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文 分 析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点? 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 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2)鉴赏景物特色及语言技巧 荷塘 曲曲折折 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 田田 用叠词,突出密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 风姿 荷花 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 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明珠,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星星,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美人,比喻,纤尘不染的美质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 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意境,烘托 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 荷波 闪电,比喻,突出快速 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3)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寄寓的感情素淡,宁静,寄寓了 淡淡的喜悦之情。

课 文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 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 “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 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 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3)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 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原因是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淡淡的云 遮住了满月的意境。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 是到了好处”。 (4)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哪个动词用得精妙? 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 辉映,能使月色表现得更为精妙。 一个“画”字用得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 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 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 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6)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朦胧,和谐,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教学材料
1 典型材料:《荷塘月 色》
2 延伸材料及检测材料: 《绿》
1 2 3 4
导入 点揭示 点延伸及能力测试 点回归
1 导入
在中国现代现代文学史上,有许许多多的 散文作家创造了现代白话散文的繁荣景象: “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 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 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 流曼衍,日新月异。”朱自清以文字的优 美、风格的清丽隽永而著名于中国二十世 纪上半叶的散文创作,更以善于描写,在 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把白话散 文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破了“美 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荷塘月色》就 是这样一篇美文,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作者是怎样用比喻,拟人,通感的表达方式来 体现情景交融的特点.
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典 型 材 料

1 解题。作者介绍,背景 2 讲读第一段。讲读第一段 3 讲读第二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 段,第六段 4 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5 归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作 者 介 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 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1923 年发表长 诗《毁灭》,震动当时诗坛,1929年出版诗 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 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创作。 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春》《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 《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 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有 《朱自清文集》.
文学院03级汉教6班 200310311309 杨毅敏 课高 件中 设一 计年 级 第 二 单 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材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 教 学 目 标
1.能了解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 融的特点 2.能了解比喻、拟人、通感、 叠词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
华大学教书。 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 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 替了光明。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 中。他自己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 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
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
的一法。” (朱自清《哪里走》)
二 教 学 内 容
1. 点提取:比喻、拟人、通感 2. 点定义:
A.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的事物 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 喻”和“借喻”。 B.拟人: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 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 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 C.通感: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感觉的 心理现象,描写这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叫通 感。 3.关键词:月,荷花
2 知识点揭示
A.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的事物 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一般 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 喻”。 B.拟人: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 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抓 住事物间的相关点。 C.通感: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感觉 的心理现象,描写这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叫通感。 例如《荷塘月色》就是就是将这三种表达方式融入文中,
整 体 把 握
一(1自然段)
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二(2—6自然段) 是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
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三(7—10自然段) 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
者对美好生指名朗读。 (二)提问: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 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师生共同谈话,注意“忽然”两字。 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 见了,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 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 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 “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 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 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乐 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