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9: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2017·丹东高二检测)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圣人”指的是孔子,“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意思是儒家思想虽然仍被视为统治思想,高高在上,但其内容已融入了道教学说,即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答案』 D

2.(2017·泰安高二检测)“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天人感应”

D.“民贵君轻”

『解析』“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答案』 B

3.(2017·安阳高二检测)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解析』“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最有可能体现“理”中有“科学”之含义。

『答案』 B

4.(2017·濮阳高二期末)《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解析』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压抑和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特别是对妇女灌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思想。因此,在理学思想的影响和礼教的束缚下,才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节烈妇女数量增多的现象。

『答案』 C

5.(2017·渭南高二检测)“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答案』 D

6.(2017·南宁高二检测)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材料中慧能的这首诗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心外无佛,即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答案』 D

7.(2017·大同高二检测)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解析』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都是理学思想家,他们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即为天理,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人的善性,只不过恢复善性的途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答案』 B

8.(2017·洛阳高二期末)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7·无锡高二检测)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解析』第(1)问,“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图中主要商业圈的分布分析出宋代商品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依据材料一图中“瓦子”的分布、材料二中“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衣冠更易”“不体旧规”“斗美夸丽”“非复旧时淳朴矣”等信息分析出宋代社会上出现追求奢侈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联系”可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化对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和儒学

家对此做出的反应作答。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考生可以从魏晋南北朝至宋代儒家思想所受到的冲击或挑战的角度补充材料,也可从市民阶层的发展及其需求的角度补充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