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膜和细胞壁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3教案浙科版必修1
细胞膜和细胞壁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了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
所以在导入时本人采取了实验导入,让学生真真切切观察到玉米籽粒的着色情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本节课以科学实验为主线贯穿始末,由实验导入→科学史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经历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过程,体验了学家探究之路。
教学设计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渗透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能感受到形成知识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同时也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这一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该理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细胞是生物新陈代谢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的界面,对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的物质进出等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2.2细胞膜和细胞壁1-苏教版
问题:人细胞与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进行怎样的结果?这个实验反映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这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体现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其实构成细胞膜的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屏幕出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二、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投影资料3:1917年,郎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成单层,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如下图)空气
水
思考:从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看,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与水的亲和力有什么不同?
屏幕显示右图:空气
疏水的尾部
亲水的头部水
磷脂单分子层
问: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举例: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伸出伪足来捕食。
四、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膜的功能
从细胞膜的位置和结构以及其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回答后小结细胞膜的功能:(1)保护作用(2)控制物质交换(3)与活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五、简介植物细胞壁
问题:细胞膜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植物体为何能维持一定的形态,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这与植物特有的哪一结构相关?
一、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问: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细胞膜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投影资料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思考:从资料中你可得知细胞膜中含有什么成分?依据是什么?投影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 第1节《细胞膜》word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回顾已有的对细胞的认识(注意引导。
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成分等。
)引出第三章课题。
然后问学生是否有拆卸机械东西、并装回去的经历,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说有或没有等。
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也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细胞的结构比机械的东西可要复杂得多,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尝试成功。
结论: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引入课题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利用书中的问题探讨,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讨论,后提问学生,引导回答。
1.提示: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
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板书〗一、细胞膜的成分1.脂质(磷脂):≈50﹪2.蛋白质: ≈40﹪3.糖类: 2﹪~10﹪〖板书〗〖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原理:略2.材料:略3.过程:略〖讨论〗生答师提示。
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
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不同类群生物的细胞壁分别由什么构成。
二、教学重点:掌握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群生物的细胞壁分别由什么构成。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
五、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脂双层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排列而成,其中磷脂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这使得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性,即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细胞膜还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助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些蛋白质作为通道蛋白,帮助溶质穿过细胞膜。
其他蛋白质则扮演重要的信号传导和识别细胞的角色。
2.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不同的物质构成。
这些物质因细胞类型和生物种类而异。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聚合物构成。
这些物质使细胞壁非常坚硬,有助于支撑和保护细胞。
在真菌和植物中,细胞壁也具有免疫功能,保护细胞免受病原体的攻击。
在细菌中,细胞壁由胞外多糖组成,这些多糖有助于细菌对抗环境中的化学和生物压力。
3.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和联系:细胞膜和细胞壁都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壁则是由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功能。
在大多数细胞中,细胞膜都存在,但细胞壁只存在于某些细胞中,在不同的生物种类中也有所不同。
六、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Step 2 授课和演示:详细讲授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和功能,并通过图表和模型等演示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
Step 3 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认识和体验,并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帮助彼此加深理解。
高一生物必修1 细胞膜和细胞壁
高一生物必修1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5、能熟练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质膜的取材
2、成分和结构
二、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八、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最终促进学生透彻理解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并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教学中依托生动的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目标(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1.实验用品:烧杯、浓盐酸、清水、培养皿、镊子、大白豆(清水浸泡和清水浸泡后煮熟)、红色玫瑰花瓣、稀释20倍的红墨水、展示台等2. 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实验汇报视频3.上课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膜(1)说出细胞膜中还有哪些物质?(2)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画概念图应用与拓展1、下图是武汉市第六医院肿瘤科的检验报告单,请结合课本P41“与生活的联系”内容,尝试对该患者作出诊断。
2、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观察分析肿瘤化验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络。
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设计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是否有拆卸过一些机械东西,并装回去的经历?学生回答。
师: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也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细胞的结构比机械的东西可要复杂得多,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成功组装一个细胞出来。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9页,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右下角是翟中和院士的名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大家来齐声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任何的系统都有边界的,一个国家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人体的边界就是皮肤和粘膜。
细胞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呢?生:细胞膜。
师:对,请同学们打开40页,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它的组成成分是怎样的呢?要分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首先要把细胞膜从细胞上分离出来进行研究,绝大部分的细胞个体都非常小,如何才能使细胞膜和细胞其它部分分离呢?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同学们请先看下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看书。
师:应选用什么生物的细胞来获取细胞膜?生:动物细胞?师:为什么选择动物细胞?生: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更容易。
师: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和许多内部结构也有膜,这些膜会与细胞膜混在一起。
怎样把细胞膜与其他膜结构分开呢?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其他有膜的结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41页相关信息。
现在让一个同学来读一下相关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2.2细胞膜和细胞壁6-苏教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第一节内容,是在第一章《细胞的化学组成》后的第一节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功能有机联系起来,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细胞膜结构、功能的学习和下一章节中“物质的跨膜运输”内容有直接联系,因此本节学习又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功能;(2)构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并说出模型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析科学研究史、画图和识图构建模型等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认识到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4)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科学家锲而不舍、不懈努力的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2)构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2)根据科学家关于细胞膜的研究史料,逐步构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四、教学策略1、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2、通过对科学家关于细胞膜研究事实的分析,逐步构建起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五、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和实验材料等:PPT课件,新鲜的碧冬茄玫红色花瓣,经过染色的煮熟和未煮熟的玉米种子、培养皿、、烧杯、热开水等。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发两颗煮熟后染色的玉米种子和两颗未煮熟但经过染色的种子;每个小组分发两个装有新鲜花瓣的烧杯,其中一个烧杯中的花瓣浸泡在清水中。
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幻灯片展示几种生物材料(紫鸭跖草气孔表面、洋葱表皮、玉米茎横断、血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构图(图1)。
提问:可以发现,不同生物体都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那么不同生物体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同学们是如何辨认出一个个细胞的呢?生:每个细胞都有一圈边界线。
《细胞膜和细胞壁》 说课稿
《细胞膜和细胞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膜和细胞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细胞膜和细胞壁》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细胞壁,再重点阐述细胞膜。
细胞壁相对较为简单,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则较为复杂和重要。
通过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结构基础,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说出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3)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资料,探究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项目
内容
课题
1.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功能
3.细胞壁
4.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教学重、
难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一、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也称质膜,是由类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质膜中的类脂也称膜脂,是质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例1、甘油、胆固醇等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优先进入细胞,这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密切关系()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C.细胞膜上的多糖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答案:B
例2、细胞膜上与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答案:A
例3、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而它们从来不吞噬血液循环中的自己正常的细胞。这是细胞膜的哪一功能()
A.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细胞识别”功能
答案:D
例4、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它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细胞膜能够()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它使细胞与外界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假若没有它的存在,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扩散而达到平衡,细胞就不复存在了。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脂质...,还有少量糖类..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③少量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③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3、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①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②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③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和数量....的种类.....(取决于载体蛋白①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②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4、细胞膜制取:①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②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楚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可看到浸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处。
注意:选用红细胞的原因是“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2.2细胞膜和细胞壁5-苏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目标
(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2.2细胞膜和细胞壁-苏教版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烈的释疑欲望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由存疑到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探究、综合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这对增进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起的作用,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
本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题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创设情境,以疑激趣,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常识入手,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使学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
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四章学习跨膜运输作铺垫。
二、教学策略问题式探究的策略模式,即“问题引导式”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讨论型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纽带,使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由旧知引新知,在探究中,让学生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手段:通过复习、提示、蕴涵、铺垫等方式,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课题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采用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以科学资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获得与科学家们结论相似的结果,得出有关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的初步结论。
最后通过聚合思维归纳,进行课堂总结。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课题诗朗诵:《爱到细胞深处》穿过纷繁复杂的生圈我来到你的面前是否有一条无形的碳链冥冥中把你我相连你的目光如水浸润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思考:1.诗中涉及到了哪些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将细胞内含有的各种物质按比例放在试管中,能构成一个生命系统吗?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导入所学内容。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围绕细胞展开,章节内容从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生长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从而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后面学习更加复杂的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则是必修一重点的开始,正式开始介绍细胞的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该章内容是必修一后续内容乃至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是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学习后的延续,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分析探究细胞的结构功能,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加深,也为后续的“生物膜系统”、“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看,本节课是适合学生接触了解生命科学史的好素材,通过把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的有关实验整理并转化为适合学生课堂探究的小课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中的魅力,同时加强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学习者分析【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经历过中考后学习更加刻苦,乐于思考,对知识的求知欲更强,逻辑上也逐渐有了概括的思维方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分子组成及各种有机大分子的功能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对有机分子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知识基础.【学习障碍及解决策略】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概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能力目标①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科学假设②领悟并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②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③关注科学史的学习价值④探讨实验技术进步在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细胞结构对生物分类
总结:①病毒(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
切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放线菌等。
③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等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不要把它们误认为原核生物。
④如何判断细菌。
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乳酸菌是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
【例1】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容易获得材料,而且方便操作,加入蒸馏水可让其破裂。
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答案:(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内膜系统,方便操作(2)蒸馏水大量吸水
(3)都有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