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虬高一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

殷虬高一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
殷虬高一化学海水中的氯教案

上海新华教育教学教案

教务签字: 主管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学科:化学 授课课题: 海水中的氯

年级:高一 学生姓名: 郭菻伶

授课老师:殷虬

课时计划:2小时

授课日期时间:

20XX 年 10 月 6 日 15:00-17:00

一、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理解氯水和漂粉精消毒的原理 三、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并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 难点重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漂白精的成分和消毒作用

3.氯气和水反应、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4.分析氯水中哪种成分有漂白作用

5.漂粉精的消毒原理

教学过程 一、 讲述新课的重点概念和分析上次家庭作业(15分钟) 二、 传授新课:(85分钟)(内容见附页) 三、 本堂课小结(15分钟) 四、 布置家庭作业(5分钟)

作业 一、 记住所讲知识点回家复习

二、 找出现阶段在学校不懂的知识点

结 课堂进度:按计划完成 □ 提前完成 □ 推后完成 □ 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接受情况:完全接受 □ 部分接受 □ 不能接受 □

课堂表现:非常积极 □ 比较积极 □ 不积极 □

作业完成: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学生意见反馈:

学生签名:

上课内容:海水中的氯

I.相关知识回顾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强酸、强碱的电离方程式。

(3)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基础知识。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

(1)Cl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II.新知识点讲解

一、氯气性质的研究

1.氯气的初步认识。

氯气常用来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杀菌。

氯气曾用于制造化学炸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氯气,造成2万多人伤亡。

某工厂曾因发生氯气泄露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中毒事件。

通过阅读上述资料,你对氯气有何认识?

从上面资料可知,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少量时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从上面资料可知,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嗅氯气气味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注意:当嗅未知气体的气味时,无论它有没有毒性,都应当采用与嗅氯气相同的方法。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50mL氯气,再吸入10mL水,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剩余30mL氯气,生成约10mL淡黄绿色的溶液。

实验表明,氯气能溶于水,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淡黄绿色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常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氯,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的氯。氯气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生成的水溶液称氯水,饱和的氯水呈淡黄绿色。氯水的颜色随浓度减小而变浅。

思考:

液氯和氯水有何不同?

解析:液氯是纯净物,是氯单质的一种存在状态,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氯水是氯气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能导电。

3.氯的原子结构。

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分子首先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氯气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先离解称为氯原子。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电子式:

从氯原子的结构可以推测,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得到电子,成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常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4.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理论推测: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8个电子稳定结构。金属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稳定结构。因此,氯气与金属易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检验

①氯气与铁反应

把细铁丝绕城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梗,另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点燃火柴梗,待火柴即将燃尽时立即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褐色的烟。

点燃

化学方程式:Fe + Cl2----------FeCl3

FeCl3溶于水,得到棕黄色的FeCl3溶液(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实验注意事项:做金属燃烧实验时,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内应有少量的水或者沙子。因为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溅落到瓶壁上,易导致集气瓶破碎。

②氯气与铜反应

把一束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起来,集气瓶里充满棕色的烟。

点燃

化学方程式:Cu + Cl2------------CuCl2

CuCl2溶于水后,生成的溶液颜色随浓度变化而有所不同。浓CuCl2溶液呈绿色(由于易形成在水溶液中呈绿色的[CuCl4]2-离子),稀CuCl2溶液呈蓝色(由于易形成在水溶液中呈蓝色的[Cu(H2O)4]2+离子)。

思考:上述两个实验现象中,都有烟产生。烟与雾有什么区别?

解析: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有烟生成表明反应的产物呈固态;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有雾生成表明反应的生成物通常是液体或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思考:如何由铁经过一步反应得到氯化亚铁?

解析:氯气的非金属性很强,与铁反应不能直接得到氯化亚铁。但其他一些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它们也可能与铁反应,生成物中铁显+2价。例氯化铜溶液、盐酸等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从导管中逸出的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点燃

化学方程式:H2 + Cl2 ----------- HCl

思考:为什么在瓶口才看到有白雾?

解析:雾是指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氯化氢是气体,若没有遇到水蒸气,就不会有小液滴生成,也就没有白雾。氯化氢在瓶口较易遇到水蒸气,故在瓶口才看到白雾。

将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下,观察发生现象

现象:当强光照射到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时,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释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生剧烈爆炸。

(3)与水反应

探究一:如何知道氯气与水反应呢?

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氯气和水所没有的性质的实验。例:

①将干燥的氯气与干燥的红布条接触。

现象: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②将水与红布条接触

现象: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③将红布条与湿润的氯气接触。

现象:红布条褪色

结论:上述实验表明,氯气与水反应。

探究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氯气分子可以离解为2个氯原子,水分子可以离解为氢原子和氢氧原子团(实质上是有少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之间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显然,氢原子与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它溶解在水中成为盐酸。氢氧原子团与氯原子组合成次氯酸(HClO).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生成的物质是盐酸和次氯酸。

实验检验

如果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应该有盐酸生成。

证明盐酸可以用:

①取氯气的水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红色;

②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中我们发现,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从后一现象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氯离子。

但为何加石蕊试液的现象一般的酸不同呢?难道盐酸与其他酸遇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不同?

我们可以用稀盐酸继续做实验。在稀盐酸的试样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实现结果,溶液呈红色且不褪色。

从上述实验现在判断,反应中除了生成盐酸外,还生成了一种具有褪色作用的物质。它就是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剂,它能释放出游离氧原子而使有色物质氧化而褪色。

科学实验表明,游离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释放出较多游离氧原子的物质具有消毒杀菌和漂白作用。如次氯酸外,还有臭氧、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次氯酸能释放出游离氧原子,游离原子之间再结合成氧分子。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2HClO———2HCl + O2↑

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

②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

③与水反应

④与碱溶液反应

想一想:氯气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物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案:氯化钠和次氢酸

5.氯气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从上述性质中可以看出,氯气可以用于制取某些中啊哟的金属氯化物,制取盐酸,制取漂白剂,用作消毒和杀菌剂。还有氯气用于制药、制聚氯乙烯、制有机溶剂(如氯仿等)、制橡胶等多种用途。

思考题: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接触氯气,有什么现象?

解析: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开始时先生成少量的酸,试纸遇酸变红色,过一会次氯酸的量增大,漂白能力增强,试纸的红色退去变白色。

试设计一个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的装置

实验室里通常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加热

MnO2 + 4HCl(浓)————————MnCl2+ Cl2 ↑+ H2O

二、漂粉精和水的消毒

工业制取漂粉精的方法:将氯气通入到消石灰悬浊液中(注意:不是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澄清的石灰水的浓度比较小,生成的次氯酸钙的量也少,也利于结晶漂粉精固体)

化学方程式:

Ca(OH) 2+ Cl2——CaCl2+ Ca(ClO)2+ 2H2O

思考:怎样使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漂粉精中除了有次氯酸钙外,还有少量氯化钙。

思考:怎样使漂粉精转化为次氯酸?

漂粉精漂白原理:次氯酸盐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次氯酸。

Ca(ClO)2 + 2HCl------- CaCl2 + 2HClO(工业上一般用浓盐酸,这样制取

次氯酸快,效果好) Ca(ClO)2+ CO2+ 2H2O------- Ca(HCO3)2+ 2HClO(直接用漂粉精消毒,遇

潮湿的空气反应)思考:用漂粉精做漂白剂和消毒剂与液氯比较有何优点?

优点: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

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会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 CO2+ 2H2O------- Ca(HCO3) 2+ 2HClO

2HClO———2HCl + O2↑

思考题:

实验室中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还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解析: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实验室中多余的氯气必须被完全吸收。这就要求所用的吸收剂能力强效果好。由于澄清的石灰水的浓度小,吸收能力差,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以很大,吸收酸性气体的速率快,吸收能力强。故实验室里一般选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而不选澄清的石灰水。

Ca(ClO)2与NaClO用作漂白剂各有何优缺点?

在工业上Ca(ClO)2是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值得的,消石灰原理易得,价格便宜,因此用Ca(ClO)2作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成本较低。但纺织工业上用Ca(ClO)2作漂白剂,使纺织品不够洁白,影响纺织品的色泽和质量。

NaClO是由氯气和烧碱制得。在工业生产烧碱的成本远远高于生产消石灰的成本,因此我们尽量用Ca(ClO)2代替NaClO,但是,纺织品漂白时不能还有Ca2+,故较多地用纺织工业上。

家庭作业

一、选择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A.钠离子B.氯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

2.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氯气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氯气不能溶解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Cl2B.氯水

C.NaClO溶液D.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4.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5.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A.HNO3B.AgNO3C.HClO D.NaHCO3

6.在含有+2

Ba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AlO2-B.CO32-C.Cl-D.SO42-

7.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8.下列氯化物中,不能通过单质之间直接制取的是()A.FeCl2B.FeCl3C.CuCl D.CuCl2

9.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中临时没有蒸馏水,可以用自来水配制某些急需的药品,但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A.Na2SO4B.NaCl C.AgNO3 D.AlCl3

1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的氯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离子可以用酸性AgNO3溶液来检验

12.试预测下列哪些物质不具备漂白性()A.Na2O B.Na2O2C.HClO D.NaClO

13.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氯气消毒法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消毒。氯气之所以长期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且成本低

14.可以用于除去氯气中水蒸气的干燥剂是()A.碱石灰 B.浓硫酸C.无水氯化钙D.固体烧碱

15.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就能区别的一组是() A.Na2O2Al2(SO4)3 MgCl2 K2CO3

B.BaCl2Na2SO4CaCO3KOH

C.AgNO3NaCl KCl CuCl2

D.Fe2(SO4)3K2CO3KHSO4BaCl2

三、填空题(42分)

16.前一段时间,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了不要将不同品牌洁污剂混合使用的警告。据报道,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混合洁污剂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Cl-+2H+=Cl2↑+H2O。

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作出如下判断:当事人使用的液态洁污剂之一必定含氯,其中氯最可能的存在形式是和(填离子),当另一种具有(性质)的液态洁污剂与之混合,可能发生上述反应而产生氯气。举例说明这两种洁污剂的名称(家用洁污剂的商品名称)、。

18.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其中丁与乙混合产生的是无色气体。

甲乙丙丁

甲――↓↓

乙↓――↓↑

丙↓↓――↓

丁↑↓――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丁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四种溶液分别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用溶质的化学式表示)。

19.(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

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XX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20.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或者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② X在A、B、C、D中的化合价分别为0、-1、+1、+5。

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

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Y、Z的元素符号:X:,Y:,Z 。

(2)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 ,C ,D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家长意见:

家长签字:年月日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教学课题】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使学生能将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知识应用于所学化学方程式 4.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气和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电视、集气瓶、矿泉水瓶、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布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引入] 师:大家知道我们在家里炒菜时必需要放的是什么? 生:盐 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师:食盐是有那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食盐? 生:食盐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通过海水晒盐。 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也就必然含有大量的氯元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第二段,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并完成讲义上[阅读思考1]题。 生:学生阅读,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 态存在。 [板书]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 找一名学生,说出所做答案,订正 [引导] 师:在自然界氯以化合态存在,那么有没有游离态的氯,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阅读思考2] 生:阅读教材,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 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有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 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 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 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 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 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 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 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 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 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 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 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 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 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 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 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 生成NO2气体。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导学案.doc

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导学案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氯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氯存在形态以及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2.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4.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的主要成分。 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容易____________电子而形成cl-,表现为典型的____________性,其单质氯气具有很强的 ________性。2.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是 ____________,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经研究确认其为氯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知识点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学习气体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等方面进行探究讨论。通过直接观察能够认识气体物质的 ____________;嗅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下表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嗅闻氯气 加水振荡 [归纳总结](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____________,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________)和固态。[迁移应用]1.cl2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可溶于水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③④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排水法收集b.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氯气飘进鼻孔c.氯水和液氯都是纯净物d.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知识点二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探究活动]1.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把变价金属(如fe、cu)一般氧化到________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反应现象:(1)与钠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与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与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 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 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 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 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4、作业设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高中化学--海水中的元素 镁与海水提镁练习题

高中化学--海水中的元素镁与海水提镁练习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有:Cl、Na、S、I等 B.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有:Li、V、I、Br等 C.锂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是热核反应的原料之一 D.粗盐易潮解,是因为NaCl具有吸水性 答案 C 解析碘是微量元素,溴是常量元素,NaCl不潮解,粗盐易潮解是由于含有CaCl 2、MgCl 2 等物质. 2.为防止缺碘给人带来的危害,国家采用在食盐中强制加碘的办法为人们补碘.在食盐中所加的碘是( ) A.KI B.KIO 3 C.I 2 D.含碘的有机物 答案 B 解析食盐中加入的是KIO 3 . 3.下列关于海水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在海水中都能找到 B.1 L海水中所有元素的含量都多于1 mg C.常量元素的质量占海水总质量的99.9% D.尽管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碘,但碘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答案 D 解析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元素周期表中的80多种元素能在海水中找到.某些元素在1 L海水中含量超过1 mg,这些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常量元素;大多数元素在1 L海水中含量小于1 mg,我们将其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的总量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量的99.9%,而不是海水总质量的99.9%.虽然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但1 L海水中含碘量小于1 mg,所以碘元素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4.在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下列化学反应不会涉及的是( ) A.Mg2++2OH-===Mg(OH) 2 ↓ B.Mg(OH) 2+2HCl===MgCl 2 +2H 2 O

C .MgCl 2=====通电 Mg +Cl 2↑ D .MgO +2HCl===MgCl 2+H 2O 答案 D 解析 海水提镁涉及的反应流程是:CaCO 3―→CaO―→Ca(OH)2―→Mg(OH)2―→MgCl 2―→Mg,故D 项反应不会涉及. 5.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④⑤③①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答案 D 解析 由海水中提取镁可知,先在海水中加入熟石灰,使Mg 2+沉淀出来,过滤得到Mg(OH)2,然后再加盐酸溶解、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最终得到无水氯化镁.故D 项正确. 6.物质的量为0.10 mol 的镁条在只含有CO 2和O 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 A .3.2 g B .4.0 g C .4.2 g D .4.6 g 答案 D 解析 发生的反应有2Mg +O 2=====点燃2MgO,2Mg +CO 2=====点燃 2MgO +C.当镁的量不足时,镁条完全燃烧,若0.1 mol 镁全部与O 2反应,则m (MgO)=4.0 g ;若0.1 mol 镁全部与CO 2反应,则 m (MgO)+m (C)=4.6 g ,故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4.0 g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力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