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林世军
(黑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0)
摘要:大学生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209-02
收稿日期:
2010-03-04作者简介:
林世军(1974-),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它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就要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一下必要的阐述。
1.就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就业一词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
“就业”一词的理解上来说是由“就”和“业”两个字构成的。“就”是指从事、选择,而“业”是指事业、职业。也就是说,从字面上就业就是指人们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一种行为。
2.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就业观是相对稳定的。就业观具有发展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环境、经济地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相应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各异,因此每个人的就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就业观受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就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
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表现出不同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奋斗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持有的价值取向。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导致他们就业的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许多大学生依然抱着“安全感第一”的择业心态。出于“求稳”的心态导致很多大学生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后,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抢占有利的先机,多数大学毕业生会在毕业之前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出现了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的现象,造成了部
J ia o Yu LiLu n Ya n J iu ☆教育理论研究☆
209
Theory Research 学论
理
★★★★
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不高。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现在一些学生上岗就业后会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出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可见,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间离状态,难免使学生感到困惑。这些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就业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是支配大学生正确完成社会化过程的指向标,而这“三观”又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择业既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受用人单位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支配。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既有为社会服务、报效国家的志向,又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份较优厚的经济收入,这种既强调奉献精神又渴望自我实现的择业观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流。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重视物质需求、忽视奉献精神的倾向,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可见,要解决就业瓶颈性的问题,高等教育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教育融入平时的德育课中,与德育一起作为一个贯穿于大学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就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再只是起一种表面的包装作用,而是一种从里到外的积淀。
2.学习观教育。大学生有学习、就业、生活、精神和成就等需要,这是客观存在,是合理的,但应以学习和成才的需求为优先。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大学生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己任,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通过灌输、疏导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战胜挫折、立志成才的信心,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良好品德素质及健康个性的新型人才。其次,明确在校大学生成才目标和个体期望。一是制订学生成才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近期需要和远期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制订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二是明确大学生个体的期望。为此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努力,正确评估自己的绩效。2)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特点给予指导,明确期望。3)大学生的成绩进步和奖励必须紧密地与组织有意义的行为相联系。
4.良好的职业观教育。不同的职业形态需要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对大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在于改变他们的职业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个人与服务对象、个人与职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培养职业道德观念提供客观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首先,需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发生效力,实现实效,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清除这种“隔离机制”,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求”。1)继续加强政治观教育、理想教育、操守常规教育等课堂理论职业道德教育;2)注重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侧面引导,把自律直接与他律相结合。这种身体力行的感受是最好的自我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应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泛指一切提高个体适应性的教育,一切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适应性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素质教育,而这种教育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力、亲和力、沟通力和策划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获得融洽的亲和力的前提,融洽的亲和力又是顺利开展沟通工作的基础,在沟通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具有独特创意的策划,这些能力的获得,又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后才能在社会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1)强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秀外慧中的形象能力。2)注重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情真诚的亲和能力。3)坚持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体态表达能力,体态被称为“第二语言”;第三,加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幽默性的练习。4)激发奇特想象,培养学生新奇独特的策划能力。因此,整合教育资源,将就业观教育与两课教学相融合,辅以素质教育,依托思想品德课教育这个平台,从新生入学开始实施就业观教育,既可弥补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又可在大学生入学阶段结合其实际状况多角度切入就业观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尽早形成合理的就业观,使其最终能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赵纯碧,李浦豪.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5,(23).
[2]史永江,霍金龙,王兆毅.转变四种观念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J].中国轻工教育,2005,(2).
[3]肖红.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5,(5).[4]曹华玲.从学生就业难看高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5,(5).
[5]闫秀清.就业形势、就业导向、就业政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5,(2).
(责任编辑/石银)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