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
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
听,闻也。
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
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
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
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
关,关卡。
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
理同听会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清降寒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颊车穴】Jiáchē(ST6)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
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
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细节见于相关网页“治疗三叉神经痛”。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疾病〗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别名〗曲牙穴,机关穴,鬼床穴,牙车穴。
〖穴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1)颊车。
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
车,运载工具也。
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
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
曲,隐秘之意。
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
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
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
机,巧也。
关,关卡也。
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
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
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
部经水。
床,承物之器也。
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
本穴物质为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
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
车,运载工具也。
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
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
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
下关穴。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地仓穴】Dìcāng(ST4)〖取穴方法〗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疾病〗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合谷穴、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地仓穴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会维穴,胃维穴。
〖穴义〗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
〖名解〗1)地仓。
地,脾胃之
土也。
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
名。
(地仓之所以在头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仓为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头乃皇室之位,故穴在头而不在腹。
)2)会维、胃维。
会,相会也。
胃,胃经气血也。
维,维持、维系也。
会维、胃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
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气血要靠本穴输配,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
正常,故而名为会维、胃维。
3)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二、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凡觉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此风邪入腑之侯,宜灸此七穴。
病在左灸右,在右灸左,候风气减轻为度。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
《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
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只有“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同样作为针灸临床大夫,在明确诊断达到“知彼”的基础上,只有对腧穴的特性了解清楚,并且熟练运用补泻手法,达到“知己”,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笔者在学习和临床之余,对百会穴运用较多,对其穴性略有体会,娩不揣冒昧,写出以作引玉之砖。
百会穴的穴性,笔者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可升、可降、可静、可动。
1.可升即对于因气机上升不及甚至反而下降所导致的一些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升阳、益气、举陷的作用。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会元针灸学》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其属督脉经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该穴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本穴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而针刺用补法时,本穴具有良好的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日:“百会,治小儿脱肛久不差……”临床中因为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证,常常可以选用百会穴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可以选用百会、长强、大肠俞、脾俞、气海,均用补法;配合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对于因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具有较好的疗效。
2.可降即对于因气机下降不及甚至不降反升所导致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降逆平冲的作用。
百会又名巅上(《针灸聚英》)、五会。
《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出
额,与督脉会于巅。
”故而“五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
肝为刚脏,其气易逆易亢,人体的火热之邪或者阴寒之气多易顺肝经上逆入脑,直犯巅顶,从而出现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以及神智昏迷等症状,此时取穴百会并且用泻法具有良好的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
《玉龙歌》云:“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使苏醒免灾危。
”所以临床中对于因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阴寒气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迷等症,常选用百会穴用泻法,配合其他穴位来进行治疗。
例如:配合太冲、头维、太阳、风池治疗肝阳头痛;配合谷、太冲、十宣或者十二井穴放血治疗中风、神智昏迷抽搐等。
3.可动即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静”、衰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使“静者可动”之功效。
百会又名天满(《针灸资生经》)。
天,天部;满,充盛也。
天满意指穴内精气为充盛之状。
由于本穴位于脑部巅顶处,内应于脑。
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主持着人体日常的各种活动以及五脏六腑的协调工作,所以对于临床中由于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疾患如:癫证、尸厥、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绵不休、耳聋、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等,可以选用百会穴,或针或灸,配以其它腧穴,常可获得较好疗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囟门未闭的小儿应该禁针。
再如,
对于中风脱证,可以选用百会、关元、气海,采用艾炷隔姜灸;对于年高体衰,或者体质虚弱所致的健忘证,可以选用百会穴为主,配合四神聪、绝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配合心理疏导,也有较好的疗效。
4.可静即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动”、亢进为主的病变,选用百会穴具有使“动者可静”
之功效。
根据阴阳理论,人体是由阴阳二气组成。
阳主动,阴
主静;阳主升,阴主降。
阴阳二气的不断升降协调转化,才有人的正常生理活动。
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又为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督脉的交会之处,所以此穴为人体阳气盛极之处。
根据“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百会穴当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熄风定惊的功效。
临床中对于因为阳气过于亢盛所导致的疾患,例如:狂证、失眠、惊悸、脏躁、急惊风、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病证,可以选用百会穴用泻法,配合其他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失眠,可以选用百会配以神门、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临床观察发现,单用百会穴,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操作,有良好的镇静安神、催眠的功效;脏躁可以选用百会配合四神聪、太溪、照海、太冲、风池;角弓反张可以选用百会配和太冲、合谷、十宣等。
百会穴属于临床中的常用穴,应用范围极广,笔者在此仅根据
一己之见,难免挂一漏万,不周之处,还请同道不吝赐教。
肩髃【肩髃】Jiānǒu(LI 15)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
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
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
皮下筋膜较致密。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
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特异性】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功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治病症】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2.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刺灸法】刺法: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肩髃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布有
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及肩关节周围炎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②热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附注:手阳明经合穴【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配十宣.大椎治高热;配血海.三阴交治下肢瘙痒.瘾疹。
【备注】合穴【曲池】: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主治症状:曲池穴的主治症状为: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刺激疗法治疗糖尿病治疗老人
斑皮肤粗糙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曲池穴Qūchí(LI11)〖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人体穴位配伍〗配血海穴,足三里穴治瘾疹;配手三里穴治上肢不遂;配太冲穴、大椎穴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1~1.5寸。
〖附注〗(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
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曲池穴合穴,属土。
〖别名〗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穴义〗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名解〗(1)曲池。
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
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
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2)鬼臣。
鬼臣,风止也。
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
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穴传来,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风为死鬼,故名鬼臣。
(3)洪池。
洪,盛大也。
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
洪池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名包含大量水湿。
(4)阳泽。
阳,气也,指本穴物质为气态物。
泽,聚水的洼池。
阳泽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富含水湿的天部气态物。
(5)大肠经合穴。
合,汇合、聚合也。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在本穴处是聚集之状,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故为大肠经合穴。
(6)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上部的雾露之气,受脾部之热而气散于天,有土的不动之义和对金气的长养之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湿雾露,性温热,气血场范围巨大。
〖运行规律〗水湿雾露吸热蒸发上炎天部。
〖功能作用〗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风市】风市穴Fēng shì(GB31)〖取穴方法〗风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腰阳关穴、十七椎穴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名解〗风,风气也。
市,集市也。
该穴名意指胆
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吸湿后下行中渎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足三里】寻找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
足三里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神经衰弱、治疗忧郁症、治疗脚气、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足三里穴Zúsān lǐ(ST36)〖取穴方法〗人体足三里穴位
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直刺1~2寸。
〖附注〗(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穴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名解〗(1)足三里。
足,指
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
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
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2)下陵。
下,下部。
陵,土丘也。
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状,故名下陵。
(3)胃管。
胃,土也。
管,管道也。
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4)鬼邪。
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
邪,水也。
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为胃之害。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
(5)胃经合。
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
(6)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