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的艳情诗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其短暂的四十余年间,创作了600余首诗歌,这其中包括咏物、怀古、时事、整治、讽喻等各种题材,可谓是“无体不工”。“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常常令人难以企及。晚唐五代是古典诗词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李商隐的艳情诗也产生出来了,恰恰同时,呼吸着这一时代特有的“氧气”的早期的词的风格特点也渐趋成熟起来,两者之间是否有着承与变的关系呢?本文旨在通过对李商隐艳情诗和晚唐五代相关诗词的研究来论证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李商隐艳情诗晚唐五代词关系

词,也称长短句,这是相对于五七言的七言诗歌而说的。诗歌大都是齐言式的,从《诗经》中的四言古诗到隋唐之际的五七言律绝,都是沿用着这种形式进行创作的,古诗歌的发展及其本身都有自己的规律,如平仄、押韵等。词作为一种晚出的文学样式,也有着固有的章法可循,南宋初年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在自己的词学著作《词论》中:“词不仅要像诗那样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当然了这已经是成熟时期词的特征了,晚唐五代作为诗词转变的初始阶段,其词体本身的特点就另当别论了。

法国批评学家丹纳认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着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着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艺术哲学》丹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他的这种观点较为准确的说明了文学艺术出现的原因,其实在我国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文学的产生与时代的关系了,并且也有这方面的著作。“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时乎时序”,这句话选自《文心雕龙》中的《时序》篇,这是一篇专门讨论文学与时代关系的专题,论点独到,分析透彻,不失为一篇好的文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故而其产生出来的文学样式也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便生动的阐释了这个道理。《文心雕龙-时序》记载:“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合力’之谈,郊重含不识之歌。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尽其美者向?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逮姬文之德胜,《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作者意在说明: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受时代政治教化的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而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自然使得文学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之,从文学作品也可间接反映当时时代的政治状况,因为上面有什么样的政治,下面就有什么样的波动,正所谓“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时乎时序》由《文心雕龙-时序》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张岗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29卷第二期

晚唐五代文人大量的进行艳情文学的创作以及艳情诗词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了解晚唐五代的时代的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对那个时代产生的诗词,尤其是艳情诗对晚唐五代词风的影响作更细致的研究。

唐朝是一个令我们骄傲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中国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其影响力远及欧洲和非洲,据《新唐书—食货志》载:“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米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待尺兵”。但这么令人神往的一个国度,一个时代都只不过是初盛唐时的状况而已,若以这样的情况来概括整个唐朝的情况,那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与以往各朝各代的晚期情况一样,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日薄西山了。初盛唐的诗歌至今仍然是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它那浑厚的气势,雄健的笔力,以及充满浪漫主义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时来整六翔、一举凌苍穹”(岑参《北庭贻学士道别》),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现象,而是代表了那个时代有识之士的“盛唐气象”的鲜活表现。与唐朝前中期相比较,晚唐的诗歌很明显的呈现出一种

衰世的迹象,晚唐诗人崔钰在其诗《幽居冬暮》中曾道:“及景忽云暮,頽年寝已衰。如何匡国兮,不与凤与期”。晚唐诗歌不仅在气势、内容上有盛唐诗歌有很大不同,就是题材上也渐趋狭窄,盛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中可谓是穷尽天下万象,一切能入诗的都能在诗歌中找到,这包括久负盛名的田园诗以及边塞诗。初盛唐时的诗人因那时政治清明,大都抱有积极入世的心态,再加之唐朝的科举很重视诗歌的写作,这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加剧,作为唐王朝三大顽疾的“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在那个时代愈演愈烈,最终葬送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伴随整治环境恶化的是仕途之路的不公平,多数学子寒窗苦读十数年,指望有朝一日“位极人臣”,但大多的学子却无缘视图官场,很多也都留在了洛阳、长安这样的都市生活中,忙于宴会,喝醉于青楼楚馆之内。经过唐王朝前期二百余年的发展,到晚唐时期,城市经济已然很富裕,这也成就了那些举子学士的青楼之梦。由于城市经济逐步繁荣,加以君主和贵族、官僚的生活日益奢侈,郊宴、赏花一类的游观,盛极一时;而京都为尤盛。(《李商隐研究》100)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逸事》:“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长安士女,胜春野步,则设席藉草以红裙相插挂,以为宴幄。”晚唐那种及时行乐,注重声色艳舞的世俗环境,成为孕育“艳情”文学的“土壤”,在唐末到五代的这一百多年间,这种题材历久而不衰而且也影响了文人词的创作。

晚唐艳情诗的大家首推李商隐,其艳情诗创在晚唐文坛独放光彩,尽管晚唐的众多文人都进行过艳情诗的创作,能为我们所熟知并留有诗作的就有杜牧、段成式、韩偓、吴融、韦庄、崔玉、唐彦谦等人,其创作队伍之盛,堪比六朝宫体诗的创作。其中同为“三十六体”之一的段成式与李商隐同为艳情诗创作的大家,他曾经把自己的艳情诗编撰为集,名为《红楼集》,但不幸的是现已经遗失。李商隐能在艳情文学创作上赢得大家的赞许,除了其留存于世的大量诗歌,还有其在创作道路上的不断推陈出新,经过他对艳情题材的加工改造,最终使这一当初只由“伶工乐女”演唱的俗文学渐登大雅之堂,至此之后,仿效其体的人一日增多。

那何为“艳情”?传统的看法,认为晚唐艳体是正宗。这样的提好处是干脆明确,缺点是人们容易把艳体理解为纯粹写男女关系。其实“绮才艳骨”的温、李一派,题材并不如此狭窄。它的范围包括爱情、宫怨、闺怨、带有爱情和脂粉气息的写景咏物、美人香草式的托寓之作。(《唐诗风貌》修订本余恕诚91)这种分法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晚唐文人艳情诗创作的题材,笔者认为十分中肯,但不能说是穷尽了。同为诗人,其创作上有共性,但因每个诗人自身所经历不同,表现在诗歌中也有不可避免的差异,这是诗人的个性。李商隐之所以能在创作艳情诗方面拔得头筹,且被晚唐五代词家所推崇,笔者认为是多方面原因成就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与李商隐自身特殊曲折的经历有关。

李商隐现存诗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诗614首。《李商隐诗选-前言》黄世中p10而在这其中艳情诗的数量达百余首之多,占其诗数量的六分之一还多,这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以《无题》命名的爱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柳”(《无题四首》之四)、“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无题二首》之二)。

在李商隐存世的这一百多首艳情诗中,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怀古咏史和题名为“戏赠”之类的诗歌。这类诗歌因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女性和性描写而划归到他的艳情诗中;第二种就是李商隐的爱情诗。这些诗歌是李商隐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而创作的,情真意切,爱意绵绵。

怀古咏史之作,政治气息较重,借古讽今的意味常常是诗家所要表达的重点。这类诗歌题材中,或借先贤事迹与当下自己的处境相比较,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志,或者借助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