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表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123dbee06eff9aff80706.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表格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方案广州市育才中学蔡保华课题名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科目生物年级高一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
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很多学生知道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等。
教学活动2 讲述被动运输的过程上节课我们举过两个例子:①厨房里做菜在客厅中就可以闻到香味。
②滴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红墨水扩散开。
这些都是由密度大的一侧向密度小的一侧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对于细胞来说,有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也是由密度大(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运输,如上节课我们讲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这种现象统称为被动运输;但也有些物质是逆着浓度梯度运输的被称为主动运输。
(展示幻灯片)前面我们讨论过水分子进出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多少取决于什么因素呢?(水分子相对含量的梯度)由问题探讨我们可以看出,O2,CO2,N2,苯,水,甘油和乙醇都可以进入合成的脂双层,这些物质进入细胞时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
其中,O2,CO2,N2,水因其分子非常小,可以自由地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而甘油、乙醇、苯等因其脂溶性,可以溶于磷脂双分子层,所以也可以自由地出入细胞。
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物质都是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所以叫做自由扩散。
由“问题探讨”可看出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是对于细胞来说,这些物质又是必需的。
那么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呢?大家先想一下,生物膜主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脂质和蛋白质),那么,葡萄糖不能直接通过脂质,能不能借助于蛋白质呢?葡萄糖属于小分子,而蛋白质是大分子,比葡萄糖大得多,就像一条船与一个人的差距,而蛋白质在膜上又是可以流动的,可以由膜的一侧向另一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船”的运输作用,膜上的这样的蛋白质很多,我们把它们称为“载体蛋白”。
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8441e24a7302768f993966.png)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学习目标: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的解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制作、学案批改、道具制作。
四、教学流程环节一:课程导入运用中央新闻联播里的一科技新闻视频导入。
该科技新闻内容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级成果——首次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视频结束后。
请一位学生起来说一下他看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想一想葡萄糖借助转运蛋白通过细胞膜这个“门”的方式是什么呢? 那么像H20、02 等其他物质又是怎样通过的呢? ”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
由此导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
环节二:知识梳理通过知识梳理环节,对学生预习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在课前完成,所以该环节用时2分钟。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1)水分子、氧气、二氧化碳等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这些小分子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
(2)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作协助扩散。
(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两侧有浓度差。
2、主动运输(1)K+、Na+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营养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生命活动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上课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e5f8a561252d381eb6e4d.png)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上课教案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进程教学过程反响,那么反响的原料如何运进细胞?代谢废物又如何运出细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效果进入明天的学习。
二、进入新课【完成预学案】时间:8Min 要求:先生独立完成【出示学习目的】1.经过预学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种类2.经过课堂探求能准确说出自在分散、协助分散和自动运输的特点3.可以在教员的引导下举例每种运输方式所对应运输对象的实例4. 可以说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方式及特点【先生活动一】小组协作对比归结并记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实例。
〔讨论时间9分钟〕•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2、两种主动运输的方式有什么异同?•3、自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先生展现】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一〕主动运输1、自在分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分散。
物质经过复杂的分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在分散。
不需求载体蛋白,也不需求消耗ATP,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2、协助分散葡萄糖不能经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经过细胞膜,是由于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分散,叫做协助分散。
不需求消耗ATP。
自在分散和协助分散统称为主动运输。
〔二〕自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求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求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响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自动运输。
如Na+、教学过程K+、Ca2+的吸收。
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外表,这局部细胞膜内陷构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外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求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构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先生活动二】运用表格归结总结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83e17866fb84ae45c8d3b.png)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八、教学过程2345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比如各种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物质。
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掌握主动运输的与意义技能训练我们来完成练习1:[如何判断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是否消耗能量;2.物质是否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练习1〗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选择透过性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b、c、d_。
[如何判断运输方式]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幅坐标图,分别代表的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练习2〗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运运运输速率浓度差输速率耗氧量输速率浓度差细时间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观察图表,思考问题根据曲线进行讨论,并分析达到能解读图表数据意义的教学目标小结[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OK,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小分子物质运输需要能量与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与不需要载体都学习完了,大家回顾一下,比较它们的异同,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97d736a1c7aa00b42acbe7.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总体要求】阐明细胞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担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1.教学内容:用1个课时完成,教学的核心是针对“人工膜”、“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呑”、“胞呑”六个名词概念的理解定位及应用提升教学。
2.教学目标:⑴借助预习环节中比较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说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异同,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建构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图。
⑵通过实验分析比较扩散和自由扩散的异同,引导学生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⑶正确解读课本坐标数据图标;建构物质浓度、不同氧气浓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数学模型。
3.实施建议:首先,着眼于概念多的特点,教学活动要积极开展“任务和问题驱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思维活动真实发生”,以“物质怎么通过人工膜→小分子(离子)物质跨膜运输→大分子怎么进出细胞”三个主干问题及其延伸出的子问题所形成的“问题串”为主线,通过“建构概念、科学探究、模型建构”等多种策略逐步解决问题,强化科学思维。
其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搭建平台,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4.评价建议:主要学习以“物质能过人工膜吗”、“小分子物质(含离子)怎么跨膜运输”、“大分子物质怎么进出细胞”三个核心问题为主线,针对延伸出的具体问题逐步解决;由于本节课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涉及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物质变化、结构联系及同位素标记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概念教学的特点,学习活动的评价过程要立足于学生“比较学习”的实效、“概念逻辑”的生成程度、推进于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学习活动始终,最终致力于“结构功能观”、“生命进化观”等生命观念形成程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效果以及“责任担当”达成效果,开展持续全面的评价。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范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71715ff00bed5b9f31d9e.png)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从容说课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的选择性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那生物膜的这种选择性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则在这一节中来阐述。
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这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本节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设置很好,有启发性和思考性,通过对比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不仅能吸收水,还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很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探讨”并未将所有该提的问题和盘托出,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比如,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双层,但是却能够被细胞吸收,这是为什么?”也为后面讲述主动运输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培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属于原理性的内容,但学生并不难掌握,通过自学课本,结合老师的动画课件演示,学生还是能很容易比较出三种方式的异同的。
但是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习题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所以建议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先引导学生自学并总结对比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之异同,然后老师稍做点拨,最后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
在精选的习题中,可以突出一些对坐标图表分析的题型,因为新教材越来越强调解读数学坐标图表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用坐标图表来表达一些结论。
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教学价值。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946815be1e650e52ea99e9.png)
课题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导入展示细胞膜结构图及动态图提问:1.说出细胞膜的成分及图中各部分名称;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3.说出细胞膜的功能及功能特点。
思考回答1.磷脂、蛋白质、糖类。
2.一定的流动性,因为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3.边界,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选择透过性。
复习细胞膜结构,巩固旧知,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那么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1.你认为磷脂分子侧向运动时分子间有没有空隙?2.这种空隙与物质进出有关吗?如果有关,那么对进出细胞的物质的体积有没有要求呢?3.蛋白质的跨膜运动又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吗?展示物质进人工脂双层的图片提问:1.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与膜结构的不同?2.什么样的分子可以通过思考各抒己见学生形成猜测:小分子物质可通过磷脂分子间隙,较大的分子可能借助蛋白质。
看图回答1.无蛋白质2.水,O2等气体,乙醇,甘油等能通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思考细胞膜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的。
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提出合理脂双层?3.通过细胞的方向是什么?展示细胞失水和吸水图片提问: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引导:以水分子的浓度来看呢?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
引出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你能总结出自由扩散的特点吗?过;思考从低溶液浓度到高浓度溶液从水分子浓度高到水浓度低观察动画总结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举例假设的能力。
使学生认清水作为溶剂的特殊性。
通过观察自由扩散的动画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并且从动画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自由扩散的过程。
环节三:推进新课继续展示物质进人工脂双层的图片提问: 2.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它们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展示协助扩散动画2.协助扩散注意:载体蛋白的特异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1d3dbf998fcc22bcd10d91.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3.列表比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4.说出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阐明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三、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四、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采用学生主导,教师点拨、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先展示红细胞中几种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形象生动有趣,然后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表格归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简洁明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注重以问题驱动学习,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评过程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基础知识填空: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_____________,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细胞膜中各结构在控制物质进出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联系研究细胞核功能的思想可知可分离单独研究细胞膜各成分的作用。
引入课本问题探讨的内容,展示问题:哪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学生很容易预测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那么不同的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方式有何不同?(二)角色扮演,突破考点(课前准备6张同一颜色的卡纸写上“磷脂”,8张卡纸分别写上“O2”、“K+”、“K+载体”、“葡萄糖”、“葡萄糖载体”、“ATP”、“CO2”、“病毒”。
课前组织安排部分同学排练角色扮演活动。
准备过程详见附件1)下面请大家欣赏由同学们扮演的O2、葡萄糖、CO2、K+、病毒他们是如何进出细胞的,边看边思考课件上的问题:这些物质都可以进出细胞吗?它们进出细胞分别需要什么?O2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K+进入细胞的特殊之处是?控制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是同一种蛋白质吗?学生观看表演(表演稿详见附件2[1]),认真寻找答案并做好记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2b170383d049649b6658c4.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
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三、学生情况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四、教学策略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1课时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1课时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4dfbac2f7ec4afe04a1dfac.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白沙中学邱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图表数据。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通过解读图表数据,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模型构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模拟探究能力,体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 2.正确解读图表数据。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型构建法、探究学习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概念图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导学案、活动记录表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
1. 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二)主动运输
意义
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胞吞
2.胞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都属于被动运输,都为顺相对含量梯度
不同点:协助扩散要靠载体蛋白的协助,自由扩散不同。
(提问)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额外能量吗?(不需要)
教学活动3
讲述主动运输的过程
那么,大家想一想,仅仅靠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大家想一想,植物细胞液中的矿质元素,如Fe3+,Mg2+与土壤溶液中相比哪一个更高一些?那么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这些元素要外流,但事实上,细胞还要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这些无机盐,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因此,物质跨膜运输一定还有其他的方式。
(提问)1无机盐能否直接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2这些无机盐应该怎样才能进出细胞膜?
3由于是逆浓度梯度,需要额外的能量吗?(以斜坡推车作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时要消耗能量)
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被动运输及其例子
2.学习主动运输及其例子
3.总结三种运输方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三、知识与技能
1.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方案
广州市育才中学蔡保华
课题名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科目
生物
年级
高一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很多学生知道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等。
象前面我们讲的分泌蛋白合成以后分泌到细胞外,以及变形虫也需要直接从外界直接获得大分子,大颗粒物质,白细胞吞噬细菌等时,这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时能直接通过细胞膜吗?能借助载体蛋白运输吗?(不能)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简单介绍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讲述细胞膜为什么为选择性透过膜,强调与载体蛋白的关系。
板书
一、被动运输(高—>低)不需消耗能量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那么它具体是怎样控制物质进出的呢?同学们先看一下“问题探讨”:哪些物质能够直接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哪些物质不能通过?不能通过的这些物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是不是必须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教学活动2
讲述被动运输的过程
上节课我们举过两个例子: 厨房里做菜在客厅中就可以闻到香味。 滴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红墨水扩散开。这些都是由密度大的一侧向密度小的一侧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对于细胞来说,有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也是由密度大(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运输,如上节课我们讲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这种现象统称为被动运输;但也有些物质是逆着浓度梯度运输的被称为主动运输。(展示幻灯片)
由“问题探讨”可看出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是对于细胞来说,这些物质又是必需的。那么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呢?大家先想一下,生物膜主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脂质和蛋白质),那么,葡萄糖不能直接通过脂质,能不能借助于蛋白质呢?葡萄糖属于小分子,而蛋白质是大分子,比葡萄糖大得多,就像一条船与一个人的差距,而蛋白质在膜上又是可以流动的,可以由膜的一侧向另一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船”的运输作用,膜上的这样的蛋白质很多,我们把它们称为“载体蛋白”。像葡萄糖这样就可以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如血浆中的葡萄糖比红细胞里的葡萄糖浓度高,这样就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进入细胞,像这种要借助载体蛋白协助的进出细胞的方式称为协助扩散。(注意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即它为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举例:小肠绒毛在吸收葡萄糖时,因肠腔内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浓度,因此也为主动运输。
教学活动4
比较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
跨膜运输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扩散
顺相对含量梯度
不需要
不消耗
协助扩散
顺相对含量梯度
需要
不消耗
主动运输
逆相对含量梯度
需要
消耗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的一些小分子或离子可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那么,细胞和外界是否存在一些大分子的交换呢?
自由扩散:水,O2,CO2,N2,苯,甘油和乙醇
协助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二、主动运输(低—>高)需要消耗能量
Na+,K+,Ca2+等离子进入细胞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
前面我们讨论过水分子进出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多少取决于什么因素呢?(水分子相对含量的梯度)
由问题探讨我们可以看出,O2,CO2,N2,苯,水,甘油和乙醇都可以进入合成的脂双层,这些物质进入细胞时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其中,O2,CO2,N2,水因其分子非常小,可以自由地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而甘油、乙醇、苯等因其脂溶性,可以溶于磷脂双分子层,所以也可以自由地出入细胞。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物质都是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所以叫做自由扩散。
2.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主动运输。
教学资源
(1)板书;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网上下载到的跨膜运输的Flash;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
前面两节我们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那么,首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什么特点?(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