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18•【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高中体育教学实施方案

高中体育教学实施方案一、前言。
高中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高中体育教学方案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3. 培养学生的体育自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情况,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项目,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2. 体育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讲解教学、对抗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体育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2. 注重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激励和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组织体育考试。
定期组织体育考试,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 注重综合评价。
除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团队合作精神、竞技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发展情况。
六、教学保障。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服务。
合肥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合肥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及合肥市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我市办学质量的新跨越。
二、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立足我市实际,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广提供经验。
2.通过实施工作的开展,加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3.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
4.全面加强全市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的继续教育,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都能得到发展。
5.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深化,建立适应新课程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具有合肥市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
2.难点:各县(市)区、市属学校的硬件和资源的不同,导致不能统一实施,须区别对待。
四、课程改革实施的组织机构1.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王勇副组长:叶传平、瞿福焕成员:各县(市)区教研员及市属学校教研组长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组组长:瞿福焕副组长:王晓光组员:吴青松、蔡家元、孟祥瑞、辛艳军、黄敏五、课程改革的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设置(一)课程的变化1.名称没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课程目标的改变:由原来的五大领域目标改为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计划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实现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本计划围绕环境、部门、主要内容、数据分析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安排。
一、工作环境与部门:计划以我国高中阶段为实施范围,涉及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部门,如教育局、学校、体育教师等。
二、主要工作内容:分析现有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挖掘问题与不足;结合教育改革趋势,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中体育课程模式;对改革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制定实施策略,推动改革方案的落实。
三、数据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数据,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课程改革实证依据。
四、实施策略: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同度;开展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定期评估改革效果,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本计划旨在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国高中体育课程设置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深入分析现有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挖掘问题与不足,结合教育改革趋势,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中体育课程模式,以推动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二、工作内容本计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数据,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为课程改革实证依据。
2.课程改革方案设计:结合国家教育改革趋势,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中体育课程模式,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3.改革方案实施与推广:制定实施策略,推动改革方案的落实。
包括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同度;开展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定期评估改革效果,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分别设置各种专项教育
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体育教学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项目上的基本技能、体能和实战能力。
1.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别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2.兼顾基础训练与专项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3.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
5.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专项培养的过程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方向的专项课程。
如篮球、足球、游泳、田径、
体操等;
2.注重基础训练,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设立竞技班,加强学生的实战技术和比赛习惯的培养;
4.组织比赛、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竞技体育的规则和精神;
5.积极与社会资源联动,借鉴其他学校和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教学质量和
学生的竞技水平。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的竞技水平,有利于小部分学生在特定项目上的发展和突破。
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应试教
育压力、教师水平不足、资源不足等挑战。
五、结语
体育教育不仅是传统的体育技术和体育知识,还关乎健康生活、身心锻炼、团队协作
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断探索和完善此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体育教育与时俱进。
高中体育课课改方案

高中体育课课改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而高中作为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体育课教育也应该越来越重视。
本篇文档将探讨高中体育课的课改方案。
现状分析当前高中体育课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性不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强调动作技能的学科,在很多学校中是难以针对个体特点进行指导的。
部分学校所有学生都上的是同一节课,教师往往难以判断学生的特点。
2.课程简单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往往只是简单的按要求完成一些可能无意义的动作,能力培养和特点发掘方面不足。
3.学生参与度低:由于同一节课往往有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会出现一些学生对于体育课的不喜欢、乃至于逃课等情况。
4.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个学校、甚至同一个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不统一,教育质量、方法等参差不齐。
课改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规划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运动特点等进行分组,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支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强化课程深度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课程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知识传授。
在教学中应该倾向于开展团体性和个人性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发掘潜能。
同时,还应推广更改革创新的体育项目,如攀岩、健身操等。
增加学生参与度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发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活动中。
此外,课程设置上可以注重兴趣拓展,开展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活跃程度。
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锻炼身体,并且从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试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试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近年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逐渐受到关注。
专项化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体育特定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专项化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此外,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配套训练也应包括在教学计划中。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成绩。
针对不同话题,学生可以选修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更大程度地体验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快乐,并通过地地道道的实践体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需要开发不同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精细地学习各类运动或技能,提高学生对某项运动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选修课程应该覆盖不同难度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课程。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跨项目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选修篮球、排球、田径、武术等课程,采用“小班教学”的方法并配备专业教练,让学生均衡地得到个性化训练。
三、增加实践课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需要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体验各类运动项目、参赛经历和对训练的实际理解。
学生需要多参加学校、区县等组织的比赛,与其他高中学生交流与竞技。
这些实践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竞技精神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比赛、实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育产业中涉及到的交流协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工作。
总结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以及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专项化教学改革,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让学生在体育领域取得更好的表现。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作者:张新喜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26期摘要: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新课改趋势增强的产物,也是促进课程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涵养,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身体育技能方面的培养,仍存在一定欠缺。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必要实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协调好各项教学管理体系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改革管理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b)-0007-021 实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1.1 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引导,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建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推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有魄力、身体素质高、人格健全的全面型人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以逐渐实现将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看,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力。
1.2 以“三位一体”的要求作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均要求学校坚持“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现为:其一,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其二,完善学生的运动技能培训,让学生掌握一项有益的运动技能;其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因此,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应该将“运动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生拥有一项运动技能后,通过各项体育活动的参与所获得的成就感,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形成良好的完善作用。
1.3 以兴趣目标作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目标作为体育改革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的体育运动参与动机;通过兴趣爱好的指引,为学生创设更为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真正做到“既爱体育运动,又爱体育课”,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作者:张瑞通来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04期【摘要】自国家提倡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开始,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时刻牵动着教学工作者的心。
本文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现阶段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剖析,并由此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教学改革的问题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从《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的颁发,不难看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更是国家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由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一系列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则是在国家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如何开展相关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性操作,也为其他地区在教学改革上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方法。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必要性“健康第一,全面育人”。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而这句话也道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那就是,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此增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青少年身处在网络包围的环境下,习惯性地对着手机电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压力大,青少年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而通过高中体育专项化的教学,可以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开展体育锻炼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又可以为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身体又得到很好的锻炼。
此外,高中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需要有专项化的教学,来激发其更加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策略2.1 现阶段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主要问题2.1.1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体育课程的忽略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应试层面,加上体育测试并非是升学的必修课程。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摘要:体育锻炼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体育改革的目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体育教师对专项化教育的概念不清楚,师资力量也不足,专业的教师少,教师的专项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是现在专项化体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根据这方面问题提出;把握教学的核心,要清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职前师资”3个方面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大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多方面协调工作,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专业化体育的目的发挥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中体育;体育专项化教学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门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让高中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养成相应的体育习惯。
一、高中体育实施专项化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飞速提高,身体也需要得到有效的锻炼。
学生身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高中生应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达到专项化教学的目的,才能发挥专业化教学的最大作用,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收益、全面发展的教育概念指导下,进行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已获得初步的成效。
首先,体育专项化必须符合得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生长特点,这个年龄段的逻辑思维正处于成熟阶段,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精力也比较充沛,喜欢运动。
而且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大部分还存在逆反心理,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去花心思去做。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行篮球教学改革篮球教学的开展对篮球教师有着很严格的要求,篮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篮球专业技能,增加对篮球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实施到日常教学中来。
例如:学校在教学期间可以组织篮球教师进行篮球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讲座,也可以与其他学校互相切磋学习,学习其他学校在高中体育上的特长,弥补自己学校在专项化教学上的不足和缺点。
高中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范文

中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教学支配的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等,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明白方向。
但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使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这是各地特殊是各校需细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001年6月,教化部颁发的《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变更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化部总体规划基础教化课程,制订基础教化课程管理的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学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主动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化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状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支配,规划地方课程,报教化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经教化部批准,省级教化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运用的课程支配。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爱好和须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03年4月,国家颁布了《一般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
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更,这种变更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将放宽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
三级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敏捷性,从而真正体现课程实施统一性和敏捷性的结合,这对一般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教化部统一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化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学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践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课程改革理念,推动我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与创新,促进我校高中教育水平全面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3.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课程理念: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入新时代,勇挑重任,提出了“品质、品位、品格”的“三品”办学主张,在学校先辈所提出的“理、宜、均、恒”体育思想浸润下,以育体、育德、育心为理念,以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体育特长生发展为着力点,致力于不断构建全面参与、提升能力、追求卓越的校园体育氛围。
创新提出了学校“四全育人”体育课程理念,构建起全校体育育人大格局。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在高中体育课程实施中,科学设置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取得全面发展。
2.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全面体验体育角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高中体育课程实施中,利用 SE 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长,在合作学习中担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同角色,全面体验各类体育角色,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方案目录一、实施方案概述 (3)1.1 实施背景与意义 (3)1.2 实施目标与原则 (5)1.3 课程设置与安排 (6)二、课程内容与模块 (7)2.1 课程模块概述 (9)2.1.1 基础模块 (9)2.1.2 技能模块 (10)2.1.3 知识模块 (11)2.1.4 评价模块 (13)2.2 课程内容细化 (14)2.2.1 基础模块内容 (15)2.2.2 技能模块内容 (16)2.2.3 知识模块内容 (18)2.2.4 评价模块内容 (19)三、教学资源与条件 (20)3.1 教学场地与器材 (21)3.2 教学资源库建设 (22)3.3 教师队伍建设 (23)四、教学实施策略 (24)4.1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4.1.1 课堂教学方法 (27)4.1.2 课外活动组织 (28)4.1.3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29)4.2 教学评价体系 (30)4.2.1 评价标准与方法 (31)4.2.2 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32)五、教学组织与管理 (34)5.1 课程教学计划 (35)5.1.1 学期教学计划 (37)5.1.2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37)5.2 教学组织与协调 (38)5.2.1 教师教学安排 (39)5.2.2 学生分组与学习小组建设 (40)5.3 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 (42)六、实施效果评估与改进 (43)6.1 效果评估指标 (43)6.1.1 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44)6.1.2 教学质量改善 (45)6.2 改进措施与建议 (46)6.2.1 教学方法改进 (47)6.2.2 教学资源优化 (48)6.2.3 教学管理优化 (49)七、实施保障与支持 (51)7.1 政策保障 (51)7.2 资金保障 (52)7.3 技术支持 (53)7.4 社会资源整合 (54)一、实施方案概述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高考体育改革方案

高考体育改革方案第1篇高考体育改革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制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改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体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考体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应试倾向,难以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
为此,本方案旨在完善高考体育评价体系,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多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高考体育评价体系。
2.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1. 考试内容改革(1)增加体育考试科目,涵盖体能、技能、健康知识等多个方面。
(2)调整考试项目,注重考查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和团队协作。
(3)提高考试难度,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考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
2. 评价方式改革(1)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3)鼓励学校开展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高考体育成绩的一部分。
3. 政策支持(1)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体育教育。
(3)完善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4. 社会参与(1)加强与体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2)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
(3)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共同培养孩子体育锻炼习惯。
四、实施步骤1.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高考体育改革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 逐步推进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改革,确保改革措施平稳落地。
3.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高考体育改革的认识和支持。
4. 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改革措施。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探索与实践: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意义、实践案例、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背景及意义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导致体质下降、肥胖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专项化教学改革旨在通过专项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
这一改革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
二、国内外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案例介绍与分析在国内,上海市率先开展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上海市的改革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条件,开设了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同时,通过模块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每个专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国外,美国和日本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专项化教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美国的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日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多样化的专项课程,如剑道、柔道、游泳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项化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作用及影响专项化教学改革通过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
同时,由于每个专项的学习周期相对较长,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2024年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与计划范例(3篇)

2024年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与计划范例一、指导思想遵循我国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学风、班风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校体育锻炼水平,助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动体育教学科学化进程,构建以学生为本、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其生动、活泼地成长。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3、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妥善管理学校体育器材,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材情况分析(本部分内容缺失,需补充具体教材情况分析。
)四、主要任务1、确立德育为核心,全面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格局;2、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以体育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4、全力以赴,做好今年体育高考队的准备工作,确保取得优异成绩。
五、具体实施与措施1、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执行;2、由体育委员负责组织课堂集中活动;3、对体育场地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4、体育器材的归还由体育委员负责分配;5、每学期至少安排五节体育理论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024年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与计划范例(二)为指导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秉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则,确保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将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展开。
具体目标如下: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确保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工作重点与举措1.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确保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合理。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