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来,共有300多名医务人员深入铁路建设工地巡诊,一线施 工人员伤病可在2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目前,青藏铁路工地没有发 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铁道部门还采取了“快速通过高原,减少布 站,减少定员,减少劳动强度”的总体设计思路,以保障青藏铁路的 安全。

投资问题

技术方案的解决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使青藏铁路迟迟 不能上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特 殊的环境,在这里修建铁路的成本要比平原地区高得多。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时,朱镕基总理 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已具有修建青藏铁路的经济实力。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 已经基本具备,可以批准立项。朱镕基强调,修建青藏铁 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西 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藏自治区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 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要进一 步完善建设方案,抓紧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力 争早日开工建设。
工人员和机械立即撤离工地,拔掉彩旗, 关闭夜间施工的灯光。
难题三高原缺氧

在高原施工,首先面对的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高寒、 缺氧、强紫外线等恶劣的高原气候环境严重威胁着建设者 的生命健康安全。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 原铁路,空气稀薄、气压较低,仅为海平面的60%~70%; 空气中含氧量少,比海平面低38%~46%。 中铁四局的工地医院驻址选在唐古拉山脚下海拔 4700 多米的雪域高原“无人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医院护 士长丁太环刚上高原时克服了严重的高山反应,每天工作 长达十几个小时,没有办公桌,她就蹲在地上,趴在纸箱 上配药、写记录。一次搬药品时,由于劳累过度晕倒在地, 醒来后喝了一支葡萄糖又干了起来。青藏线上的医务工作 者都说,在这里,家的含义变得更广,每一名建设者都是 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因为高原病丢下一个人,否则会遗 憾终身。
重要意义

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 无法比拟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 格尔木段)建成运营十多年来,已成为开 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 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 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 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 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 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 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西藏的开发 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进藏物资的85%以 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 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 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重要意义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 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 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的 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1991年至1998年,进藏旅游 的客运量增长率平均高达 18.7% ,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之中, 但目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铁路的修建,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促进青海、 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新的经济增 长点,并有可能成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高原冻土是青藏铁路工程的头号难题

程研究所马巍研究员介绍:冻土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结 冰的冻土像石头一样坚硬,但融化后则成一摊烂泥,承载 力几乎为零。冻土对温度非常敏感,极易受天然因素或人 为活动的影响而融化,产生下沉或融陷;而寒季融化层再 度冻结则会产生膨胀变形,这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破 坏的主要原因。现在在青藏公路的很多路段,都可以看到 路面成了起伏不平的“搓板路”。因为公路的柏油路面吸 热性强,路面温度一般要比气温高5-6摄氏度,使得青藏 公路下面的冻土沉融,地基下陷,形成这样的情形。如果 青藏铁路的路基将来也变成“搓板路”,问题就大了。
重要意义

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 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 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 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 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 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 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 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西藏不合 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青藏铁路 ——筑路史上风险最大的 中国铁路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 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 铁路所经线路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 点海拔 5072 米。沿线地质 复杂,有多年连续冻土地 段550公里,在建设中将面 临前所未有的三大难题, 即高原生理、多年冻土和 环境保护问题。同时,青 藏高原严寒缺氧、强紫外 线辐射等严酷的自然环境, 给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工 作效率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难题一攻克高原冻土施工


规划中的青藏铁路全长 1118 公里,海拔高度大 于4000米以上地段有 965 公里,经过连续多 年冻土地段 550 公里。 在多年冻土地段施工是 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建设青藏铁路的 200 多 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 组成攻关队伍,对冻土 试验工程 39 项科研课题 展开联合攻关,取得了 初步成果。
1、严重影响铁路的运行安全。据中科院旱区寒区环境工

难题二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地处西藏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青藏铁 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所经地区多为高原草甸,受严酷的气候 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如被破坏极难恢复。为了 观赏壮美的高原风光而进行大规模的人力建设,甚至要穿 越无人区,这些活动会不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想想当 年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路段和青藏公路,就付出了 相当大的生态代价,有的路段,两侧几十公里的植被都遭 到了严重破坏。

重要意义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 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 交通。从路网布局看,西藏是一 片空白,不仅如此,西藏与青海、 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 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 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 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 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 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 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 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的问 题。


参建单位和青藏两省 区环保部门签订了我国 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 责任书;青藏铁路全线 建立了环保监理制度。 施工单位严格遵循施工 要求,全力保护野生动 物。对于穿越可可西里 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 在工程设计中,尽可能 采取了绕避的方案;同 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 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 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 铁路暂停施工,为藏羚羊迁徒让道。施 了野生动物通道。
2、涉及到对冻土环境的保护。在工程中,保护环境对保 护冻土、保护路基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此次设计中除规 定了专门的取、弃土地点外,还详细设计、指定了施工便 道及从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 遵守。同时,在施工当中要严格执行设计程序,严禁破坏 冻土的热平衡;甚至对施工的季节,也提出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