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2020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校园艺术节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琴弦传入听众的耳朵
B.演奏时,用力拨动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源的振动频率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2 . 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墙壁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4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火车从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有所变化.那么当火车疾驶并向我们靠近时,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
A.越来越低
B.越来越高
C.先变低后变高
D.先变高后变低
5 . (2017•镇江卷)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
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
6 . 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
7 . “在公共场所,请轻声讲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8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无关
B.“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0 . 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是18dm
C.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光在真空中2s内传播的距离大约是6.0×108m
11 . “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
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
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
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
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
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
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
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12 .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节奏
D.音色
13 . 图中,甲、乙是先后两次敲鼓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D.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14 .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15 . 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一定改变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二、多选题
16 . (双选)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三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丙三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A.甲乙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B.丙声音的音调比乙声音的高
C.甲丙两声音的音调相同
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
17 .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
B.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
C.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
D.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三、填空题
18 . 如图为某班级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
(1)甲图说明声音在_________中能传播;
(2)乙图中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不断地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19 . 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当小强吹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________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20 . 隔空充电真能实现吗?没错,一家名叫uBeam的公司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无线充电模式,可以利用超声波
将电力隔空输送到4.6m外的地方.超声波是由发声体______产生的;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将其传播到4.6m的地方,需要____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题
21 .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__。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22 .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
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3 .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_____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丙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_________不同。
24 .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题)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数据:
(2)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_____法.
(3)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_____.
(4)教室应安装双层还是单层玻璃的窗户,避免室外噪声干扰效果好:_____.
25 .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6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__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________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B.仅起放大作用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