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详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CO2、有机的碳氢化合物和含氧 烃类,醛、酮、酸等。
41
(1)CO 人为来源:
C+(1/2)O2→CO C+CO2→2CO 天然来源: 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 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
42
CO的去除 a、土壤吸收
43
b、与HO·自由基的反应
44
CO的停留时间及浓度分布(约0.4a) 环境本底值随纬度和高度有较明显的变化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
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大气环境 中污染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存在 状态等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来源、分布、 迁移、转化、累积、消除等过程中的 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和变化规律,探 讨大气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
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工 业化、交通现代化,尤其是煤炭、石 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空气中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甲烷、颗粒物、铅、砷、汞、 镉、氟等有害物质大量增加而造成的。 因此,控制大气污染的任务也相当繁 重。正是全球大气污染的加剧,导致 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危害的频繁发生。
3
排入大 气中的 烟尘随 风扩散
4
枯树-有 害气体 污染的 恶果
5
6
钢铁厂排放的废气
7
火力发电厂排烟 污染大气
8
排入大 气中的 烟尘随 风扩散
9
工厂 烟囱- 旧式工 业带来 的危害
10
温室气体排放
11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 N2:78.08% O2:20.95% Ar:0.934% CO2:0.0314%
含碳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
24
1、含硫化合物 (1)SO2
①危害:刺激人体呼吸道并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呼 吸困难;对植物也有危害。
②来源与消除:煤和石油的燃烧 大气中的SO2约50%会转化形成硫酸或硫酸根,
另50%可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③SO2的浓度特征:体积分数为(0.2-10)×10-9
25
37
空燃比与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关系
38
(4)NOX的环境浓度
全球总平均值NO为1.0×10-9,NO2为 2.0 ×10-9
39
(5)NOX的危害
NO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弱血液 的输氧能力。
NO2的浓度较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
NOX还是导致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重要 污染物质。
40
3、含碳化合物
的水汽。 (3)由于水汽充沛和对流强烈天气复杂多变。 (4)对流层下部湍流。
17
2、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地方
特点:
(1)空气基本无对流,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 (2)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很 少有天气现象,透明度极高。 (3)在15-60km的范围内(平流层上层),厚度 约20km的臭氧层。
②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在高温(>2100℃) 氧化生成NOX。
34
35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 ①燃烧温度
36
②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化学计量空燃比:燃烧完全时,即无过量的 O2时,空气与燃料组成的混合物被称为化 学计量混合物。(汽油:14.6)
“富”燃料:空气的量少于化学计量的量; “贫”燃料:空气的量多于化学计量的量。
55
甲烷 无色气体,性质稳定,在大气中的浓度
31
2、含氮化合物 N2O、NOX(NO、NO2)
土壤中NO3-经细菌脱氮
32
(1)NOX的来源与消除
城市大气中2/3来自汽车等流动燃烧源 的排放,1/3来自固定燃烧源的排放。NO占 90%以上,NO2占0.5-10%。
最终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 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33
(2)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 ①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
47
(2)CO2 来源:
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 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甲烷转化、 动植物呼吸以及腐败作用和燃烧作用。
48
CO2的环境浓度
49
50
51
52
53
CO2的危害 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使近地面大
气变暖。
54
(3)碳氢化合物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烃类 化合物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活性的大小, 把烃类化合物区分为CH4和NMHC两类。
45
CO的城市浓度较非城市浓度高得多。城 市CO浓度与交通密度具有直接的关系。
46
CO的危害 CO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的输送,
使人体缺氧窒息,排入空气扩散、氧化。 作为大气污染物CO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
空气中存在的CO也可以导致臭氧的积累: CO+2O2→CO2+O3
CO是一种温室气体,可导致温室效应。
自由电子,又称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 波
21
5、逸散层(外层)
特点:
(1) 500km以上高空 (2) 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 (3) 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 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22
23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按物理状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按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化学组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稀有气体:He、Ne、Kr、Xe 痕量组分:H2、CH4、CO、SO2、NH3、
N2O、NO2、O3
12
二、大气层的结构
13
14
15
16
1、对流层: 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极89km,云雨主要发生层,夏季厚,冬季薄。
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温度降低0.65℃。 (2)空气密度大,集中了整个大气的3/4和90%
18
19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约80km的高度。
特点:
(1) 空气更稀薄 (2) 无水分 (3)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 低 (-92℃) (4) 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 离。
20
4、热层 从80km到约500km的地方
▪ 特点:
▪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 ▪ (2)大气更为稀薄; ▪ (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O2城市浓度变化规律
26
SO2体积分数在近地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7
不同高度上SO2体积分数随风向的变化
28
风速和SO2的分布关系
29
SO2体积分数典型日变化图
30
(2)H2S 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 还原产生。
本底值一般为(0.2-20)×10-9
41
(1)CO 人为来源:
C+(1/2)O2→CO C+CO2→2CO 天然来源: 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 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
42
CO的去除 a、土壤吸收
43
b、与HO·自由基的反应
44
CO的停留时间及浓度分布(约0.4a) 环境本底值随纬度和高度有较明显的变化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
大气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大气环境 中污染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存在 状态等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来源、分布、 迁移、转化、累积、消除等过程中的 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和变化规律,探 讨大气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
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工 业化、交通现代化,尤其是煤炭、石 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空气中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甲烷、颗粒物、铅、砷、汞、 镉、氟等有害物质大量增加而造成的。 因此,控制大气污染的任务也相当繁 重。正是全球大气污染的加剧,导致 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危害的频繁发生。
3
排入大 气中的 烟尘随 风扩散
4
枯树-有 害气体 污染的 恶果
5
6
钢铁厂排放的废气
7
火力发电厂排烟 污染大气
8
排入大 气中的 烟尘随 风扩散
9
工厂 烟囱- 旧式工 业带来 的危害
10
温室气体排放
11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 N2:78.08% O2:20.95% Ar:0.934% CO2:0.0314%
含碳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
24
1、含硫化合物 (1)SO2
①危害:刺激人体呼吸道并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呼 吸困难;对植物也有危害。
②来源与消除:煤和石油的燃烧 大气中的SO2约50%会转化形成硫酸或硫酸根,
另50%可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③SO2的浓度特征:体积分数为(0.2-10)×10-9
25
37
空燃比与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关系
38
(4)NOX的环境浓度
全球总平均值NO为1.0×10-9,NO2为 2.0 ×10-9
39
(5)NOX的危害
NO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弱血液 的输氧能力。
NO2的浓度较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
NOX还是导致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重要 污染物质。
40
3、含碳化合物
的水汽。 (3)由于水汽充沛和对流强烈天气复杂多变。 (4)对流层下部湍流。
17
2、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地方
特点:
(1)空气基本无对流,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 (2)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很 少有天气现象,透明度极高。 (3)在15-60km的范围内(平流层上层),厚度 约20km的臭氧层。
②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在高温(>2100℃) 氧化生成NOX。
34
35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 ①燃烧温度
36
②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化学计量空燃比:燃烧完全时,即无过量的 O2时,空气与燃料组成的混合物被称为化 学计量混合物。(汽油:14.6)
“富”燃料:空气的量少于化学计量的量; “贫”燃料:空气的量多于化学计量的量。
55
甲烷 无色气体,性质稳定,在大气中的浓度
31
2、含氮化合物 N2O、NOX(NO、NO2)
土壤中NO3-经细菌脱氮
32
(1)NOX的来源与消除
城市大气中2/3来自汽车等流动燃烧源 的排放,1/3来自固定燃烧源的排放。NO占 90%以上,NO2占0.5-10%。
最终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 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33
(2)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 ①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
47
(2)CO2 来源:
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 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甲烷转化、 动植物呼吸以及腐败作用和燃烧作用。
48
CO2的环境浓度
49
50
51
52
53
CO2的危害 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使近地面大
气变暖。
54
(3)碳氢化合物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烃类 化合物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活性的大小, 把烃类化合物区分为CH4和NMHC两类。
45
CO的城市浓度较非城市浓度高得多。城 市CO浓度与交通密度具有直接的关系。
46
CO的危害 CO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的输送,
使人体缺氧窒息,排入空气扩散、氧化。 作为大气污染物CO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
空气中存在的CO也可以导致臭氧的积累: CO+2O2→CO2+O3
CO是一种温室气体,可导致温室效应。
自由电子,又称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 波
21
5、逸散层(外层)
特点:
(1) 500km以上高空 (2) 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 (3) 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 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22
23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按物理状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按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化学组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稀有气体:He、Ne、Kr、Xe 痕量组分:H2、CH4、CO、SO2、NH3、
N2O、NO2、O3
12
二、大气层的结构
13
14
15
16
1、对流层: 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极89km,云雨主要发生层,夏季厚,冬季薄。
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温度降低0.65℃。 (2)空气密度大,集中了整个大气的3/4和90%
18
19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约80km的高度。
特点:
(1) 空气更稀薄 (2) 无水分 (3)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 低 (-92℃) (4) 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 离。
20
4、热层 从80km到约500km的地方
▪ 特点:
▪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 ▪ (2)大气更为稀薄; ▪ (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O2城市浓度变化规律
26
SO2体积分数在近地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7
不同高度上SO2体积分数随风向的变化
28
风速和SO2的分布关系
29
SO2体积分数典型日变化图
30
(2)H2S 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 还原产生。
本底值一般为(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