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七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
内容摘要: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阅读教学的主体----朗读;阅读教学的关键----质疑;阅读教学的方法----创新,阅读教学的收获----展示。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阅读的正确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学习方法朗读质疑创新展示
本人所在的南亩山区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见识比较狭窄,阅读能力和水平很一般。在多年的农村教学中,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中总是注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在课堂上拼命的讲一些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条条筐筐。总是不断的灌输学生的一些知识,忽视如何具体的在阅读理解和兴趣的培养。理论很多,而学生答题的效果就不好。现在,新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很重要,实践也是重要。所以,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事多年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经过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朗读
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不会电脑,对于电教化的知识接触较少。阅读水平也很肤浅。而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中学,还没有适应中学的语文教学。在语文阅读中需要循序渐进,多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去把握。好的是农村的孩子勤奋,吃苦耐劳。读书的兴趣很好,兴致也很高。所以多从兴趣方面入手。用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朗读。就是从读书中悟出一些方法,提起兴趣。在读声中开始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多读成为孩子们对文章的基本认识。多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在朗读当中品位一篇优美的文章,感悟她的语句,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领会文章、鉴赏文章、写作文章都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简单获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一直以来我多总结为,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定要先想办法让学生去朗读。在早读和晚读中,督促他们多去朗读,大声的读。甚至要求去背诵相关的优美散文,古文就一定要求多背。那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让语文课堂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阅读教学的关键---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对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综合的结果。学习思考,思考就是要质疑,如何去阅读思考,去把握文章的内涵呢?阅读了思考到了什么问题,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学生的思想多有懒惰的一方面,如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去进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很重要,而且需要老师多观察,多从不同方面考虑,设计最好的问题去让学生思考,形成多样的答题形式。南亩的学生害羞,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总是逃避。为了让他们能多提问,我就放下身段,和他们成为朋友,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具体教学中就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文章通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
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学生回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我认为恰当的点拨时机,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这一步很关键,引导好了,学生就会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阅读思维。在今后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方法,并能够知道终身学习。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南亩学生知识面狭窄,需要创新难度大。只有从平时的一些点滴事情去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观察问题的角度,不断去积累,就会去思考和变化,形成创新。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探究,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当中,文中开头对比了多个大城市的冬天情况,形成了多样的理解,而最后在描述济南的冬天的时候,重点讲述了下雪的济南,并且描写的很细腻,把那种温暖真情表现出来。为什么会写出“温情”的特色呢?从这个方面去思考。打破过去那种一味的赞美。而是细致的描述出了那种感觉,所以我觉得要充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新意识,并能够指导我们进行阅读和思考。
的确,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喜欢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备课时要多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逆向思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品质,善于求异的素质,使得求异思维得到发展。所以在平时,我觉得老师也要多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别人的新理论,对自己的教学的创新也有帮助。所设计的阅读教学的问题也更能不断创新。
四、阅读教学的收获----展示
在教学中,学生贯彻落实了以上理论,如何获取收获的喜悦,检查自己的成果呢。我充分认识到学生阅读文章,思考理解后,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就满足他们的欲望,让其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者是形成了阅读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总结理论和方法,然后推举代表来展示,从而能够充分的提起同学的兴趣,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多鼓励农村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成就感。增进对读书的欲望。
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文中,我让学生假设了多种情况,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并且对诸葛亮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出奇不意”的想法,让学生也好好实践了一回,上讲台阐述他们各自的看法和理解。通过多种战况进行分析,对司马懿的多疑虑,不果断的做法有很好的认识。通过学生发言,收集一些好的方法和理论,表扬和鼓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不段的展示和对比中,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也就间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的语文成绩。升华了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所以我认为,朗读、质疑、创新,展示既是教师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才起步,要教会他们的知识理论有很多。因为他们是中学阶段阅读的基础,要充分的教会七年级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我们语文老师的担子很重,我们要研究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我们才更有把握的去教学。要使学生在新课标准下,扎实有效的学习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正所谓:授人以渔,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