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发展状况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以行业组织为单位,建立完善的估 4. 执行“指纹签到监督制”,估价行 价报告摘要管理系统 业组织对估价人员通过指纹识别方 2. 要求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规定时间 式进入估价报告摘要系统的次数进 内到行业组织进行指纹录入,未在 行统计,规定各估价机构按相应资 规定时间内进行指纹录入的,将其 质等级所要求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列入不予注册名单(如估价师影响 数量的60%以上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到该估价机构在十五项行政许可条 人员每月进行不低于四次的指纹签 件中所规定的条件,通知该估价机 到 构立即予以整改,规定时间内未完 成整改的作吊销或降级处理) 3. 以中房学(或中资协、中土协)名 义,地方估价行业组织转发至各省 地市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登报公告, 同时地方估价行业组织主动将文件 抄送至地方省市房管、国土、工商、 税务、银行等主要委托估价单位。
(二)估价需求缺乏主动性,专业服务与估价收费 不匹配
众所周知,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房地产估价专业人 士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拥有自己的 私人投资顾问,其中私人投资顾问中很多就是房地产估价 专业人士。而在中国,几乎没有普通老百姓主动寻求房地 产估价机构或专业房地产估价师的专业帮助,绝大多数是 被动或是处弱势条件下委托估价机构进行估价事宜,其主 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估价业务体制问题。在老百姓眼里,估 价就是走个流程,从而房地产估价专业服务难以从心理上 得到普通老百姓的认可。
1.以回扣高低论“英雄”
评估机构为了获取估价业务,竟相提高回扣比例,你给客户返40%,我 就给客户返45%,博弈的结果,牺牲了企业利益,也给估价行业造成不良影 响。
2.以价格高低论“英雄”
“价格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估价结果价格战。 其二是估价收费价格战。
3.以“圈地”多少论“英雄
2.估价勘察方面
(1)有些估价机构根本不安排估价人员去现场勘察,甚至有些机构伪造现场 勘察纪录及照片。如深圳较为流行出具预估报告,许多机构出具的预估报告 时不安排估价人员去现场勘察,只是凭借房地产证复印件所刊载内容来判断。 有些机构在进行个人住宅物业评估时,出于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的考虑,不安 排估价人员现场勘察,其物业照片是通过网络搜索卫星航拍下的外观照片下 载而成,室内照片则胡乱拼凑。 (2)勘察现场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拍些照片即可,没有详细进行勘察、调查 同类物业情况,有甚者连勘察纪录也没有。还有一种情况,某些估价机构, 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估价机构,对于跨区域的估价业务,往往找估价对象所 在地的非本机构估价师帮忙现场拍照,只将估价对象照片上传给该估价机构 即算完成现场勘察。 (3)勘察现场人员为非专职房地产估价师或估价员。目前很多估价机构现场 勘察人员多半为业务承接人员,谁的业务谁现场勘察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4)勘察人员与报告撰写人不一致。报告撰写人不要求到现场实地勘察,只 是通过勘察人员的口述或是勘察纪录来撰写报告,任凭该报告撰写人想象力 再丰富,也难以直观地反映拟估房地产的真实状态与特点,难以得到客观合 理的估价结果。
(三)进一步加强地方估价行业组织责任感,加强估价业务 管理力度
在加强估价业务管理力度方面,建议各地市成立地方估价行业组织,以设地 区、市为单位,全国一盘棋,从国土、房管、工商、银行、税务等五部门开 始试点,地方估价行业组织发函至五部门建议其使用地方估价行业组织出具 意见的估价报告,地方估价行业组织还应主动承担起以下几项监督工作: (1)事前监督。 (2 )对估价报告监督。 (3)收费监督。
(四)建立健全行业协作,共同监管体制
由于受我国体制所限,房地产估价师、资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各出自 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估价师主管部门是建设部,资产估价师主管部 门是财政部,而土地估价师主管部门是国土资源部。尽管“三师”各自主管 部门不同,但“三师”的职能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估价业务领域没有非常明 显的分界线,相反“三师”间估价业务的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这种各管各摊 的方式容易造成混乱局面,给估价执业人员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以 我们应尽快促使房地产估价师行业组织、资产估价行业协会及土地估价师协 会三会联盟,相互协作,共同监管。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杜绝一部分估价师挂 靠现象,还能进行相互间技术交流,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估价机构为了取得估价业务资源则通过一定途径来获得某些金融机构、 政府相关部门及某些大型企业的指定。这样容易导致各估价机构不择手段大 肆“圈地”,谁圈的领域多就意味着谁的估价业务来源广,这种圈地现象是 滋生商业贿赂的温床,助长了商业贿赂的不正之风,同时也衍生了估价业务 员“炒单”或“飞单”现象。
二、解Leabharlann Baidu对策
(二)建立估价行业自律准则及估价行业问责制
首先,要建立房地产估价行业执业自律准则。所谓房地产估价行业执 业自律准则是指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执业人员在房地产估价业务活动中 应当遵循的行业规范。 其次,用房地产估价行业问责制来监督或严惩不遵守自律准则的估价 机构或估价师执业人员。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 建立《有错无为问责实施办法》,要形成“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 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 一是要促使问责制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要分清问责制对象的职责; 三是问责制必须完善监督制度; 四是确定完善问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因此要及时建立行业 协会调查委员会、惩戒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完善行业自律监管的各 项程序、规则和惩戒手段。
3.资料收集及估价报告撰写方面
(1)资料收集方面,很多机构弃 繁从简,只是简单地从网络上、报 纸上进行相关资料搜索,然后“编 造”案例。 (2)估价报告撰写人很多为非注 册房地产估价师(或土地估价师)。 (3)估价报告内容单一。
4.机构估价技术管理方面 目前,估价机构技术管 理方面,重业务轻技术、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非常 普遍,业务经理比技术经 理的地位要高。理论上讲, 把房地产估价活动比作一 列火车,估价技术应为火 车头,估价业务则是发动 机组或是助推器;估价技 术是方向,估价业务是动 力,估价技术应该领着估 价业务跑才对。估价机构、 估价技术、估价业务这三 者的关系同时又与政府、 公共配套设施及土地出让 三者之间关系相似。
(三)商业贿赂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通病,是制 约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冻疮,是国 际性毒瘤。自2005年底以来,中央 非常重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房地 产估价行业反商业贿赂也一直在高 调治理中,但收效甚微。估价行业 显现出商业贿赂现象颇为严重,其 严重不在于涉及资金量大,而是 “量小比例大”。量小,是指估价 收费低,估价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 讲,每单估价业务收费低,尤其是 目前估价业务竞争激烈,各估价机 构估价收费标准竞相调低;比例大, 是指回扣比例占总体估价收费的比 例大,目前回扣比例占估价收费的 40%左右,甚至有的高达50%60%,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无法承受 的。
(四)估价机构间业务竞争无序
企业间竞争提倡的是产品质量竞争,由于估价机构所提供的估 价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且估价服务结果需要有一定 的时间才能得到市场验证。因此估价机构之间业务无序竞争尤 为突出,相互排挤、抵毁、打击报复的情况屡见不鲜。可见估 价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还是比较杂乱的。
竞争无序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三、结束语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估价行业发展至今,尽管还存在 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估价机构、估价 行业组织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估价市场 的北风已吹起,冬天已来临,估价市场的春天还会远 吗?
其次,在估价活动过程中诸多房地产估价机构所提供的专业 估价服务与估价收费不匹配,表现在几个方面:
1.业务承接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估价机构业务 来源于业务员的承接,估价业务员 往往有一定社会关系,但普遍学历 偏低,专业素质有限,同时也并非 房地产估价师或专业人士,估价专 业知识缺乏,向客户所提供的专业 服务十分有限;其次估价业务挂靠 现象严重,A机构业务员所承接业 务出于本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不认 可或是A机构无法满足业务人员提 成要求从而转移挂靠到B机构(原 因是B机构资质高,出具的报告易 得到认可或是B机构承诺的业务提 成高等原因),这种挂羊头卖狗肉 的现象扰乱了估价正常秩序,也在 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
(一)提倡引入估价报告 摘要管理系统
估价报告摘要管理系统管理的 主要内容:估价机构出具估价报告 之前,负责该估价项目的注册房地 产估价师通过机构密钥进入估价机 构主系统,然后再通过个人指纹识 别系统方式登录估价报告摘要管理 系统,对本项目估价内容进行简要 归纳(为提高效率,系统可设置好 需要填写的项目,报告摘要要能反 映估价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如包 括估价项目名称、估价报告号、估 价目的、估价时点、估价作业日期、 估价结果、估价服务收费、估价人 员等信息),最后打印估价报告摘 要附至估价报告首页。
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发展状况
制作人:杨靖华 工管二班
一、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现状
(一)房地产估价机构发展速度惊人,数量多,良莠不齐, 估价机构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弱,缺乏品牌意识 估价机构数量多,良莠不齐,估价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其中二级、三级及暂定估价机构尤其突出,部分机构寥寥 数人,甚至一个外界普遍公认的较有知名度的专业房地产 估价机构居然没有一个真正的专职房地产估价师在从事估 价技术工作,不难想象其机构核心竞争力及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