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一般情况下经济繁荣时,企业开工率高,劳动力需求大, 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劳动力流入经济繁荣地区;经济 衰退时,工资低,失业率高,劳动力从其中流出。不过还 有一点需要提到,经济繁荣时,工作选择机会多,辞职率 也会上升。 5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入某地区,伴随而来的是劳动力的流入,而资本流 出也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流出。 6人尽其才的意愿 从工人角度来说,变换工作是一种有成本的交易,这种交 易只在预期收益较高的时候才会被当事人自愿采取。因此 工作流动被工人看做是人尽其才、改善福利的手段之一。 当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匹配不吻合,流动就会出现。
2劳动者流动的个人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用,否则流动就不可能发生。 在劳动力流动决策中,流动的收益主要由以下几项: a.直接受益 劳动力流动的直接受益来及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 繁荣差额部分的总和。许多单位和地区就是通过直接提高收入水平, 并保持与其他单位和地区的利益差距来吸收劳动力的流入,满足其对 劳动力的需求目的。 b.间接收益 一般是指由于新的工作环境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所引致的劳动者部分开 支的节省。迁入地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较多的社会福利和完备的社 会保障体系等,都有可能为劳动者提供间接的收益,并改善劳动者的 生活质量。 c.心理收益 这里的心理收益泛指流动所带来的非经济效用。例如,新职业所提供 的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家人团聚的欢乐等,都 可能使劳动者在精神上获得较高的满足,增加心理收益。
4主观因素 这些因素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年龄、能力、个人对职业的 兴趣及其他因素。年龄越大流动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小。 因为一个人越年轻,他们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人力资本投 资,包括流动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期越长。在同一年龄群 体内部,未婚者比已婚者流动概率大,没有孩子的已婚者 比有孩子的已婚者流动概率大,也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的推 理。其次,个人的职业兴趣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到劳动者 对职业的选择。总之个人主观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 明显的,也是非常直接的。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严格的劳动力迁 移政策,严格控制劳动力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 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普遍推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生 产率的提高,使得城镇自由市场粮食百度文库大充足,同时也产 生了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 可能。在城市地区,城市经济改革开始逐渐推行,非国有 经济发展,城镇就业政策松动,产生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 求。另外,粮食定量供给制度、住房分配制度、医疗改革 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农民向城市迁移并居住下来的和寻找 工作的成本,从而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用一 张简图来说明:
3职业因素 a.职业评价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职业评价是指公众对社会各类职业的基本看法和从业态度,反映了一个社会 的一般劳动意识和职业观念。人们一般对评价较高的职业产生向往和倾慕的 心理,并在有可能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行动,比如“跳槽”行为,就是这种 心态和行为的表现,又如大家都争着去考公务员。 b.职业技术构成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劳动力的流动率与职业的技术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技术水平越高的职业,流 动率则越低,反之则越高。因为雇员的技术越复杂、越难以取代,雇主所能 满足的雇员的需要也就越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技术等级较高的劳动者在地区 间的流动性要比无技术人员更高一些。 c.劳动者对职业投入的多少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投入式指劳动者在时间、精力、感情等方面的投入。假若职工对职业的投入 比较多,则流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相反比率就大一些。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动机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最根本 的原因,流动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但如果单 纯从经济动机来考虑,那么经济上最贫穷地区的 劳动力流动应当最大。实际上尽管最贫穷地区动 机最强烈,但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 术水平也是最低的,他们的实际流动能力也是最 弱的,从而限制了人们流动的愿望。由此可见, 劳动力的流动除了受经济动机的影响外,还会受 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具体的工作环境两个 方面。 a.社会环境因素 主要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许多因 素对人的影响。在我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 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较大,不过近些年,随着我国市 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例如,改革开放 之前,我国政府通过特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严格 的行政控制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 流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个人的职业流动率是很低 的。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供求,比如,在发 达地区,农业过剩人口释放已经完毕,剩余劳动 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被逐步吸收,在庞大的经济规 模与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吸收能力同时存 在,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换言 之,获得工作机会的多少同样是该地区具有吸引 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总会从工作报手机会相 对较差的地区向较好的地区迁移。 3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 因为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 待遇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 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劳动力流动可以分成两类:自愿的流动和非自愿 的流动(雇主的原因而发生的流动),从本质上 说自愿流动是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式,人们只有 在自由选择地条件下才能继续保持流动的活力。 以下都是以自愿流动为研究对象的。
第一
单位内部的流动
第二
职业间的流动
第三
单位之间的流动
第四
产业之间的流动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前,北京、上海、珠 海三个城市的劳动者职工从事一份工作后大约要15到20年 才有一次工作变动。而这时间间隔在八十年代缩短为10年, 九十年代缩短为5年,这意味着劳动者的流动平率大大地 加快了。
b.具体的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环境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加直接。比如, 人们工作所处的人际环境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若人际环境比较融洽,流动的想法就会少一些。 管理环境也是重要的工作环境因素,若管理制度 和方式得当,职工认同感较强,员工流动就少, 反之则大。
流动与人口流动有很大区别。劳动力流动只是人 口流动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动不考虑随父母迁移 的儿童和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流动,退休人员的 流动更多的是因为迁入地的生活质量或者心理因 素。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 理解。广义的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为从事;劳 动获取报酬而在空间上产生的迁移和移动。而这 里还包括劳动者因职业特点在空间上产生的移动, 例如从事采购、供销职业的劳动者就有很大的流 动性。狭义上的劳动力流动除了指劳动者因改变 工作单位而产生的空间移动外,主要指社会经济 活动中,作为主观因素的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实现 结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就业岗位以及就业 企业、就业行业、就业地区(国家)、就业部门 以及就业产业的变换,这种流动一般具有非重复 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本文所讲的主要是狭 义的劳动力流动。
4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相分离的, 这种条件下的劳动分工使劳动力的需求变为按不 同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分门别类的需求,每一种特 殊劳动都硬化为不同的专业,劳动者不能独立自 主地决定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和做到什么程度。 这种社会分工使劳动者失去对自身劳动的控制, 从而成为迫使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强制因素。 如果具有上面的四个条件,劳动力市场就会呈现 出较高的流动性。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两个条件, 则只会出现有限的劳动力的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第一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第二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三
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
第四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第五
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六
人尽其才的意愿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供给在各国各地区之间有很 大差异,影响劳动力资源供求的不仅有国家和地 区的自然因素,比如人口密度及数量,也有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只有经济发展较 快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赶不上生产对劳动力 的需求,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就业相对容易,于 是对相对人口过剩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吸引力,导 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流入。比如上世纪九 十年代至2008年左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地 向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动,就是因为长 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而本地的劳动 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中西部人口相对中西部 本地市场过剩,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涌向沿海城市 打工的情况。
劳动力流动分析
演讲人:段聪
学号:2120120870
目录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目录
劳动力流动成本收益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
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关于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的建议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劳动力迁移,一般 包含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劳动力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
1劳动力流动的个人成本 劳动者要实现就业转换就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这种代价是劳动力流动的成 本。一般而言,劳动力流动成本可以分为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两部分。前 者指劳动力流动支出的直接费用,后者则包括与流动有关的机会成本和劳动 者因改变生活工作环境而产生的“精神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直接转移成本 指劳动者为实现流动而直接支付的费用,如劳动者获取流动信息的费用、流 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交通费用、劳动者在流入地的安家费用等。 b.机会成本 劳动者在流动期间,由于放弃了从事原有的工作,从而失去了原有工作可能 获得的收入及其附带的福利,原有工作的收入及其福利就构成了劳动力流动 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流动决策。 c.心理成本 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亲朋好友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 价,即为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者的个人产权 劳动者能够自主决定或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不受政策 等非经济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劳动力的选择有许多制度 或政策上的限制,那么,劳动力的自由选择和流动就会成 为不可能或非常困难。 2经济福利差异 导致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 学上的原因。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的诸如就业机会、 就业条件以及收入报酬、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是吸引劳 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3就业保障制度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只是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 会,作为劳动者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获得工作职位,这就对 劳动力形成一种压力,使其在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求职时 或是由于竞争失败,或是由于不满足现有的工作条件或劳 动报酬,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流动愿望。
第五
地区之间的流动
第六
国际之间的流动
a.单位内部的流动,即劳动力在单位内部各工种、职位间 进行流动。这种流动一般是通过调动或提升来实现的,是 组织管理行为的结果,流动的成本较低 b.职业间的流转,既可以在同一个企业、行业、产业内部 进行,也可以因企业、行业或产业的改变而引起。一般而 言,职业的变换有一定的技能要求。c.单位之间的流动。 即劳动力就业单位的变换,而不管其职业是否变动。在不 同的经济体制下,其表现和作用机制都不相同。 d.产业之间的流动。即劳动力跨行业、跨产业流动。这种 流动方式一般伴随着职业的变化。 e.地区之间的流动。即劳动力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就 业的流动。地区经济差别是劳动力地区流动的主要动力, 劳动者倾向于从收入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向预期收入高、 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流动。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流动类型。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第一 劳动者的个人产权
第二
经济福利差异
第三
就业保障制度差异
第四
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f.国际间的流动。即是劳动力跨越国界的流动, 是国际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是生产国际化的标志。相对于国内地区间流动, 这种流动成因更复杂,涉及面更广,流动成本更 高,风险更高,影响更广泛。在实际生活中,以 上的六个类型常常会交叉重叠,比如农民工进城 务工就既是在区域间流动也是在产业间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