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

第一节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花生是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侵染花生后产生的一种有荧光反应的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危害极大,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一直较为严重,随着花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正日益严重(包括北方地区),例如1999年我国出口到欧洲的花生因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超标而大量被退货,据2000年《国际花生通讯》报道我国出口到中东的花生产品黄曲霉毒素含量居各国花生之首,这对于扩大我国花生出口和提高价格极为不利。然而,我国花生消费量的95%在国内,黄曲霉毒素浸染程度普遍高于出口花生,但国内消费花生的卫生安全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必然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健康、花生产业和畜牧业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严重影响。

第二节影响黄曲霉毒素危害的原因

花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产物,因此毒素污染是黄曲霉菌、花生、环境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收获前的田间污染。花生收获前的黄曲霉毒素相当普遍。

1.机械损伤。机械损伤是花生受黄曲霉毒素侵染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花生果或者花生米种皮破裂肯定会增加侵染。

2.花生生育后期的干旱。国外研究显示,当花生在收获前30-50天荚果处于干旱缺水状态(土壤含水量低于5%或30%),土壤平均温度达到29-31℃时,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会十分普遍。如果干旱发生过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生污染问题,如果干旱发生过早,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减产。因此,在干旱情况下,提倡在收获前3-5周灌水,在干旱条件下某些虫害会加重,由此引起的机械损伤可加重污染,所以防治害虫也是减少侵染和毒素污染的重要方面。

二、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黄曲霉毒素浸染至关重要。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侵染后不一定产生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侵染后产毒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总体看来,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国外研究证明,当花生米含水量在12%-13%左右,环境中的相对湿度85%,温度22-35℃,黄曲霉真菌(菌丝)在侵染后24-36小时就能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6-8天就产生黄曲霉毒素污染。

三、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花生荚果在地下

发育,与土壤有很长的接触时间,容易受到黄曲霉菌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当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合时,花生在收获前、收获中和收获后的贮藏、运输及加工过程中都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第三节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治技术路线

一、选用抗病虫花生品种。种植时优先选择抗黄曲霉花生品种,如无抗黄曲霉品种,则选择抗虫抗旱或抗病的花生品种。

二、防治地下害虫。最好选择水旱轮作田块,如无法轮作,在花生播种前应采用深翻或用石灰、硫酸铜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土壤中病菌和虫卵。在花生生长过程,特别是开花后,应采用以防治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将花生田地下害虫数量减少到最低水平。

三、防止花生荚果的破裂。中耕除草和培土应在花生开花下针前完成,花生下针后应避免中耕除草,防止人为损伤花生荚果。合理排灌,避免在土壤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排灌,防止荚果因温差较大而破裂。

四、控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调整种植密度,保持花生群体的通风透气,以及通过合理排灌,控制土壤温度升高。

五、防止花生生育后期的干旱。在收获前3-5周内进行适当灌溉,防止花生遭受到干旱的胁迫。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期,增施钙素(如石灰)和适时收获等措施减轻黄曲霉毒素污染。

六、适时收获。掌握花生的成熟期,适期收获,切勿过熟,一般掌握在适宜成熟期的前后5天内收获为好。

七、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为防止花生荚果在收获时受损或破裂.应避免对花生荚果剧烈摔打、挤压等。

八、收获后迅速干燥。选择适宜的收获日期,避免在雨天收获。排水干田后,应尽快刨起花生,并迅速脱粒,切不可将花生置于田间时间过长。刚收获的花生鲜果避免堆放,应迅速摊开,晒干,并将荚果含水量降至安全贮藏限度(8%~9%以下)。如遇阴雨天气,采用人工干燥设备。花生在干燥催干过程要注意防止回潮,已催干的花生应迅速包装。

九、花生收购时的监控措施。花生收购商应了解收购地花生种植的气候变化和花生生长的情况,并在收购用于出口的花生时应不收购下列六类花生:

(1)延迟收获的花生(过熟花生)。

(2)收获后未及时晒干或阴干的花生。

(3)“回潮”花生,即干花生再湿水的花生(可从“水迹”判断)。

(4)荚果或种皮破损、脱色的花生以及受昆虫侵袭、已霉变的花生。

(5)种子含水量过高的花生(含水量高于10%)。

十、花生贮藏期间的监控措施。花生入库前,必须作好仓库清洁工作,不留任何残余物,确保具有完善的防虫、防潮和防微生物滋长设施。

(1)花生荚果或籽仁入库前含水量应分别控制在10%和8%以下。并过筛,剔除残留土壤,植物残体,已霉变、昆虫咬过,荚果或种衣已裂损和已脱色、未成熟的花生。

(2)透风性能好的容器(麻袋)包装,并放置于仓库中央,不要靠墙,底下垫放隔潮物品,防止返潮。

(3)严格控制并定期检查仓库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并保持通风。

(4)防止贮藏期昆虫和微生物的滋长,必要时可采用无毒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5)对花生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如发现种子堆内水分、温度超过安全临界时,必要时可倒仓晾晒。

第六章花生生产四大关键八项改进技术要点

花生生产四大关键技术措施概括为:深耕翻,广覆膜,增密度,防早衰。八项改进技术为: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

释肥精准施用,改早播早收为适当晚播晚收,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改双粒播种为单粒精播,改花生套种为夏直播,改普通病虫防治为绿色防控,改一次集中化控为多次灵活化控。

第一节四大关键技术措施

一、深耕翻

目前,我县花生生产很多地方存在春季浅耕耙耢,重化肥施用,轻有机肥施用等习惯,致使土壤板结,土质变劣,地力衰竭,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结合增施有机肥进行深耕翻,加厚活土层,创造深、活、松的高产土体,培肥熟化土壤,是创建花生生产良好土壤条件的有效措施。

技术要点:春花生种植田,以秋末冬初进行深耕翻为好,一般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要结合增施肥料,冬深耕后要耙平耙细,以防风蚀,并注意早春顶凌耙地保墒。深耕翻要因地制宜,冬耕宜深,春耕宜浅。春耕要随耕随耙,以免透风跑墒。

为了创建和保持良好的土体构造和土层结构,可采取深浅轮耕的措施。即在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周期中,只在头茬作物深耕一次,其它年度和茬口进行浅耕灭茬和掩肥作业。

二、广覆膜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调温、保墒、提墒和控水防涝,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近地小气候等作用,对提高花生光合效率、促进生育进程、增强抗旱耐涝能力、促进根系和果针入土结实效果明显。能有效克服花生生长发育期间诸多不利因素,为花生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确保了花生合理生育进程。

技术要点:(1)选用适宜的品种。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应选用丰产性能好的中、晚熟大果品种;麦茬夏直播可选用中早熟高产品种。(2)选用适宜的地膜。选用常规聚乙烯地膜,宽度90厘米,厚度不低于0.004毫米,夏花生可选用黑色地膜或配色地膜。(3)精细整地,增施肥料。深耕翻,并结合增施肥料将地面耙平耢细,清除残余根茬、石块等杂物。要配方施肥,注意多施有机肥等缓效肥料,并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4)规格覆膜,足墒播种。要按覆膜要点,严格覆膜质量。播种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在适期内保证足墒播种,或抗旱播种。

三、增密度

在单株产量较稳定的情况下,用增加花生种植密度的途径增加产量最为有效。我县花生中低产田占全县花生面积的80%以上,很多地方种植密度较低,春花生只有5000-6000穴/亩,夏花生6000-8000穴/亩,距高产密度每亩相差2000-3000穴。因此,一般每亩增加2000-3000穴左右是增加产量的基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