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研究综述-2019年文档
高中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研究

教育界/ JIAOYUJIE2024年第4期(总第552期)▲中学教学高中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研究梁昌磊【摘要】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目标,从学习、训练、比赛三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干预,通过强化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教师还应从以学定教、学练结合、以赛促学、以评促课等方面,推动学、练、赛融合,引导学生通过高效的方式吸收体育理论知识,形成终身运动理念,发展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梁昌磊(198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山中学。
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常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并不缺少户外活动时间,只是难以在户外活动中高效锻炼。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基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理念,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扭转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错误认知,使其意识到学习、训练、比赛的重要性,高效利用户外实践,逐步引导其走向体育锻炼的正轨。
一、高中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扭转学生传统的体育运动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传统体育运动理念与如今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趋势不符,一些学生无法高效利用时间进行锻炼,容易在运动中出现关节或肌肉损伤。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规定了学生的学习、训练、比赛时间,能够让他们通过学习、训练与比赛,积累丰富的运动经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与运动奠定稳固基础[1]。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练、赛”一体化提倡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
因此,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有促进作用。
上海:两万高中生参与专项化小班式体育课程

上海:两万高中生参与专项化小班式体育课程
佚名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记者从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获悉,上海2.25万余名高中生参与专项化体育课程,每个专项班平均不到23人,全面实现小班化教学,总共涉及26个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掌握两项可以伴随终身发展的体育技能。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42
【相关文献】
1.略谈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与“参与式互动”学习的结合 [J], 丁红
2.中小学开展体育课程专项化的可行性和发展路径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俞彪
3.体育专项化教学对高中女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r——以上海市嘉定区两所高中为例 [J], 徐梦琴
4.《2017体育课程标准》与《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比较与分析 [J], 苏新全; 夏浔
5.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 [J], 王紫云;董翠香;鲁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18•【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科研探索 学习实践 研修发展——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研修特色

P66体育教学/2021年第2期(二)以“三乐、三多、三自”推进文化育人的实践落实从文化引领到以具体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实践抓手是检验海派文化育人价值的试金石。
在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俞定智逐步构建形成了小学体育“三乐”、初中体育“三多”、高中体育“三自”的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俞定智通过创设有趣、巧妙的活动情境和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玩中学,趣中学,动中思”,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习惯,进而形成了小学体育兴趣化的“三乐三巧”教学实践点(图3)。
初中体育多样化既是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延伸,也是高中体育专项化的过渡。
初中体育多样化应在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基础上,兼顾“体育中考”的特殊需求,开展多个运动项目、多样练习方法、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而形成初中体育多样化的“三多”教学实践点(图4)。
高中体育专项化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了传统的以年级、班级进行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强化了“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的实践导向。
有助于使学生掌握2~3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 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高中体育专项化的“三自”教学实践点 (图5)。
综上而言,俞定智从文化育人的视角,提炼出了“三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点,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体育教学间的实体联系,推进了体育教学的结构化、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不同学段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提高,为新时代海派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7-3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七[EB/OL]./jyb_xwfb/s5148/201211/t20121124_144823.html.[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7.《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5]陆遵义.上海学校海派体育文化继承 与创新的探索[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1(03):22-25.[6]沈建华,马瑞,卢伯春.海派学校体育 文化形成、特征与传承[J ].体育科研,2013,34(04):82-86.[7]陈月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园体育 文化建设初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8):15-16.(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00241)科研探索 学习实践 研修发展—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研修特色文/苏王飞1 俞定智2 姜旭锋1 于生德2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进策略

体育教学/2019年第10期P53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进策略文/田 来 董翠香 王立新 薛成博摘 要: 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文本资料分析、课堂教学观测、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首批专项化改革试点学校进行调研,以了解其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
结果表明:试点学校实行专项化课程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主要成效有: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专项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水平有所提高;学校体育环境和氛围日益改善。
其主要问题有: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有待完善;专项教师缺口较大,场地器材不足;缺少配套的专项化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评价标准。
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的推进策略有:施行分类、分层推广策略,加强试点学校专项化课程改革执行力;建立基于专项化课程改革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场地、器材,提高利用率,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生选课系统,制定专项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本。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推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0-0053-0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上海市教委于2012年启动了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工作,17所高中成为首批试点学校,至2017年已有112所高中成为专项化试点学校。
基于这一背景,及时总结试点学校在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探寻试点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对有效落实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全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背景下,对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和推进策略进行研究更具借鉴价值。
一、调研过程与方法为深入了解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的实践情况,课题组成员走访了17所首批试点学校,收集了大量文本资料,包括学校专项化改革实施方案、专项化课程改革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案等,观摩了试点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校园体育活动,对试点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部分体育教师、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高中体育专项化足球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的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DOI:10.16655/ki.2095-2813.2007-1579-2383高中体育专项化足球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的研究①——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张庆忠(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 200124)摘 要:为了进一步推广校园足球活动,提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体育专项化足球项目的开展效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高中足球学生运动技能考核标准。
该文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及实验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其中实验法从多部位颠球、折线运球、运球射门、折返跑及比赛能力5个方面进行考核,在每个考核项目后设置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并给予不同的权重比例。
为了更好地反映高中体育专项化足球专项班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水平,将高中体育专项化足球专项班的学生按运动技能考核指标分为3个层次,全面反映各个阶段学生的足球综合运动技能水平。
关键词:足球 高中体育专项化 运动技能 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4(a)-0198-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Football Skills in Senior High School——Take the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NG Qingzhong(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ampus footbal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high school sports specialized football project i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high school football students' sports skills is formulated. Therefore, the literature metho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are adopted to carry out effective exploration.The experimental method is evaluated from five aspects, namely, the multi position ball, the broken line dribble, the dribble shot, the turn back run an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index is set after each assessment item, and different weight proportion is given. In order to better ref lect the football skill level of the students in senior one, senior two and senior three in senior high school sports specialized football class, the students in the special football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ar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index of sports skills, which comprehensively ref lects the comprehensive sports skill level of students in each stage.Key Words: Football; High school sports specialization; Sports skill; Evaluation standard1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足球项目作为高中球类运动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较好地推动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5.10.18【实施日期】2015.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体〔2015〕57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策略探究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530299)李崇摆[摘要]“教会、勤练、常赛”是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教学新要求、新任务。
“教会”是开展“勤练”和组织实施“常赛”的前提;“勤练”是增强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保障;“常赛”是培养体育精神和运用运动技能的有效方式。
文章结合学校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开展现状,从课程理念、选课形式、教学时间、课堂质量、课外活动等角度提出相关策略,对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教会、勤练、常赛[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2-0071-03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在不少学校已经实施多年,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开展选项教学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对专项化发展的需求,采用与传统行政班授课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给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
纲要要求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其中,“体育选项走班制”及其实施也得到了正确解读,强化“教会、勤练、常赛”则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必经之路。
对于如何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从而实现“教学双革”目标,是教师接下来要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一、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推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实施笔者认为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教会、勤练、常赛”,首先要对其理念和目标进行了解、把握。
在体育选项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递进的过程,即理解、掌握、运用。
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小结-北虹高级中学

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情况小结一、学校概况1、基本情况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140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曾被评为“上海市虹口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我们体育组老师们所带领的运动队也曾多次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大力推行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促进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借着这股东风,我校于本学期开展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运行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小组,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运行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学校体育现状目前,我校学生的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
近三年来,学生体质测量数据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与理想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而在运动技能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女生。
这些现象会使他们成为未来的家长后,也同样会对他们孩子的体育不够重视,如此循环,才使得现今整个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平均值。
二、实施情况介绍(一)实施目标本次专项化改革在原有常规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课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选专项,男女合班进行教学,针对某一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知识得到明显提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希望通过本次体育专项化课程的实施,达到以下4个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能熟练运用1~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和规则,且能够自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和课外体育锻炼,并对该项目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身体发展:通过专项身体素质学练,能够学会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发展专项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

班代永歹2020/10A专题研究近年来,上海市七宝中学办学成效显著。
面对学校优质发展的高目标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学业质量高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如何发挥全面育人、健身育人的作用以此促进七中学子身体素质、生命质量的提高?七宝中学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梳理与特征分析,对高中体育课程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文/上海市七宝中学姚蒯【摘要】本文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梳理与特征分析、学科核心素养扌旨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优化路径的探索等方面,阐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七宝中学体育课程如何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转型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体育课程上海市七宝中学体育工作及课程设置坚持以健身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着力培养阳光健美、进取向善,具有良好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七中学子。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校各项体育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屡获殊荣。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被关注,其在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
我校自2016年加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以来,如何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以点促面,助推全体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高,始终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同时对进一步深化与提升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的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学校教育在于创造条件发展人。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我校“人文、研究、创新”办学要求,我们深入开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实施的优化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推进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仁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我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夯实学科基础的通识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专项化课程以及助力学生特色发展的高阶特需课程组成。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独家整理6篇)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独家整理6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一:题目: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摘要:高中学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 每天的学业负担很重, 体育教学就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重要保障, 同时, 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快速发展, 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他们对于自己需要什么已经有了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 因此, 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能在生活中自觉锻炼体魄, 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只有具有了强健的体魄, 才能以更加积极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所学科目多, 还要承受高考的压力, 整个身心都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 而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 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身体, 形成强健的体魄;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得到短暂休息。
而且, 在这一阶段, 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体育教学, 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养成健康的身体, 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加强体育意识培养高中生因为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 每天生活的重心都是学习, 因此,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 要让学生对终身体育这个概念有全面的认识, 因此, 体育理论课程教育必不可少, 这样, 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适量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接受终身体育的理念,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强健体魄、增强体能, 并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只有接受了相应的体育理论课程教育, 才能提高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知能力, 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所在。
体育锻炼不能盲目进行, 而是掌握相应的锻炼方法, 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进行锻炼, 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理想功效。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模块教学的方式,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重构,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丰富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体系,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可以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课程体系构建: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设置,以及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2. 教学方法探索: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0年16期┆125研究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刘新平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要求学校在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各项发展。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校不管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高中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课程就是体育,并且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本针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当前,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改革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逐渐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引起了重视[1]。
近年来,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展开,其指导思想为健康第一,并且体现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因此,为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必须做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其综合发展需求。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认识不到位在改革过程中,有些学校不能正确的认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期间,不能准确掌握改革重心,对学生专项技能培养及专项化体育教学过度重视,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体育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在很多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同时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教育理论素养的培养,还应掌握必要的运动专项技能及教学能力。
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这一内容,没有了解教体育教师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依然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进而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融合,加大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的难度,最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造成不利影响[2]。
(三)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高中体育教学考评体系也应该随着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改革而加以完善,但是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单一化的考评体系,与体育专项化教学客观要求不符合,不能对班级每位同学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不利于课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最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造成影响。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摘要:体育锻炼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体育改革的目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体育教师对专项化教育的概念不清楚,师资力量也不足,专业的教师少,教师的专项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是现在专项化体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根据这方面问题提出;把握教学的核心,要清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职前师资”3个方面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大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多方面协调工作,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专业化体育的目的发挥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中体育;体育专项化教学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门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让高中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养成相应的体育习惯。
一、高中体育实施专项化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飞速提高,身体也需要得到有效的锻炼。
学生身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高中生应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达到专项化教学的目的,才能发挥专业化教学的最大作用,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收益、全面发展的教育概念指导下,进行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已获得初步的成效。
首先,体育专项化必须符合得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生长特点,这个年龄段的逻辑思维正处于成熟阶段,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精力也比较充沛,喜欢运动。
而且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大部分还存在逆反心理,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去花心思去做。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行篮球教学改革篮球教学的开展对篮球教师有着很严格的要求,篮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篮球专业技能,增加对篮球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实施到日常教学中来。
例如:学校在教学期间可以组织篮球教师进行篮球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讲座,也可以与其他学校互相切磋学习,学习其他学校在高中体育上的特长,弥补自己学校在专项化教学上的不足和缺点。
高中体育论文(优秀范文8篇)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为国家体育事业开展不可或缺的根底。
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得到了快速开展,为各项体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开展时机。
下面是高中体育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高中体育论文第一篇:高中体育课程实效性突显的意义与策略摘要: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强调的也是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教师很少去考虑和研究。
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得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实现增强体育课程实用性的作用,并在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实效性;措施;一、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一)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够高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压缩自己活动的时间,挤出时间安排其它学科的学习。
学生本身也认为体育课对于目前的阶段存在的意义不是很重大,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体育课程的安排是浪费学习时间。
学生的认识缺乏,导致体育课程变成无关紧要的学科。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考察依据是成绩,这似乎成为高中学校评判老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正由于这样的弊端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实效性的认识缺乏。
(三)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较少同样的,高中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出于理解学生平时的压力,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活动。
有些老师那么是组织学生简单地学习一些体育知识,但是方式也是教师对动作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跟着老师做就可以。
但是,大局部教师在讲解时学生都是抱着偷懒的心态,消极对待。
根据调查,高中大概根本都是一周安排一节体育课,但其实这样的课程安排想要起到锻炼身体和学习一门体育技能是很难的。
二、体育课程实效性突显的重要意义(一)强健体魄,休养身心首先,体育课程的开设是让学生能够锻炼身体,到达强健体魄、休养身心目的。
高中学生由于天天上课时间安排得很满,自由活动的时间其实很少,再加上天天处于高压状态之中,加强身体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总结》的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总结》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0.01.08•【字号】•【施行日期】2020.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总结》的通知各区体育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市体总秘书处:现将《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2019年度工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好2020年工作计划。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2020年1月8日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总结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体育,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奋斗目标,聚焦“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共同努力下,在全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下,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创新体育发展模式,提高体育治理能力,建设高质量上海体育,为新时代上海发展贡献了体育智慧。
一、全民健身事业多元拓展体育设施供给多元。
超额完成年度实事项目,全年共在公园、绿地和社区中新建改建112条市民健身步道、76个市民球场和34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评选出21条“魔都最美健身步道”。
与市教委等单位共同发布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和导则,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建成85个智慧健康小屋。
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加大公园绿地体育健身设施配置力度,丰富市民身边的健身空间。
会同市农业农村委,积极研究制定了郊区乡村健身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
2023年度体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7篇【通用文档】

2023年度体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7篇【通用文档】体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篇1一学期就这样匆匆然结束了,回想这一学期,有许多方面需要静下来认真思考,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工作指明方向,总结如下:一、体育教学我们学校已申报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它的特色之一: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
虽然足球的教案书写较简单(与其它体育课教案书写形式,内容有差别),但是它的技术动作教学对我来是很困难(上学时学过,但很久没练习了,很生疏)。
所以,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自己通过看图示、看视频,来练习,在技术较为成熟时,在传授给学生。
现在,情况变得好了许多,我们每周开设了两节足球课,每位学生自备一个足球,课堂的密度达到了60℅;同时足球社团也按照计划,有教案的进行训练。
二、校级联赛我们每级每班成立了男、女足球队,每队都有队员8—10人。
再2015年11月份,学校组织了“校长杯”班级联赛,共16场比赛,最后六二班的男子足球队获得冠军;五二班的女子足球队获得冠军。
三、镇级联赛在2016年元月,镇中心校组织了校际联赛,我们学校的足球队以10:1胜了陈沟学校;以2:1胜了新民小学。
学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其他队队员的喝彩和称赞。
但是,我们与我们制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这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教学成绩本学期,我们学校的田径队、跳绳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2015年10月参加了洛阳市的“河洛跳绳节”,获得了一等奖;2015年10月底,取得了李村镇秋季运动会田径组第一名,跳绳组第一名;2015年11月,取得了伊滨区秋季运动会田径组第一名、跳绳比赛第二名,小学组总分第二名。
成绩已成为过去,明天还有很多工作去做,我们现在静下来就是更加认真制定明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好明年的任务,按照安排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去落实,找差距,去改进,去完善,我相信明天会做得更好。
体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篇2一学期的工作已临近尾声,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让我记忆深刻。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一)概念辨析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借鉴传统教学形式基础上的变革,与体育选项课与体育专项化教学在形式上较为相近。
体育选项课是以学年或期为基本时间单位,按照学校实际设置运动项目,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运动基础选择项目进行上课。
其特点是依据体育教育原理与规律,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制定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评方式等,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潜能。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特点是以运动项目为突破口,跨越年级和班级的界限,以学生已形成的爱好和特长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开展分专项、分层、小班化教学,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是以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为核心,鼓励学生在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上持续地学习三年,在该项目上学有专长,并能学以致用,强调了运动技能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以及可持续性,保障了运动技能掌握的课堂练习时间、学校持续学习时间等关键要素,从根本上最大化的满足了运动技能的习得。
体育专项化教学借鉴了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形式,却又不同于体育选项课,把体育专项化教学等同于体育选项课是对体育专项化教学认知的窄化。
二者的区别在于:(1)属性范畴的差异性。
体育选项课是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隶属教学论层面,体育专项化教学是课程模式,属于课程论范畴,二者所属的上位概念存在着差异性。
(2)实施对象存在差异。
二者都以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等实施分班教学,但二者在运动项目选择基础和实施对象上存在差异性。
体育选项课适用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相对薄弱的学习对象,依据学生兴趣实现运动项目分班与分层,体验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经历,使运动兴趣得以稳固和集中,按照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蓝图,该方式适合“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
体育专项化教学是以学生已经形成的爱好与特长为前提,进行运动项目选择与分层教学,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适合经过中小阶段体育多样化学习的高中学生。
体育教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模板5篇

体育教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模板5篇1.体育教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模板一、基本情况分析马屿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省示范小学、省传统体育学校曾多次出赛浙江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并长期为各院校体校等体育专业技术学校输送大量人才。
作为马屿学区小学届的龙头学校,马屿镇中心小学不仅在主学科上保持风范,同时在综合学科也保持领头羊的作用,引导乡镇农村体育发展。
我校目前拥有40个班级,两千多名学生。
在本校“内练素质,外塑形象”的校旨引导下,作为体育教研组要向化的目标奋斗,为办一流学校贡献砖瓦,今年的教研组成员都有是精兵强将,他们的积极性高,这一切,都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更好的锻炼自己,在新学期里,体育教研组投入更多的时间支搞好教研,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二、指导思想“强其体魄,健其心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体育教学课时,发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开展业余训练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主要任务及目标体育教研组力争在本学期里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考验,努力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把教师、学生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将完成以下任务:1、积极配合市、学区、校体育工作计划,实施落实体育措施。
2、组织教师上好每节课,按时检查教学常规,严把备课,上课质量关,积极总结好的教学方法。
3、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让他们劳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职工他们强身之道。
4、发现特长生,培养精华,开发潜力,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5、做好大课间的开展,并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与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四、方法措施1、做好班主任和代课教师之间配合工作,顺利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2、做好常规工作,坚持常规月检以保证教学高标准,保质保量地正常运行,严把备课,上课质量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研究综述
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于2012年在上海市率先展开,时至今日,改革已进行四年有余。
在高中阶段实行专项化体育教学,可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上推高校体育和下引初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以及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的重要一步。
1体育专项化教学概念的研究
有关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严桢荣早在1988年就在《体育教育专项化初探高中及高等院校体育改革初步设想》中将其释为“专、高、实”,即按照学生的兴趣能力进行专项化教学,掌握一两项终身锻炼的技能,对少数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提出高标准[1]。
他认为专项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体育尖子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样的解释偏向于竞技体育,不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
姜泓水和贺蕾则认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学生实际运动水平为依据,开展分专项、分层次、小班化教学[2]。
李世宏的解释是: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专项化”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3]。
笔者将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有别于竞技体育中的专项化,其目的不是选拔体育苗子,而是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旨在为终身体育目标服务;第二,体育专项化教学以学生兴趣、能力为依据,利于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2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开展现状的研究
2.1有关教学内容的研究
靳团以篮球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背景下的篮球教学的教学内容[4]。
代文娟则是对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教材、辅助教材和介绍性教材做了研究[5]。
2.2有关教学效果的研究
张雨时对试点高中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专项化教学更能够展现出专项学习的系统性,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教学效果[8]。
司东阳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专项化体育教学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对比研究,证明体育专项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所起的作用明显[9]。
薛成博和董翠香则是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取得的成效进行研究[10]。
2.3对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是为了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以便对教学过程作出修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马瑞和丁燕姝对首批17所高中进行了考察,总结出17所试点高中的教学评价体系特点[11]。
苏新全则是总结了复旦附中足球专项课的评价方式[6]。
同样是复旦附中,王红英以操舞类课程的评价为切入点,对复旦附中的操舞类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与总结[12]。
3关于实行高中体育专项化必要性的研究
武旎从学生发展的延续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否定了现行的普通体育课,提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13]。
刘敬行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专项技术是体育的灵魂和根本[14]。
李世宏认为,实行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是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措施、适应学校体育实现“三位一体”目标的客观要求、贴近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需求、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需要[3]。
4存在问题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衔接小学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薛成博等人认为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专项师资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尚未整体推进,各学段体育教学改革缺乏衔接性[15]。
俞彪在对上海市静安区学校进行调研时,总结出了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①体育专项课程总体供给水平不足,供给结构失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②专项教学没有配套的大纲和教材;③由于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体育资源的统筹需要有政府引导和组织协调;④专项体育课带来的安全问题[16]。
李国民等人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调查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学生兴趣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和改革措施缺乏可持续性[17]。
李世宏认为,当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遭遇的主要问题是“体育专项化”教学概念的不明晰及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理论和管理体系研究缺乏[3]。
5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开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研究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开展的因素时,也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王红英等人将影响操舞类课程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原因归结为:①人力因素;②物力因素;③财力因素;④其他因素,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求和评定指标[12]。
刘蓉珊也从师资配备方面表达了对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担忧[7]。
目前对于影响专项化教学开展的因素研究还比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场地、资金等。
6关于优化策略的研究
薛成国和董翠香从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积极性、构建完整教学体系、课程标准与教材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10]。
王红英围绕教师、场地、举办比赛以及课程评价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2]。
程俊认为除了在项目设置和体育教师技能的提高方面需要关注以外,还要做好选课的前期工作,向学生介绍每一项运动项目考核内容和标准,以及对身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18]。
李世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定位问题。
其次,从师资来源、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三方面增强师资力量。
再次,完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
学评价体系,增强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教学理论支撑。
最后,建立“多方协调、分工合作”的管理体系[3]。
而李国民则另辟蹊径,提出改“强化自身”为“强化团体”,强化新团体的整体功能,打破校际联盟壁垒,以实现教学资源在临近学校之间的共享[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