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转型经济学 (1)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教学课件 第一章
第一篇 第一章
17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探索和积累的演化过程
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是社会 主义“政治经济学取消论”。 30年代初提出创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 和研究对象。 1936年末,联共(布)中央决定在高等院校开设 广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并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单列专篇讲授,开始编写包括社会主义部分在内 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第一篇 第一章
2
研究中国转型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包括产权制度或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收入分配 制度、资源配置方式或者说经济协调机制、经 济系统开放或封闭的状态、政府在经济中的职 能定位五个方面。经济协调机制是划分体制模 式最基本的标志,因此,我们就以它为线索来 从总体上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演变和转型 问题。
第一篇 第一章
30
一、注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转型研究
*转型经济学与改革理论不同:
改革理论并不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经济理论,而是 同改革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比较松散的 对策研究。
经济改革理论是经济改革本身的一个构成因素, 是改革中的一种现实力量。
改革理论对改革措施的事先研究不但可以从理论 上对利益关系的调整结果进行预测,而且可以对 改革措施的公正性做出判断,减少改革的风险。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在矛 盾运动及其转化的规律。马克思运用辩证法揭 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趋 势,传统政治经济学则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中 “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只讲和谐,不讲矛盾。
第一篇 第一章
23
马克思的抽象法强调的是,理论表述应当按照 概念范畴抽象程度的不同,也就是内涵丰富程 度的不同建立体系。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主要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概括 出的七大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概 念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抽象程度和内涵丰 富程度上的差异。
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激进式变革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变革
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激进式变革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变革来源:陕西论文网字体:摘要:转型经济学(或称转轨经济学、过渡经济学),是指一种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包括前苏联、东欧和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开始的经济体制转型。
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激进式变革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变革,取得不同的经济绩效,形成巨大反差。
关键词:转型经济渐进式演化激进式变革制度变迁一引言转型经济学是指一种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转型经济学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研究主题和追求目标的一些理论文献以及撰写这些文献的经济学家(盛洪,1996)。
目前,关于转型经济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很难说谁是转型经济学家,因为还没有专门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人。
关于其理论体系,我们只能从现在构成这一经济学流派的一些理论文献,以及撰写这些文献的经济学家的文献、研究思路来寻找一条线索,理清其脉络。
本文首先介绍转型经济学的内涵,然后简述一下各个学派关于转型经济的理论要点,最后简要回顾中国经济奇迹并作以简要评述。
二转型内涵关于转型概念的理解,比较经典与普遍的定义是热若尔·罗兰的表述:转型即一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或者说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
从目前国内的文献来看,从三个层面上使用转型的概念:第一种含义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种含义是在包括了第一种含义外,还包括那些过去实行广泛管制的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第三钟含义是在前两种理解基础上还包括了所有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市场化,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许多人把转型经济学看作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原因正是由于把转型理解成为一种制度的变迁过程,只是描述了转型的一般的特点。
不错,转型的确主要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但转型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仅依靠制度变迁是不能够真实的描述,更别说来解决这些问题。
鉴于以上理论实践中三个层面使用转型概念的事实,笔者个人比较赞成转型的第一种含义,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国外期刊要览(三)
英文报刊要览《转型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Vol. 16, No. 1, 2008)刊载的文章主要有:《中国的丰富资源与地区发展》(Resource abund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Xiaobo Zhang, Li Xing, Shenggen Fan and Xiaopeng Luo);《中国的地区收入差异:来源与原因的另一种思考方式》(China's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an alternative way to think of the sources and causes; Ding Lu);《贸易、技术与中国技术需求的增加》(Trade, technology, and China's rising skill demand; Bin Xu and Wei Li);《中国工业中的男女工资差异:公司数据研究》(Male–female wage discrimination in Chinese industry: investigation using firm-level data; Liqin Zhang and Xiao-Yuan Dong);《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互动》(Economic–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Assar Lindbeck)。
《英国政治与国际关系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10, No. 1, 2008)刊载的文章主要有:《一体化迷雾:重估经济利益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The fog of integration: reassessing the role of economic interests in European integration; Patrick Leblond);《把经济利益重新纳入欧盟贸易决策研究之中》(Bringing economic interests back into the study of EU trade policy-making; Andreas Dür);《领先一步:私人金融利益集团与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Setting the pace? private financial interests and European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Lucia Quaglia);《所有入口并非生来平等:欧洲传播利益集团的命运研究》(All access points are not created equal: explaining the fate of diffuse interests in the EU; Mitchell P. Smith);《工人与在未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上的斗争:英国和瑞典的工会及其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合作上的立场》(Labour and the struggle over the future European model of capitalism: British and Swedish trade unions and their positions on EMU and European co-operation; Andreas Bieler);《经济利益与欧洲单一养老金市场建设》(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European Single Pension Market; Alexandra Hennessy);《欧盟的决策与一体化:经济利益集团重要吗?》(Policy-making and inte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do economic interest groups matter? ; Amy Verdun)。
贸易经济学(1)--总复习
贸易经济学模拟试题集(A)(导论至第五章)导论 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 分)商品经济、交换、商业、市场经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
2.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 、 、 、。
三、选择题(每题1.5分)1.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以 为基础,以 占有生产资料,政府 的市场经济形式。
A.;机器生产力;单个厂商;不干预;B.手工机器;小生产者个人;采取控制方式;C. 机器生产力;小生产者个人;采取不干预;D. 手工机器;单个厂商;采取不干预2.新贸易理论包括 学说。
A. “相对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规模经济”;B. “绝对比较优势”、“相对比较优势”、“要素禀赋”C.“要素禀赋”、“知识外溢”、“干中学”;D.“规模经济”、“知识外溢”、“干中学”四、简答(12分,每题6分)1.简述创新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简述原始市场经济及其贸易特征3.简述我国经济转型期贸易发展特征。
五、论述题(15分)。
导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 分)商品经济交换商业市场经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贸易经济学研究商品交易活动中的流通组织过程和利益实现过程,通过运用经济学方法,揭示其规律性。
2.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盈利性;创新性;自发性三、选择题(每题1.5分)1. A;2. D四、简答(12分,每题6分)1.简述创新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答:贸易经济学理论发展应当遵循科学的理论创新路径,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推动研究纲领的不断进步。
(1)坚持分工的理论内核;(2)不断发展替换退化的保护带;(3)在经验上推动研究纲领进步;(4)尝试改变理论基础的单一化;(5)重视贸易运行过程的分析;(6)克服研究内容的过分部门化色彩;2.简述原始市场经济及其贸易特征答:原始市场经济又称为初始市场经济,是以手工生产力为基础,以单家独户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在自然经济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一种市场经济。
南大商学院 导师一览表
产业经济学 博导
是否兼职博导 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分析,证券投资,现代企业制度设计与运行,企业技术能力分析.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多项企业横向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
导师姓名 职 是否院士 学科专长及研 究方向
高波 称 教授 否
专业名称 博导/硕导 是否兼职博导
产业经济学 博导 否
专业名称 博导/硕导
金融学 硕导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金融经济学 2.国际金融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汇率决定与变动的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
导师姓名 职 是否院士 称
张谊浩 副教授 否
专业名称 博导/硕导
金融学 硕导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金融理论与实务;2、国际金融学;3、行为金融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1 项
目前承当的科 研项目
导师姓名 职 是否院士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
顾江 称 教授 否
专业名称 博导/硕导 是否兼职博导
产业经济学 博导 否
1、产业组织理论;2、公司战略经济研究;3、项目与资产评估。
目前承当的科研 1、江苏省科技厅项目;2、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目;3、江苏省哲学社学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 规划项目;4、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5、江苏省委宣传部重点招标课题。
目前承当的 科研项目
导师姓名 职 是否院士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称
杨德才 教授 否
专业名称 博导/硕导 是否兼职博导
政治经济学 博导 否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3、制度经济学;4、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与中 国经济史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课题,等等。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 ,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 ,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发展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发展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判断改错题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 )2.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 )3.人口增长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严重不平等、或居民消费选择有限的基本原因。
( )4.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会扩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 )5.如果自然增长率相同,则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国家和对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的国家来讲是相同的。
( )6.地区储蓄率的不平衡与经济增长表现密切相关。
( )7.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先发优势。
( )8.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代人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奋斗,也与他们所继承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状况有关。
( )9.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税收弹性较高的是商品税和农业税。
( )10.流动性最大的金融资产是活期存款。
( )1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 )1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
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13.规模分配又称为要素收入分配。
( )14.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 )15.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即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 )16.按照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原则,发展中国家应该把边际税率提高到50%以上,以便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 )17.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刺激本国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 )18.罗森斯坦罗丹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 )19.发展援助是非商业性的,一般包含让与成分,援助的目的是为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
( ) 20.可以肯定的是,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好战略。
《发展经济学》参考答案-《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学员作业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C5、A6、D7、B8、B 9、A10、A11、A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3、BD4、BCD5、ABD6、ABC7、ABCD8、ACD9、ABCD 10、AC三、辨析题1、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错误。
经挤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
反之,投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
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2、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错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3、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错误。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的增加都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错误。
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5、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可变。
错误。
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不变。
6、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正确。
没有技术进步,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
但当新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7、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错误。
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
30%左右 严重就业不足 ➢ 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指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
或劳动者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效率极低,减少劳动时间对总产出没有影响 ➢ 这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很普遍
(3)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
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历史传统、国土大小、人口多少、 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禀赋、公营和私营部门比重、对外依赖程度、 经济体制等 )
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在颇为相似的框架内去观察它们”(否则失去意义)
共有特征 (贫困、失业、公平)
教育水平低下
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发展中国家均低于发达国家 1998年,低收入国家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男性为30%,女性为49%,而发达国家的
文盲率体制的约束(资本、人力资本、土地占有、市场发育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③人口负担严重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率高 人口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重 童工现象非常严重
NICs是指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银行的分 类
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 类 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中东、除日本之外的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欧的
转型国家。
世界银行按人均收入划分
①低收入国家,②中低收入国家,③中高收入国家,④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的标准):
第一阶段(1940s末至1960s初) 第二阶段(1960s中期至1970s末) 第三阶段(1980s至今)
经济学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宏观经济分析- 问题:请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潜在风险。
- 解答要点:1. 分析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技术创新、全球化、货币政策等。
2. 探讨潜在风险,如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紧张、金融风险等。
3. 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阐述观点。
2. 微观经济学基础- 问题:解释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并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解答要点:1. 定义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下,如何使效用最大化。
2. 分析基数效用论者和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的不同看法。
3. 举例说明消费者均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消费者如何选择商品和服务。
3. 货币金融学- 问题:阐述央行在调控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手段?- 解答要点:1. 列举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
2. 分析每种手段的作用机制和影响。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央行在特定时期如何运用这些手段。
4. 国际贸易- 问题: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并分析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 解答要点:1. 定义比较优势理论,即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2.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产出等。
3. 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如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5. 区域经济学- 问题:结合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 解答要点:1. 分析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等。
2. 探讨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如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
3. 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等。
6. 行为经济学- 问题:简述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并举例说明行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解答要点:1. 比较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如假设、模型等。
2. 分析行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消费者决策、金融市场等。
浅议我国经济转型之路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6,2010(Sum,108)经济学研究浅议我国经济转型之路张桂中(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市情社情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42)摘要: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弱大国发展为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大国、出1:7型大国。
60年的经济发展,60年的经济转型,既有可以自豪的经济腾飞的辉煌,也有需要汲取的教训。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认识已经发展中的不足,促进今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型;经验教训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34—03从1949年10月1日起,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之路,我们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弱大国发展为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大国、出口型大国。
到2010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相继超越两方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对于这60年的经济发展,我们要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充分肯定发展的成绩,同时也要认真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清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借鉴。
一、前30年我国建立初步的工业体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从武装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来,既要面对国内崩溃的经济局面和暗藏的敌对势力,还要与国际上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作斗争。
对于经济建设,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有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但是国情不同,时期不同。
我们党承手H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尽快地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摆脱出来,迅速恢复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二是改变整个国家国力衰退、经济崩溃的局面,迅速恢复生产,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讲:转型理论之一,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制度学派
二是“制度经济学”吸纳了“演进经济学” 二是“制度经济学”吸纳了“演进经济学”理论进和方 法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在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 演进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非主流分支 20世纪 年代以后,才逐渐受到人 们的重视,特别 世纪80年代以后 们的重视, 世纪 年代以后, 是随着1981年博尔丁的《演化经济学》和1982年尼尔 年博尔丁的《 是随着 年博尔丁的 演化经济学》 年尼尔 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的问世, 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的问世,演化经 济学终于迎来了其理论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转型经济学》第二讲 转型经济学》
转型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 转型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 制度学派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演进-制度学派
王景新 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 一 年十月十八日
转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罗兰的《转型与经济 学》“全面介绍了转型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即“华盛顿共识”(P6)和“制度经济学”的 演进和进化博弈(P6)罗兰称“演进-质疑,于是“北 京共识”开始引起普遍关注。 本节主要介绍 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 “新制度经济学”(演进—制度学派)
《北京共识》这篇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北京共识》这篇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国力量( 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国力量(即中国人习惯 实力” 新物理学”的概念( 的“实力”)的“新物理学”的概念(借用 物理学”来说明新的“中国力量” “物理学”来说明新的“中国力量”的性质 和构成,及其变化) 和构成,及其变化),认为中国正在开创国家 发展的“新道路” 雷默认为, 发展的“新道路”。雷默认为,“根据拥有 多少艘航空母舰或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陈 旧的规则来评估中国的实力, 旧的规则来评估中国的实力,会导致极大的 错误估计” 错误估计”。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一,名词解释转型国家:过去实施计划经济、现在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部分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普通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被称为转型国家。
规模经济:在单个公司内部,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或者说产品的平均收益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互补性:是指随着采用某种行为的人数或行为本身的数量增加,个人采用这种行为的成本减少或收益增加。
因此人们的行为含有互补性,不同的人的行为是互补的。
大推动战略:经济中广泛的存在着规模酬劳,重要体现为投资的不可分性,要克服经济中的“不可分性”,就必须进行整体的、同时的“大推动”,即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
其中对“社会基础资本”的投资最为必要,应当先行。
平衡增加战略:由于单靠个人的数量有限的的投资不可能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把足够数量的资本同时投入到多个行业中去。
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平衡增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必须达成平衡不平衡增加战略: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一种公司引发另外一种公司的发展,一种行业引发其它行业的发展。
发展的政策任务是要找到一种能把多个资源最大程度的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通过制造紧张,不成比例和不平衡来增进经济的反战,这其中的核心是投资优先次序的选择。
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与当代经济并存的经济构造,从地区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普通位于都市。
飞地经济: 当代部门的狭小集中地,其周边是广阔的传统部门,飞地中的经济增加能为传统部门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
飞地的这些利益在传统社会中河南快速而无障碍的传输狭小的当代部门集中地被周边传统部门所包围的构造,飞地的经济增加能为周边传统部门发展带来利益的经济模式。
扩散效应:增加动力从经济发达地区扩散到其它地区的效应。
回流效应:是指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优势不停增强的效应。
增加极:某些推动型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在某些地区或都市集聚和优先发展,形成多功效的经济活动中心。
人民大2024数字经济学-PPT课件第1章 数字经济学基础
1.3.4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
• 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 数字经济高素质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 数据要素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不高 •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3.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
•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 改革教育体制,增强高端数字经济人才保障 • 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最大化数据价值释放 • 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常态化监管,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 • 坚持全面开放,推进数字经济国际化发展
数字经济学基础
唐要家
本章学习目标
• 数字经济概念及数字经济体系构成 • 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及驱动因素 • 数字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体系
1.1 数字经济
• 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1995):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数字 化和以知识为基础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 奥弗比和奥德斯塔德(2018):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为基础的经济。
• 供给侧规模经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具有显著的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以及零边际成本(非竞争性)。
• 需求侧规模经济:网络效应也被称为网络外部性或需求 方规模经济,是指一个新消费者额外消费一单位商品时 会因更多的人已经消费该商品而获得更高的价值。
• 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效率效应,但也会带来日益突 出的市场高集中问题!
数字经济基本特征为:数据是关键要素,数字技术是根本驱动力, 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多边平台主导,数字经 济发展具有价值普惠性。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极大地促进 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推动因 素是巨大的国内市场、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利的投融资体制、 审慎灵活的政府监管政策。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合集10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合集10篇)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1)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后现代分析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2)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26、财经本科院校微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36、20X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反思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3)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财税扶持政策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46、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51、推进社会经济协调绿色发展52、治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53、大面积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抑制影响研究54、四川省粮食产量变化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研究55、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以陇南山地为例56、基于GIS的赣江源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研究57、核心互联网经济体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核心驱动力58、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的影响59、浅谈中国服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60、博斯腾湖流域社会经济调控减污方案研究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4)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财税扶持政策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46、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5)1、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角度2、“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索与研究3、管理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4、管理经济学的教改实践与总结5、怎样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基于校企知识转移视角6、人事管理经济学:一个述评7、对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8、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阶梯电价制定策略及其效益9、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重大医疗纠纷成本控制10、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商城“双十一”案例分析11、对《管理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12、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13、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小米科技公司成长性分析14、《管理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15、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16、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17、管理者的经济学——谈《管理经济学》的定位与发展18、中国管理实践情境与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改进19、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构建适于中国应用的管理经济学新体系21、人本管理经济学探索22、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23、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及其局限性24、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案例教学满意度研究——以“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25、浅析管理经济学与企业、市场的关系26、管理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27、课程分野、定位与案例的选择——公共管理“视角”下管理经济学教学的探讨28、管理经济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29、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30、论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应用31、医改与管理经济学研究分析32、基于高职教育的管理经济学课程体系研究33、《管理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34、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小米科技公司成长性分析35、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36、边际分析法在管理经济学中的运用研究37、学校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边界38、人本管理经济学探索39、企业运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分析40、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动漫品牌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41、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兼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4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43、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44、信息安全的经济学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45、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46、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47、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研究48、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管理制度研究49、企业管理道德的经济学分析5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51、行为经济学视角下企业CIO的管理行为研究52、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移动Agent资源管理分配模型53、物业产权与管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54、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经济学分析55、基于经济学分析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56、经济学角度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57、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混合管理模式研究58、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物业管理市场研究59、中国城市社区经济研究60、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6)1、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2、不同客运交通方式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3、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4、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5、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规律及效益分析6、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11、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13、航空经济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与路径研究14、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研究15、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6、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7、浅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策建议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22、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协调方式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衡阳物流产业发展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51、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式收敛表现5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其财税政策分析53、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宜宾市为例54、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55、浅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56、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5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5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5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60、公路运输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7)1、长三角投资结构分析2、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3、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4、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5、新农村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互动研究6、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7、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8、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9、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就业增长――奥肯定律的中国经验10、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11、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局限12、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3、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14、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1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6、中国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7、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局限18、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研究19、财政政策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中的作用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21、中国货币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2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关系研究23、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24、中国绿色GDP核算的框架和模式分析25、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中的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26、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探究与展望27、中国GDP的构成特点分析28、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2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30、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31、浅谈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3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降低医疗成本33、基于模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34、企业经济管理决策35、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36、企业应当理性面对经济危机之浅见37、浅析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根本特点38、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39、未来中国将遭遇的再就业危机40、再论突破“两难”困境41、浅析未来2年美国经济仍有下行忧虑42、医学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育模型的43、论企业扩张须练内功本事44、浅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45、浅论美国经济逆境中悄然换挡46、浅析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47、浅析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48、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4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
人口转型的经济学解释
人口转型的经济学解释[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口转型的含义及各种解释,然后详细讨论了基于经济学框架的各种人口转型理论,包括人口转型过程中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等现象,以及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口的人力资本构成、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这些现象的解释作用,最后分别从人口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现有的各种人口转型理论的局限性,同时指明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人口转型,统一的增长理论,量质权衡一、人口转型的含义以及各种解释人口转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现象出现距今两个世纪左右,首先出现在西欧,接着扩散至全世界范围,估计将在21世纪之内结束。
[1]这一现象大致可描述为,首先是死亡率的下降,接着是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规模的增长则是先加速而后减速,最后是人口老龄化的阶段。
具体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在1800年之前,人类的寿命相对而言是短暂的,伴随着较高的生育率和死亡率,人口规模缓慢增长,而人口构成的特征是年轻化。
比如,在1700年的时候,人类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是27岁,女性的平均生育率是6,人口的年增长率是0.5%,人口规模是6.8亿,其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36%,而年龄在65岁以上的占4%。
从1800年开始,人口的情形发生了改变,首先是死亡率下降,然后是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则先上升而后下降,尽管人口规模在不断增加,但是人口构成的特征是老龄化。
比如,在2000年的时候,人类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是65岁,女性的平均生育率是2.7,人口的年增长率是1.22%,人口规模已经达到60.7亿,其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30%,而年龄在65岁以上的占7%。
预计到2100年,人类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将上升到81岁,女性的平均生育率将下降到2.0,人口的年增长率下降至0.04%,人口规模将达到94.6亿,其中年龄在15岁以下只占18%,而年龄在65岁以上的将占到21%。
[1]与这一现象相联系的诸多问题都是至关重要且富于挑战性的。
经济转轨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pdf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伴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实践过程的不断推进,经济转轨理论研究也不断推进,形成了风格各异、内容不同的多种转轨经济学范式。
由于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于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机理、经济转型的性质和规律、政府的作用、国有企业地位和宏观政策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形成了转型经济学的不同范式[1]。
从其基本内容与主要影响来看,我国转轨经济研究主要有五种经济学范式:一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转轨研究主要是在大的制度环境即基本制度结构为既定前提下着力研究的是具体制度(行为规则)变革问题,提供一个关于转轨经济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转轨的主要原因在于新体制给人们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明显高于旧体制的实际收益,转轨路径选择的标准就是转轨过程的效益最大化[2]。
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化经济改革-资本主义宪政转轨”范式。
以“华盛顿共识”为标本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必须把产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私人手中,实现产权的私有化,同时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中央计划转向自由市场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一方面主张实行大规模的制度转轨,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全球资本主义制度趋同的过程;另一方面主张以激进方式实现产权的私有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认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范式。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是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经济运行机制中用市场机制对原有的计划机制的置换任务。
中国经济转轨的路径应当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基本前提下进行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3]。
四是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市场化生产方式-市场型社会主义制度”范式。
有的学者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结构的内在矛盾运动。
国民经济学推荐书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民经济学排名,前11名!(应用经济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大学 A+ 5 东北财经大学 A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2 中国人民大学 A+ 6 厦门大学 A 10 中央财经大学 A3 武汉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11 华中科技大学 A4 辽宁大学 A 8 暨南大学 A1.《资本论》一.二.三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年2.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发展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成思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资源配置方式研究钟契夫,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6.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钟契夫等,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7.国民经济管理学厉以宁,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国民经济学钱伯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9.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谷书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中国经济奇迹林毅夫等,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12.政府管制经济学王俊豪,商务印书馆2001年13.农业与工业化(上中下卷)张培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财政政策论纲刘溶沧赵志耘,经济科学出版社15.发展经济学潭崇台,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16.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许宪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8.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奥塔.锡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9.东西方的经济计划伯恩斯坦,商务印书馆1984年20.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21.国民经济学基础瓦尔特.欧肯,商务印书馆1995年2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1999年23.纯粹经济学要义莱昂.瓦尔拉斯,商务印书馆1989年24.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商务印书馆1990年25.短缺经济学亚诺什.科尔内,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26.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J•丁伯根,商务印书馆1988年27.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28.各国的经济增长西蒙.库兹涅茨,商务印书馆1985年29.经济增长论文集R.索洛,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0.高级宏观经济学罗默,商务印书馆2001年31.现代经济学导论琼•罗宾逊等(英),商务印书馆1982年32.经济学原理(上下册)马歇尔(英),商务印书馆1994年33.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商务印书馆1987年34.经济计划论百百和等(日)1986年35.发展经济学前沿.未来展望迈耶,斯蒂格利茨,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索引海韦尔•G琼斯,商务印书馆1999年37.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罗纳德I•麦金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38.经济政策原理尼古拉•阿克塞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9.货币理论与政策卡尔•瓦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0.管制与市场丹尼尔•F•史普博,上海三联出版社41.管理行为荷伯特.西蒙,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42.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商务印书馆1988年43.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乌家培,张守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44.当代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陈锡康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45. 中国城乡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陈锡康,科学出版社1992年46.高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清华大学出版社47.经济学方法论程恩富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8.投入产出经济学瓦西里•列昂惕夫(美),商务出版社1988年49.经济控制论导论奥斯卡•兰格(波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0.最优规划论文集L.V.康托洛维奇(俄)51.计量经济学古扎拉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2.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特•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53.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J•M•伍德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4.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安•弗恩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55.宏观经济动态学方法斯•J•托洛维斯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56.动态经济学方法罗拉德•肖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最近两年58.《宏观经济研究》(期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最近两年产业经济学排名,前29名!(应用经济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东北财经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 21 江西财经大学 A2 厦门大学 A+ 12 重庆大学 A 22 武汉理工大学 A3 北京交通大学 A+ 13 上海交通大学 A 23 北京物资学院 A4 中国人民大学 A+ 14 北京大学 A 24 南京大学A5 南开大学 A+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25 武汉大学 A6 复旦大学 A+ 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26 华中师范大学 A7 暨南大学 A+ 17 合肥工业大学 A 27 哈尔滨商业大学 A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西南财经大学 A 28 哈尔滨理工大学A9 山东大学 A 19 上海财经大学 A 29 北京工商大学 A10 中央财经大学 A 20 辽宁大学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个论题即建设现代企业。
第三个论题是法制建设。
第四个论题是克服市场秩序混乱问题。
三、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
经济转型有起点也有终点。起点是计划经济,终点是 市场经济。作为终点的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我国现 在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意味着已经离开计划经济,但尚未达 到转型的终点。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不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因此经济转型作为一个阶段将长期存在。
1920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在其《社会主义制度下 的经济核算》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私有制, 带来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缺失,使得社会主义不能进行任何 形式的经济核算,引起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经济大论战”。
兰格、布鲁斯、锡克、科尔奈等关于计划经济国家的 改革理论,标志着转型经济学理论的产生。
2.转型经济学的发展
制度有如下功能:一是为经济主体提供激励,使经济 主体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二是为经济主体提供约 束,抑制经济主体的各种机会主义。三是实现外部效应内 部化,降低交易费用。
制度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 制度环境。
五、转型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转型经济学的产生
转型经济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场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所涉及的问题是社会 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
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 经济转型阶段推进的改革需要针对改革没有到位所产生的 市场秩序混乱问题进行制度安排,其内容是构建经济转型 期的和谐社会。
四、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转型经济学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它研究的是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这一研究对象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大规模制度变迁中的经济制度的动态机制;二是市场 经济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制度变迁中相互之间的作用; 三是导致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制度基础;四是经济转型 中的路径依赖。
(3)经济安全:转型国家的经济转型不是没有风险的。国际 风险的冲击,如国际通货膨胀波及国内市场。就像金融市场和各 类风险市场放开的不协调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 经济安全。
二、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研究课题
1.经济转型的第一阶段及其研究课题
第一个阶段是各个原先的计划经济国家推进自由化、市 场化的改革(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还包含着放弃社会主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1.内部市场自由化(自由的国内价格,取 消国家的贸易垄断)。2.外部市场自由化(放松对外贸易的 制度,包括取消出口控制和关税,通货可兑换)。3.便利私 人部门进入(私有化企业,改革银行部门)。与此相应的研 究课题包括市场化的目标、内容、路径等,也产生了不同国 家的市场化模式的选择。
通过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形成了转型经济学的新理论。 这一新理论基于三个元素:
第一个元素是改革的总和具有不确定性。改革的总和 不确定性刚好和华盛顿共识形成鲜明的对比,华盛顿共识 强调改革将带来确定的效率的改进。
第二个要素是改革的互补性。华盛顿共识拒绝任何局 部改革,认为任何局部改革都会为给定集团创造寻租的机 会。转型经济学的新理论则赞赏局部改革,认为在改革的 总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一切取决于改革的顺序。
转型经济学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法 更多的采取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这种比较分析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模式的比较。二是对 不同的制度安排的比较。
2.转型经济学所研究的制度范畴
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提出了种种定义,无论采取哪一 种定义,制度范畴总的特征是:制度是通过各种习惯和规 则为处于其中的人提供奖励或制裁,从而形成一定的激励 和约束,因此制度是观察和理解人类经济活动或行为的钥 匙或范式。
2.经济转型的第二阶段及其课题
第二个阶段是针对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个转型 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 腐败等问题,推进以追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为内容的改 革。如果说通过放开的途径推进市场化和经济自由化是经 济转型第一阶段的特征,那么第二阶段的经济转型就以建 设新体制为主要特征。
(二)经济转型的目标
对我国而言,经济转型的目标有以下三个维度:
(1)效率目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较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 由此提出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要求。
(2)和谐目标。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转型成本, 其中最大的成本是社会的不和谐。经济转型的成本可以概括为三 个方面,市场化成本、现代化成本和全球化成本。经济转型需要 在和谐中实现。这就需要降低转型成本,需要通过“和谐”降低 改革成本。
第1章 经济转型 和转型经济学
一、经济转型的内容和目标
(一)经济转型的内容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社会从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 历史阶段的转变,经济转型阶段则是特指这种转变 过程中的社会的“中间”状态,即一个经济社会进 行变革的转折时期。
经济转型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 制的转型。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的转型,其中首先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经济开放度的转型,即由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并进 而向全球化经济的转型。 转型经济学不可避免要分析后两个转型,但重点是第一个 转型,即市场化改革的转型。
第三个要素是政治约束。在大爆炸下,人们要么维持 现状,要么接受全面改革的结果。因此,当结果不好时, 逆转的成本很高,而渐进改革则可以在初始局部改革后预 期全面改革前景足够坏时选择逆转。3. Nhomakorabea兰的研究体系
罗兰体系主要研究了三大问题: 一是“转型中的政治问题”,以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为主题,研究了经济转型中的政治约束和改革策略; 二是“转型中的市场问题”,以大规模部门再配置 的动态分析为内容,研究了经济转型中的资源配置的变化, 或者说是转型中经济协调模式和市场功能的变化; 三是“转型中的企业”,以转型中企业治理结构的 变化为内容,研究了所有权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