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18卷
第1期Vol.18No.1龙岩师专学报Journal of Lon gy an T eachers C olle g e 2000年3月March 2000
*收稿日期:1999—10—11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
———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张毅
摘要:历代闺秀词人中,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的凄言婉语早已占据广大文学爱好者静谧、深邃的心灵世界。

而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陈廷焯称为“国朝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一”的明清之际的女词人徐灿,正挟清香叩开人们心扉。

由于有关徐灿生平的资料有限,故对其生平经历的研究便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笔者在此本着科学的研究态度大胆地对徐灿的生平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
中图分类号:K 8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1X (2000)01-0011-03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作为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是以园林闻名于天下的,而拙政园又是苏州最大、最气派的园林。

此园,于清初一度为降清后曾任弘文院大学士的陈之遴所有。

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为明末清初诗人。

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的吴伟业在其《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并序》中云,园“内有宝株山茶三四珠,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钜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并在诗中赞美此花“艳如天孙织云锦,赤贞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虫带虫东凌朝霞”。

拙政园及园中之花在诗人笔下固然令人神往,而陈之遴作于顺治七年(1650)的《拙政园诗余序》中谈到的与园和花有关的人和事更令人追念不已,序云:
丁丑通籍后,侨居都城西隅。

书室数楹,颇轩敞。

前有古槐,垂荫如车盖。

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

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

夏月吐花如朱丝,余与湘苹觞咏其下,再历寒暑。

间登亭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

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入有闱房之娱。

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诵。

寻以世难去国,绝意仕进,湘苹吟咏益广,好长短句益于诗。

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

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

其论多与余合。

频年兵燹散佚。

今冬搜辑得百首。

余为之诠次。

每阅一首,辄忆岁月及辙迹所至,相对黯然。

毋论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

曩西城书室亭榭,苍然平楚,合欢树已供刍荛,独湘苹游览诸诗在耳。

自通籍去国,迨再入春明,不及一纪,而人事变易,赋咏零落若此,能不悲哉。

湘苹长短句,得温柔敦厚之意,佳者追宋诸家,次亦楚楚无近人语。

中多凄婉之调,盖所遇然也。

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

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

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

然小淑氏从范长倩先生翱翔宦途,率愉快适志,晚节栖迟天平山,益拥苑囿泉石为乐。

而余与湘苹流离坎土禀,借三寸不律,相与短歌微吟,以销其莞结感愤,何遭逢之径庭也。

古人有言“和平之声淡薄,愁思之声要眇”,将无穷于遇者工于辞欤?抑辞有所以工者而无与于穷达欤?今兵革渐偃,辇下日以清晏,湘苹试舒眉濡颖,视此帙何如也。

顺治庚寅长至、素庵居士书。

这篇序文是陈之遴为其妻徐灿的词集所作的序。

文中提到的湘苹即陈之遴之继室徐灿。

徐灿,字湘苹,又字明霞,号深明,又号紫,江南长卅(今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之次女,海宁陈之遴之继室。

陈之遴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康熙五年(1666),年六十二岁。

徐灿生卒年不详,然大体可推知。

陈之遴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为一甲二名,时已三十三岁。

徐灿已归于陈之遴,时年当在二十左右,则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前后。

陈之遴康熙五年(1666)病逝于辽东戍所,徐灿约在康熙十二年(1673)“扶梓以还”。

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谓“素庵殁后,值帝诣先陵,湘苹迎道左,引咎陈情,疏请先臣归骨,遂荷赐环。

”据《清史稿》卷六《圣帝纪》,康熙
12迥十年(1671)九月,以寰宇一统,告成于二陵。

十月,幸盛京,“曲赦死罪减一等,军流以下释之。

”十一月,还京。

徐灿向康熙陈情,即在此时,其归江南,最早亦在是年冬末与来年岁初矣。

由此可推知徐灿卒年当在南归以后,至少在六十左右了,则其生卒年约可定为1618?———1678?
徐灿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起的时代剧变。

朱明王朝在一场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无法避免其覆亡的命运。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顺军由彰义门攻入北京。

次日,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立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至此崩析。

然而李闯王的大顺政权,立国北京也仅一个半月。

五月初三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师入京,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宰的新王朝,统治中国本土,尖锐的阶级矛盾又渗透进残酷的民族冲突。

作为身经巨变的女词人徐灿,充分体验了山河破碎、家庭流徙的国仇家难。

徐灿一生有顺有逆,但总的说来是坎坷不平,尤其是她的后半生。

她自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工琴善画,为父母钟爱。

她初嫁是作为海宁孝廉陈之遴的继室。

陈之遴原配沈夫人早逝,求徐公二女,因徐灿有贵征,遂许配之。

徐灿出嫁前,家住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庄内。

其童年、青年的生活是无忧、欢愉、幸福的。

在《拙政园诗余》中,时有追忆、怀念这段生活的篇什,如分别题作《姑苏午日,次素庵韵》及《丙戌立春,是日除夕》的两首《满庭芳》词中所写“难回首、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及“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他人。

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诸句,都以深情的笔触追念少小时的节日乐事。

在《拙政园诗集》中,追怀当年所居山庄景物及游赏胜事之作尤多,如《有感》诗所写“少小幽栖近虎丘,春车秋棹每夷犹”及《秋感》八首之六所写“几曲横塘水乱流,幽栖曾傍百花洲;采莲月下初棹,插菊霜前独倚楼”,正是其一生中难忘的美好岁月。

一方面,家住多峰岩泉石的支硎山畔,如此秀美的景色,足以赏心悦目,净化性灵;另一方面,其家庭又是一个文学世家,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称其祖姑徐媛(字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称吴门二大家”,吴骞在《拜经楼诗话》卷四中则谓徐媛“所著《络纬吟》盛称于时”,“以绮丽胜”。

另,前文所录《拙政园诗余序》中陈之遴亦称:“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

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

”可以说,自然环境的陶冶,加上家学的濡染,提供了孕育一代才女的优越条件和重要因素。

崇祯十年(1637),陈之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伉俪间情怀欢畅。

徐灿作词《满庭芳・丁丑春贺素庵及第,时中丞翁抚蓟奏捷》恭贺丈夫金榜题名,并提醒他报效皇恩。

词云:
忽驾青鸾返碧虚,琼花摧折痛何如!
修文应是才子责,征到嫦娥旧侍书。

作为南宋以来唯一能与李清照一争高下的女性词人,徐灿正是在这一妇女文学勃起又是词的中兴时代,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中脱颖而出的。

加之她后来所经历、感受的易代之悲、身世之痛,其部份作品就更具有特别值得称道的,男性词人也少有的深沉的沧桑感和悲咽跌宕的唱叹之音。

13筇
言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陈之遴迎降。

八年,官至礼部尚书。

九年(1652)授弘文院大学士,调户部尚书。

这一段时期,陈之遴宦途贵盛,春风得意,直至顺治十二年得罪遣戍,足有十年时间主要居于北京,未归拙政园。

此时徐灿也曾随侍入京,但她并不自足于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为故国破亡、河山易主而悲痛,《少年游・有感》词云:
衰杨霜遍灞陵桥。

何物似前朝。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

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顺治十三年,陈之遴坐结党,以原官发盛京居住,是年冬,复命入京入旗。

顺治十五年(1658),坐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命夺官,籍没家产,全家八口全徙尚阳堡。

徐灿全家徙尚阳堡已历一年。

陈之遴身仕二朝,又与朝官互结死党,得此下场,可谓
“罪有应得”。

而徐灿却平白受此牵连,其内心痛苦可知。

出身大家闺秀的徐灿,是不能、也无法正面抗争的,于是心情抑郁。

在《风流子・同素庵感旧》中,有“悔杀双飞翼,误到瀛州”之语,一个“误”字,下笔沉痛,别见深意。

徐灿不得不随夫远戍,她对故国、对江南的怀念,有增无减。

如《踏莎行・初春》云: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

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
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迭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词中家国之哀是深婉可触的。

康熙五年(1666)陈之遴病逝后,诸子亦皆没。

徐灿主要靠丹青画佛度日,曾绘大士像五千四十八幅进呈,乞恩赐夫骨归葬,其画世人争之为宝。

康熙十年,圣祖出巡。

徐灿跪道旁自陈,上问“宁有冤乎?”徐灿曰:“先臣惟念思过,岂敢言冤。

伏惟圣上覆载之仁,许先臣归骨。

”上即命还葬。

后终于得以南归。

徐灿的好友黄德贞有《五采结同心》词题云:“送湘苹徐夫人归里,时陈素庵相国没塞外”:概括了徐灿一生境遇和高尚情操。

徐灿南返后,布衣练裳,皈依佛门,更号为紫,卜居小桐溪之上,盖已萧然物外矣。

不过她的归佛之念,早在遣戍塞外时已有诗句表明:“朝朝探般若,尘念醒心头。

渐解经中义,浑忘塞
上秋。

”(《和素庵写金刚经作》)。

徐灿仙逝之时,异香满室,虽盛暑,颜色如生。

徐灿一生创作有诗有词,而以词为主。

著有《拙政园诗集》二卷,《拙政园诗余》三卷。

《拙政园诗余》有乾隆三十三年耕烟馆刻本,光绪二十一年南陵徐氏刻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又附录一卷,乾隆嘉庆间吴氏刻拜经楼丛书本,词凡九十九首(陈之遴词亦九十九首)。

陈之遴《拙政园诗余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拙政园诗余》初刻为顺治十年(1653),陈之遴遣戍辽左,是顺治十五年,故《诗余》未能反映徐灿中年以后的心境。

终其一生,徐灿始历恬愉,晚遭坎坷,其境有顺逆之殊。

然其诗词之哀乐中透视出徐灿的心境始终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参考文献:
(1)吴梅村全集[C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2)(清)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C ].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
(3)(清)吴骞.拜经楼丛书[M ].民国十一年博古斋石印.
(4)《清诗纪事》二十二、P15647、P15650.
(5)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Z].商务印书馆.
(6)藏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年.
(7)赵尔巽,等.清史稿・十五志(卷一四八、卷六、卷二四六、卷一七四、卷一七八、卷五O 八)[C ].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张廷玉,等.明史(21/248/6425)中华书局,1974.
(9)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碑录索引[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唐圭璋.词语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