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推荐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
蚀类型区的特点。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一、目的意义与任务
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
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是
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
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
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
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
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因此分区原则主要
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
相似。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由于各地自
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根据我国的地貌
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
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高山,是冻融侵蚀为主的另一侵蚀区,其中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施雅风等,1988)。其余所有山地丘陵地区,则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第三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面积约有179.4万km2。水力侵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
一线以东的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
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6个2级类型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一、西北黄土高原(Ⅲ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近60万km2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43万
km2,严重的土壤侵蚀面积达28万km2以上,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15.6万km2。
关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分区,不少科学家(如黄秉维、朱显谟、罗来兴、黄义端等)进
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方案,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黄秉维和黄义端等提出的。他们将黄土高
原地区可分为3个一级区,25个二级区和10个亚区(表9.1)。依据土壤侵蚀营力、类型、
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一般采用两
级分区,即一级侵蚀区和二级侵蚀区。对于某些范围较大的侵蚀区,因侵蚀情况出现某些
较明显的区域分异,按侵蚀类型的组合不同,再分为第三级区(亚区)。
1.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A)
本地区属于长城沿线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东以和林格尔、东胜、榆林一线为界,西至贺兰山,北达阴山山脉。区内多为高平原地形,主要地貌类型有沙丘沙地、湖盆滩地、冲积洪积平原和土石丘陵山地。
2.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区(B)
本区大致位于神池、灵武、兴县、绥德、庆阳、固原、定西、东乡一线以北,长
城沿线以南的地区,主要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坡陡沟深,地形破碎,长城沿线
附近有片沙覆盖。本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植被稀疏覆盖度低,草地面积不少但不成片,
多与农田镶嵌分布,加之撂荒轮垦,草地多被破坏面积缩小。目前植被覆盖度
30%~35%,草层低矮草场退化。本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250~450mm左右,降雨集中
且多暴雨。春秋多风,全年大于和等于8级大风日数平均在5~20d左右,局部地区可达
27d左右,沙暴日数年均4d以上,有些地方可达15d左右。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水蚀强烈,风蚀亦很显著,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本区划分
为7个侵蚀区。
3. 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C)
本地区北接风蚀地区,南界秦岭北坡。地貌类型复杂,有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平原、土石丘陵与山地,年降水量500~700m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较好,属森林、森林草
原环境。森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山地,如子午岭、黄龙山、关山、吕梁山、太行山及秦岭北
坡等地,其余地方多为农地和牧荒地,植被破坏严重。境内地面组成物质除山地有大面积
基岩出露外,多为黄土所覆盖,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一般为中壤及重壤土,除个别河滩沙
地有风蚀外,全地区主要是水蚀,局部沟壑陡坡伴有重力侵蚀。由于各地地貌及植被等条
件不同,土壤侵蚀区域性差异显著。植被较好的山地和次生林区、冲积平原区侵蚀最轻,
塬区、盆谷、土石丘陵区居中,黄土丘陵区最严重。根据自然条件和侵蚀情况,可分为12
个侵蚀区。
二、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Ⅲ2)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此
范围内,除了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这一类型区又可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1.大兴安岭区
大兴安岭区地势西部和西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东陡西缓,海拔300~1400m。山地
起伏和缓,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和宽阔谷地。本区属寒温带气候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寒冷。据调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区总面积8.47万km2,有发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土地面积7.28
万km2,已发生土壤侵蚀面积2.53万km2,占总面积的29.9%,其中强度侵蚀面积
379km2,中度侵蚀面积583km2,轻度侵蚀面积24370km2,分别占已侵蚀面积1.5%、2.3%和96.2%,主要侵蚀形式有砂砾化面蚀、细沟和沟状侵蚀、河沟侵蚀、崩塌、泻溜、冻融侵
蚀等(刘运河,1992)。
2.小兴安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