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一词的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一词的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一词的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一词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该文章倡导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5年创刊于上海,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1926年终刊。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1、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代表作:小说集《呐喊》收录了《阿
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共14篇小说。

《彷徨》收录了《伤逝》
《祝福》等共11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10篇小说。

杂文集:《坟》《华盖集》
2、郭沫若,我国新诗奠基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
3、朱自清,我国近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

代表作:《背影》《匆匆》《荷塘月色》
4、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代表作品: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残雾》
《龙须沟》
5、矛盾,原名沈德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主要代表作品:小说《春蚕》
《子夜》《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
6、巴金,原名李晓棠,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

代表作:《雨》《电》《雾》“爱情三部曲”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
7、曹禺,原名王家宝,我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
京人》
8、沈从文,我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代表作:《边城》
9、钱钟书,我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者。

代表作:《围城》
10、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
11、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
《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蛙》等。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 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 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9年到1949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作品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进程。

中国当代文学则是指从1949年至今这个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继承了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在时间范围、社会背景、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同时,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叠。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大全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究、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现代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宠爱的长篇小说,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部鸿篇巨著。

路遥以生命来铸就。

书中仆人公孙少平的经受与我的人生经受特别相像。

教过书、打过工、下过井甚至于挨次都一模一样,有所不同的是没有书中过于抱负化的情节,当然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意义。

所以我把它放在这个位置。

尽管在许多人看来它的文学性不足以与榜上其他作品相比,但是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像它一样给青少年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

仅此一点就足以彰显它的宏大。

《平凡的世界》对于爱情描述是及其朴实和含蓄的,没有夸张的人体情感动作描写。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月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珍贵的。

(这是我个人不喜爱白鹿原的主要缘由)正如百度评语所言: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缘由。

第六:《女神》《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女神》是鲁迅先生之后,文坛其次代领军人物郭沫若的代表作。

《女神》最突出的特色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乐观浪漫主义气息。

它的描写的不是根据生活原来的面目,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心中的抱负,对将来生活狂热追求去描绘生活。

但它又不是无根之水,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下。

它表达的那种威猛突进,敢于突破的精神迎合了五四运动以后青年学问分子的精神抱负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有哪些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周作人:《人的.文学》3、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无常》、《过客》4、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5、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6、王鲁彦:《黄金》7、废名:《竹林的故事》8、许地山:《缀网劳蛛》9、冰心:《超人》10、郭沫若:《凤凰涅盘》、《天狗》、《屈原》11、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蛇》12、闻一多:《死水》、《发现》、《口供》13、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雪花的快乐》14、李金发:《弃妇》15、周作人:《乌篷船》、《苦雨》16、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17、冰心:《寄小读者》(选)18、田汉《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名优之死》19、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20、茅盾:《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中国经典名著介绍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在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文学特点,以及在文学上有相对独立的创作风格和流派性质的文学流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主要包括五四文学、新文化运动文学、现代派文学、抗战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等。

五四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五四运动为背景,以反对封建文化、追求文学革新为主要特点。

新文化运动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它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倡导科学、民主、人道为主要特点。

现代派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西方现代文学为背景,以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为主要特点。

抗战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反映人民抗战精神为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特点。

这些文学流派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革,也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

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

中国当现代文学主要流派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

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

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

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

、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

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

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20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现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面貌变迁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其现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状进行浅谈,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文学题材方面,早期的现代文学作品多是以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为题材,如《骆驼祥子》、《红岩》等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展开的作品。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现代文学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同时科幻、历史题材等也开始成为文学创作的热门方向。

在文学形式上,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随笔、微型小说、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学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风格和形式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现代文学在创作技巧上呈现出活力和创新。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现代文学的创作手法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一方面是现代文学作品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如采用多重叙事、交叉叙事、多视角叙事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张力;另一方面是在写作风格上的创新,现代作家们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细和抒情,同时也探索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例如对话体、夹叙夹议、意象表现等。

这种创新使得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同时也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中国现代文学在艺术表现力上表现出丰富性和复合性。

现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在叙事、描写方面有所突破,更多的是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上进行了丰富发挥。

例如小说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和《生死疲劳》就在文学语言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他将讲故事的主角放在了儿时的灾状中度过的老奶奶怀旧与认识的形成上。

他不仅充分进行了丰富的挖掘,也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很多作家带来了很多启发。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 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的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文学 历史阶段的结束,同时标志着当代文学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长篇小说减少,中篇、短篇小 说增多。 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 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这十二年的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与救亡发 生紧密的联系。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 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 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 比较模糊。 1918 周作人 《人的文学》转入内容内容革命 在这一时期,新文学因刚刚在20世纪进步文学潮流的召唤下, 通过一番厮杀较量从旧的母体中分化出来,因此一方面表现出大 呼猛进的姿态,另一方面也不免带着它由之脱胎的那个母体的血 痕。
第三个时期:(1937—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文学的成熟期(相 对的成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 一次带有显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 亡为中心的文学热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 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绕抗战而发展。 1942年后,现代文学显著地出现了以地区为特色的现 象。其一,以陕甘宁地区、延安、广大农村为代表的共 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文学,主要描写对象是农民、农村土 改;其二,是以大中城市广大地区为代表的国统区文学, 突出描写对象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广大市民的命运。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疗救这一话题,由晚清梁启超开启。梁启超认为:“欲 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之所以要“维新我民”,使国民脱胎换骨,是因 为这样一个前提:我国国民性中有着不利于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的若干劣根性 。对国民劣根性,梁启超总结为:“第一,是奴性。第二,是愚昧。第三,是 为我。第四,是好伪。第五,是怯懦。第六,是无动。”那么,如何才能“维 新我民”呢?在发表于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梁启超开宗 明义地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 小说;欲新宗教,必先新小说;欲新政治,必先新小说……” 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总结以及利用文学特别是小说来“新民”的启蒙思 想对后人尤其是鲁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实际上,鲁迅后来提出的“立人”、 “改造国民灵魂”说和梁启超的“新民”说涵义是相同的。只不过鲁迅更多地 以创作实绩来贯彻他改造国民性的情怀: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开创了表现农民 和知识分子这两大小说题材,并以这两类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浮沉为切入点, 对国民灵魂进行持久不懈的深入剖析,致力于揭示病态社会人们的精神病苦, 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两大题材小说创作,由于鲁迅所取得的成功和时代的 需求而引起众多的追随者。尤其是乡土文学,创作成果丰富,成为现代文学史 上一股势头强劲的潮流,并对当代乡土文学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的发现是现代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现代文学(1917-1949):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当代文学(1949-至今):介绍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文学思潮:介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介绍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

文学作品鉴赏: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现代文学名家及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作品赏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名家,他们用精湛的文字才华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几位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进行赏析。

一、鲁迅及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一个心理扭曲且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

作品中,狂人对于“疯子就是疯子,非杀人,不足以平民愤”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露了封建主义文化对社会的毒害。

通过狂人的角度,鲁迅对当时社会的冷酷与无奈进行了深情的抨击。

二、茅盾及其代表作《子夜》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洋溢着对人民生活的深情厚意。

《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展示普通人民的生活琐事和内心世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人民的苦难。

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充满人情味的细节描写,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和细致入微的情感揭示。

茅盾通过这部作品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壁垒,让文学回归到人民身边。

三、郭沫若及其代表作《丰碑》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丰碑》是郭沫若的一首诗,通过赞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

作品中运用了雄浑的词句和激昂的节奏,给人以豪情壮志的感受。

郭沫若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享受,更是对时代的记录和激励。

四、巴金及其代表作《家》巴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良心,他的作品深情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希望。

《家》是巴金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展示了农民在旧社会中所受的剥削和困苦,以及他们奋起反抗的斗争。

作品中巴金运用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情节,刻画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个体造成的影响。

通过揭示普通人的命运,巴金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现实。

总结起来,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现代文学名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

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著名现代文学作品
1. 呐喊
这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集,讲述旧中国时代背景下,底层人民与命运斗争的故事。

2.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也是中学生必看课外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人力车夫,通过他悲惨的一生,讲述了旧中国时期的残酷。

3. 女神
日本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名美丽的女性被自己的丈夫打扮成为了社交名媛,不过却因为一场火灾的到来,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4. 红高粱家族
莫言先生的经典小说,讲述抗日战争背景下,山东人民与日军抗争,谱写了一曲伟大的生命之歌。

5. 围城
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一群知识分子的百态,非常具有讽刺意义。

6. 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经典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翠翠的湘西少女,讲述了她纯爱的一生。

7. 家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控诉了旧中国内战时期,封建制度对于人们的摧残。

8. 雷雨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主要通过一个资本家庭的兴衰,来展现当时的社会问题。

9. 四世同堂
当抗战结束之后,便是内战的开始,故事也由此展开,北平胡同里人们为了解放中国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贯穿了四代人。

10. 子夜
茅盾先生的经典小说之一,讲述民族资本家吴荪蒲的一生,在中国很多地方成为半殖民地的时代里,一代人的缩影,各种矛盾都由此而显现出来。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文学的旗手”?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答案:A2.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周作人答案:A3. 《家》《春》《秋》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曹禺答案:B4.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A. 老舍B. 鲁迅C. 茅盾D. 沈从文答案:A5. 《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沈从文C. 张爱玲D. 钱钟书答案:A6. 《雷雨》是哪位剧作家的作品?A. 曹禺B. 郭沫若C. 田汉D. 夏衍答案:A7. 《围城》的作者是?A. 钱钟书B. 张爱玲C. 林语堂D. 萧红8.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老舍B. 曹禺C. 田汉D. 郭沫若答案:A9. 《子夜》的作者是?A. 茅盾B. 巴金C. 鲁迅D. 老舍答案:A10. 《平凡的世界》是哪位作家的作品?B. 贾平凹C. 陈忠实D. 王安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作品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家》答案:ABC12. 以下哪些作品是老舍的?A. 《骆驼祥子》B. 《四世同堂》C. 《茶馆》D. 《边城》答案:ABC13. 以下哪些作品是张爱玲的?A. 《金锁记》B. 《红玫瑰与白玫瑰》C. 《半生缘》D. 《雷雨》答案:ABC14. 以下哪些作品是曹禺的?A. 《雷雨》B. 《日出》C. 《北京人》D. 《茶馆》答案:ABC15. 以下哪些作品是巴金的?A. 《家》B. 《春》C. 《秋》D. 《子夜》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______小说集。

答案:短篇小说17.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______诗集。

答案:新诗18.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描绘了______年代上海的都市生活。

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嘉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马春良、张大明主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孙玉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田本相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陈晓明著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四卷本)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名著选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鲁迅《倪焕之》叶圣陶《沉沦》《迟桂花》郁达夫《子夜》《蚀》《林家铺子》茅盾《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巴金《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西柳集》吴组缃《边城》《八骏图》沈从文《竹林的故事》废名《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等《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张天翼《淘金记》《代理县长》沙汀《南行记》艾芜《财主的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围城》钱钟书《传奇》张爱玲《北极风情面》无名氏《啼笑因缘》张恨水《虾球传》黄谷柳《李有才话板》赵树理《白洋淀纪事》孙犁《暴风骤雨》周立波《李双双小传》李准《保卫延安》杜鹏程《蝴蝶》《布礼》王蒙《林海雪原》曲波《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李自成》姚雪垠《班主任》刘心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冯骥才《灵与肉》《绿化树》张贤亮《将军吟》莫应丰《本次列车终点站》《小鲍庄》《长恨歌》王安忆《芙蓉镇》古华《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受戒》汪曾祺《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拉萨河女神》马原《我是你爸爸》王朔《十八岁出远门》《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一地鸡毛》刘震云《障碍》韩冬《与往事干杯》陈染《马桥词典》韩少功诗歌《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红烛》《死水》闻一多《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微雨》李金发《烙印》《罪恶的黑手》臧克家《孩儿塔》《血字》殷夫《望舒草》《我的记忆》戴望舒《给战斗者》田间《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艾青《七月诗选》胡风等《九叶集》穆旦《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吐鲁番情歌》闻捷《回延安》《雷锋之歌》贺敬之《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回答》北岛《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中国》《我们钥匙丢了》梁小斌散文《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周作人《剪拂集》《语堂随笔》林语堂《踪迹》《背影》朱自清《饿乡纪程》《乱弹及其他》瞿秋白《画梦录》何其芳《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雅舍小品》梁实秋《有关大雁塔》韩东《燕山夜话》马南《社稷坛抒情》秦牧《荔枝蜜》杨朔《文化苦旅》余秋雨戏剧《雷雨》《日出》《原野》曹禺《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夏衍《获虎之夜》田汉《一只马蜂》丁西林《升官图》陈白尘《白毛女》贺敬之等《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于无声处》宗福先《丹心谱》苏叔阳《陈毅市长》沙叶新《小井胡同》李龙云《屋外有热流》贾鸿源马中骏瞿新华《魔方》陶骏陈亮《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程学习、考核的方法和要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1.理解掌握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和主要的文学现象、 思潮、流派。
2.尽量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习本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3.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做课堂笔记,一个做课
外阅读笔记。课外阅读笔记本主要记录自己课外阅 读文学作品、学术论文、专著的情况,写下自己的 阅读体会、看法。 4、学习方法要点:一听二读三看四写五研
三、参考书目
(一)教材和参考书
1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 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 吴福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 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
4.《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名优之死》《回春之曲》 周作人: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谈龙集》《谈虎集》 朱自清:散文集《踪迹》《背影》《你我》
茅 盾:小说《子夜》《蚀》《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沈从文:小说《边城》《长河》《萧萧》《八骏图》 巴 金:小说《家》《寒夜》 老 舍: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离婚》 丁 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
Hale Waihona Puke (二)作家作品鲁 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
郭沫若: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 叶绍钧: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郁达夫:小说集《沉沦》 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集》 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 田 汉:话剧《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天翼: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 施蛰存:小说集《将军的头》 刘呐鸥: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 戴望舒: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 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散文集《大荒集》《生活的艺术》 曹 禺:话剧《雷雨》《原野》《北京人》《日出》
A.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 可以就教材内容、授课内容和相关研 究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
B.选择1-3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著, 认真阅读,然后概述该论著的要点、思路。 C.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写下自己的阅 读体验,进行分析评论。 D.参观作家故居、纪念馆等并写出体会。
课程考核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把培养学生的 文学兴趣、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放在 最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考试方式就是 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1.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以课堂授课内容 和教材内容为依据,以作家作品和基 本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为重点。占70%。
2.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课外阅读 笔记的情况和考勤的情况评定。 占30%。 (1)课外阅读笔记的内容:
记录规范:所有的阅读内容请注明日 期、类型(问题、专著、作品)、作品和 著作的相关信息;课外阅读笔记前留2页, 作为目录。
第二讲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钱钟书:小说《围城》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等 沙 汀:小说《淘金记》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八十一梦》 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 犁:小说《荷花淀》《嘱咐》 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 夏 衍:话剧《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陈白尘:话剧《升官图》 宋之的:话剧《雾重庆》 于 伶:话剧《夜上海》 艾 青、臧克家的代表诗歌; 《九叶集》
的提出与界定
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 理群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仍在继 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文学向现 代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 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 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文化的撞击交流 中形成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 言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 旧交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
第一讲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
主讲:谢应光
问题
1、中国古代文学辉煌了几千年,为什么到 了近代却突然出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要求?
2、中国古代汉语用得好好的,为什么到了 近代却突然提出运用现代汉语(主要是白 话口语)的要求?
3、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琳琅满目,中国现代 文学与之相比,其价值何在?
4、中国现代文学深受西方影响,它是西方 文学的翻版吗?
3.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 文学(也称为“新文学”)。
4.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 会以后创作的文学。
传统的文学分期法的评价 •合理性:历史与政治因素、社会
意识形态因素 •局限性:道德与人性因素、文学
性(情感与形式)因素、文学本 体的内在规律因素
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 念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1. 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前 2. 近代史:1840年--1919年 3. 现代史:1919年--1949年 4. 当代史: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的分期:
1. 古代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 (1840年前)。
2.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 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