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物价上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为了困扰,也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了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显得特别重要。
二、问题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上升、金融政策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供求管理(1) 增加供给:鼓励企业增加生产,提高供应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控制需求: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引导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导致需求过高。
2. 稳定成本(1)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税收、降低用能成本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2) 控制劳动力成本: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避免过高的劳动力成本传导到商品价格上。
3. 加强金融监管(1) 稳定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通货膨胀对物价的推动作用。
(2) 加强金融监管:严格监管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对物价的影响。
4. 提高市场竞争力(1) 打破垄断: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竞争,降低商品价格。
(2) 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减少企业开办成本,提高市场准入门坎,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市场。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 加强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生活难点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
(2) 提高收入水平: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劳动力的收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6. 加强舆论引导(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加强对物价上涨问题的解读,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并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
(2) 开展调查研究:定期开展物价调查,了解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解决方案的实施,估计能够有效控制物价上涨,稳定市场价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目前,我国物价上涨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农产品、燃料能源、生活必需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期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思维。
首先,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疫情带来的消费冲击。
作为一个疫情相对得到控制、经济向好的国家,中国消费市场受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人们由于过度宅家而产生的消费冲动,让很多以前没有涨价的物品,现在一涨再涨。
其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品价格上涨。
从一定意义上说,物价上涨分为两个阶段:成品阶段和生产环节的阶段。
而由于全球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的飙升,成品制造商们不得不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其三,产业链不畅通。
本来,各类生产厂家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供应链、销售渠道、人力、物流等环节来把商品发送到顾客手中,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各环节物流转运的受阻,产业链短时内中断现象就时有发生,也造成了物价的压力。
其次,应对物价上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其一,稳定政策的实行。
在这个时候,政府应加强计划调节、政策引导,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及时性,使物价得到控制。
其二,加大货币监管力度。
货币数量是重要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而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所以加大对货币监管的力度就是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抑制物价上涨的一种具体操作策略。
其三,进行资源整合。
有时候,物价上涨是由于各个环节中,资源缺失与不流畅导致的。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加强行业合作与横向产业联盟化,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化,也促进物价的拦截。
总之,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其带来的困扰,我们也应采取多种对策。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发放政府补贴来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可以着眼于消费市场,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方向,确保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适度地加以改进和创新。
物价上涨工作总结报告

物价上涨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作为一名经济研
究员,我对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报告。
首先,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上升和货币供应增加等多
方面因素。
在供求关系方面,一些特定商品的需求过大,而供应受限,导致价格上涨。
成本上升则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此外,货币供应增加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物价上涨的原因,我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市场监管,遏制
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供求的平衡。
其次,要加大对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监管力度,防止成本上升过快。
同时,要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防止通货膨胀。
在工作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在控制物价
上涨方面存在着不足,监管不力、处罚不严等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解决。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多的贡献。
物价上涨问题与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物价上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物价上涨既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也挑战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问题。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供需关系变化:供求关系是决定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物价就会上涨。
供需关系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人口增长、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
2.货币贬值:货币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因为货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3.成本上涨:生产成本上涨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常见原因。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4.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过多等政策会导致物价上涨。
二、物价上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1.贫富差距扩大:物价上涨会加剧贫富差距。
由于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对低收入群体会造成更大的负担。
2.生活质量下降:物价上涨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因为生活成本上涨,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无法购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3.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使价值贬值,固定收入者会受到影响。
4.社会不稳定:物价上涨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动荡,社会秩序受到破坏。
三、解决物价上涨的措施1.优化供需关系: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供需关系的平衡。
比如加大对农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供应量。
2.控制货币供应: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来遏制通货膨胀。
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3.加强监管:政府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价格操纵和恶性竞争。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应对物价上涨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稳定价格。
5.调整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物价。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物价上涨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1. 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供求关系失衡:供给不足、需求过高导致物价上涨。
b. 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c.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大、流通速度过快导致物价上涨。
d. 外部冲击: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物价上涨。
2. 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负面影响:物价上涨会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降低消费能力,影响民生福祉。
b. 通货膨胀风险:物价上涨过快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c. 社会动荡: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解决方案1. 宏观调控措施a. 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稳定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风险。
b. 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加民生投入,缓解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2. 价格监管措施a. 建立健全价格监管体系:加强对物价的监管和调控,建立健全的价格监管体系。
b. 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价格异常波动。
c. 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加大对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3.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a.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b. 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c.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物价上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物价上涨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1. 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供需关系失衡、成本上升、货币供应过多等。
对于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2. 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为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低收入群体。
同时,物价上涨还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三、解决方案针对物价上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措施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建立健全的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价格异常波动的问题。
2. 支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市场供应。
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缓解物价上涨对农民的影响。
3. 控制货币供应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
加强货币政策的管理和调控,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4.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哺育。
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
5. 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力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物价上涨的压力。
6. 增加市场竞争鼓励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增加市场供应量。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
7.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降低进口成本。
通过扩大进口,增加市场供应,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
8.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减少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解决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保持物价的稳定。
2. 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期,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合理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二、问题原因分析1.供需关系失衡:某些商品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2.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上升,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3.货币供应过多:货币供应过剩,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推高物价。
4.市场垄断:某些企业垄断市场,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三、解决方案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稳定物价。
3.调控货币供应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4.增加供应量鼓励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缓解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
6.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稳定进口商品价格。
四、解决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实施方案:(1)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
(2)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
(4)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产品供应量。
(5)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6)加强国际合作,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
2.效果评估:(1)通过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有效遏制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物价。
(3)货币政策的调控,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4)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下,增加农产品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善,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缓解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
(6)国际合作的加强,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稳定进口商品价格。
五、结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生产效率、调控货币供应、增加供应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物价上涨问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物价上涨。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此,我将从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 生产成本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
这些成本的上升,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2. 供求关系失衡近年来,我国部分商品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价格上涨。
如房地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需求旺盛,而供给却相对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影响货币政策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部分时段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进而引发物价上涨。
4. 国际市场波动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产生一定影响。
如国际油价上涨,会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进而引发物价上涨。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1.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降低货币购买力,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 贫富差距扩大物价上涨使得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加大,而高收入群体受影响较小,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3. 社会矛盾加剧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稳定。
4. 消费者信心下降物价上涨使得消费者对未来预期担忧,消费信心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三、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1. 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稳定物价。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3. 保障民生需求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遏制恶意炒作。
5.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抗通胀能力。
关于物价上涨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

关于物价上涨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物价,已成为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治理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长期持久的措施,又要采取应急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经济论文一、现状:物价持续上涨,特征明显,危害明显物价,已成为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我国的价格改革由来已久,理顺了一些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和比价关系,通过改革,促进了生产,活跃了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是主流。
但是在旧的价格治理体制打破的同时,亦带来了市场物价总水平的较大幅度的上升。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调价项目不多,却出现了物价水平上涨面广,幅度大的状况。
物价上涨最显著特征--食品价格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国际上通常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
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
生产资料价格大涨从当前情况看,推动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一些基本因素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仍保持增长。
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在惯性作用下,今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2008年,奥运场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较重,新农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加上去年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对投资扩张的推动等,投资增速也不会有大的回落。
初步预计,国内钢材消费量将增加到4.9亿吨左右,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增长10%以上。
有关专家猜测,今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4个主要行业耗煤需求增量合计为2.25亿吨左右,煤炭需求保持旺盛态势。
石化类化工产品以及纯碱、烧碱等无机化工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也将继续较快增长。
物价上涨问题与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物价上涨不仅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务必要认真对待物价上涨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价上涨的原因。
物价上涨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通货膨胀: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推高物价。
2.成本上升:生产成本的提高会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价格。
3.需求过剩:某些特定商品需求过剩也会导致价格上涨。
例如,特定季节的水果蔬菜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上涨。
4.外部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这些因素会破坏供应链,导致产品短缺,从而推高价格。
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1.控制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是解决物价上涨问题的关键。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控货币供应量、限制财政赤字、控制政府开支等。
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管控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收入,限制财政赤字,避免过度印钞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2.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
3.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是有效防范物价上涨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物价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压力,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为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显得尤其重要。
二、问题分析1. 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供需关系失衡、成本上升、货币供应过多等。
了解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 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高物价会增加人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人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
此外,物价上涨还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破坏社会稳定。
三、解决方案为了有效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和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确保市场秩序良好运行。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物价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控价格。
同时,加大对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2. 优化供给结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供需关系失衡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创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对重要生产要素的保障,如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确保供给的稳定性。
3. 控制货币供应适度控制货币供应,防止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4.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物价上涨的挑战。
政府可以积极参预国际经济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建立开放、稳定、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物价上涨是指经济中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上升的现象。
物价上涨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各界,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对物价上涨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供需因素:供需失衡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上涨。
供不应求的原因可能是供给不足,或需求超过供给。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当货币的供应量超过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时,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3.成本上涨:生产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例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都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1.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又会对人民群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2.债务增加:物价上涨还会导致负债人的债务增加,特别是变动利率的贷款。
因为利率上升,还款金额也会随之上涨。
3.社会不稳定:物价上涨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为物价上涨会导致社会中底层和贫困人民的生活负担加重,引发不满情绪。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1.稳定金融政策:政府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2.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应推动企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抑制物价上涨。
3.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增加其购买力。
5.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经济的稳定,以稳定物价。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原因众多,涉及多个方面。
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物价上涨,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物价上涨背后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

物价上涨背后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近年来,物价一直是广大人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不管是消费品还是生活必需品,总是让人们感受到逐渐攀升的价格。
虽然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那么,物价上涨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一、背后的根源1.供求关系失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但是,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供求关系失去平衡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得到大幅提升,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供给并没有同步增加。
这就导致了供给缺失的状况,而市场上需求仍然保持不减,所以价格自然会上涨。
2.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除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还与生产成本的变化密切相关。
事实上,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成本正在不断上升。
比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许多工业品的生产成本提高。
同时,环保要求、劳工成本等也在不断上涨,使得产品价格随之抬升。
3.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的根源在于货币供给数量过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
当大量的货币供给进入市场时,物价就容易上涨。
而目前我国货币持续增长,货币供给量也在快速扩大,这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应对策略1.加强供给管理为了保持供求平衡,有必要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
加强供给侧管理,通过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技术升级、提高供给效率等途径,有效缓解供需矛盾,从而控制物价上涨。
2.加强环保管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要求也日益严格。
而环保要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稳定物价,需要考虑如何在环保管控的同时,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避免对生产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3.稳健货币政策货币供应是改变物价的一个关键因素。
政府应制订合理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
在控制货币增发的同时,还应加大调节力度,保持货币总量的开发,以遏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今年以来,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
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
1-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9%,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9.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3个百分点。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
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有许多种,但主要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进入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的阶段,人们对物价的持续上涨的恐慌也将给国家带来不利影响,解决物价上涨问题也越显重要。
一、物价上涨原因分析(一)从历史现象分析物价上涨的必然性1、此次物价上涨是经济系统运行所积累问题的反弹,也是对经济周期的反映。
近十年来,我国物价指数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有时甚至出现价格“负增长”现象,这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是不匹配的。
这与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的针对物价上涨的宏观调控持续时间过长,不无关系,以致一度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
所以,只要我们把猪肉价格问题放在宏观的背景下来看,就会知道猪肉价格上涨不是孤立的,目前的物价上涨,特别是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物价的理性回归,总体上是一种正常的反弹。
2、一方面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二季度出现了近12年来最高的增长幅度11.9%,整个上半年是11.5%,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某些基本生产要素供给愈益明显地趋于相对紧张,高额的投资需求的增幅必然引致通胀和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所以,在油价、粮价、地价等基础资源和上游产品价格明显上升的同时,猪肉等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不可避免,而与猪肉相关的副食品价格也必然相应上涨。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持续过高,是带来市场涨价压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食品的需求量也有所加大,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物价上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物价上涨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1. 物价上涨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上升、货币供应过多、外部因素影响等。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全面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2. 物价上涨对社会的影响物价上涨不仅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还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措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价格垄断、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建立健全的价格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便于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多优质、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益,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3. 稳定金融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物价上涨压力。
加强贸易合作,降低进口成本,增加供给,缓解国内物价上涨压力。
同时,加强国内外市场信息的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为制定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价格意识和消费观念。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减少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有序。
四、预期成效通过实施上述解决方案,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物价稳定在合理区间内。
我国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浅析

我国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浅析[摘要]物价问题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人民的生活影响重大。
本文首先对推动我国物价上涨三大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物价上涨因素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物价;通货膨胀;货币政策1 我国物价上涨原因分析1.1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物价上涨的两大基本动力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现阶段宏观调控应该着重考虑如何消化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目前我国的输入型通胀主要是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引起的。
在各种大宗商品中,中国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是原油、铁矿石以及大豆,这些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去年这三种商品的总进口金额达到了2389亿美元,约占中国全年进口的17%左右。
如果进口量不变,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在2011年上涨20%,则贸易顺差将减少567.8亿美元(去年的顺差为1831亿美元)。
上游成本的增加能否转嫁到下游产品,要看企业的定价能力、利润空间以及政府的价格管制力度。
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胀预期的影响。
直接影响即直接导致物价的上涨,需要经历投入产出环节,影响比较隐蔽,具有滞后效应;大宗商品的上涨,特别是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成本,使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加贴切,加剧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2011年4月7日,发改委再次上调了成品油的价格,平均涨幅在5%左右。
在这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时,原油移动变化率已经达到14.38%,超过了定价机制4%的调价线,因此,这次调价符合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主要影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所消耗的汽、煤、柴三大成品油约占总消费量的70%。
成品油价格上涨将给农业带来较大影响,直接增加农资运输、灌溉、耕田、收割等农机具的燃油成本。
由于农业的利润空间较低,成本的增加通常直接转嫁到食品价格的上涨。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飙升,输入型通胀愈演愈烈,在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渐行渐窄的背景下,如何在短期内消化输入通胀以及在长期内改变输入通胀给国内造成的冲击,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经济学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1]1
![政府经济学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1]1](https://img.taocdn.com/s3/m/527f75a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a.png)
政府经济学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1]1政府经济学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当前,我国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虽未形成大范围的通货膨胀,但应及时防范。
本文通过金融学中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

物价上涨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问题日益突出。
物价上涨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物价上涨解决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问题分析1. 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上升、货币供应过多等。
供求关系失衡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供应不足或者需求过高时,物价就会上涨。
成本上升也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的上升。
此外,货币供应过多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推高物价。
2. 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造成为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
其次,物价上涨还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矛盾。
同时,物价上涨还会对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三、解决方案为了有效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供需管理为了解决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的物价上涨问题,政府应加强供需管理,通过合理调节供给和需求,维持市场稳定。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主要物资的生产和储备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能力;同时,加强对需求的监测和引导,避免需求过度增长。
2. 控制成本上升为了解决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问题,政府应加强成本监管,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恶意哄抬;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3. 稳健货币政策为了解决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的物价上涨问题,政府应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总量。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控制信贷规模,防止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4.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了缓解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政府应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工资水平;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着明显的上涨,物价的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结果是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通过对近来物价上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控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性建议使物价回归正常水平。
关键词:CPI;原因;对策2010年我国物价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其中涨幅最高的是食品,上涨7.2%,其次是居住,上涨4.5%。
CPI的上涨给城镇居民的消费带来了很多不便,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为就CPI的定义来看,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衡量居民生活成本,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构成衡量通货膨胀的三大指标。
如何防止物价上涨进一步演化为通货膨胀,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亟待解决。
1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CPI的上涨与很多因素有关,通俗解释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但就我国2010年的情况来看,有着特殊的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背景下的过大需求。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态势,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量庞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价格的上升。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为此,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投资需求的计划,这个计划在刺激积极、恢复增长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10.3%,而当前的物价上涨也是近几年连续超过10%的经济增长所累积的收入效应的正常释放。
(2)货币超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原因,导致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有一个强烈的升值预期,使得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这样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表明,外汇占款从2010年1月份的196094.14亿元上涨到12月份225795.14亿元,涨幅达15.14%。
截止2010年12月份,M2的发行已达725851.79亿元,比5月底的663351.37亿元增长了9.42%,同时根据人民银行的初步统计,2010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位币各项贷款新增8.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充裕的资金最终将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的上涨。
图1(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导致的物价上涨。
首先,受到国际粮食储备下降、国际价格传导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粮荒”,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而粮食又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其次,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持续走软,导致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急剧攀升,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再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首先,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今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凸显了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部分上涨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最终将会转移到相关产品的价格中。
总之,影响中国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单一的。
而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十分迅速的传导性,任何一部分的商品的涨价,将会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其他商品的涨价。
物价上涨对当前中国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物价上涨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其次,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再次,物价上涨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所以政府不论是出于保障民生还是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都要统筹兼顾,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化解市场自身缺陷无法调节和解决的物价上涨问题。
2抑制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2.1传统的货币政策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
2011年货币政策是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传统的货币政策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存款准备金率“杀伤力”,被广泛运用。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过程,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社会发展过快,投资消费过旺,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万亿元,同时灵活安排短期正回购操作期限品种,通过长、短期操作工具的合理搭配,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2)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就要增加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贷款的发放,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下降。
由于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制约。
因此,为加强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归正常水平,抑制物价上涨,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发挥其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2010年全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幅度达3个百分点。
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的需要,是货币政策灵活性、针对性的体现,有效地回笼了大量基础货币。
2.2利率政策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其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成本。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
利率调控方式灵活,调控机制日益完善。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2010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
第四季度,为稳定物价,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上调0.5个百分点。
2.3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为了维持经济持续增长,防止经济回落,中央经济会议决定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物价上涨压力和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情况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看上去好像是火上浇油,其实不然,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一种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
但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财政制度不合理,使得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发挥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我国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审时度势,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根据IS-LM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利用积极的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物价上升。
2.4增加有效供给物价上涨从根本上来说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要调控物价不能靠单纯的抑制总需求,增加有效的总供给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从长期和根本上来说,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使社会经济处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就必须强化供给方面的管理。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必须在强调需求管理的同时,逐步地将着力点转向供给管理方面,或者说逐步地向总供给倾斜。
总之,抑制物价上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
尤其是我国物价上涨问题的治理,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的国情出发,认真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协调。
既要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出发,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总供给的不断增长,又要适度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和总需求,防止物价上涨进一步演化为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0-01-26.[2]叶为金.关注影响全年CPI上涨的新涨价因素[J].中国财政,2010,(10).[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务院总理:我们有信心2011年可以控制住物价上涨2011-6-24 14:8财经网【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内容提要:近日,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压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时间6月23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表明了他对于战胜物价上涨的信心。
他认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
近日,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压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时间6月23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表明了他对于战胜物价上涨的信心。
他认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
温家宝在文章中称,“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4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创34个月以来新高。
而2011年1到5月份期间,CPI同比上涨了5.2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走势,国家发改委在6月22日,预计2011年6月份CPI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的5.5%,此前多数机构预测,6月份CPI可能会达到6.4-6.5%。
温家宝在文章中称,中国物价总水平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下降。
他说,中国已将限制价格上涨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首位,并推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已经奏效。
温家宝称,中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并称中国将继续寻求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