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全集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全集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全集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1)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零

….(小于0)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有限小数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小数的性质

……

2、基数、序数概念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如:18000000=180万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0.750.760.75。

a.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

亿的整数。

b.课本、92页第3题。

三、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

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总复习(2)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整除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整除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的判断。

2、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整除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

1、复习整除的意义。

出示:下列各式中,哪些式子表示整除?

12÷4=3 20÷0.5=40 35÷7=5

45÷45=1 4.2÷1.4=3 78÷7.8=10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问:为什么这些式子表示整除?谁能说说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出示:

请把这两个概念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2、复习概念系统。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各是什么?这些特征除了判断以外还对哪些概念非常重要?(如:奇数、偶数)

3、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下列各数中,()是质数,()是合数。

36、11、15、23、51、91、111、67、1736、

回答: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你在判断时有哪些方法?

(2)把上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3)反馈并提问:谁能说一说质数与质因数有何区别?

说出36=2×2×3×3,根据这个式子你能说出36有哪些约数?这些约数中,36的质因数是哪几个?

二、基本练习

1、在3、4、7、

2、9、中,质数有(),互质的数有(),

12的质因数有()。

三、提高训练

判断:

1、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数是质数。()

3、公约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4、3和6都是约数。()

5、96分解质因数是96=2×2×2×3×3。()

6、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990。()

7、因为a÷b=c,所以a一定能被b整除。()

8、13的约数都是质数。()

9、所有的偶数都能被2整除。()

10、1、2、27、59这组数中,1是最小的质数。()

11、2的所有倍数,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12、没有约数2的自然数是奇数。()

13、一个质数的最小倍数还是质数。()

1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合数。()

15、如果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总复习(3)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的意义。

能正确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判断互质数。

教学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有关概念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什么叫互质数?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2)学生练习:

a.8和20的公约数有(),最大公约数是()。8和20的公倍数有(),最小

公倍数是()。

b.在2、4、20、51、120、360、中,80和60的公约数有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30和40的公倍数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质数有()。

(4)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各有什么区别?

2、有关技能复习。

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练习:求24、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反馈并讨论: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用短除法除时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二、基本练习

1、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24和60 48和72 15和25 51和170

(2)11和9 14和42 25和24 78和13

练后讨论:第二组中各对数的特点和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12、 20和30 42、63和105

(2)3、 5和7 ,14、7和35, 3、5和9

三、课堂作业: 1. 作业本》p.52

2.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3.三根铁丝的长分别是24厘米,36厘米,48厘米,如果把它们都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一小段最长为( )厘米。

总复习(4)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约分、通分 教学难点:能正确约分、通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边复习边填写:

意义 单位 大小比较 真分数

分数 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

约分 整数

性质

通分 1、 复习分数的意义

(1) 什么叫分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 说出35 ,7

3 米的意义和它的分数单位。

(3) 练习

8

9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6 里有( )个16 ,10个111 是( )。234 有( )14

。 提问:上述分数中,那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谁能举出一些等于1,大于1和实际上是整数的假分数? 2、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 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2) 练习:

约分:1218 , 3556 , 791 , 1678

通分:56 和 37 ,1415 和31160 , 78 和13

10 。

(3) 反馈后完成课本97页第3、4表格。 3、 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1) 比较57 和37 。 37 ,38 和 47 。 915 、34 和18

25 。

(2) 提问:你是 怎样比较分数大小的?

二、基本练习

1、 填空:课本98页“练一练”1。

(1) 学生练习

(2) 反馈讨论计算方法。 2、 课本第98页第2题选择:(练后讨论思考方法)。 3、 判断:

(1)3

4

米=0.75米=75%。( )

(2) 2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它的15 ,是2

5 米。( )

(3) 3

7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一个数,它的大小不变( )

(4) 把一个分数化成分子、父母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 (5)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

三、课堂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几个知识点?能不能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谁有补充?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53页。

总复习(5)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四则运算的法则。(并说一说加减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个因数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4、述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

a+0=a a-0=a a ×0=a 0÷a=0 a ×1=a 1÷a=1

a

(a ≠0) a ÷1=a

练一练:课本100页第4题。 二、整理应用:

1、计算下列各题:

175+49= 540-138= 64×37= 1692÷47= 54+1.42= 30-2.5= 1.03×6.3= 442.8÷36= a . 一说各个算术的运算意义和法则。(选择有代表的几题) b .说说它们运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空;

(1)已知a+b=c , 那么c-( )=a c-( )=b

(2)已知 a ×b=c , 那么 c ÷( )=a c ÷( )=b 3、课本99页第2题。(说一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4、练一练:课本100页:1、判断 2、选择 5、课本101页:第3题

反馈:说出正误的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三、思考题:

1、若a>b ,a 与 b 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差是( )。

2、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商7余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571。被除数和除数

各是( )。

作业本 p54

反思: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该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对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很高。

总复习(5)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填空

(1)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 )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后算( )。

(2)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先算( )里面,后算( )外面的顺序计算。 二、练一练

里填写运算顺序,在计算。

.5+2.4×1.38-6.8

(2)、按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列算式添上括号。 45×28+35÷7--2

a.先加、再减、再除、最后减的算式是: 45×(28+35)÷7-2

b.先乘、再加、再减、最后除的算式是:

(45×28+35)÷(7—2) (3)1×0.25—0.25÷1+0.25 a.先减、再乘、再加、最后除的算式是:

1×(0.25—0.25)÷(1+0.25) b.先除、再减、再乘、最后加的算式是;

1×(0.25—0.25÷1)+0.25

三、计算;(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1+(10.4—2.4)×2.125]÷2.5 112 ×[(2.25+416 )×77%]—1213

1. 两位学生板演。 2. 集体讲评

1. 本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 要使计算正确,我们必须注意什么?(一看,二想,

三算,四查。)

四。、作业本 p55

总复习(6)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

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应用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回答后填课本第102页表格,并反

馈。)

2、 出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25×19.8×4= 4.5+113 +212 = 1251

9 ×8=

715 +57 +427 = 15×14 +17×14 = 11

5

×12.5×8= (1) 学生练习:

(2) 反馈讨论:这些题目你分别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想到这样做?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 小结:计算时,首先要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再思考根据这种特点应用什么方法

或运算定律比较简便。

二、基本练习

1.42+0.78+0.56= 21

2 ×5.62×0.4=

156 ×7.8+4.2×156 = (14 +56 +2

3

)×12= (练后说说简算依据。)

三、变式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15 -1.65-1.35 314 +42

7 ×2.5= 158 ×7.2+8.8÷813 (23 +5

7 )×4.2 3.14÷5+3.14×45 158 ÷7.2+8.8÷813

(1) 学生练习。

反馈评论。

2、发散练习:出示:42×15,你能用几种方法解。 四、课堂作业

1、 课本练习第103页第1题。(先练习后反馈)

2、 课本练习第103页第2题。

3、 讨论最后1题: 解:(1)

(11÷46+18÷23)×92

=11×(92÷46)+18×(92÷23) =11×2+18×4 =94 解:(2)

(11÷46+18÷23)×92 =11×146 ×92+18×1

23

×92

=11×2+18×4 =94

五、课堂总结:

1. 作业:《作业本》第56页。

2.练习卷

总复习(8)

教学内容:文字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能熟练的把文字题“翻译”成算式,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步骤和写法 教学难点:关键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 文字题是用文字说明数量关系,指明计算方法,但未说明运算顺序的题型。 2. 解答文字题的步骤:

1. 认真审题,通过题中的数字名词和术语,分析数量关系。 2. 按照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必要时添上括号。 3. 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3. 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算术方法或用解方程等 二、练习

1. 从223 的倒数中减去114 除1

3 的商,差是多少?

2.12 与1

3 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3.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3

11

,积是多少?

4.最小的质数与最小合数的和是最小两位数的百分之几? 5.一个数的2 .5倍比120的5

8

少12,求这个数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反馈讲评。

三、只列式不计算

(1)10 .5乘以0.5,加上2的一半,和是多少?

(2)10.5乘以0.5与2的和,所得的积的一半是多少?

(3)10.5与0.5的和,减去2的一半得多少?

(4)2的一半加上10.5,再除以0.5,结果是多少?

(5)2的一半加上10.5,除0.5的商,和是多少?

(6)10.5与0.5的积被2的一半除,商是多少?

课堂小结|:

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作业:作业本57

总复习(9)

教学内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思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各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复习常见数量关系

(1)、我们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谁能说一说?

(2)、练习P105,填出数量关系。

(3)、讨论:这些数量关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

(4)、小结:每个数量关系中都有三个数量,将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问题,构成一个简单应用题。

2、复习基本的结构变换。

(1)、出示:

一个工厂里有男工120人,女工40人,共有工人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说一说,运用什么数量关系?哪个数量是条件?哪个数量是问题?

编题

☆学生练习编题

☆反馈:学生汇报,教师扼要板书,全体列式计算。

☆讨论: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大类,分别是哪一类关系?

小结:同一数量关系中,条件、问题可以转换,因此,题目的变化也有三种形式。

3、复习数量关系的应用

(1)、补上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

张大妈养了12只鸡,5只鸭?

张大妈养了12只鸡,,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A、学生练习

B、反馈讨论:说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再说出算式和结果。

(2)、练习P105,练一练1

A、学生练习

B、反馈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补上这样的问题或条件?数量关系怎样?

二、课堂练习P106第二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

三、作业《作业本》P58

反思: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简单,但其在学生知识掌握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是要利用好教材,适度拓展,沟通知识见的内在关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复习(10)

教学内容: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使学生学会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口答)

①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图书多少本?

②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两人共有图书多少本?

③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比小明的3倍少5本,小红有图书多少本?

④小明有图书12本,比小红的图书少10本,两人共有图书多少本?

反馈:1、②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2、④的关键是要求出谁?为什么求小红的本数用加法?

师:这些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应用题。例如①中根据“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小明的本数作为1倍数,那么求小组的本数就是求3倍数,用乘法;④中根据“比小红的图书少10本”发现,谁比小红少,小明比小红少,小红本数多,要求小红用加法。

二、讲练

例题出示:

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图书多少本?

师:①例4与前几道题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②学生复述条件、问题,教师出示线段图并讲解。

③“例4”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④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列式并解答。

⑤列式后讲解题思路。

反馈:①以前做的是两个量比较的应用题,现在是三个量在比。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三个量相比较的复合应用题)出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

③基本数量关系: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

④列式计算后学生汇报(介绍两种方法)

板书:12×3=36(本)| 12×3×2 - 4

36×2 - 4 | =36×2 - 4

=72 - 4 | =72 - 4

=68(本) | =68(本)

答:小华有图书68本。

⑤解题思路:这道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现在小红的本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根据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用12×3求出小红的本数,小华的本数就是12×3×2 - 4。

教师小结:首先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求出小红有图书的本数是这道应用题解答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1、口答练习(改变第一条件)

小明有图书12本,_______________,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图书多少本?

①小红图书比小明多24本;

②小明的图书比小组多4本;

③小明的图书是小红的3倍。

反馈:1、学生口答,教师板演。

2、这几道题和例题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第一个条件变了,小红的本数在变,基本的数量关系没有变仍是小红的本数×2 - 4=小华的本数)

2、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果园里有苹果树20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桃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20棵,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多46棵,桃树的棵数比梨树的3倍少15棵。桃树有多少棵?

反馈:1、第1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量什么?

2、第2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师:这两题都是求桃树棵数,由于桃树棵数都与梨树有关,所以求出梨树棵数是解题关键。

3、选择题:

(1)菜场卖出萝卜50千克,比卷心菜少卖出20千克,卖出青菜比卷心菜的2倍多15千克,卖出青菜多少千克?

正确的算式是()

①(50-2O)×2+15 ②(5O+20)×2+15

③(50+20)×2-15 ④(50-20)×2-15

反馈:1、把划红线的条件讲具体

2、卖出萝卜50千克,卷心菜卖出比50千克多,还是比50千克少?

(2)菜场里卖出萝卜50千克,卖出的卷心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的萝卜和卷心菜的总重量是青菜的2倍,卖出青菜多少千克?

正确的算式是()

①50×3+2 ②(50+50×3)×2

③50+50×3+2 ④(50+50×3)+2

反馈:萝卜和卷心菜的总重量是青菜的重量的几倍数?

4、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同学们种树苗。二年级种14棵,三年级种的是二年级的3倍,四年级种的恰好是二、三年级的总和的2倍。四年级种多少棵?

(2)鱼池里有红金鱼10条,花金鱼比红金鱼多5条,热带鱼的条数是红金鱼、花金鱼总和的一半,热带鱼有多少条?

反馈:1、列式校对

2、第2题中“一半”是什么意思?求热带鱼就是求什么?

四、小结

在做三个量相比较的复合应用题中,必需先找到基本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求出关键量,再逐步解答。

五、独立作业

1.书架上有科技书42本,故事书本数是科技书的2倍,童话书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多

10本、书架上有童话书多少本?

2.工厂用煤,1月份用去1000千克,2月份用去的是1月份的3倍,3月份用去的恰

好是前两个月总和的2倍,3月份用煤多少千克?

3.小红看书,第一天看30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5页,第三天看的比第二天看的

4倍多5页,小红第三天看书多少页?

总复习(11)

教学内容: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1、认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计算

4、检验并写出答案

二、基本练习

(1)、汽车4.5小时行180千米,每小时行几千米?

(2)、一批小零件540千克,张师傅和李师傅每小时共能加工18千克,完成这批零件,共需几小时?

(3)、每支钢笔8.5元,8支钢笔多少元?

(4)、一批煤,每天烧0.3吨,15天烧完,共有多少吨?

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反馈---------小结

三、方法复习

1、例: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货车每

小时行54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A、根据问题,说出基本数量关系,学生说,教师板书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货车速度+客车速度

B、说出哪个条件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怎么求?

C、列式解答

D、小结

2、P107第1、2题。

A、第一天修的+第二天修的=两天共修的路程

B、计划生产的童装套数÷每天生产的套数=所需天数

四、深化练习

1、商店上午卖出电饭锅7只,下午卖出电饭锅13只,卖电饭锅的货款上午比下午少

984元,问下午卖了多少元?

2、学校食堂运来煤5.4吨,计划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0.03吨,实际每天烧了多少

天?

五、作业:《作业本》P66

总复习(12)

教学内容:按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复合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分析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出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抓住了解决问题

的关键。

2、讲解例题P108

要求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按照“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来解答,其中“速度”是一个没有具体揭示的量,根据两车“同时相对开出”,这里的“速度”应

该是两车每小时共同行使的路程,也就是它们的“速度和”。先列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相距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480千米(54千米+66千米)

列式:480÷(54+66)

二、“练一练”分析:

1、炼钢总吨数÷天数=每天炼钢吨数

1950吨×3+1985吨×3 3天+4天

2、每千克豆油榨豆油

需要大豆数量×千克数

240千克32.4千克270千克

3、速度×时间=路程

4千米+5千米4小时

3、五年级收集废纸数量÷人数=每人收集数量

两个年级共四年级47人

收集数量—收集数量

5、速度时间=路程

50千米+65千米3小时

6、合修路程÷工效= 合修天数

450千米—甲队2天修的15米+13米

15米×2

甲队工效×修的天数= 甲队修的路程

15米2天+合修的天数255米

全路程—甲队修的=乙队修的路程

450米255米

三、小结

四、作业《作业本》P61

总复习(13)

教学内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重点:分数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1、 分数加减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百分数

乘除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工程问题

2、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都与整、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完全相同。

3、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答时先要确定单位“1”的是(即标准量),再根据问题确定哪一种类型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

4、 练习P111第1题。 反馈

5、讨论:

出示:P110例 (1) 分析:把什么看作单位“1”?为什么?确定单位“1”的量应抓住题目中的什

么条件? (2) 列式解答 反馈算式:10×40%-10×13 10×(40%-1

3

思考:为什么10可以与40%,13 直接相乘?为什么40%和1

3 可以直接相乘?

二、基本练习。

1、练习P111第一题 反馈比较

2、先填出一个用分数表示两中书之间关系的条件,列式解答 科技书有720本, ,故事书有多少本? 三、变式练习

1、 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问题的对应率。

2、 深化练习。

A 甲仓有粮320吨,比乙仓多1

7 ,乙仓有多少吨?

B 、一本书,看了125页,比剩下的少1

6 ,还剩下多少页?

四、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总复习(14)

类型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 练一练

A 汽车制造厂去年计划生产汽车7200辆,实际比计划超额15%,实际生产汽车多少辆?

B 、汽车制造厂去年生产汽车7200辆,比原计划节约生产5%,原计划生产多少辆? 2、 反馈,讲评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抓住三条: 一是要确定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

二是把稍发杂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三是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

二、基本练习。P112第1~3题。 三、变式练习

1、 有甲乙两堆梨,其中甲堆占,若从甲堆取出2千克梨放入乙堆,那么乙堆的梨占总

数的55%,甲乙两堆梨共有多少千克?

24÷[55%-(1-3

5 )]=160(千克)

或24÷[3

5

-(1-55%)]=160(千克)

2、 有一项工程,由甲队独做20天完成,由乙队独做15天完成,由丙队独做30天完

成。现在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后,余下的由丙队独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 [1-(120 +115 )×6] ÷ 1

3

3、 反馈,讲评

四、课堂小结:解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五、作业

思考题:第三次球弹起的高度:25×25 ×25 ×2

5

=1.6(米)

反思: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三类基本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重点是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关系。我采取提组对比的方法进行训练,重在数量关系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并通过观察比较,清楚每组题目中各小题的联系和区别,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方法的掌握。学生的兴趣比较浓。

总复习(15)

教学内容: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以及用方程的解法,以及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1、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2、解方程。(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得未知数的值)

(1)x±b=c

例0.98-x=0.7

(2)ax=c

例2.5x=60

(3)ax±b=c

例5x±4=60

*(4) ax±bx=c(先把方程转化成ax=c的形式再解)

3、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例:商店运来8箱苹果和10箱梨,共重410千克。每箱苹果重22.5千克,每箱梨重多少千克?

(1)弄清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设每箱梨重X千克。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 =

22.5×8 + 10X = 410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1、2题(课本)。

2、讨论第4、5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校对------质疑

三、布置作业

1、第3题及第4题的其余部分。

《作业本》P64。

2、练习卷

总复习(16)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求比值、化简比,并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重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

1.播放:课件

①公安人员是根据什么破案的?

②故事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2.今天我们将复习比和比例。请你说一说我们应该先复习什么?为什么先复习比、再复习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2.多媒体分步出示下图:

指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叙述,

教师逐步放映出内容。

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讨论: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它与哪些性质有联系?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练习:课本P116表格。

3、 讨论: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何区别?

依据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4、 练习:P117第三题。

三、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 复习意义:

(1)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练习:P117第2题。 四、综合练习

1、 按要求回答:

学校图书室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3

8 ,那么

(1)科技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 (2)科技书与其他书的比是( ) (3)其他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 (4)( )是( )的3

5

2、 判断:课本第117第一题。

3、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5、解比例:3/5︰X = 1/3︰2

6、 写出比值为1/2的比例。

五、教学小结 六、作业:《作业本》第65页{60}。

总复习(1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整理使知

识进一步系统。

2.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系统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区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的不同点。

2.熟练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1.公式的推导过程。

2.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导入,引导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春霞)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青年巷小学:李春霞 复习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 复习过程: 一、典型例题 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

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 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 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 500 ÷ 5500 ≈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 5500 ÷ 5500 ≈ 90.9%……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 100% - 90.9%≈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小结:想一想,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如果和百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分率。就用“多(少)的量÷单位1”。 二、难点突破 例3、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20% 分析与解:苹果比梨重20%,表示苹果比梨重的部分占梨的20%,把梨的质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课后反思: 完整总复习教案点此:点击此文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 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 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 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 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 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 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 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 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 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 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 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 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 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 人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第 十 二 册 教 案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小学数学总复习全套教案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1)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零 ….(小于0)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有限小数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小数的性质 …… 2、基数、序数概念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如:18000000=180万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p.9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p.9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0.7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 亿的整数。 d.课本、92页第3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 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总复习(2)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整除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整除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的判断。 2、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整除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 1、复习整除的意义。 出示:下列各式中,哪些式子表示整除? 12÷4=3 20÷0.5=40 35÷7=5 45÷45=1 4.2÷1.4=3 78÷7.8=10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问:为什么这些式子表示整除?谁能说说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出示: 请把这两个概念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2、复习概念系统。 (1)数的整除单元里,你学过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2)看书93页并填空。 (3)看图回答: 这些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是什么? 与倍数有关的概念是哪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罗莎莎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

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 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课后反思: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题。 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白羊图)。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范文此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四人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 1根 10根 100根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教师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平行【第一课时】 作者:马玉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二上册第5章第1节。本节内容由两个主体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平行、认识垂直。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主要内容是平行的认识。 之前,学生们学习了直线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直线的相关特点。这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们树立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本节课重点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平面几何认识判读能力。这也顺利地引出了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从本章的内容上看,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的安排上,直线位置关系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本节课将围绕这一知识点展开详细讲解。平行知识点为教材处理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在生活中也能经常见到平行的事物,但学生直停留在印象感观,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学习。本节课正是研究我们身边的平行现象,得到归纳出数学基本知识——平行。平行,每位学生都可以眼见感受得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会抱有很大热情与积极性。但是关于两条看似不相交其实相交直线的判读,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喜欢有趣地多媒体动画,借助演示动画帮助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感受“快乐学习”的理念。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举出平行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平面的角度分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平面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课认识到数学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乐于思考,积极动脑。 【教学难点】 1.平面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分类过程。 2.理解平行。 【教学重点】 相交与不相交。平行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总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6页的第1、2、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准确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并会改写简单的名数,会实行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整、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时间单位韵空白表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和整、小数的读写 1.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出示空白数位顺序表,提问;“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并说明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甜计数法; 让学生看着数位顺序表,并提问:“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再指名说一说整数的数级是怎样划分的,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相对应的位置写出数级,并提醒学生要熟记数位顺序表。 2.整数的读写法。 (1)整数的读法。 教师出示一个多位数,如20034003602,提问:“怎样读这个数?怎样读亿级和万级的数?每级数有零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指定几个学生把整数的读法法则完整地说一说。还能够进一步提问:“一个多位数右起第九位是什么位?第十二位是什么位?”让学生记熟,以便能较快地读数。然后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实行读数练习。 (2)整数的写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整数的写法法则?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写出来,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 (2)小数的写法。 4.比较整数与小数的读写法, 教师:“通过以上知识的复习,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的读写法与小数的读写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也能够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小数中的整数部分的读写法与整数的读写法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小数的小数部分不再分级读,也不再分节写,而是顺次读、写出每叶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 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个。为什么呢? 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版)

小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认识(整数与小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意义,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根据要求读、 写多位数,能进行多位数的改写。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 及纯小数、带小数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小数,能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能正确地取小数的近似值。 3、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能对数的大小进行描述,形 成良好的数的概念和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引入: 师: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负数等。) 师:今天我们着重来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有关概念: 1、复习整理有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各举出几个整数例子,如果你认为你举的例子有特点,可以向同桌介绍一下。(例如:1——整数的计数单位、每两个相邻的

整数都相差1,0——小学阶段最小的自然数。…… 2、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回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读完后加读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开始或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2)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有四位,数位不够的用0补足。 3)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把数字读出来。 4)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点”就写小数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写,读的是几就写几。 5)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 1 小数 带小数 6)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垂直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 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 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 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