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七情致病与中医养生27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七情致病与中医养生2700字

健康是人类关注和追求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强调"五行生克,阴阳平衡";,藏象学";表明机体的外在表现反映脏腑机能,脏腑机能是否异常通过外在表现,情志活动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过则阴阳失调而伤及脏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则气机顺畅而维护机能所以治病。重视养生,调摄情志,采用健康积极的七情疗法是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中医养生;七情致病;七情疗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食疗、功法、方药等保持身体健康,如食用"养心汤";、"银耳粥";;练"五禽戏";、"易筋经";, 现在市场上各类养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见,中医养生已成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养神,养气,养精是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其中养神在中医养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医七情致病与治病概述

养神,顾名思义即濡养精神。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有关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西医提出了心理疗法,中医素有情志调摄之说。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为宇宙万物之精灵。随着人类思维模式发散的和医学技术的提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人体内的还有另一个自药系统--七情。有医家认为:"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益于人";。

到底何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们知道人有中医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中医上将这七中情绪统称为"七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表明情感的异常变化可伤及内脏。究其原因:情志活动过激则影响脏腑气机,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若情志出现长期持续性的变化,人体阴阳失衡,脏腑机能失调,就会发生疾病。气机异常往往表现出两极倾向,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忧则气聚,悲则气消,惊则气乱,喜则气缓。

2 中医七情致病认识

2.1 过喜伤心

喜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动的主宰。

而心又为君主之官。过喜必然伤及心气,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会影响心脏,心气受损,

不仅影响心脏本身功能其他各脏也会受到影响,若喜乐过极损伤了心神,就会诱发各种心病。

2.2 过怒伤肝

肝主升发,主条达气机。《素问? 生气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意思是说:勃然大怒会导致气机升发太过,气血上冲,使人晕厥。研究证明,容易动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脑血栓,肝癌等的几率很高。临床常见很多老人就因大发雷霆导致脑充血而入院救治。这是因为长期动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过久,易患血等淤诛症。

2.3 过思伤脾,思则气结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储于脾胃生化气血,濡养机体,脾失健运,通常表现为不思饮食,疲乏无力,形容憔悴,体质虚弱。

2.4 过忧伤肺

肺主气,忧为肺志。悲伤过度使人情绪低落,心神沮丧,意志消沉,从而忧郁致病。过度孤独悲伤,思虑忧愁会影响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带来了社会思考,像这样的一类人或多或少处于一种长期的精神压力下,孤独忧愁,久而久之,导致脏腑机能失调,产生疾病,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过恐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经》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当人体处于恐惧状态下,可见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体颤抖或是僵硬等表现。恐伤肾"志乱";,受到威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时总会出现尿频,神情紧绷的现象。当法医尸检时,发现死者呈目瞪口呆状态往往初步判断为死前受到惊吓,这些例子都可作为"恐伤肾";的佐证。

综上所述,可见情志失调是致使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历代医家在整理分析各类医案,精心研究,不断剖析和总结基础上,形成了"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情志相胜";的治疗手段。

3 中医调摄情志的方法应用

运用"五行生克,情志相胜";的方法治疗疾病的实例还有很多,总而言之中医养生学认为,情志病可不药而愈。情胜疗法在治疗疾病中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调摄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3.1 情志相胜以摄神

"情胜疗法";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世间万物阴阳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结合的整体,阴阳平衡则人体康健,阴阳失衡则人体致病。七情分属五脏,每一

种情致都对应一种器官,七情失调则气机不畅,根据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间同样彼此制约。只要科学合理运用这样的原理调摄情致活动,就能维持阴阳平衡,保持机体健康。

3.2 顺应四时以畅神

遵循中医养生学顺应自然规律以养生的原理,顺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之气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中医学认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神志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精神调摄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调神

通过"移情";分散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从或悲伤忧愁,或烦恼多虑、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改变不良习惯,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难免遇到诸多不顺之事,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理智的头脑去待人接物,时常持有一个宽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之。哲人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学会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可之谓"健身之道";。

参考文献

[1] 陈启潜. 圣源国济生命健康工程研究[M]. 兰州: 广东出版社,2012,529.

[2] 王红蕊. 中华养生保健[M]. 北京: 中华书局,2016(03).

[3] 姚春鹏译. 黄帝内经上册素问[M]. 北京: 中华书局,20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