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体系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竞赛体系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许达志高妍肖小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9期
[摘要] 基于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这一基本理论,梳理了近年来湖南省学科竞赛的发展变化,指出现有竞赛体系在推动高校治理改革、引导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科研、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 湖南文理学院教改一般项目“湖南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
(JGYB15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计划’进程中协同创新组织的多层结构、跨层作用及其界面管理研究”(16YJAZH066);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234模式’”研究(教高司函[2018]4号-201702038103)
[作者简介] 许达志(1983—),男,湖南祁阳人,湖南文理学院经管学院讲师,公共管理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组织管理与政策创新;高妍(1980—),女,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講师,艺术管理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肖小勇(1968—),男,湖南邵阳人,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共享经济、知识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45-02 ; ;[收稿日期] 2020-06-19
一、我国学科竞赛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学科竞赛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铺开到繁荣的三个阶段。时间跨度上与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的恢复、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挑战杯”到21世纪初高校扩招相吻合[1]。现在已基本形成了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全面覆盖的学科竞赛体系。
从国内的学科竞赛成绩来看,理工科高校势头强劲,双一流高校优势明显,不同区域高校表现差异较大。根据2020年2月,中国高等教学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研发的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显示,在全国1172所本科院校进入的排行榜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以635项获奖,总分定位100分排名第一。在前100名中,理工类高校最抢眼,占据了64席;综合类高校26所,师范类7所,农林类3所。在前300名中,理工类高校149所,综合类78所,师范类35所,农林类18所,人文社科类18
所,医药类2所。与此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列前茅。在前100名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1所;在前300名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1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8所。不同区域的高校表现差异明显。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得分占总分47.61%,中部地区占21.75%,西部地区占20.24%,东北地区占10.4%。高校数量分布来看,前三名分别是江苏省24所,北京市22所,山东省20所,基本上与高等教育资源强省分布相吻合。
二、近年来湖南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湖南省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迅猛。
(一)赛事增加、规模扩大,涵盖学科更加广泛
通过对省厅发文统计得知,湖南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赛事项目大致增长情况。其中,2014年和2015年都是14项,2016年21项,2017年的22项,2018年24项。到了2019年,省内学科赛事更是扩充到了27个项目。梳理2019年度湖南省的27项竞赛不难看出,赛事的项目既有多年历史沿袭和传统学科竞赛,也有参赛面广不限定专业的跨专业实践平台,还有与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新型赛事。加上各高校的初赛、选拔和培训,这使得湖南省高校的学生的参赛规模、竞赛参与面不断扩大。有兴趣和有志于学科竞赛有突破的在校生几乎都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学科相匹配的竞赛项目[2]。
(二)高校重视、组织得力、二级学院精心备赛
湖南省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都是由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指导和管理。每个竞赛活动都单独成立了竞赛组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在高校对应的是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精心组织。主要包括:认真组织初赛遴选、组建优质指导团队、深入研究竞赛项目、精心开展赛事训练、组织优秀团队参赛,进而实现了学科竞赛和教学教改的同步提升,教师科研和竞赛项目的有机结合[3,4]。在很大程度上,学科竞赛的组织也是许多高校开展校院二级管理探索的试金石。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同时,给予经费和管理最大权限,校院签订相关协议,竞赛效果逐步提升。
(三)经费保障,激励到位,获奖得到各方认可
针对近年来,学科竞赛的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在精心备赛的同时,在竞赛经费投入保障、指导教师课时确认、师生获奖认可运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举措,真正实现了经费有保障、激励促先进、获奖有价值。例如在经费投入上,学校层面优先报账,确保了参赛学生没有经济负担。在激励措施上,对于获奖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励的精神和物质层面与其他
教学科研获奖等同对待,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在奖项价值上,学生课程成绩加权、评优评先、推优入党、考研考公都给予适当奖励。各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对于竞赛获奖的重视,企业在学生求职面试应聘中对于奖励含金量的认可等一系列社会反响,都让竞赛的获奖不断得到各方的认可。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竞赛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参赛
高校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竞赛引导下,通过院级选拔、校级选拔框定培训对象,通过有效培训,推报地区省级选拔,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国家级竞赛。同时,在目标、类别、层次和阶段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竞赛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全面参赛。既要重点突破、优中选优,也要点面结合、实现竞赛覆盖。
(二)促进竞赛与教学的充分结合,提升学科竞赛内涵
高校要因赛施策,根据竞赛需要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或开课计划,促进课程改革,通过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科竞赛与理论教学充分结合。改革实践教学的模式,把学科竞赛作为课程设计、集中实践中一个环节或者全过程的予以认可,还要衔接好开放实验室的认定[5]。对于理工科探索和实操类竞赛,要增强竞赛项目与教师科研的结合,形成合力促教研。在文科類竞赛中,要注重专业基础掌握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以赛带练促改,加深加快文科教学内涵建设。
(三)努力实现多主体的良性互动,深化竞赛运行机制
在学科竞赛中,尤其要注意校院二级管理运用。要充分发挥竞赛治理体系中,多元主体参与,上级充分授权,有效沟通的优势,及时调整比赛方案和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科研学习社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训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研能力提升,改进社团的管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培训的环节中,要注意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同时,合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校友企业的优势,鼓励企业单位的有效参与。根据不同比赛的需要,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鼓励小组合作和内部竞争,理顺竞赛运行机制。
(四)经费人员政策上全方位保障,保证竞赛成果运用
在组织管理、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和奖励认定上,给予全方位的保障。并以此来明确学校学科竞赛的主管部门、校园两级各自职责、规范竞赛管理程序以及有关的奖励措施和奖励办法的实施到位。在校内选拔、参赛组训,工作核算、绩效奖励、学分认定、评优推先等各个环节,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