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20.28亿立方米。
200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为22.77亿吨,比上年增加2.36亿吨。
在废污水排放量中,工业废水占48.0%,生活污水占52.0%。
全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8.83亿吨,平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80.9%,较上年提高约10%。
据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省13个水系、64条主要河流(控制河流总长度5094公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地表水质未有明显好转,劣于五类标准的河流长度达2766公里,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54.3%。
在评价的河段中有66.1%遭受有机污染。
大部分水库水质较好,满足饮用、渔业、工业及农灌用水要求。
地下水污染持续蔓延,监测的49眼井中,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的井就有10眼,占20.4%。
二、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对全省19座大型水库和99座中型水库蓄水量统计,2000年末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3.4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42亿立方米。
按流域片统计,淮河流域年末蓄水总量29.0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4.82亿立方米;黄河流域11.6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1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1.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91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7亿立方米。
2000年末全省四大流域水库蓄水量与1999年比较情况详见图8。
蓄水量增加较多的水库有:南湾水库增加3.84亿立方米;鸭河口水库增加3.61 亿立方米;陆浑水库增加2.44亿立方米;昭平台水库增加1.77亿立方米;鲇鱼山水库增加1.57亿立方米;石山口水库增加 1.42亿立方米;板桥水库增加1.41亿立方米。
(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0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有所上升,面平均上升1.37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位上升区(升幅大于0.5米)占全省平原面积的71%;稳定区(变幅在±0.5米以内)占28%;下降区(水位降幅大于0.5米)仅占1%。
年末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小于4米的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61%,4--8米的占20%,大于8米的占9%。
(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0年末全省平原区有7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约占平原总面积的8.6%,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其中华北平原的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面积为5648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156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30.65米;武陟-温县-孟州漏斗面积910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88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1.86米;许昌、商丘、新乡、临颍及南阳等漏斗面积也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各漏斗区面积变化情况见图9。
三、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43.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第四位,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按四大流域分析计算,海河流域降水量739.0毫米,
黄河流域685.2毫米,淮河流域1129.8毫米,长江流域1122.3毫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7.0%、29.7%、74.6%、83.6%,分别比多年均值增加13.8%、6.0%、32.5%、35.6%。
2000年全省18个省辖市降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均偏大。
除洛阳市、济源市、焦作市及三门峡市偏大幅度在10%以下外,其余14市偏大幅度均在10%--60%之间,其中平顶山市偏多58.6%,漯河市偏多50.3%,许昌市偏多42.5%。
2000年全省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降水量详见图1及图3。
在区域分布上,除豫北太行山和豫西洛阳、三门峡局部地区与多年均值相比减少10%--20%外,全省其它地区均偏多,偏多幅度在10%--100%之间。
其中许昌以北地区偏多10%--20%,延津、滑县局部偏多达40%;许昌以南的漯河、平顶山、驻马店及南阳东部、信阳淮河干流以北的大部分区域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多40%--80%。
2000年全省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详见图2。
2000年全省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衡。
1--5月降水量9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4.3%。
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先后出现了四次大的强降雨过程,局部24小时点雨量达千年一遇,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连续多次出现大洪水。
全省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较常年同期偏多58.4%,尤其是6、7、9三个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0.9%、 63.9%、51.5%。
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高强度的连续暴雨及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88.2毫米,比多年均值312.7亿立方米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多处河段发生较大洪水,沙颍河水系的澧河、干江河、沙河出现仅次于“75.8”洪水的最高水位或最大流量。
淮河、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多67.4%、87.8%;海河、黄河流域为14.71亿立方米、36.56亿立方米,分别减少26.3%、22.8%。
与多年均值相比,沙颍河、洪汝河平原和南阳盆地增幅超过100%;而卫河山区则减少61.5%。
全省18个省辖市中,黄河以南多数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有所增加,其中漯河、平顶山、南阳市增幅分别达192.5%、176.9%、103.6%,其余在35%以上。
沿黄及北部市普遍减少,安阳市减幅最大为34.6%,其余减幅在0.5%—8.5%之间。
全省流域分区、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详见图4、图5及表1。
2000年全省入境水量216.1亿立方米。
其中黄河流域179.4亿立方米(黄河干流162.1亿立方米);淮河流域10.25亿立方米;海河流域10.8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15.51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548.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144.0亿立方米;淮河流域253.2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27.6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1.72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81.18亿立方米。
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2.69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03.79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5.30亿立方米。
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中,山丘区河川基流量73.36亿立方米,山前侧向径流量3.90亿立方米,开采净消耗量15.43亿立方米,合计为92.69亿立方米;在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174.74亿立方米,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25.15亿立方米,山前侧渗量 3.90亿立方米,井灌回归量8.76亿立方米,合计总补给量为212.55亿立方米,扣除井灌回归量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03.79亿立方米;在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中,山前侧向径流量3.90亿立方米,山丘区河川基流流经平原时因灌溉而形成的地表水体补给量11.40
亿立方米,合计为15.30亿立方米。
全省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图6及图7。
200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增加37.4%。
其中长江流域增加46.4%;淮河流域增加42.3%;黄河流域增加23.7%;海河流域增加20.0%。
200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6.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四)水资源总量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70.0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其中长江流域增加104.4%;淮河流域增加72.4%;海河流域增加5.5%;黄河流域减少1.4%。
2000年全省平均产水模数为40.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水系数为0.41。
全省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详见表1。
表1 2000年河南省行政、流域分区水资源量表降水量:毫米水量:亿立方米
四、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2000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87.53亿立方米,占42.7%;地下水源117.11亿立方米,占57.2%;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其中污水处理回用量0.20亿立方米,集雨工程供水量0.03亿立方米),只占0.1%。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流域间相互调水16.65亿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23.70亿立方米,减幅10.4%。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比上年减少11.07亿立方米,减幅11.2%;地下水源供水量比上年减少12.59亿立方米,减幅12.6%;其它水源供水量比上年减少0.04亿立方米。
全省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供水量详见表2。
表2 2000年河南省行政分区供用耗水统计表表2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2000年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分别为65.5%、58.5%、 57.5%、39.0%。
按行政分区,濮阳、信阳、和济源等市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都在50%以上,信阳市最高达91.9%;安阳、鹤壁、商丘、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在70%以上,鹤壁市最高达79.1%。
全省行政分区供水量水源组成见图10。
(二)用水量
2000年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125.66亿立方米),占65.5%;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占20.4%;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0.15亿立方米),占14.1%。
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25.49亿立方米,减幅16.0%;工业用水增加1.33亿立方米,增幅3.3%;生活用水增加0.46亿立方米,增幅1.6%。
2000年全省行政分区及流域用分区用水量详见表2,其用水结构见图11及图12。
由于各市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其用水量和组成有所不同。
濮阳、新乡、开封、商丘和信阳等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在75%以上;三门峡、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市、南阳和济源等市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在20%以上。
(三)用水消耗量
2000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20.2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8.7%。
其中农业用水消耗量占用水消耗总量的76.5%,工业用水消耗量占6.2%,生活用水消耗量占17.3%。
由于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差异,其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以下简称耗水率)差别较大。
全省平均农业耗水率为68.5%(农田灌溉为70.2%),工业耗水率为17.9%,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0.4%。
由于各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用水方式和组成以及管理水平的不同,故综合耗水率
有所差异:海河流域为 59.7%,黄河流域为59.5%,淮河流域为62.2%,长江流域为42.1%。
五、水资源利用简析
(一)水量平衡简析
2000年全省水量的收入项为水资源总量669.95亿立方米、入境水量(含引漳、引沁、引梅水量)219.69亿立方米;支出项为出境水量551.22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120.28亿立方米、非用水消耗量;调蓄项为水库蓄水增加量54.09亿立方米(包括小浪底水库蓄水增加量29.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蓄增加量48.06亿立方米。
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估计全省2000年非用水消耗量约为115.9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6.20亿立方米。
扣除地下水潜水蒸发量33.97亿立方米, 河道、湖泊、水库、沼泽、坑塘、洼地等地表水体水面蒸发量为82.02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根据水资源量和供用水计算成果,并考虑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地下水储存变量等因素影响,对四大流域2000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进行估算,结果见表3。
表3 2000年河南省流域分区水资源利用程度表
(三)用水指标
2000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02
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为每人每日65.7升(含牲畜用水)。
与上年比较,除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含牲畜用水)略有增加外,其他用水指标均略有减少。
人均用水量(见图13)大于300立方米有鹤壁、濮阳、新乡、焦作和济源等市,鹤壁市为393.4立方米;三门峡、洛阳、商丘、许昌、平顶山、周口、驻马店等市小于200立方米,驻马店市仅有103立方米。
万元GDP用水量大于600立方米的有鹤壁、濮阳、新乡和信阳市,其中新乡市超过700立方米;三门峡、洛阳、郑州、许昌和驻马店等市小于300立方米,其中三门峡、郑州市小于250立方米。
六、水污染概况
(一)废污水排放量
200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为22.77亿吨,比上年增加2.36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48.0%,生活污水占52.0%。
按流域分区统计,海河流域6.87亿吨,黄河流域4.13亿吨,淮河流域9.60亿吨,长江流域2.17亿吨。
按行政分区统计,超过1亿吨的市有安阳、濮阳、新乡、焦作、洛阳、郑州、平顶山、信阳和南阳等,其中郑州市最多达2.56亿吨,新乡市次之为2.45亿吨。
2000年全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8.83亿吨,平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80.9%,较上年提高约10%。
其中海河流域平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76.8%,黄河流域81.6%,淮河流域82.4%,长江流域87.5%。
(二)河流水质
1.河流水质监测与评价
2000年对全省13个水系、64条主要河流进行了水质监测,控制河流总长度5094公里。
以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氨氮以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为依据,分全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全年期全省河流水质劣于五类标准的河流长度为2766公里,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54.3%;水质符合一至三类标准的河流长度1401公里,占27.5%;符合四类水质标准的河流长度440公里,占8.6%;水质为五类的河流长度487公里,占9.6%。
在评价的河段中有66.1%遭受有机污染。
各流域水质全年期评价结果详见表4、图14和图15。
2000年河南省各流域河流水质全年期评价成果
省辖四流域全年期水质的大体情况是:海河、淮河、黄河、长江流域符合一至三类水质标准的河流长度分别占本流域评价总河流长度的4.9%、27.7%、29.8%、45.7%。
四流域劣于五类水质标准的河流长度分别占本流域评价总河流长度的73.8%、63.2%、28.1%、44.1%。
由此可见,海河、淮河水质污染严重,失去供水功能的河流长度超过半数,长江流域劣于五类水质标准的河流长度亦达44.1%,应予以高度重视。
2.2000年与1999年主要河流水质比较
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劣于五类水质河流长度45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3.8%,居四流域之首。
与1999年相比,有147公里河道水质下降。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全年劣于五类水质河流长度由1999年的645公里减至325公里,好于三类水质(包括三类)的河流长度由285公里增至345公里,黄河流域水质状况有所好转。
淮河流域:水质呈下降趋势。
劣于五类水质河流长度由1515公里增加到1730公里,增加215公里。
而好于三类水质(包括三类)河流长度减少105公里,污染严重的河段仍集中在洪河、颍河、涡河、洪泽湖等水系,驻马店、周口、郑州、开封、商丘等城市河段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省辖长江流域面积较小,劣于五类水质河流长度由1999年的200公里增至260公里,增加60公里。
从2000年监测成果来看,污染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河流长度为2766公里,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54.3%,与1999年54.8%相比,变化不大;而好于三类水质(包括三类)河流长度1401公里,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27.5%,与1999年27.9%持平。
由此看到,全省地表水水质恶化,情况不容乐观。
(三)水库水质
2000年对全省19座大、中型水库水质依据河流水质评价标准分期进行了监测评价。
16座水库水质较好,满足饮用、渔业、工业及农灌用水要求,2座水库仅可作为农灌用水,1座水库劣于五类,丧失供水功能。
宿鸭湖水库污染严重,已连续9年水质劣于五类,其2000年全年期、枯水期及丰水期的评价都劣于五类,不经处理已不能用于农灌。
(四)地下水水质
2000年对全省监测的49眼井用饮用水标准和灌溉用水标准进行评价,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井13眼,占监测井总数的26.5%,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井36眼,占73.5%;符合灌溉用水标准的井39眼,占监测井总数的79.6%,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的井10眼,占20.4%。
七、重要水事
(一)水旱灾害
●旱灾
2000年2月份,出现了罕见的春旱,全省受旱面积达5357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2795万亩,因旱增加214万人、7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涝灾
2000年汛期我省降雨来得猛,次数多,范围广,时间集中,6—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达773毫米,为建国以来的首位。
沙颍河及其支流澧河、洪汝河、唐白河、天然文岩渠、涡惠河发生了较大洪水。
特别是7月中旬沙颍河上游一次强降雨过程,仅次于“75.8”暴雨。
泥河洼、老王坡、杨庄滞洪区多次分滞洪水。
全省14个市106个县(市、区)1336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65.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39.6千公顷,倒塌房屋25.8万间,水利工程和防汛通讯、水文测报设施多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121.4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广大军民奋力抗洪抢险救灾,确保了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防洪减灾效益达150亿元。
(二)水事活动
●水利建设成就
2000年我省水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入,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全年共下达水利投资8954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72923万元。
全年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02万亩,旱涝保收田15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60万亩,新打配机电井7.75万眼,小流域治理面积1648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34万人,新增小水电装机20190
千瓦,均超计划完成责任目标。
●水利机构改革
九月省政府批准省水利厅机构改革“三定”规定。
一是彻底理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将原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的地下水管理职能划入水利厅,明确省水利厅负责全省水资源(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管理。
二是强化了水政监察职能,批准成立了河南省水政监察总队。
三是明确了省水利厅节约用水管理职能,设置河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
四是水电管理得到了加强。
五是将渔业管理行政职能整体划转省农业厅。
●水利立法工作
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自2000年8月10日起实行。
李克强省长签发河南省人民政府第59号令,颁发《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扭转了我省存在多年的多龙治水、管水的局面。
《办法》的实施,对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有效配置,科学用水,依法管水,防止水资源的无序开采、浪费和污染,保障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基础性工作
一是开展了全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全省地表水功能区的一级、二级区划成果。
二是开展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河南省水资源综合评价大纲》的编写。
三是完成了《河南省工业企业与城市生活用水现状调查分析与预测》。
四是正式编发《河南省地下水通报》。
五是为了加快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的建设步伐,组织编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城市水资源规划》。
●水事纠纷调处
2000年共调查处理了334件水事纠纷,重点解决了豫、鄂荆紫关段,湖北省襄阳与河南省新野,林州与辉县淇河段等多年未能解决的重大水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