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中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一、概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
本文将结合一个幼儿园中班学生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他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怎样的呢?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健康教育小明的父母非常注重健康教育,他们定期为小明进行体检,并且每天都会给他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
他们还会鼓励小明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2. 情感教育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情感发展。
他们会陪小明聊聊,倾听他的诉说,关心他的情绪变化。
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他们会耐心开导和鼓励小明。
3. 学习教育小明的家庭非常重视学习,在家里会给予他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父母会陪着小明一起学习,帮助他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性格、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优质的家庭教育将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
3.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的性格逐渐形成。
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性格发展,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四、如何进行家庭教育1.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互相关心,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2. 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能过于严厉或溺爱。
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
3.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是需要被关爱的,家长应该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一、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中,家长李女士对其女儿小雨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小雨年龄为5岁,她在幼儿园中表现良好,但在家中却经常爱哭爱闹,与人交往较为困难。
同时,小雨也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经常打人或者欺负弱者。
李女士对此非常焦虑,并向幼儿园老师求助。
经过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和与李女士交流之后,发现小雨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关注与爱护,且长期在家中独处,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导致她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孤独感和攻击性。
二、指导措施1. 建立亲子沟通机制针对李女士在家庭教育中缺少关注与爱护的问题,建议其与小雨在家中建立起积极、健康的沟通机制。
李女士可以多与小雨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情绪,同时也要尊重小雨的独立性和隐私。
这样可以增加小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她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交环境。
2. 培养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针对小雨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困难的问题,建议幼儿园老师加强与小雨的沟通,让她在自然的环境中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同时家长也需要为小雨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例如参与公园活动、社交课程等,让小雨欣喜生活中的乐趣。
此外,为了培养小雨的情感管理能力,家长应多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在处理小雨的情绪问题时应更注重分寸和耐心,同时也要教育她处理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正确引导行为表现针对小雨在家中表现出的攻击性和欺负弱者的问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进行正确引导。
家长可以适当提高对小雨的关注与爱护,并给予她正确的指导,让她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同时,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方式,让小雨参与团队协作中,让她更好地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她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的引导。
4. 适当减少对小雨的压力对于小雨在家中长期保持孤独的状态,需要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减少对小雨的压力,同时也要为小雨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生活环境。
例如推荐小雨参加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的活动,让她在生活中多受到美好的行为表现的影响,从而帮助她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小明(化名)是一位3岁的男孩,父母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目前在一所幼儿园上中班。
小明平时比较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互动,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经常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表达。
除此之外,小明在家中也比较淘气,不能够很好地遵守家规,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教育,给父母带来了不少困扰和烦恼。
二、问题分析1.情感沟通不畅小明在园内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家庭中缺乏和父母的情感沟通不畅所致。
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疲惫不堪,很少与小明进行交流和互动,导致小明的情感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和表达,进而影响到了他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缺乏行为规范小明在家中经常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教育,不遵守家规,这也反映出小明缺乏行为规范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如若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和纪律,也将影响到小明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3.教育方式不当针对小明的淘气问题,父母虽然经常进行责备和惩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小明变得更加不听话和固执。
这也说明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没有从小明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三、解决方案1.加强情感沟通父母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小明进行交流和互动。
平时可以一起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
同时,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小明的意见和想法,并加以尊重和理解。
2.制定家规父母应该根据小明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实际可行的家规,明确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同时,对于小明的好行为和进步,也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加强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过程应该依据小明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实际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激发其内在动机,以引导他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行为和情绪,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家庭规矩。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恰当和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需不断研究幼儿教育的相关养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
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
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
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
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
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
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
”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老师立刻被吓呆了,从来没见过这么严厉的家长,赶紧上前劝住她,她眼泪马上流了下来,对老师倾诉起来,原来她自己是个文盲,自己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知识的苦处。
而且因为她生了个女儿,婆家的人有些看不起她,她就更希望女儿能够成才,能够胜过妯娌生的儿子,为她争口气。
因为这位家长这么地望女成凤,就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对孩子说只要被老师批评,就绝不饶她。
平时只要小A学习上有退步,就对她不是打就是骂。
这次她作业没完成又害怕妈妈发现会骂她,就只好偷偷躲在卫生间里补,但时间不够,没有做完。
案例分析:妈妈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这个孩子只要一犯一点小错误,妈妈就骂她,甚至打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
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教育对策:1、这位妈妈转变观念是根本。
可以和她好好地谈了一番。
2、可以对她说了她的女儿是很棒的,很听话,乖巧,学习也很上进。
3、但是小A始终只是个小学生,总会犯错误,要给她改过的机会。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篇1刚刚(化名),是一个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的孩子。
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有残疾并且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有奶奶在家照顾。
这个孩子在家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家庭教育难以谈起。
毫无疑问,孩子在校出现一些列问题:平时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有偷窃行为,说话不文明,不讲卫生等等。
当我接触这个孩子,我便有了和他“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我常常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让他单独作业。
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怯生生的,认为老师找他不会长久。
我反复找他,就是让他把没有完成的作业补完。
每次做完后,我给他一个大大的“优”字。
渐渐地,孩子到办公室的次数少了。
我在班会上,对他的表现及时加以表扬……“代理家长”为什么不能“代理教育”?“隔代教育”为什么成为“无人教育”?我在思索这样的问题。
现在农村家庭普遍出现因打工潮带来的新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寄住在亲戚家或者学校,父母几乎一年回来一次,见面恨不得“乖乖宝宝”“心肝心肉”,很难落实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更不说对孩子处于真心真情的批评指责了。
这样长期下去,错过孩子行为纠正最佳期,以后改正起来就难了。
让人思考的是:即便家长在外打工,也能通过一些手段不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比如,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打电话,多发些信息;让孩子时刻感受父母没有远离,父母就在身边,自己不觉得孤单。
家长再忙,也要经常回家看看孩子,或者通过假期,把孩子接过去体验体验做父母劳动的辛苦。
农村的这些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关注,老师对这些特殊孩子要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篇2康康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在班级里也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很少与人发生争执、矛盾。
可是在进入中班的第二个学期中,一次康康告诉老师他将贴片放到鼻子里了。
当时班上的老师就带着看看到园里的医务室进行查看,并给康康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下。
在园里医务室中检查并未发现孩子的鼻腔内有异常,不久康康的奶奶、爷爷赶到幼儿园他们看了看孩子,并询问了一些情况,原来孩子手上的贴片只剩半个了,孩子又扣过鼻子便以为贴片留在了自己的鼻子里。
幼儿园家庭教育典范:亲子互动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庭教育典范:亲子互动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亲子互动的案例,探讨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典范,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案例一: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在某幼儿园的家庭日活动中,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园内的亲子活动。
在活动中,这位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各种互动游戏,并且表现得非常投入和开心。
家长不仅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还和孩子的小伙伴们进行了积极互动,与他们亲切交谈,促进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观点和理解:这个案例展示了一种理想的亲子互动方式。
家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
这种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教育实践。
案例二:家长的沟通与倾听一位幼儿园家长在家长会上共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她说,每天晚上都会和孩子进行倾心对话时间,让孩子说出一天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和自己的感受。
在倾听孩子讲述的故事时,她不仅主动与孩子进行对话,还会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和支持。
观点和理解:这个案例反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倾听。
家长不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还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这种亲子互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互动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积极互动、良好的沟通与倾听,以及相互理解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典范,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亲子互动,关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1. 序言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教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2. 案例一:家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某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非常良好,父母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位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较好的学习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交能力,与其他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家庭环境的良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影响孩子的个人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以及整体发展状况。
3. 案例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在另一家幼儿园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协同。
幼儿园老师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需求,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教育辅导。
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相关活动,加强家园共育。
在这样的合作下,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
4. 案例三: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或缺乏教育意识,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导致孩子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
可以利用家长会等形式,邀请专业教育工作者为家长们进行相关的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5. 案例四: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收益与意义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收益与意义不容忽视。
通过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合作与努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热爱教育的老师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
幼儿园家长互动: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长互动: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案例分析一、介绍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老师的互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沟通技巧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良的沟通方式则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幼儿园家长互动中的家庭教育沟通技巧。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的家长反馈小明是一位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沟通中提到,小明在家中经常不愿意做作业,导致家庭教育成为一项困难的任务。
家长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与同学的相处情况。
借助家庭教育沟通技巧,老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在家中帮助小明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小明的进步而非只专注于问题。
2.案例二: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小红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家长认为应该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而老师更倾向于传统的纪律和教育方式。
这导致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了困扰。
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理解对方观点和尊重不同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沟通方式来解决分歧。
他们可以寻找共同的教育目标,以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家长互动中,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借助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也应该学会与老师进行积极合作,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四、个人观点在幼儿园家长互动中,我认为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尊重和合作,家长和老师可以更好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对幼儿园家长互动: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案例分析的深入探讨。
希望能通过本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家庭教育沟通技巧,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家长互动:家庭教育沟通技巧案例分析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和老师的互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探讨 幼儿园家庭教育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环境,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优质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学习态度。
而幼儿园教育则是孩子具有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支持。
2.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他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
在家中,小明的父母也较少与他交流,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保姆照顾。
小明在幼儿园表现出了学习懈怠,缺乏合作意识,与其他小朋友经常发生冲突。
3.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父母工作繁忙,不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
孩子在家中的照料主要由保姆负责,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这导致小明在情感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上的懈怠和社交上的冲突。
4. 幼儿园的教育措施针对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幼儿园采取了多种教育措施。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小明与老师进行交流,倾听小明的想法和意见。
其次是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小明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鼓励小明参与各种手工和体育活动,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小明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效果评估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改进之后,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能够更好地与同学交流,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并且学习上也表现出了更大的积极性。
这表明幼儿园的教育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部分:探讨与总结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案例分析中,小明的行为问题主要源自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培养其品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教育孩子懂得合作、尊重和关爱他人。
2. 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导语:幼儿园家庭教育扮演着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家庭教育也面临各种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有效的指导措施,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履行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一、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一名5岁的幼儿,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经常忙于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的生活和学习。
小明在幼园表现出了自卑、孤独、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问题。
2. 问题分析从小明的个案中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母亲经常忙于工作,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家长关爱。
他的自卑和孤独问题反映了他对家庭关系的渴望和关注度不够。
3. 原因分析小明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母亲忙于工作,无法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 家庭氛围单一,缺乏亲情交流和互动。
- 缺乏正面榜样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指导措施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幼儿园老师应与小明的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通过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支持。
2. 增加家庭关爱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小明的家长提供有关家庭关爱和陪伴的建议,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多与孩子共度时间,增加亲子活动和游戏。
这有助于建立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弥补因工作忙碌而导致的亲子沟通不足。
3. 创建友好的家庭氛围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家长传授如何创造积极、友好的家庭氛围。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需求,通过沟通、倾听和理解来改善家庭交流。
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解决和合作技巧,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 培养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夸奖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必备6篇)
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必备6篇)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第1篇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伟伟身患残疾,单眼失明,且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入园前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
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与爱心,对他格外关注和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
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悄悄挣脱,并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我对他的特别呵护已经形成了对他的束缚,甚至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受伤的小鸟”也有自己小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想象和飞翔。
我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长;我还应该启发别的孩子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小伙伴,营造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愉快氛围。
专家点评:爱他,不是让他觉得他很软弱;爱他,是让他充满生命的力量!经典的家庭教育案例与分析篇2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3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
这条浴巾可是我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就要呵斥女儿。
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来。
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
她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
那一脸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挥洒。
跳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
我不禁感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云端之舞。
专家点评: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
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
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
所以,当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幼儿园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分析幼儿园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分析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观念的更新,家庭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副作用,家长也需要在教育中深入思考如何启发孩子的自我意识、情感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从幼儿园的视角来分析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案例一:如何启发自我意识小帅是一位新入园的三岁男孩,由于在家中处于独生子女的地位,习惯依赖母亲,并缺少独立意识。
进入幼儿园后,小帅在班级中很难独立完成个人事务,如上厕所、三餐饮食等。
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与小孩进行心理沟通,引导他重视自我独立性,教育他应该自己翻开饭盒、找餐具、洗手等;同时,老师还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小帅更多的自主机会,让他有机会尝试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小帅与老师沟通后,逐步克服了依赖母亲的习惯,在独立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自我意识也得到了启发。
此案例说明,幼儿园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引导孩子重视自我独立性,教育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尝试自我探索,发掘自我优点和不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案例二:如何培养情感识小芳是一位五岁女孩,性格温和、敏感,在班级中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对老师非常依赖,一旦老师走开,她就会感到不安。
针对小芳的这一情况,老师开始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来引导她一个人的生活,并提醒家长在家中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芳在家中逐渐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学会了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并在幼儿园中找到了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培养了情感识。
此案例说明,家庭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多进行沟通,在孩子一个人的生活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慢慢获得自我认知、自我理解,同时不断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扩展他们的社交圈子。
案例三: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小明是一位四岁男孩,性格外向、活泼,在幼儿园中具有群众性。
但孩子的家庭环境并不理想,家中人员饮食嗜好不佳,孩子在家中也没有得到家长关心和教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启示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启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案例,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本文将以两个案例为例,分析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现象,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一:小明的妈妈工作非常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很被动,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老师发现,小明在家里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玩耍。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的问题。
由于家长的忙碌,小明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这导致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被动和缺乏自信。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家长的忙碌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启示: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尽量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尽量多陪伴孩子。
幼儿园方面,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议家长尽量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机会。
案例二:小红的爸爸非常重视她的学习成绩,每天都会给她布置大量的作业和课外辅导。
小红的时间被安排得非常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和同龄孩子玩耍。
在学校里,小红的成绩很优秀,但她的性格却变得非常孤僻,很难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启示: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情感需求。
幼儿园方面,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户外运动,增加与同龄孩子的交流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类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过于严厉,甚至采取体罚的方式,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我们建议他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独立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家长观察者:家庭教育调查案例及分析
【幼儿园家长观察者:家庭教育调查案例及分析】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出健康、积极、有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已成为每个家庭和社会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在幼儿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幼儿园家长群体中,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并提供一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二、调查案例及分析1. 案例一:家长A是一位全职妈妈,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每天都会陪孩子一起进行各种启发式教育活动,比如阅读、益智游戏等。
她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重点,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A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有可能过度宠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坚韧和独立性。
2. 案例二:家长B是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他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天都会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习任务,并且严格要求孩子完成。
他相信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B的观念可能太过严格,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 案例三:家长C是一位教育专家,他非常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成绩外,还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体育运动等。
他认为孩子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目标。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C的观点看似全面,但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学习和活动负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总结回顾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各有利弊。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兼顾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但也不能忽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压力,但也要保持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时间;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给孩子安排太多任务。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应该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家长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孩子的需要和个性,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自己设定的目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供大家分享。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1图图(化名),是一位男孩,独生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自孩子出生就成为家里的焦点,家里人都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成就,能够扬名立万,为家族争光。
这个孩子自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孩子是爷爷奶奶送到学校,再送到班级。
爷爷背书包,奶奶拿着早餐奶,到了教室后,这个孩子还是要爷爷奶奶陪护。
孩子什么也不做,不和其它孩子说话和玩耍;就是孩子发的作业本,也是奶奶帮他收拾好。
一个星期了,每天上午奶奶都在教室门口守候,否则孩子下午便不再来上课。
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与爷爷奶奶沟通,并单独找孩子谈心,鼓励孩子自己能行。
最后,孩子同意自己一个人留在学校,不过条件是我答应他在学校有任何问题会帮他解决。
一点时间后,我发现图图的书包里经常放着零食,有时还有零钱呢。
一问情况,原来是孩子的父母作为其到校上学的“谈判条件”……这里的图图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呢?首先,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总是想着为孩子做好事,认为孩子还小,孩子就是孩子。
殊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养成生活惰性。
其次,过分溺爱,随意在生活中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论孩子做事对错都给予满足,从而使孩子自我意识过强,长期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孩子当然会缺少明辨事理的能力。
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鸟翼系上黄金,这鸟儿永远不再天空翱翔。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可以以利益驱动,不能把成人的功利主义带到教育中,让孩子觉得实际利益是做好事的保证,这样孩子从小会出现价值观偏移,将来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5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篇11、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
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
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
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的管理自己。
”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
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
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好被重视。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五个“要”①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②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③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④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⑤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五个“不要”①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总结喜欢的事;②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③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④ 不要生活上凡是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⑤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光复谈现代家长应有的家教理念:一、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
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⑴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⑵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⑶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已知的惩罚;⑷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二、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及点评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及点评案例一:沟通与尊重小明是一位4岁的男孩,他是父母的独生子女。
小明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常常忽视与他的沟通。
每天晚上父母都会带着手机看新闻或者玩游戏,关注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小明的需求。
小明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经常性情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幼儿教育专家的建议下,小明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决定主动和小明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制定了一个家庭规则,每天晚上的一小时是专门为小明而准备的沟通时间。
这段时间里,父母不再玩手机,而是和小明一起玩游戏、绘画或者看书。
他们还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尊重他的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父母意识到沟通和尊重对于小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他们从中得到了启迪,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对小明造成的负面影响。
他们决定以后更加重视与小明的沟通,尊重他的人格和意见。
点评:这个案例体现了沟通和尊重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父母的关注和尊重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尊重,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稳定性。
案例二:情绪管理与规矩为了帮助小花,父母决定制定一些家规,让她学会遵守规则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和小花一起制定了一份简单明确的规则,例如禁止打翻东西、禁止乱跑等等,同时,他们还将规则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给予小花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让她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后,小花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她不再发脾气和打翻东西,而是学会用语言沟通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父母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小花的进步,并且意识到规矩和情绪管理对于她的发展非常重要。
点评:这个案例突出了情绪管理和规矩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制定规矩和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与指导措施一、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园学生,他在家里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对父母的指导和要求经常不听从,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打人或者撒泼的情况。
这让小明的父母非常烦恼,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2.分析原因小明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方法,导致小明的情绪不稳定和不听从的问题。
孩子可能也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他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
二、指导措施1.加强父母的教育技能针对小明父母存在的教育不足问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指导,提供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和方法。
引导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沟通,避免过于严厉或者溺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理解。
2.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环境上,可以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良好的沟通。
父母应该树立起合理的家规家纪,让小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界限和规范,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让他有机会参与家庭事务,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3.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小明可能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情绪不稳定和不听从行为,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尽量减少外界的负面影响,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
可以适当引导小明进行一些情感的表达,鼓励他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幼儿园老师应该与小明的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寻求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家长也应该和幼儿园老师积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互相支持,共同努力让小明健康成长。
5.专业心理辅导如果小明的情况比较严重,父母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小明进行评估和帮助,找到潜在问题的根源。
并且,父母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学习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技巧。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指导措施,可以帮助小明的家庭和幼儿园老师更好地应对小明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更恰当的教育。
幼儿园亲情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亲情教育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建立孩子健康的人际关系、性格心理的发展、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了解和分析幼儿园亲情教育的案例对于家庭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幼儿园亲情教育的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1.案例一: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在某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一位幼儿家庭对其有着积极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家长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自信、开朗、积极向上,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而在另一位幼儿家庭中,由于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家庭氛围较为冷漠,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导致孩子内向、孤僻,性格较为消极,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案例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自信、开朗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性格心态;而冷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容易使孩子缺乏自信,性格孤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幼儿园家庭教育需要关注和引导家长改善家庭环境,鼓励父母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案例二:父母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在某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有些父母对幼儿教育投入较少,往往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卸给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缺乏关心和关注;而另一些父母则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孩子的成长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4.案例分析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孩子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易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而父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一一、案例背景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
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二、案例描述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
邻居家的小孩叫我家儿子出去玩。
儿子听见了就要和他走。
我说“你快吃,吃完饭再去玩。
”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让我出去,我就不吃饭了。
”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
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
我妈妈见了就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
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
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三、案例分析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
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
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
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
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
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
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
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四、案例指导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赵忠心《家庭教育》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录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一:刚刚(化名),是一个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的孩子。
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有残疾并且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有奶奶在家照顾。
这个孩子在家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家庭教育难以谈起。
毫无疑问,孩子在校出现一些列问题:平时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有偷窃行为,说话不文明,不讲卫生等等。
当我接触这个孩子,我便有了和他“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我常常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让他单独作业。
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怯生生的,认为老师找他不会长久。
我反复找他,就是让他把没有完成的作业补完。
每次做完后,我给他一个大大的“优”字。
渐渐地,孩子到办公室的次数少了。
我在班会上,对他的表现及时加以表扬……“代理家长”为什么不能“代理教育”?“隔代教育”为什么成为“无人教育”?我在思索这样的问题。
现在农村家庭普遍出现因打工潮带来的新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寄住在亲戚家或者学校,父母几乎一年回来一次,见面恨不得“乖乖宝宝”“心肝心肉”,很难落实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更不说对孩子处于真心真情的批评指责了。
这样长期下去,错过孩子行为纠正最佳期,以后改正起来就难了。
让人思考的是:即便家长在外打工,也能通过一些手段不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比如,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打电话,多发些信息;让孩子时刻感受父母没有远离,父母就在身边,自己不觉得孤单。
家长再忙,也要经常回家看看孩子,或者通过假期,把孩子接过去体验体验做父母劳动的辛苦。
农村的这些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关注,老师对这些特殊孩子要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二:康康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在班级里也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很少与人发生争执、矛盾。
可是在进入中班的第二个学期中,一次康康告诉老师他将贴片放到鼻子里了。
当时班上的老师就带着看看到园里的医务室进行查看,并给康康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下。
在园里医务室中检查并未发现孩子的鼻腔内有异常,不久康康的奶奶、爷爷赶到幼儿园他们看了看孩子,并询问了一些情况,原来孩子手上的贴片只剩半个了,孩子又扣过鼻子便以为贴片留在了自己的鼻子里。
了解了实情,老师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时孩子的家长告诉孩子,他们要回家了让孩子继续留在幼儿园里。
孩子听后不愿意,表示也要回家。
家长没有理会孩子的要求,于是康康便大哭、大闹了起来坚决要回家去。
看到孙子哭的这样伤心两位老人也就心软了,便给老师请了假将康康接回家中。
从那天起,康康就再也不愿意来幼儿园了。
每次康康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班级门口。
孩子便会大声的哭闹,弄的别的孩子都没法正常进行活动。
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给他讲道理可这些都不顶用,他就是要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把他接回家。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只要给他家长打电话先将孩子接回家调整下。
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康康,性别:男,年龄:5岁幼儿园中班,性格:活泼、好动、做事专注力强、持之以恒二、个案背景:康康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去外地出差。
家中一般是康康妈妈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
平时妈妈上班时就由奶奶、爷爷来看孩子。
老人一般比较溺爱孩子,孩子说什么都听。
孩子跟奶奶、爷爷出去时看见什么就要买什么,如果不买就会大哭大闹,老人一看孩子哭就没办法了。
康康的妈妈比较严厉,孩子一般比较听妈妈的话,在妈妈面前也不会胡闹。
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因此也觉得好不容易见一次孩子便跟爷爷、奶奶一样比较溺爱康康。
孩子的父母也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
三、个案分析:刚上小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园。
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比的陌生,充满恐惧感,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都会哭闹,这是正常现象。
但像康康这样上了中班后还是哭闹这不愿来幼儿园这种反应就有些过激了。
仔细分析案例可以发现:在孩子没有哭闹时提出要和爷爷、奶奶回家时。
爷爷、奶奶的态度很强硬不同意孩子跟他们回家。
可是当康康开始哭闹时,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有所改变,心疼孩子哭便决定将孩子带回家。
通过这件事情便让孩子认为,是自己的哭闹行为起了作用。
因此在每次来幼儿园时,孩子便会一直的哭闹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康康平时在幼儿园里做事是属于比较执着的孩子,一件事情不完成,或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期望是绝不善罢甘休的。
当父母送完孩子,孩子会一直缠着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
如果不打他就会一直哭喊,有时哭的都没有眼泪了还在大声的喊叫,以至于都干扰到了别的孩子。
老师怎么哄,怎么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直到给他的家长打了电话,他才停止哭喊。
如果过了段时间他没看见他的家长,便会又开始哭闹。
每次家长一来,看到孩子哭就又把他接了回去。
因此孩子认为在家长把他接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哭闹。
四、个案指导:(一)、家长方面:1、作为孩子的家长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给大人看的。
首先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一看见孩子这样就心疼、打退堂鼓。
孩子是很会看大人脸色的,孩子虽小但他们其实非常聪明,你一心软他就表现得更加可怜。
这时家长应该很坚决地告诉他一定要上幼儿园。
其次家长送完孩子后要赶紧离开,不要总是依依不舍的站在门口、窗户附近偷看。
孩子看见了父母的身影便会哭闹的更厉害。
再次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长就要坚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
最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
”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灰色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另外,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望园心怯,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2、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当康康没有哭闹着来幼儿园,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
而不能视为理所因当。
有时康康为了不来幼儿园会告诉家长是因为,来幼儿园了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玩。
父母也就当真了,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孤独、可怜。
其实在日常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老师们所观察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和康康一起玩的,只是有时当康康看见别的小朋友在操作游戏材料时也想去玩,但可能这个小朋友还没有玩够不愿意让他玩,他便认为是别人不和他玩。
通过这件事,家长应及时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并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技巧,在家里做任何事都不能太顺着康康,这样长久以来,康康便会认为什么事都得听他的,一旦没有合他的心意,他便接受不了。
3、多与老师沟通,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在以前每次放学后康康的奶奶总是第一个来接康康,从没和老师多说过一句话。
接到了孩子便会匆匆离去。
有时老师想和奶奶说几句都来不及。
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没有全面的了解孩子,只是在听孩子的片面讲述。
父母在日常接送孩子时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同时家长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喜欢你吗?”、“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4、在家里也要重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
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平时康康在家一般是想睡到几点是几点。
每天中午从不午休,在家里的一整天时间里想吃了吃,想玩玩具了玩玩具。
想看电视了看电视。
做什么事情没有规律、规则比较随心所欲。
这也是孩子不想来幼儿园的一个原因,在幼儿园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
规定的时间游戏、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教学活动、规定的时间吃饭、睡觉。
这对于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刚开始确实有些比较难适应,但是久而久之可以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至于孩子将来上小学不会感觉不适应。
因此,在孩子不来园的时候,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规则要求。
让孩子觉得在家和在幼儿园是一样的,这样孩子就会有来幼儿园的欲望。
(二)、幼儿园方面俗话说的好,只有家园共育才能真正的教好孩子。
家长单方面的给予了幼儿园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需要我们班级里的老师共同努力,才能使康康更加茁长的成长起来。
营造爱的氛围,帮助其适应集体生活。
首先我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康康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老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
有了爱,才能化解他的对立情绪,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精心照顾康康的生活,密切观察他的动向,还用亲切的话语、轻柔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去亲近他、爱他。
如经常把他拉到身边,摸摸他的头,抱抱他或给他诸如“你真聪明”、“看到你,老师很高兴”、“老师好喜欢你呀”等等语言来激励他,我们还会经常把他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表现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以强化他对幼儿园的良性感受。
在幼儿中我们尽量注重挖掘他的“闪光点”,寻找他的“兴趣点”所在,有意识地让他融入集体生活,以增进与我们老师、同伴之间的感情。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三:图图(化名),是一位男孩,独生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自孩子出生就成为家里的焦点,家里人都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成就,能够扬名立万,为家族争光。
这个孩子自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孩子是爷爷奶奶送到学校,再送到班级。
爷爷背书包,奶奶拿着早餐奶,到了教室后,这个孩子还是要爷爷奶奶陪护。
孩子什么也不做,不和其它孩子说话和玩耍;就是孩子发的作业本,也是奶奶帮他收拾好。
一个星期了,每天上午奶奶都在教室门口守候,否则孩子下午便不再来上课。
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与爷爷奶奶沟通,并单独找孩子谈心,鼓励孩子自己能行。
最后,孩子同意自己一个人留在学校,不过条件是我答应他在学校有任何问题会帮他解决。
一点时间后,我发现图图的书包里经常放着零食,有时还有零钱呢。
一问情况,原来是孩子的父母作为其到校上学的“谈判条件”……这里的图图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呢?首先,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总是想着为孩子做好事,认为孩子还小,孩子就是孩子。
殊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养成生活惰性。
其次,过分溺爱,随意在生活中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论孩子做事对错都给予满足,从而使孩子自我意识过强,长期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孩子当然会缺少明辨事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