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体 育 专业 化 ” 的 具 备 科学 衔 接 、 循 序 渐 进 的 学 校体育
课 程 与 教 学 发 展新 体 系 。
四 是 以 “ 高 中 体育 专 项 化 ” 课程 改 革 为 契 机 , 全
面 更 新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理 念 , 推 动 包 括 体 育 与 健 身 课 、 课 外 体育 活 动 、 体 育 社 团 、 运 动 队 、 学 校 体育 竞 赛 等 在
兴趣
,
阻碍
了学生专
项技能
的提
高 ;
因 兴 趣 或 适 应度
的 原 因 想 调 换 其他 专 项 课 的 部 分 学 生 会 出 现 技 能 跟
不 上 的 问 题 能 力 有 限 的 学 生 在 强 调 集 中 统 一 的 学 ;
习 标 准 下 兴 趣 大 打 折 扣 。
2. 学 生 对体育 专 项化 课程 实施 反 馈情况
第 一 , 高 中 生对 专 项化 课 程概 念 认 知 情 况 。 体 育
专 项 化 课 程 的 相 关 概 念 主 要 依 靠 体 育 教 师 根 据 文 件 精神 对 学生 进 行普 及 和 传达 , 宣 传 力度 与 执行 力 不 够
导 致学 生 对 体 育 专项 化的 了 解 程 度 不 足 , 从 而 影 响 了
研 究 并 对 体 育 专 项 化课 程 的 落 实 提 出 建 议。 ,
【 关 键词 】 高 中 体 育 专 项 化 课程
“ 高 中 体 育 专 项 化 ” 一 词 来源 于 上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颁 发 的 文 件 。 它 以 学 生 兴趣 为 出 发 点 , 以 项 目 为 核 心 , 打 破 学 校 体 育 传 统 行 政班 制 度 , 按 照 学 生 兴趣 与 技 能 的 水平 重 新组 建 班 级 , 采 用 小 班化 分 层教 学 , 学 生 选 择 一 到 两 个 项 目 , 通 过 三 年 不 间 断 学 习 , 形 成 一 技 之 长 的 教 学 方 式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18•【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行策略研究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行策略研究在全面系统的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统筹新一轮体育教学规划,上海市教委在2012年初着手探索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并在上海市17所试点学校进行试运行。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在“健康第一”和“立德树人”核心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为了学生的终身和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从学生兴趣着手,激发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驱动,使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至少两项及以上的专项技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养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17所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运行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专项体育教师及学生重点调查对象,以其他尚未实行专项化课程改革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辅助调查对象。
在对试点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上海市17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旨在为后期的全面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推进策略。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学生身心等得到全面发展,专项技术及专项体能得到发展,学练程度明显加强。
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和专项运动技能水平稍有改善,对80分钟专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有所提升。
试点学校场地、器材得到改善,专项教学环境相对好转,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和谐浓厚。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仍有诸多问题存在。
在管理方面,市级专项化教学改革尚未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校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运行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专项课标、教材等指导性文件;体育教学改革一体化、系统化尚未健全;专项教师缺口较大,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部分学校场地设施制约专项教学发展,选课和排课有待完善。
浅析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要性

高中体育 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高 中阶段学生正处 于从 青 学校 自身情况逐 步的开展教学改革 , 要重视 青年体育教师在未来教 春发育的高峰 期逐渐转入平稳发育并不断成熟 的时期 . 知识 不断丰 育改革 中的巨大作用。但 是只是粗略提及我 国体育改革的问题 , 没 富, 这 个阶段的学生对体育锻炼 的兴趣爱好趋 于稳定 , 大部 分学生 有从教师的角度解读 新课 程标 准 . 在如何让 体育专业化教学与我 国 喜欢参与体育运动 , 乐于观赏精彩 的体育 比赛 , 但是对 于体 育课和 学校体育结合方面缺乏进 一步探讨 。 课问操却没什么兴趣 , 耐力 素质下降严重 , 尤其值得注 意的整体
层次性 、 开放性 、 动态性特点决定 了体育教学原则 内容研究和体 日本从小学到高中 , 都是每周两节体育课 , 每节 5 0 分钟 。体育 性 、 新 的体 育课程改革初期会不 课的 内容不会任 由体育 教师的兴趣和专长来安排 , 必须严格执行文 系的构 建将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
华。 展“ 高 中体育专项 化” 教学 改革试点工作 的通知》 , 其指导 思想是在 近年来 高中教学改革加速 , 教学 内容在不断更新 , 体育课也 改 高中打破年级和班级概念 , 根据学生 的喜好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 次 成 了体育 与健 康课 , 大幅度地增加 了健 康教育 的内容 , 但是教材 的 的 体 育 教 学 ,通 过 不 同 与 以往 的 教 学 方 式 采 取 兴 趣 激 发 式 教 学 , 使 更新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需 求仍有差距 学生实际运动能力并未得 得学生真正 的掌握 1 — 2 项运动技能 这次的改革体现 出了因材施教 到显著提升 。造成这种 睛况的原因主要是教材与学生需求脱节 , 使 的原则 , 具体实施纲要清晰 , 针对 性强 , 特色 突出, 改革 目标明确 , 具 学 生主动性下 降。 2 、 国外教学改革对我们 的启发 备很高的可实施性 ,是在充分调研 以及科学论证 的前提下提出 的, 符合二期课程改革精 神 , 从 学生 的角度 出发 . 真正有 助于学生掌握
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作者:陈柯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2摘要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科育人等方面的功能并未得到完全有效发挥,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缺乏健身能力和自觉锻炼意识,学校体育需要进行突破和改革。
作为学校体育的主渠道,中学体育课程内容存在严重交叉,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体育专项,未能在一个专项上持续地学习和巩固,从而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久而久之,影响体育健康的发展,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会随之越变越差。
持续数十年的传统中国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试验,让高中体育课变成学生们快乐的课堂。
为摆脱体育教学功利色彩,充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挖掘体育的德育价值,高中体育专项化备受推广。
本文从专项化理论出手,阐述专项化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意见一、研究现状作为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学生未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体育专项,未能在一个专项上持续地学习和巩固,从而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这些问题长久以往必将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为此,教委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上海市教委率先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希望“上推”高校体育,“下引”小学初中体育,带动本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乃至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推动包括体育课、课外活动、学校体育竞赛、体育社团、运动队建设等在内的整个高中体育的深化改革,探索学校体育改革全新的方式、路径、管理和保障模式。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意义(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地位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以体育课程引领高中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也有利于大、中、小学整个学校体育体系的联动建设。
上海市十二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上海市十二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2012年,上海市教委推行改革《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旨在遵循“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正确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选择1-2项运动项目并形成运动专长,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十二所试点高中的体育专项化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专项化教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对体育专项教学现状、体育师资现状、保障条件、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做出了如下研究:1.十二所高中里首批试点高中三个年级同时开展,而二期试点高中均没有高三年级的参与,首批试点高中的开展规模更大。
2.首批和二期师生对专项化教学理念的认知比较充分,但存在差异性;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得到了90%以上体育教师的支持;7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专项课,学生专项学习兴趣浓厚、动机多样、态度端正。
3.上海市专项化试点高中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所占比例为27.8%;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中教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66.9%;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能力偏弱;教师的运动专项趋向集中于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等。
4.学校开设专项比较广泛,但由于师资、场地等现实原因仍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男女生在专项选择上有显著差异性。
5.体育专项化教学大纲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教学目标执行情况良好;教师教法和学生倾向的教法存在出入;教学评价不能合理、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现状,存在重定量、轻定性,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缺点。
6.体育专项化教学揭示出师资匮乏(二期试点高中缺乏师资的现象更显著)、场馆不足、教师执教水平偏低的现状。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项化教学的效果。
7.专项课程实际地位低下;体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福利待遇偏低;乃是影响体育专项化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浅析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要性

浅析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要性李国旸;徐治平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如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迫切.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李国旸;徐治平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000;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J], 刘武进
2.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 [J], 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杨再淮
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J], 刘武进
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J], 刘武进
5.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J], 刘武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导致了学生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而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减少和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近些年来上海市教委推行改革《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是推进和深化上海市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遵循“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正确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运动专长,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教委指定的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内的17所改革试点学校的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现状做了抽样调查和研究。
在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改革不足之处。
笔者作为一线改革实践者在翻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广泛调查的各校改革举措和结合本校改革实践,全面了解到由于受各个学校师资、场地、体育传统等因素影响,各试点学校的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已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因实施过程中新颖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对所有的高中都是第一次实施,大都遇到了师资薄弱、场地匮乏、教学评价不合理等相类似的问题和难点。
本文通过对复旦附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全面改革模式专门研究,并深入了解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改革的各试点学校实施现状,针对各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对策与建议。
以便更好地为在上海市各类学校高中阶段推广体育专项化课程提供有益借鉴和实践经验,对进一步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
第三批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教委体[2016]69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12.16
【实施日期】2016.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
(沪教委体〔2016〕69号)
各区县教育局: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遴选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的通知》(沪教委体〔2016〕57号)精神,在学校申报和区县推荐的基础上,经市教委审定,确定上海市大同中学等74所高中为本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名单详见附件)。
各区县教育局要积极配合支持试点学校开展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学校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切实落实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下阶段在全市更大范围内开展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附件: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名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6年12月16日
附件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三批试点学校名单。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作者:王紫云董翠香鲁茜来源:《体育教学》2021年第12期摘要:深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其校本化实施是当前上海市高中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例,尝试探寻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分别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学校的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34-03自2015年頒布《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至今,上海市已推行了5批试点学校,基本实现了全市覆盖,有效地促进了上海市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提出在全国各省市高中(包括上海市)落实。
《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对上海市专项化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深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的实施,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所处的水平和应达到的课程目标出发,根据本校体育资源,结合学生需求对《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方案,并加以执行和评价的过程[1]。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三级课程管理的最终阶段,是课程价值落地的重要环节,能准确反映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将《课程标准》理念融入学校的体育课程,并有效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当前专项化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二附中”)创办于1958年,为上海市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中,其努力构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图1),课程改革已走在中国基础教育前列。
上海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改试点

上海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改试点
记者8月17日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今年将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范围,目前已新吸纳南洋中学、民立中学等21所高中成为改革试点学校。
与此同时,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也将于今年正式启动。
2012年11月,上海17所高中开始首批试点“专项体育课”,在试点基础上,今年持续推进此项改革,并编制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以及9个重点项目教学大纲。
据介绍,试点学校将参照学生兴趣和实际条件,确定开设专项教学的项目,优先保证学校传统强项发展,高度重视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
选项工作以学生选项优先,统一调配为辅。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组织管理,“专项体育课”仍将实施小班化教学,专项班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
根据指导意见,考虑到学生在同一项目上的体能素质、技能水平等方面差异,同一专项学生也将实施分层教学,如设置基础班、提高班等;当学生人数仅为一个班时,将在班内实施分层教学。
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新体系的科学衔接,上海小学体育
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也将于今年正式启动,22所小学和23所初中成为首批试点校。
(吴振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体育课程改革试点
学校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08.14
•【字号】沪教委体〔2015〕44号
•【施行日期】2015.08.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
单的通知
沪教委体〔2015〕44号各区县教育局: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15﹞30号)精神,在学校申报和区县推荐的基础上,经我委审定,确定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等21所高中为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第二批试点学校;确定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等23所初中为本市“初中体育多样化”
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确定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等22所小学为本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确定徐汇、闵行、宝山为本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整体试点区。
名单详见附件。
各区县教育局要积极配合支持试点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各试点学校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切实落实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下阶段在全市更大范围内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附件:
1.“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第二批试点学校名单
2.“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单
3.“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8月14日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高中体育课程专项化改革之我见

高中体育课程专项化改革之我见作者:王靓元颜一瑞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摘要学生站不住,跑不了,稍微运动量大些就呕吐、晕倒。
当人们质疑大学生体质的时候,往往会将矛头指向高中体育。
面对高考升学压力的大环境,处于尴尬边缘境地的高中体育教学是否能勇于突围,唤醒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上海教育与体育界正在试图做出解答。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在首批17所高中进行了试运行。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运动习惯养成、运动专项水平提高、终身运动伙伴的建立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指导思想“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青少年学生运动习惯养成、运动专项水平提高、终身运动伙伴的建立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教委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高中阶段,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使学生在1到2项体育兴趣项目上持续地进行学习,争取在3年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专项体育技能。
二、专项化改革预期目标(一)构建全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二)使学生“锻炼成为一名业余体育专业者”。
三、体育课“大变脸”2013年1月至7月,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各区县所辖的17所高中7000多名学生中开展了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共设置20个专项;100个项次,其中较集中的专项依次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等8个项目。
在专项化教学中,学生按兴趣选项后重新编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共编设310个专项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在二三十人。
有7所学校、4个专项、9个项次实施了分层教学,涉及篮球、足球、健美操、游泳四个项目。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新课程教学2021年第12期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㊀武丽娥㊀马效凤㊀㊀ʌ摘㊀要ɔ专项化教学改革是高中体育的热议话题㊂本文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展开论述,通过介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阐述改革的意义㊂在课程设置㊁组织方式㊁项目配置㊁场地及师资队伍构建㊁评价体系设定等方面提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施行措施,进而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合理落实途径,以期通过改革方式的优化,进一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水平㊂ʌ关键词ɔ高中体育㊀专项化㊀教学改革㊀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当今高中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㊂其中,专项化教学改革策略的提出,改善了高中体育长期让位于高考应试学科的情况,更新了教师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认知㊂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展开的同时,人们的体育教学意识不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更是为如何探索出一条适配于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合理育人途径而进行思考㊂一㊁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一)概述随着各高校中 体育专业化 教学模式的推行初见成效,在 以人为本㊁健康第一㊁全面发展㊁终身受益 的体育理念的支撑下,我国就高中体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域内,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的教学改革战略㊂在2012年,上海市率先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 高中体育专项化 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此为依托,通过将学生的兴趣与竞技水平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上海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㊂(二)现状随着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直至2017年,在全国落实体育专项化试点的学校已有112所㊂体育教学长期在大㊁中㊁小学的不同教育阶段中,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重复㊂但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综合性提升体能的过程,还是倡导拼搏精神㊁弘扬竞争意识的综合发展体系㊂体育是由各专项组成的大类,只有通过结构,就各专项执行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果㊂为此,在掌握一至两项体育竞技项目的理念支撑下,专项化体育教学试点工作逐步展开㊂其以 上推 高校教育, 下引 初中㊁小学体育作为期许,通过传统观念的革新,深化了体育的基本内涵㊂(三)意义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践行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锻炼意识以及终身锻炼理念的构建,形成大㊁中㊁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有机联动与协同发展,进而不断提升体育的教学地位㊂②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在掌握体育技能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学生的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如体育活动课㊁体育社团㊁体育俱乐部等,进而优化了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㊂③完善高中体育课程调整,如通过在课程中将学生分为运动员㊁裁判员㊁志愿者,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体育素养,并将学生运动员等级与现有运动员等级进行挂钩,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性㊂二㊁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一)课程类别及时间设置体育教学是 体 和 育 两大理念的综合呈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承载着育体与育人两大任务㊂为保证在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理论的同时,稳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需要通过课程类型的有效设置,辅之以合理的实践安排,最大化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㊂例如,可以将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基本课和体育专项课,其中体育基本课为40分钟,体育专项课为80分钟,可在高一上学期的起始阶段,就体育专项课程,在相应试点学校内进行不同类别专项体验课的设置,引导学生领略并体验体育专项化的教学风格,并为后期的选择提供入门级基础㊂并且在高一的下学期,相关学校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开展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在既有的体育框架中,增设一到两次的专项课和一至三次的基础课,其中专项课的设㊃061㊃教学管理JIAOXUEGUANLI置最好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两节或者下午,以不影响其他课程为前提㊂此外,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强化体育专项课与体育社团㊁校运动队的衔接性,以此开展相应的专项竞赛活动㊂(二)组织规模及人数把控为保证体育专项化的有效开展,需要在体育专项课设置的过程中,就人员的配置制订合理的落实策略,进而保证体育专项课在有效的组织架构下进行稳步的推进,并且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授课人数,依据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资源的配置㊂例如,可以通过统计年级内的总体学生数量,进行混编制的专项化授课,即依据学生的选择,在年级内打乱自然班编制,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兴趣,进行多个专项体育教学班的混编㊂可以将四或五个班级的人员打乱,采取混编,分成若干小班级,基础课以正常模式授课,专项课将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约30人,以便于竞技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员的配置㊂其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进行跨年级人员混编,并采用25人制的班级进行授课,对于某一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体育大项,可以考虑通过开设多个授课专项班的形式落实这一项目的教学工作㊂(三)项目安排及学生选课在选择专项化授课项目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引入相应的体育项目㊂实际的教学项目的开设,要依据区域内的教学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进行项目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生的自主选课㊂形成体育中的项目选修体系,就每一个开设的项目,执行俱乐部式的管理模式,依据学校的自身条件进行项目的合理开设,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㊂例如,可以在校内初步设置四至八个大类的体育项目,若有拓展需求,可以加设健美㊁形体㊁毽球㊁跳绳等相关小项目课程作为补充㊂此外,在学生的选课阶段,需要通过信息的收集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设置科学的选课形式㊂例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将较为适合某一项目的学生挑选出来,通过双向选课的形式,提升学生与体育课程的适配性,并且可以在学生选课的阶段让学生选择三个选项,以此在某一项目人数超标时,进行学生的调配㊂(四)场地构建和师资打造场地㊁师资等硬件资源是进行体育授课的基础条件,为保证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合理开展,需要通过场地等配套设施的构建以及师资条件的优化,完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目标㊂例如,在场地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要围绕学校的专项化教学项目,通过配套设备的引进,区分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并就每一项目的报名人数以及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场地范围的设置㊂就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具有多年体育实战经验的教练员㊁裁判员对学生在专项领域内进行指导,构建梯队化的师资队伍,以此满足专项化体育教学的需求㊂(五)评级指标及专项内容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中,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入队指标,另一方面为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指标㊂例如,在学生对专项的选择过程中,要构建一个统一的选拔标准,并依据日常的体育成绩进行择优录取,以完善每一个俱乐部的队员配置,提升专项化体育教学的针对性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要依据体育实战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学生的评价㊂三、结语综上所述,为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持续升级,需要契合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推进体育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适配于新时代的发展,不断挖掘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意义㊂这就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构建良性的组织架构,并且通过管理模式的升级,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依靠评价指标的制订,完善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规范性,构建与时代协同发展的体育模式㊂参考文献[1]杨殷俊.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存在的障碍及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6).[2]王海兰.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的分析[J].农村青年,2019(12).[3]宁义.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J].新课程,2020(33).㊃161㊃。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课程的改革实践探索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武术课程的改革实践探索
高幕峰
【期刊名称】《非遗传承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一、高中体育专项化的背景及意义2012年12月7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
定在“高中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并将其简称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随后,上海市教委于2013年选取17所高中学校,开展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高幕峰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理论成果现状分析 [J], 李丹丹
2.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J], 李国民;归明;董春华;李正华;
3.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成效、问题及推进策略 [J], 田来; 董翠香; 王立
新; 薛成博
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张敏
5.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范毅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体育课程标准》与《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比较与分析

《2017体育课程标准》与《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比较与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而《2017体育课程标准》和《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则是当前国内较为重要的两套课程标准,它们分别代表了全国和地方层面的课程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这两套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有何影响。
一、《2017体育课程标准》概述《2017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课程标准。
这一标准以“培养健康素养、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要求和教学要求。
其中包括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二、《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概述《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一套地方性课程标准,主要是为了适应上海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这一标准在参考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地方特色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更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三、比较与分析1. 教育理念的差异《2017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强调全面发展和健康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提出了更具体的学科要求和实践指导。
2.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的不同3. 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的差异在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上,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7体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而《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专业化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实施路径和评价标准。
四、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影响从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2017体育课程标准》和《上海“专项化”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
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0.18
【实施日期】2015.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
知
(沪教委体〔2015〕57号)
各区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
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10月18日
附件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
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在“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较大变
化,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育人等方面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学生体育素养、自觉锻炼意识和自主健身能力有待提升,学校体育亟需通过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三)高中学段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是构建未来本市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有利于以体育课程改革引领高中体育工作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学校体育的联动建设。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