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狂犬病的药 张仲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的药张仲景
是的,你没听错!这不是街头贴的老军医忽悠广告,而是来自经方应用的真实故事。

江西永丰一位张姓用户来电,说他一亲戚小孩一月前被一野狗咬伤,最近开始出现发烧,畏水,说胡话等急发症状,因家住山区距离县医院路途遥远,他当地就近抓药,在几天内就缓解了该孩童的狂犬症,一周后该孩童便下地与常人无异。

这个方子就是下淤血汤,原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是一剂破血下瘀,通络止痛的方剂。

下淤血汤的方证为:小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水恐惧,或见恶露量少而色紫暗;或见恶露不下,月经痛或闭经,舌干口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无华,甚则肌肤甲错,或有青紫斑,指甲青紫不荣,或神疲乏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舌苔黄燥,脉沉、涩、弦、迟。

其方组成为:桃仁 4g、大黄6g、土鳖虫 10g。

下淤血汤原来并未用于治疗狂犬病,而是近代的扩展应用。

已故名医叶橘泉曾指出:本方(下瘀血汤)也治被疯狗咬伤之狂犬病(恐水症)的特效验方,临床不用丸而用散,方以桃仁、大黄各三钱(11克),土鳖虫7只,共研末,加蜜三钱(11 克),老酒一杯,水煎,连渣服用不拘剂数,小儿减半,孕妇不忌,初服大便泄下如鱼汤猪肝状,小便如苏木汁,药力尽则大小便正常,仍须继续服之,要以大小便清楚无恶物为度,不可中止,恐余毒为患,以至复发。

如果非疯狗所咬,则大便仅见溏泄而已。

我认为狂犬症实为毒入血分,瘀血蓄热之症,排瘀下血乃为上乘治法,下淤血汤正和病机,是为顺治攻下法。

各位看官若不信,再提供一则狂犬病医案:黄道六医案:1956年8月,余在某某县人民医院搞中医药治疗“乙脑”试点,该县某区转来一狂犬病人,不能见水,喝水时要用毛巾遮目,方可饮下,病情十分严重,院领导召集全院医务人员会议,并邀余参加,讨论治疗方案。

西医称狂犬疫苗早已用过,效果不显,别无良法。

征询余之意见,爰书《金匮》下瘀血汤方,嘱即配服。

翌日晨,果下恶物甚多,怕水尚未尽除,嘱继续配服原方,恶物下尽,病亦霍然。

下瘀血汤配制和服用方法如下。

处方:生大黄9克,桃仁7粒(去皮尖),地鳖虫7只(活去足,酒醉死)。

配制和服法:上3味共研细末,加白蜜9克,陈酒1碗,煎至七分,连滓服之。

如不能饮酒者,用水对和,小儿减半,孕妇不忌。

空腹服此药后,别设粪桶1只,以验大小便,大便必有恶物如鱼肠猪肝色者,小便如苏木汁者,如此数次后,大小便如常。

不拘剂数,要服至大小便无恶物为度,不可中止,如留有余毒,则有再发之虞。

如服后大小便正常而无恶物者,非狂犬病也。

愈后不禁忌。

余用本方治疗狂犬病多例,屡试屡验。

(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2):41)
值得感慨的是,现代西医多认为狂犬症为不治之症,仅能依靠疫苗预防,大大小小的医院也拿来当成赚钱门道,一针狂犬疫苗要将近1000元。

却不知张仲景在1800年前已提供了解决方案,上述例子中,治好那狂犬病的方子仅需花区区几元钱,孰是孰非,相信各位看官已心中了然下瘀血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为妇人产后瘀血内停致少腹疼痛而设,原文如下:“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
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原方为“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蠊虫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

该方组方、制备蕴含深义,《金匮玉函经二注》曰:“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

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逐之。

•回复
•1楼
•2014-02-03 23:55
•举报 |
相关的贴子
•109有个吧友得了狂犬病,这病有办法治吗
•47被疯狗咬不打狂犬疫苗会不会的狂犬病
•32吃了狗吃的东西会不会得狂犬病
•1050狂犬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内心!


•bj灰兔

方舟水手
9
土鳖虫是一味中药,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即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并且有溶栓机制。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雌虫长约3cm,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

头小,向腹面弯曲。

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

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

触角丝状,长而多节。

前胸盾状,前狭后阔,盖子头上。

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

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