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报纸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未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唐朝开元年间,在长安出的<<开元杂报>>是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路旁。
1638年(崇祯11年)以后,由于普遍采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但因战争频繁,交通堵塞等情况,江南一代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
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开展包括投递报刊在内的邮政业,才脱离兵部转为民用。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自此我国的报纸事业便蒸蒸日上,为其献身的人士也不计其数!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报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在这期间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起与衰落,但是报纸的流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
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
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
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
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
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
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
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
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
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
这种意义上的报纸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
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
“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
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
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
对于这个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报纸与杂志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二十年,报纸和杂志的分野得到明确。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
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
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
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
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
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
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报纸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
大众化报纸逐渐在报纸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公众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报纸”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报纸、“高级报纸”各自的生存空间。
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舆论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在中国,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
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
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
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
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
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
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
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
但是这时,旧时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变的要求,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只得逐渐被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
至此现代报纸便产生了。
其特点有:最初是来华外国人创办,既有外文的,也有中文的,以后国人开始仿效自办。
早期的报刊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及周边地区,后来内地省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开始办报。
甲午战争后: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都将报刊视为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宣传变法的一种有效手段,竭力鼓吹办报。
出现了以《时务报》、《国闻周报》为代表的一批维新
报刊。
20世纪后:华资民办报刊大量创办,国内报刊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态势,涌现出《苏报》、《时报》、《民立报》等报刊。
此外,留学生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党人在海外也创办了一些报刊,《清议报》、《新民丛报》、《民报》等。
这些报刊的发行为后来我国现代报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外国社会的先进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从而也使得他们深思:我们的报纸又该如何发展与壮大?
从我国的国情及综合国力方面看来,我国报业现在的格局存在的问题有:
一、.报业市场竞争加剧是经济体制转型的结果。
过去,特别是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报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很多地方是“一报独大”的局面。
报业资源相对垄断,没有竞争。
广播、电视同样如此。
那时,传统媒体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报业市场逐渐开放,报业首当其冲,成为传媒行业竞争最充分的地带,同业竞争、集团内部竞争、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这种竞争环境的改变,对于报业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报业人员,从各级领导到新闻采编、经营人员,普遍缺乏认识。
报道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经营不到位等成为共性的问题,因此,报业竞争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是必然结果。
比如北京,过去报纸的种类少,报业市场基本上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几家中央级所属报纸所分割,这是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现在,北京地区报纸总量达到了303种,其中综合性报纸就多达十几种。
尽管这些年投放到北京报业市场上的广告总量扩大了,但分切广告蛋糕的报纸增多了。
因此,有的报纸收入滑坡,发行量下降,这是管理体制转型造成的。
二、.报业自相残杀的根源是不规范竞争、恶性竞争。
中国报业进入到竞争环境,但竞争并不规范。
在国外发达国家,传媒竞争经历了若干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建立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在政府管理之外,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建了比较成熟的传媒竞争形态。
那些世界级的权威报纸,就是通过这种相对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确立了主流媒体地位。
新兴报业的胜出,只能在这种成熟的竞争环境下,依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实现。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新闻资源使用不平等,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市场秩序管理的有效手段,行业协会协调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阻碍了报业市场的正常规范竞争。
个别不负责任的报纸为了欺骗读者,误导客户,常常昧着良心,收买调查公司;有的报纸为了夺取市场份额,挑起“报刊发行大战”,把报纸的售价一降再降;有的报纸为了抢夺广告客户,恶性竞争,竞相杀价,大打广告折扣战。
因此,报业竞争陷入到无序、混战状态,一些广告客户坐收渔利。
报业的这种困境不是跟互联网竞争的结果,也不是跟广电媒体竞争的结果,而是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造成的。
三、报业失去读者是因为报道不力、经营无方。
高质量的内容是报纸的生命。
社会主流人群最关注的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大政方针。
另外,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负责任的社会新闻,入木三分的新闻评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些都是社会发展需要、公众普遍欢迎的报纸内容。
但目前很多报纸并没有做到位,比如,正面宣传报道不到位,成就报道没亮点、没分量,宣传报道不得要领,浮皮潦草;舆论监督不到位,要么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要么在批评时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打不中要害,没有力度;新闻策划不到位,报纸策划不出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的新闻,很多记者撞上一条是一条。
这样的报纸当然不能跟读者有效沟通和形成共鸣,所以读者就不愿意看,不愿意买。
从经营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北京市广告市场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平面媒体经营搞不好,只能怪报业自己经营无方!多年来,支撑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广告,而报业广告经营却非常单调,策划不力。
报业的新闻要策划,经营更
要策划,关键要用心。
在现今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的报社广告经营却依然靠天吃饭,坐等广告客户上门。
另外,报业管理粗放是普遍性问题,导致报业成本的居高不下,报业效率难以提高。
我国报业的未来:
在竞争和整合中建立新秩序——是我国未来报纸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环节。
目前,中国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从混乱转向规范的整合期,这是中国报业从单一垄断进入规范竞争形态的新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力量和行政手段的整合,加上报业退出机制的建立,中国报业竞争一定会走上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
报业要走出困境,就要看清目前基本的传媒形势,准确把握好前进方向,在报业面临过度竞争的情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好自己的功能和优势。
最主要的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优势特长。
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传媒行业里最主要、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内容制造者和提供商;其次,它具有长期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秉持社会责任感的传统。
在国际报业舞台上真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都是公信力强、权威性高、内容取胜的大报。
因此,报业要把做好内容和增强社会公信力放在首位,把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作为竞争的重点,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优势特长,把内容做好做精。
要办好看的报纸,办有特色的报纸,写有观点的文章,发挥出报纸最大的传播效能。
现在,每天报纸上的新闻很多,但耐看的寥寥无几,大多内容平淡,报道肤浅,评论表面化,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有甚者,有的报纸导向错误、格调低下,有的报纸为了吸引眼球,热衷于报道“杀人放火”的新闻,或炒作明星八卦,或自甘堕落为“狗仔队”,以挖人家的隐私为乐,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
放弃报纸应有的品格,放弃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报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二、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塑造与报纸公信力相称的品牌形象。
我国报纸进入市场、直面竞争的时间并不长,但竞争的对手却很多很强,同业间的竞争,不同媒体间的竞争,使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环节。
对报业来讲,既要有优质的新闻产品,还必须有现代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服务体系。
我国报业目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比如日本,无论是在东京、大阪这类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北海道,甚至在极小的村落,早上报纸准时送达已成习惯。
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服务水准。
人家的诀窍在于,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的配送体系,服务标准非常规范,而且,社区连锁店承担了发行报纸的职责。
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讲诚信,守规范,变无序、恶性竞争为有序、良性竞争。
报业竞争,实际上是市场竞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行业标准和竞争规范。
在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较少存在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是因为对于明显违背了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规则的不正当竞争,政府自然会干涉,行业协会也会出来协调。
对于目前中国报业出现的发行和广告经营方面的无序和恶性竞争,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各报社要严格自律,政府也应该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维护报业竞争秩序,把无序竞争变成有序竞争,使中国报业能够有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公平竞争。
如果任由个别报纸继续去搞恶性竞争,受损害的将是中国报业的整体形象,摧毁的将是中国报业整体的公信力。
四、探索新旧媒体融合之道,迎接数字化时代,拓展报业多元化发展的新空间。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上看报将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纸质报纸、网络报纸都是重要的报纸形态。
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调查显示,浏览美国报纸网站的网民几乎比一年前增加了三
分之一。
2006年上半年,浏览美国报纸网站的网民平均每月超过5550万人。
而2005年同期这一数字约为4240万人。
调查表明,在美国的网民中,上报纸网站的网民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些报纸网站成为报业集团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传统报业要认清报业形态改变的各种可能,充分把握报纸机构作为新闻传媒信息的源头地位,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报纸新闻内容、纸质报纸、网络报纸和电子版销售的完美融合。
最后,我国报业的发展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报业集团化要注意内涵的提高,在受众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个问题中央在搞报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当时规定只有那些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发行渠道较好的报纸才可以搞试点.正如一千只舢板不能组成航空母舰一样,光只有报纸总数的聚集不能就算是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应当是多种优质报的联合作战,是强强联合发挥1+1>2的规模效应。
在规模中发展提高内涵,并借此创出品牌,使报业集团拥有一大批忠实固定的读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整合力。
第二,报业集团必须象综合媒介产业集团的方向发展。
着重是从国际媒介产业发展的道路中得出的结论。
要走这条路,就要深化新闻改革,撤除不同媒介之间的藩篱,推进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壮大媒介之间的实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经营成本。
其次,就要打破行业界限。
既然报纸可以经营其他行业同样也可以其他行业参与报业,基于报业形态的考虑,可以把报纸的经营权与编辑权分离。
利用其他行业资本的实力将大大有利于报纸的集团化发展。
而集团化发展是有利于政府调控的,因此不必担心其它行业资本的介入回导致舆论失控。
再次,要打破地域界限,建国统一的报业市场。
这就要调整地方报纸与地方党政系统的关系,在坚持党性的基础上使报纸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毕竟,很难想象在国内部无法实现跨地区经营的媒介集团将来如何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
跨媒介跨国际跨地区的联合兼并是国内报业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条捷径。
但是要真正实现尚须时日,尽管如此,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而且单一的报业集团并不是最终的归宿,航空母舰式的综合媒介产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才是最具实力和时效的媒介经营方式。
总之,唱衰报业的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给报业敲响了警钟,让报业必须正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我们相信,中国报业今天正处在它发展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新阶段。
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面对新媒体的崛起,面对行业自身的种种问题,能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将决定报业的前途。
从现在到未来的报业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应该真正成为基本的法则。
只有通过公平规范的竞争,让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报纸退出市场,那些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品牌大报,才能够壮大实力,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这样,中国报业才能把握住目前从混乱向规范整合的历史机遇,走上科学、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0901
姓名:王鹏
学号:200905080112
2010年11月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