冲积层。

地表未发现有构造痕迹,经遥感解译、物探测量工作,推测禾木河下发育有一条沿河北西向展布的深大断裂带,发育深度>1000m,宽度>100m,倾向北西,物探解译构造含水性较好,根据区域地温梯度资料,具有寻求地热流体的条件,作为寻找地下(热)水的目标层。

勘查区往东10km,分布有多处岩体,早期岩浆热液活动的频繁,呈多期次侵入,区内存在大面积隐伏花岗岩体,可考虑能为地下水提供热源。

禾木村运营方案

禾木村运营方案

禾木村运营方案一、摘要禾木村是位于新疆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目前村庄的发展和运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禾木村运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提升禾木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分析1. 交通不便:禾木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游客前往困难,影响了村庄的发展和运营。

2. 缺乏知名度:禾木村由于地处偏远,知名度较低,缺乏吸引力,限制了村庄的发展。

3. 设施陈旧:禾木村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需要进行更新和改善,提升游客的体验和舒适度。

4. 居民收入低:禾木村居民收入较低,需要通过村庄的发展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运营方案1. 交通便利化:首先,应该加强禾木村的交通建设,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升交通便利度。

此外,可以引入更多的交通工具,如巴士、观光车等,方便游客前往禾木村旅游观光。

2. 提升知名度:通过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升禾木村的知名度。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进行宣传,展示禾木村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 设施改善:对禾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和提升,如修缮房屋、美化环境、增设垃圾箱等,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的旅游环境。

4. 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开发禾木村的旅游资源,增设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如民宿、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等,拓宽村庄的经济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5. 生态保护: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护禾木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6. 人才培养:加强禾木村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7. 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对禾木村的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举办民俗活动和展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禾木村的传统文化和风情。

四、运营实施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禾木村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促进禾木村的发展和运营。

禾木美丽峰景区介绍

禾木美丽峰景区介绍

禾木美丽峰景区介绍禾木美丽峰景区介绍1. 引言禾木美丽峰景区位于中国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这个景区以其壮丽的峰景、神秘的森林、令人惊叹的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这个文章中,我将带您走进禾木美丽峰景区,一探它独特和美丽的魅力。

2. 环境与地理禾木美丽峰景区位于中国某省的一个山脉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景区。

这个地区被峰峦起伏的山脉所环绕,有大片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

这里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天然避风港。

3. 自然景观禾木美丽峰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名。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峰景,峰峦叠翠,云雾缭绕。

最著名的一个景点是云龙峰,它高耸入云,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登上云龙峰的顶峰,您将俯瞰整个禾木美丽峰景区,尽收眼底的壮丽景色将让您陶醉其中。

4. 文化遗产禾木美丽峰景区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您可以参观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迹,如禾木古村落,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禾木美丽峰景区还有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狮、赛龙舟等,这些活动将带您进入浓厚的当地文化氛围中。

5. 旅游活动禾木美丽峰景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适合不同芳龄和兴趣的游客。

您可以选择漫步在原始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神奇。

您也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攀岩等,这些活动将带给您充满挑战和刺激的体验。

您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

6. 个人观点与总结禾木美丽峰景区是一个人远离尘嚣、沉浸在大自然怀抱中的理想之地。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它独特之处。

对我来说,云龙峰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登上山顶俯瞰周围的美丽景色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体验。

而且,禾木美丽峰景区的环境十分宜人,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禾木美丽峰景区是一个迷人而神秘的地方,值得一游。

在这篇文章中,我向您介绍了禾木美丽峰景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以及旅游活动。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禾木美丽峰景区。

新疆禾木村景区简介

新疆禾木村景区简介

新疆禾木村景区简介禾木村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西部,是一个以禾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禾木村是新疆的一个古老村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最美村庄”。

禾木村地处哈密市的郊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村庄周围群山环绕,山势起伏,山脚下有绿树成荫的田野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

禾木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大多数房屋都是由土坯和木材搭建而成,融入了维吾尔族的建筑特色,给人一种朴实而又温馨的感觉。

禾木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在禾木村可以看到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音乐表演和手工艺制作等民俗文化活动。

村庄里还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是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重要场所。

禾木村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好地方。

村庄周围有许多自然景点,如禾木峡谷、禾木湖和禾木森林公园等。

禾木峡谷是一个壮丽的峡谷景区,峡谷内有瀑布和溪流,景色非常迷人。

禾木湖是一个湖泊风景区,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有茂密的树林和青山环抱,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禾木森林公园是一个森林公园,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个天然的生态保护区。

禾木村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维吾尔族美食,如烤羊肉串、抓饭、烤全羊等。

禾木村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闻名,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禾木村还有许多民宿和农家乐,提供给游客舒适的住宿条件。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当地的农产品,感受乡村的宁静和纯朴。

禾木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这里的美景和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好机会。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禾木村都能给游客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如果你计划去新疆旅行,禾木村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新疆境内独特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挖掘本地品牌特色新疆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背景,需要从中挖掘本地品牌的特色,建立起属于新疆本土的品牌形象,形成更具说服力的旅游营销和宣传策略。

同时,也需要在旅游开发中加强对本地文化、历史的传承和保护,使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新疆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二、完善旅游设施与合理规划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要充分发掘资源潜力,还要规划好旅游路线和景点设计,利用好当地旅游设施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应该在旅游项目和活动方面拓展,不断增加游客的选择,让游客有更多的游玩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提高民宿服务水平除了景点和自然资源外,民宿也成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重要住宿点,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也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民宿相关服务领域上的投入和提高,既能改善游客的住宿体验,也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促进作用。

四、发展文化活动和特色产品新疆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活动和特色产品的推广,也是提高旅游人气的有效途径。

可以从传统工艺、美食等方面进行推广,开发出具有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与购买。

五、注重生态环保和文化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和文化保护问题,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在规划旅游路线和项目时,要尊重当地生态和文化环境,避免对本地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并加以尊重和保护,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和开发有良好的前景,只有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的发展和保护,才能够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视阈下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文旅融合视阈下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推进文化保护与生态环保
文化保护
加强对禾木村传统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 的保护,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确保在发 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 承和弘扬。
生态环保
加强对禾木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行 绿色旅游理念,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 坏。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建设 生态友好的乡村旅游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加强对禾木村村民的旅游知识培训和教育, 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 ,引进具有旅游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从 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激励 机制,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
文旅融合视阈下新疆禾木 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制定
提升禾木村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挖掘当地民俗文化
深入挖掘禾木村的民族特色和 地方文化,将之融入到旅游项 目中,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
参与度。
培养文化旅游人才
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文化旅游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水 平,为禾木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农村、山区、渔村等特定地域的旅游活动,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吸 引物。
乡村旅游的特点包括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体验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等。
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有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 增收致富。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禾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空 间,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旅游业的转 型升级。

基于特色农家乐旅游产业链构建——以禾木村农家乐为例

基于特色农家乐旅游产业链构建——以禾木村农家乐为例

基于特色农家乐旅游产业链构建——以禾木村农家乐为例发布时间:2021-06-22T03:01:16.7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2期作者:郝璐瑶李新龙张姊怡尹赫吴辉[导读] 农家乐就正是这种满足游客心理需求的产物,农家乐正逐渐倍受旅游爱好者青睐。

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摘要:文章以特色农家乐旅游产业链为研究对象,从六个旅游要素一体化结合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希望游客能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有特色的、有温度、有主题的服务.关键词:特色农家乐;六大要素;一站式服务引言一首诗即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道出一幅自然真实田园作乐图,令读者趣味盎然,引起多少现城镇居民的对于乡村的向往之情。

农家乐就正是这种满足游客心理需求的产物,农家乐正逐渐倍受旅游爱好者青睐。

1一体化乡村产业链下的农家乐1.1关于农家乐近些年来,多数学者对农家乐的定义广泛,但最具备代表性的是我国著名学者田喜洲。

在《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中,他较深刻地提出“农家乐”的概念,它是一种新型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城郊农民家庭是它的依托,田园风光以及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是它独有的特色。

[1]综上述著名学者所言,农家乐是依托乡村文化为载体,以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为城市居民提供独特的田园风光,来吸引游客观光、度假、娱乐以及体验劳作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休闲形式。

1.2关于乡村旅游产业链多数学者对于产业链的分析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亦是不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学者,学者周路明强调产业链内部的供给、加工、销售三者协调关系;[2]学者李心芹强调各核心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3]学者龚勤林强调各部门形成的产业关联关系。

[4]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乡村旅游产业链就是以特色产品为中心,以乡村各企业管理中心为链核,以及分属六大要素的部门或农户而形成统一的产业关系。

禾木村景点游后感

禾木村景点游后感

禾木村景点游后感禾木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是一个原始的图瓦人村落。

这个村庄位于喀纳斯湖东侧,是一个风景秀丽且充满独特风情的地方。

我在一次旅行中来到了这里,以下是我对禾木村的景点游后感:首先,我被禾木村的原始风貌深深吸引。

这里的房屋都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以木材和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

这些房屋在森林中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当我走在村庄的小路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感受到了原始的宁静与美丽。

其次,我对禾木村的景色赞叹不已。

这里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在村庄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壮丽的雪山、碧绿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

喀纳斯湖更是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湖水碧蓝而深邃,湖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雪山和森林,美不胜收。

在禾木村,我还体验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我看到图瓦人在传统的手工艺中保持着他们的生活习俗,如制作马奶酒、编织毛皮等。

我也品尝了他们的美食,如烤羊肉、酸奶、酥油茶等。

这些食物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禾木村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虽然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引起了环境破坏和社区文化变异等问题。

许多传统的图瓦文化正在被商业化,失去了其原有的纯真和深度。

此外,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总的来说,禾木村是一个充满原始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它的自然美景和文化特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旅游业对环境和社区文化的影响,以保护这个美丽的地方不受破坏。

我希望未来的禾木村能够在保持其原始风貌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

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

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作者:杨国静王丹蒲春玲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1期[摘要]我国乡村旅游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将部分贫困落后的乡村变成整洁富裕的旅游名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就是其中之一。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仍处于初期阶段。

以新疆禾木村为例,通过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依据及建议。

[关键词]新疆禾木村;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乡村旅游是一种传统而又新潮的旅游形式,也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种旅游模式。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对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模式感到压抑及厌倦。

而乡村地区恰恰因为其有新鲜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悠闲的慢生活,迎合了城市居民的需要,因此,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自1995年以来,伴随国家颁布并执行“双休日”、“黄金周”等休假制度,以及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景区景点附近。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走上初步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只是处于粗放发展的初期阶段。

如何稳步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点多在旅游产品的研发上,主要从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特色开发上提升,然而对产品的主体的服务质量关注欠缺。

而欧美各国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成熟,游客的需求从满足共性化的观赏向追求个性化的体验发展,此时,对服务质量的研究上升到首要地位,利用游客满意度的评估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主要方法。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产品构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从旅游服务营销的角度看,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来乡村的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是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增加农民的收益。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新疆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文化认同感,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新疆的独特魅力。

开发和保护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到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新疆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的名优都市中以田园乡村风情为主题的旅游资源,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和马文化等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新疆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打造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新疆的民俗文化。

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民俗文化才能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

新疆的民俗文化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城市化进程、现代化影响、青年移民现象等等。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

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宣传和推广是开发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推出纪念品和文化产品、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增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媒体渠道将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推广给更多的游客。

要提高旅游开发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业,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吸引和留住游客至关重要。

在开发新疆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时,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包括景区的硬件设施、导游的服务质量和旅游线路的创新等。

只有提供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让游客满意,使他们成为新疆的忠实粉丝,推动新疆的旅游业持续发展。

要促进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可以通过旅游业来推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如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

要注重培养当地居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分享旅游业带来的红利。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问题探究——以喀纳斯河谷地区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问题探究——以喀纳斯河谷地区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问题探究——以喀纳斯河谷地区为

陈炳合;塞尔江·哈力克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2(40)6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业是提升村落经济、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来说,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村落风貌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予以重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该文以喀纳斯河谷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分析了在旅游业发展的当下,禾木、喀纳斯与白哈巴等村落在空间肌理、街巷形态与建筑风貌方面的渐变,以及当代旅游业对村落整体内涵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协调发展建议,为当地尚处在旅游转型中的村落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6页(P164-169)
【作者】陈炳合;塞尔江·哈力克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
【相关文献】
1.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文化乡愁——黎平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纪实
2.中国侗族传统村落融入旅游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以黔东南黎平县侗族传统村
落为例3.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征、困境与引导策略\r——以苏州市东山镇3个传统村落为例4.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问题与路径——以云南丽江的几个传统村落为例5.数字乡村背景下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究--以金华地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15期一、基本情况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禾木村成立于1984年6月,为乡政府驻地,辖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东哈拉、围哈拉、齐巴罗依、海英布拉克、河西、齐柏林、阿什克7个片区(自然村)。

禾木村共有5种少数民族成分,所以禾木村具有淳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禾木村作为蒙古族图瓦人的聚居地,是中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部落;自然资源丰富,分布着广袤的寒温带泰加林,同时也是西伯利亚动植物种类南延至中国的代表性地区,现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野生动物有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4种、鸟类117种,鱼类有5科8种等;喀纳斯最美的秋色在禾木,漫山层林尽染,炊烟袅袅的图瓦村落,禾木哈登平台是最佳取景地点;位于喀纳斯旅游区内,与喀纳斯湖、白哈巴村、草原石人群、那仁草原等旅游资源优势互补。

先后荣获“中国第八个摄影创作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国十大乡愁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以淳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招徕游客,合理地规避交通、生物物资自身短板。

通过规范化管理各经营企业,变短板为优势,以旅游寻致富,积极打造以旅游为特色的禾木原始古村落。

2018年接待旅游人数75.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同比2017年增收1500元,摘掉了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帽子,人均收入远高于平原地带人均收入,名列阿勒泰地区前列。

同时,全乡以旅游业和畜牧业为主,全年社会生产总值3800万元,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139.3万元,彻底摆脱了空壳村的状态。

(一)坚持科学引导先行针对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特点,景区对所有从事民宿、家访等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统一登记、建档立卡,纳入旅游资源数据库,并实行挂牌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将景区以民宿、家访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全部纳入规范管理。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新疆禾木村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美丽的乡村。

禾木村地处边疆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禾木村在政府的支持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禾木村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禾木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村内有大片的丘陵和森林,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远足和观光。

同时,村里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景点,如村中的古老寺庙和宏伟的城堡,这些景点展示了禾木村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村里还建立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如旅游接待中心、酒店、餐馆等,这些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禾木村的旅游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收入,也为村庄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禾木村的农业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禾木村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村民们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了一些高效益的作物,如小麦、大豆、玉米等。

同时,村里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禾木村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养殖业、林果业等。

特色农产品成为了禾木村的品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再次,禾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禾木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和生产。

村里还建设了一些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提高了村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这些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也为村民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禾木村的发展现状可谓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景象。

村里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这些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乡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禾木村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

新疆禾木村发展现状
位于新疆的禾木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禾木村地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但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农业方面,禾木村利用地理环境,发展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特色农作物种植业。

以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要种植品种,靠近塔里木河的地区还发展了浇地果树种植。

通过引入高效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此外,禾木村还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村里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

将农产品加工成干果、果酱、粉末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开展包装和销售。

这一举措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此外,禾木村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村庄建设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农耕生活。

村民通过开展农家乐和旅游接待等活动,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生活品质。

禾木村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村民的奋斗,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仍然是制约村庄发展的因素之一。

此外,村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

总体来说,禾木村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通过发展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村庄的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未来,禾木村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新疆禾木村木屋建筑保护工作如何

新疆禾木村木屋建筑保护工作如何

新疆禾木村木屋建筑保护工作如何新疆禾木村,这片被誉为“神的自留地”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木屋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游业的发展,禾木村的木屋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禾木村的木屋建筑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世代居民的生活记忆和民族特色。

这些木屋大多采用原木搭建,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然而,由于自然老化、火灾隐患、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木屋建筑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自然老化是木屋建筑面临的首要问题。

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使得木材腐朽、变形,部分木屋甚至出现了倾斜和坍塌的危险。

同时,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漫长,这也加速了木屋的老化进程。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木屋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更换腐朽的木材,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防寒措施,以延长木屋的使用寿命。

火灾隐患也是威胁木屋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

木屋建筑大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近年来,虽然当地加大了消防设施的投入,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但村民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们的火灾应对能力,是保护木屋建筑的当务之急。

旅游开发给禾木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但也对木屋建筑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建、改建木屋,破坏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结构。

此外,游客数量的增加也给木屋建筑带来了过度使用和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开发与建筑保护的平衡,当地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限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

同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木屋建筑的破坏。

在木屋建筑保护工作中,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木屋的维护和修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有限,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求。

因此,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和补助,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禾木村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禾木村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禾木村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禾木村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优化建议如下:
1. 多元化产业结构:禾木村应考虑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

可以考虑发展农业、旅游、手工艺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以提高村庄的整体经济效益。

2. 引入科技创新:禾木村可以引入科技创新来提升产业效益。

例如,可以推广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村庄特色产品,增加销售渠道和范围。

3. 强化品牌建设:禾木村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优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建立起村庄的良好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4. 加强产业规划和管理:禾木村可以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村庄管理机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监管和指导,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禾木村可以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提升整体经营水平。

同时,可以积极与其他村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产业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通过以上措施,禾木村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禾木景区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一直都是国外旅游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重点包括居民对旅游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感知。

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的理论解释,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特别是研究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容颇丰。

本研究选取喀纳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庄,从旅游目的地“主人”的角度,应用旅游依附和旅游补偿等理论实证分析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在提高就业、改善民生的同时如何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世居习俗,剖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行为影响的真实感知与心理倾向,为边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概况
禾木村隶属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乡,紧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喀纳斯景区的核心区,是神奇的图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也是世界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面积最大的原始村落,号称“中国第一村”(图1)。

自然村面积3040km2,海拔1124—2300m,现有村民400余户,约1000余人,
其中图瓦人占60%以上,其余为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

旅游开发之前,禾木村的产业类型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互结合,农业总人口占较大比重,城市化水平较低。

当地经济发展以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为基础,带有朴素、保守、封闭的自然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简单,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属于自治区重点扶植的贫困地区。

1998年以后,禾木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出售旅游特产等各种途径,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水平较低,住宿、餐饮等主要依靠当地居民自发供给。

因此,分析景区内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可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延长游客在禾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对禾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旅游影响研究属于社会学范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实证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法。

在参考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理论选择调查类型及指标体系,依据旅游影响的实践情景设计问卷调查表,按照问卷调查标准及程序
发放并回收问卷,通过对样本和数据的检验,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

问卷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中从事旅游业人数、居住年限、家庭年收入、旅游收入等10项。

②当地居民对旅游行为影响的感知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文化影响。

采用李克特量表1—5等级评分法,分别计算感知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年5月10号到5月20号,采取随机上门发放问卷,发放地点在禾木景区内(村民约400户),随机抽取了200户发放问卷,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为85%。

2.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禾木景区实际情况,最终选取当地居民对经济、环境、文化以及综合影响的感知四个感知维度,用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各维度值并进行定量评价。

3、调查结果及定量分析
3.1居民生计方式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发放了200份问卷,受访者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居住年限的居民。

收回问卷170份,问卷回收率达85%,符合田野调查对象及样本规范。

经统计,男性占61%、女性39%;图瓦人45.0%、哈萨克族40.0%、回族5.0%、汉族10.0%。

年龄集中在20—45岁,家庭成员以3—5人为主,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水平(75%),居住年限超过10年的比例为45.5%,说明景区青壮年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家庭规模不大,人口流动性较强。

旅游从业者占80%左右,主要从事餐饮、商店、娱乐业、住宿等,过去主要是放牧与务农。

课题组随机对居民进行了访谈。

据他们介绍,村民在旅游淡季仍然以传统的放牧、打猎、采集为生,旅游旺季青壮年都下山在自建的小木屋内从事简单的旅游服务业,服务项目多是销售自家放养的牛羊肉制品、山上采摘的冬虫夏草、自制的传统木质手工艺品及骑马、漂流、猎奇、探险等服务活动,商品和服务虽然简单粗陋,但都货真价实、原始古朴。

从事旅游业使他们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从3—4万元提高到7—8万元,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占50%,反映了禾木区居民已深受旅游业和游客的影响,其生计方式在保留各民族传统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特别是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经济基础及就业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社会生活及文化习俗的改变,使旅游业成为游牧民族及草原文化走向开放融合的现代社会的先锋
产业。

3.2旅游影响感知统计结果分析
利用SPSS19.0对回收的170份有效问卷中的经济、环境、文化和总体感知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值0.648,Sig.值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方差最大旋转提取公因子。

此外,运用“描述性统计”计算每个感知因子的均值和标准差。

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影响的感知:对经济影响感知维度中的11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前8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7%,说明前8个因子可解释居民对于经济影响的感知。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其他等三项主成分(表2)。

表2显示,在“旅游发展引来了更多人来禾木做生意”这一选项中,均值为4.14,而其标准差为1.002,说明居民对外地人到禾木景区做生意的态度并不是很乐观;在“经济效益比环境保护更重要”这一选项中,均值偏向中立,标准差1.383,说明当地居民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两级分化较严重,且趋向于持冷漠的态度;从居民在从事旅游业前后的职业以及家庭收入的对比(图2、图3)可见,开发旅游业改变了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家庭年收入由2.01—3万元增加到5.01万元以上,说明参与
旅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家庭年收入。

总体上,居民对于经济影响的积极感知高于其消极感知。

居民对旅游业环境影响的感知:经过因子分析选取前四项为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已达87.41(表3)。

统计分析表明,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强度偏向中立,表现出较冷漠的态度;居民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对原有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环保意识增强,促进了生态平衡”的均值为3.53,标准差为0.876,说明旅游业活动或游客的到来并没有使当地居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与禾木景区的旅游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相吻合,这就要求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积极引导和调节。

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经过因子分析选取7项因子为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的语言和习俗的影响很小,“促进当地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选项中,均值仅为2.88,标准差仅0.412,说明旅游业发展在促进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作用不明显;但明显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服饰习惯(均值4.62,标准差0.312),说明旅游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饰上,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也很少自觉的学习外来文化。

这种现象可能与游客在禾木景区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同时也表现出当地居民在接纳外来文化或商业文化的同时仍固守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既尊重旅游地居民的传统文化习惯,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
进旅游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重要课题。

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总体感知:统计发现(表5),前三项因子的均值都较大(4.01、4.55、4.76),标准差较小(0.452、0.352、0.581),说明大多数居民都非常愿意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特别是商业活动。

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讨论“旅游业利大于弊”选项中,均值虽然较大(4.53),但其标准差却高达1.239,即呈很不赞同和很赞同成两级分化态势,说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利弊仍看法不一,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不规范,旅游活动在给当地居民带来收入和就业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当地居民的传统观念与文化内涵。

4、结论及展望
禾木景区内的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业基本上都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生计方式和收入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旅游开发带来的市场经济和商业文化与当地传统的文化习俗的交融,形成了一幅全新的社会经济图景。

禾木景区内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经济的感知明显高于对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感知,说明现阶段旅游业发展主要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旅游行为还未融及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也未破坏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这与道科西的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相吻合,即在旅游发展的初步阶段,居
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明显强于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强于其他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