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万柏林区教育系统第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交流材料之七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千峰南路小学我校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以来,在万柏林教育局党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及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这个主题,致力于“五个和谐”的创建,使全体学生受益,使全体老师受益、全体家长受益。
一、建立和谐互信的干群关系,是和谐发展基础。
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校领导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从来不给老师们施加过多的压力。
教师们心情舒畅,自主创新地工作,成效显著。
对待西山来的教师,更是一视同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广大教师对校领导既尊敬又信任。
我们本着找出制约学校发展症结的务实态度,组织群众评议学校领导班子的问卷调查。
因为党组织的态度是诚恳的,因此,诸位教师在问卷上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收到问卷之后,我们没有走过场,经过细致地分析、整理,归纳出8 类比较热门的问题。
分为已经解决、正在解决和有待解决 3 类。
根据学习要求,为了老师们的反馈意见,学校组织了民主生活会。
与会人员涉及到学校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职位,还包括本学期分配来的西山老师的代表。
首先由校领导指导性讲话,然后1是与会教师积极踊跃发言。
老师们所提出的意见是全面的、中肯的、大多数是切实可行的。
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调动每一位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深入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
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
开会之前,党员们都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
以党小组为单位,党员们对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
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重点做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这次会议,每一位党员的收获颇丰。
因为对自己有了一个再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是一种哲学,“和”是一种道德,“和”是一种艺术。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
和谐校园是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实现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就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而言,谈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
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事业,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学校提出“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目标,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为他们的发展和成才提供条件和舞台,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勤奋求知、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毋容置疑,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发展是学生的第一需求。
这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的工作理念。
作为学生也要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知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都要靠自己的辛勤付出,靠自己的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努力营造勤奋求知、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一个基础性工程。
三、营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今天校园创新环境的营造是为明天学生们走向社会的创业服务的。
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校园理应把营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 用时代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用时代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我党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用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本文从五个方面,创新性提出了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对于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标签:以人为本和谐校园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在高等院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重要举措的新内容下,创建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尊师重教、关爱互助、安全有序、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成为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实际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同时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以素质拓展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为基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民主、科学、开放、人文四大特性。
民主是和谐校园之准则。
所谓“民主”,指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互相尊重,彼此互相理解。
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
所谓“科学”,指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具有科学性,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科学性,文化素养具有科学性。
开放是和谐校园之动力。
现代教育的关键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等等;在注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又不忽略业余生活的丰富,兼顾学习与兴趣的兼容。
“人文”是和谐校园之底蕴。
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
校园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汇聚而成,所以在大多数的时候,要照顾各个少数民族同学的感受,充分替少数民族同学考虑。
“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就是要求全体师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依法治校,诚实守信;“尊师重教,关爱互助”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学生,互帮互助,全校师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全有序、环境优美”就是学校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环境怡人,校园人文气息浓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活力、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广大师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本”为理念构建和谐校园-2019年精选文档
以“人本”为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和职责。
“和谐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教育”产生,“和谐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本为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建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师生间关系决定着学校面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每一位教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都必须重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其放在实施教改行为的首位,这样教改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教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以人为本”,是为了学生终生发展而改。
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情感共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每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师生之间建立了“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
二、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广义的教育指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实施和谐教育就必须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面教育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所。
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最早体验到教育的地方。
营造教育的和谐氛围必须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教育等等。
以人为本,构建高品位的文明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高品位的文明和谐校园【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理念。
本文就构建高品位文明和谐校园提出了学校工作中的五大做法和七大有待加强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
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理念,校园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只有能够充分遵循办学规律,精心建立和实施科学高效的和谐管理模式,大力营造文明和谐教育的优良环境,形成不断深化的师生平等互爱的和谐关系,扎实开展有助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才能踏上和谐教育的快车道。
就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目标而言,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文明和谐学校,在进行高品位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我校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科学规划,创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认为,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必须体现出本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及共同的审美观。
不然,环境就只是一种毫无生命力的物质,也就变成了一种摆设和装饰品而已。
因此,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我们力图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注入我们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全校师生蓬勃向上、敢于突破的“泉源精神”,使环境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
在校园的建设布局上,结合学校靠山依水占地面积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阶梯式校园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勇于攀登,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校园内花草树木四季常青,花开不断。
文化环境的建设不但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更应该要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教室里、宣传窗上,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自己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求学生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是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充满平等友爱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他们的言语和行为。
所以,要构建这样一个“养德治性,好学求知”的精神校园,就必须立足以人为本,创建一种和谐自由的校园氛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一、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二、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教育作用。
1、舒适、典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表现形态。
一方“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青春校园,能使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2、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志趣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教育是走向心灵的艺术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相互尊重的生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和谐校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时代校园生活。
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强调人的价值和潜能,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使工作效果最优化。
近年来,我校积极研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以至社会和谐发展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构建公平有序的校园秩序和谐校园首先是个法制的校园,在法制的框架内实施有序的校园管理。
在实施以法治校的同时,注重以德治校,以情治校。
在强调从严管理,实现量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兼顾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将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各项工作制度化,有序化。
1、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升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
领导班子能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勤奋务实。
从去年下期以来,校长庄重提出了“以我为榜样”的口号,要求行政班子做到“四个要”(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敢于坚持原则,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听取部门意见,形成正确的决策;要敢于正视自己,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要廉洁奉公,杜绝贪污腐败行为)、“三个正确对待”(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正确对待班子变动)和“四个一”(学校领导人人抓好一条线,蹲好一个级,管好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课)。
班子成员交心通气,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学校形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
教师队伍敬业爱岗、善于钻研、业务精良。
要求广大教职工外树形象,内练真功,“勤教真研,敬业爱生”,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四讲”(讲团结、讲协作、讲友爱、讲宽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身立教,从严施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日常服饰、言谈、习惯等小事上做好表率,以良好的形象教育榜样学生。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激发动力中创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的教师关系能激发创造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在激发动力中创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的有力保护,让人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校园构建,就是要使大学校园内各个方面、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和谐的良好局面。
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干群关系是否和谐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该经常利用余暇,深入到群众中去,不断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多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做到“与民同乐”,使等级制度虚化。
近两年来,郑州电大校党委从抓学习入手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中心组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领导班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加深入,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不断凸现;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更加坚定,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总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群众观念、服务观念和廉政观念更加明确,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加浓厚,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班子团结一致、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受师生员工好评,每年领导班子考核测评满意率都非常高。
正是有了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才可以营造平等、和谐的群体氛围,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和谐的教师关系能激发创造力。
学校作为人类为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在范围上应当涉及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办学理念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校园主导群体的价值观,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持久影响的源泉。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发表题为“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的演讲。
我想,大家肯定都很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文化早已印证过的真理,它源于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性向导理念,要求管理者从人性和人的本质出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决策。
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以人为本”意味着在实践中,我们要务实创新,关注全体学生。
既要追求教学的高效稳定,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其潜力开发。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育人需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想,我们学生都是校园的最大受益者,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将来成为社会人才的必要条件和标配。
共建和谐校园学校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体,关系着每一个在校学生的一切。
我想,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一个美好而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因此,共建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合作和努力。
共建和谐校园是以理念为基础、以制度为支撑、以行动为手段、以文化为引领的长期过程。
具体来说,共建和谐校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倡导文明礼仪道德品质是评价一个人行为标准的重要指标,校园内以及社会上都应该倡导文明礼仪、尊重他人和谦虚谨慎的行为习惯。
这可以促进校园和谐,增强学生的自我感受以及社会责任感。
2.加强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行动力,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还能够培育我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加强团结,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进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3.弘扬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础。
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校园的传统文化。
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让我们具有更加崇高的文化自信,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在校园中,我们最期盼的就是一个和谐的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什么是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尊重、尊重规则,互相信任、信守承诺,传递关爱、交流理解,和谐相处、平等共享的校园。
共建和谐校园,那么我们需要付出什么呢?1.尊重他人。
我们要尊重老师们的教诲、父母的教导、朋友们的意见。
在校内,我们要尊重学长学姐的意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自由等。
对于长辈,我们要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们,不仅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也要体现在行动中。
2.尊重规则。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脱离规则,做出一些违反校规的行为。
但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遵规守纪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也是我们共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3.互相信任、信守承诺。
信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我们要经常保持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获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在承诺方面,我们要学会遵守承诺,做到让别人信赖我们的言行。
4.传递关爱、交流理解。
在和谐校园中,我们要学会更多的关注别人、关爱别人。
与他人相处,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学习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有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给予对方一个慰藉、一个鼓励或者一些帮助。
而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当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向他人传递正能量。
一同分享所学的经验与知识,不仅会使自己受益,也会使他人受益。
5.和谐相处、平等共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建立友好关系,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度过校园生活中的高峰和低谷。
一个和谐校园,更是提倡平等共享,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享自己的resources,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劳动成果。
我们常说:和谐的校园不是靠数学、物理、语文,而是靠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支撑。
实现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主体,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内最主要的关系,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学生在教育互动活动中。
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是校园和谐的基础。
师生和谐的构建,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
教师要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思想,做到依法执教、为人师表。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以人为本,对学生思想教育不能简单粗暴。
要以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式,把学生摆在平等位置上,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以“诚实、友爱、爱国、创新”为人生观。
只要树立正确人生观,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学习群体。
当教师与学生和谐地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体现。
在校园建设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例如,在校园绿化建设中,爱护绿化的标语要舍弃“不准、禁止、严禁、处罚”等字句。
应以人性化的词语“小花草与你同在”、“小树苗与你同成长”等等,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生命,体验和谐的自然环境。
其他如校报、生物园、英语角等校园文化设计要合理、要体现以人为本。
让师生进入校园感觉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把校园建设成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科教改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和谐的教育、和谐的学科教改,是实现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表标的得力措施。
在教育教学过程要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也就是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良好发展的和谐性。
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要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合力,与不同年龄心理特征的学生产生和谐的效应。
使学校的教改处于和谐状态,通过和谐的教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摘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和情的和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标签:领导建设;环境建设;安全建设;团队精神;校园文化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实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和情的和谐。
人的和谐是关键,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
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
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发布时间:2022-07-06T08:41:48.861Z 来源:《教育学》2022年2月总第277期作者:徐立新张艳[导读] 构建和谐校园,改革是动力,转变观念是先导,以人为本是核心,安定有序是保障,团结友爱是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根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上海市崇明区平安小学202150构建和谐校园,改革是动力,转变观念是先导,以人为本是核心,安定有序是保障,团结友爱是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根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1.构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谐社会大环境,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和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建设和谐校园,体现了促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人人争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文明礼貌的模范。
2.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校园要求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
建设和谐校园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高的建校目标。
二、物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
学校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一、以教师为中心,促进校内人际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关系都应当是平等的,校园内也不例外。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则立,和则力,和则久。
我认为,应该以教师、学生为本,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师生关系,促进校内人际环境的和谐。
我校建立了自主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实行绩效工资后,我校实行了自筹资金分配制度的改革,把学校竞争机制引入到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去,本着“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年级、分学科、分等级给教职工评定奖金等级单价,单价的确定主要根据其教育教学水平、职务、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评价,由学校行政办公会集体评定。
新的奖金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了公平合理的机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蒸蒸日上。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要适应和谐发展,就无法避免这一问题的思考:教什么?现在,学生学习科目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但弊端也越来越多。
以往提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又提倡学好外语和计算机,这些使得教育内容都偏重于科技,却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推陈出新,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体现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并重。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在学科教学中辅以人文教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办好体育运动队,强健体魄;以抓好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包括乡土教材等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以学生德才兼备为指导,促进学生人格和谐现代教育关注社会生活的变革,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打破了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和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浅谈学校文化的构建太原市实验小学聂三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这一概念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学校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的展示,学校长期凝练、积淀下来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师、校友等等。
它主张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的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构成学校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
在此,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学校文化的构建及其管理。
一、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构建学校文化。
现代教育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一套整体有序的,满足学生各种需要的环境设施,一种充满了学习气氛,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是熏陶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的外在条件。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都说话”。
校园的规划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使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位于国家级样板小区——漪汾苑内。
这里整体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在有关部门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校园硬件建设的过程中,精心规划,全面考量,讲究建筑的韵律与和谐,强调恢弘与含蓄的统一。
层次丰富的校园环境使自然、建筑和人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校园里还特别开辟了科学试验田、动物园、气象站、休闲健身区、画吧等;在学校的多处位置安放了与环境协调的休闲椅;同时还大量植绿,营造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
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耳濡目染,性情得到了陶冶。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制约着、规范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我校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做到了墙壁会说话、草坪会说话,各式各样警示牌上的标语都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如“小草也会疼,脚下请留情”、“我们装扮校园,校园释放美丽”等。
我们将学生自己收集、创作的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漫画精心装裱后悬挂在学校的走廊墙壁上,这些来自学生的作品,其反映的内容,学生特别乐于接受。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2013-11百花园地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希望所有教职员工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而努力地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建其功”。
教育是爱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管好教工呢?一、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的言行影响子女的成长,同样,校长的所作所为对师生的发展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家长会培育出优秀的子女,一位优秀的校长定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家庭,校长如家长,家庭成员就是教师和学生。
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思维方式、个性、作风、对待工作与此同时生活的态度、观念、价值观等时刻影响着师生的成长,甚至影响师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应该做师生行动、工作、作风的表率和楷模,时刻引领师生与时俱进,全面地发展已成为当今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修养,用理性思维处理问题修身养性不仅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根本。
它既可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也可以使一个人胸襟开阔、心平气和、不暴躁、不意气用事,能用理性思维看待问题,能冷静地处理日常事务。
领导要每天面对学校大大小小的诸多琐事,同时又面临教学质量和升学的压力,有时难免心烦意乱,性情暴躁。
这就要求领导心胸开阔,遇事不乱,冷静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三、礼贤下士,善待教工,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领导是人,教工也是人。
教工在尊重领导者的同时,也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所以,领导者应该把教工看成是合作伙伴相互尊重,而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责骂教工。
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校园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以人本文化的创设为核心,以优质的校园文化为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基本要素。
学校不仅要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善于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人本文化,创设一种干群和谐互敬、教师和谐互学、师生和谐互动。
学生和谐互助的机制。
而优质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
让学生的精神风貌、品德修养乃至学业成绩得到提升。
我们要把营造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用优质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如何坚持心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抓实抓好。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首先,干部和谐是关键。
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首先应当是干部的和谐。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经常交流与合理碰撞,逐渐形成思想和认识上的和谐统一。
把“细节影响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理念作为干部工作的准则。
在班子建设上,学校干部要把握好角色定位,全面细致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做到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实现事业同根、思想同心、行动同步、目标同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关心,实现干部队伍的最佳和谐。
其次,干群和谐是保障。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原则,要求干部以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感化人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关心;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份信任;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拥有成功的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第三,教师和谐是基础。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之间的和谐将直接决定年级组,教研组和班集体以至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校要给教师关系定位为:同伴互助、合作双赢、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要求教师要团结友爱、光明磊落、真诚待人,倡导“有话公开说、”“有话好好说”、“没事不乱说”,坚决摒弃是非不分,闲话滥传的陋习。
在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上,坚持“淡化校内,强化校外;淡化个人,强化团队;淡化传统,强化创新”重视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发挥整体优势,创造团体佳绩。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演讲稿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一个优美、和谐、知识渊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校园是每一个学生的美好向往和向心力所在。
而这样一个校园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校园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分歧和差异,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其次,建立和谐校园需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团队精神。
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彼此,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让每个成员都倍感安全和温暖。
在这种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在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第三,建立和谐校园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和纪律。
规范和纪律是每个社区、组织的必须要有的,它们不仅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学生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过程。
严格遵守规范和纪律,可以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有序,让学习从容自在。
因此,我相信同学们可以积极遵守规范和纪律,为校园建设出一份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家庭一起为孩子创建和谐的成长环境,齐心协力,相互支持,谁都不亏欠谁。
这种密切联系可以让学校和家庭真正合作,用共同的目标来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取得成功。
综合所述,一个和谐、优美、知识渊博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要以人为本,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积极营造出团队精神,遵守规范和纪律,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联系。
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够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创造力极强的的校园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获得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让我们为和谐校园而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创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校园和谐班级,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更离不开班级上的每一位和谐的学生,因而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中学阶段全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教与学的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不仅是校内各种教育的和谐,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
一、让每一位学生沐浴在阳光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面对不同基础的班级,牢固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人,社会中的人,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让每一位学生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享受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实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
农村中学许多学生因家庭困难或离异、学习成绩差等因素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觉得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连走路都是低着头,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级开设了“掌声送给别人,也送给自己”的活动,掌声一种用来赞美别人,一种用来赞美自己。
哪怕是课堂上一个精彩的发言、板报上一项完美的创意、运动场上一场成功的比赛、生活中一次默默的奉献,都会赢大家来发自内心的掌声。
为别人鼓掌,别人的长处不再是压力,而是变成了用来欣赏的风景;为自己鼓掌,自己不再是成功的陪称,而是成为自信的主角。
同时在班上我还设立了一张桌子叫“幸福的桌子”,表现最好的同学可以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令大家羡慕的幸福人。
-----以尊重塑造学生的人格。
在这样的班级中,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老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爱,更让学生享受到了爱,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爱,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二、以人为本,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
作为教者要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
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间也进行着情感交流,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大家其乐融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激发动力中创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的教师关系能激发创造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在激发动力中创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的有力保护,让人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校园构建,就是要使大学校园内各个方面、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和谐的良好局面。
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干群关系是否和谐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该经常利用余暇,深入到群众中去,不断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多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做到“与民同乐”,使等级制度虚化。
近两年来,郑州电大校党委从抓学习入手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中心组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领导班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加深入,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不断凸现;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更加坚定,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总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群众观念、服务观念和廉政观念更加明确,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加浓厚,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班子团结一致、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受师生员工好评,每年领导班子考核测评满意率都非常高。
正是有了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才可以营造平等、和谐的群体氛围,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和谐的教师关系能激发创造力。
学校作为人类为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在范围上应当涉及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办学理念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校园主导群体的价值观,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持久影响的源泉。
一方面,教师的高尚品德、渊博知识、甘于奉献的精神、贯通中外的文化底蕴以及高水平的指导、管理与协调,有力的推进着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另一方面教师也是校园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的主导力量。
相对于不断流动与稳定的主体,是优良校风、校训传承与发展的主角,也是以自身行动对校园传承文化进行新的阐释的主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风格。
郑州电大为促进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和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征文活动的通知》(郑教明电〔2007〕209号)要求,结合本校校实际,“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充分认识“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弘扬新风正气,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能否树立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关系到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者和引路人,是弘扬新风正气,构建和谐校园的示范者,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良好校园风尚的建立。
因此,各处室要充分认识开展“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二、“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论述和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关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弘扬社会主义正气,培养良好风尚为着力点,努力培育广大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志风范;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培育和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三、“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措施和方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为了强化活动效果,学校决定把今年9月份定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月”,集中开展一系列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及任务分工如下:(一)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氛围。
(9月4日—9月10日)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庆祝教师节为主要内容的板报比赛。
(校团委负责)2、校广播站专门开播一个以庆祝教师节为主要内容的栏目。
(校团委负责)3、制定“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办公室负责)4、准备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法》、《教师法》、《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十条惩戒》等有关学习资料。
(办公室负责)(二)以开展专题活动为载体,将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确保活动效果。
(9月11日—9月20日)1、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领导讲话、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等资料。
(办公室负责)2、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一次师德建设专题讨论,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
(办公室负责)3、以“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组织一次师德征文。
(校工会负责)4、对2007年新进的教师进行一次师德教育培训。
(办公室负责)(三)通过不同方式做好宣传,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9月20日—9月25日)1、组织1—2次师德专题报告会。
(校团委、教研室负责)2、在校园网上开设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专栏,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讨论。
(工会负责)3、在学校耕牛处宣传橱窗设置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专版。
(校团委负责)4、校广播站在“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月”期间要开设一个专题栏目,宣传师德建设活动动向。
(校团委负责)(四)以制度为抓手,强化管理和考核,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9月26日—9月30日)1、制定《郑州电大师德建设管理规范》,强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办公室负责)2、建立教职工师德建设档案,引导教职工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并强化师德考核。
(办公室负责)3、认真总结“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月”的成绩与经验,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校工会负责)通过开展“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活动,培养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志风范;提高了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激发了他们为培育和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工作的热情。
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相互宽容,真诚以待。
学校应以教学和科研活动为载体,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以“青蓝工程”等形式,增进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在教师、学生、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和谐师生关系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引领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
其实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要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是教师应更多地关爱学生。
教师应真正“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
郑州电大教研室组织开放教育任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
选手们用各自充满个性、激情四射的理念诠释了课程骄傲学改革改革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赢得了参评教师的好评。
郑州电大举办的这一重大教研活动,体现了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的决心。
同时,让学生能接受高水平教师的熏陶,也体现学校“为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
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良好的教风又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最终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共建和谐校园文化这一目标。
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其实不利于真正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发展是和谐的根基,而人是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
为此,高校需要把师生权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订人性化的制度保障师生从事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形成有益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改变以往那种以制度“防”和“堵”的思路。
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根据大学生个性和理性都已得到了较大发展的特征,鼓励学生参加有品位、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而高尚的文化品位。
对于师生正当的文化要求,如时尚概念的探讨、联谊形式的交往、娱乐活动的组织等,要加以制度保证。
此外,一些经过长期摸索而形成的经典文化节目,也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保存并传承下去,逐渐形成大学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保证师生的文化权利得到满足。
本文出自本人主持的课题《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kl-2008-1323 ,2009.5被评为河南省社科联一等奖。
作者简介:张灵敏(1966—),女,河南省新乡市人,教育学硕士,郑州广播电视大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学与方法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