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法规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法规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法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显著的疗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技术和潜在的风险,该疗法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和监管机构的审查。

本文将分步骤回答关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法规问题。

第一步:了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携带能够识别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从而增强其攻击和破坏癌细胞的能力。

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B细胞相关的恶性血液病,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

第二步:了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监管机构。

在美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

FDA对该疗法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FDA还执行监管措施,例如要求临床试验和药物标签的规定,对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使用和销售进行监督。

第三步:了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法规要求。

FDA在监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法规要求。

首先,任何从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必须遵守临床试验的规定。

这包括建立严格的实验室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其次,治疗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病例评估和风险评估,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书面同意。

第四步:了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监督和批准过程。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监督和批准过程是一个严格的审查程序。

要获得FDA的批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必须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并提交临床试验结果和病例报告给FDA进行评估。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
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细胞疗法,用于治疗某些类
型的癌症。

它涉及将患者的T细胞收集后进行基因工程修饰,使其表达特定的受体(称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再
将这些CAR-T细胞重新注入到患者体内,以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Car-T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T细胞采集:从患者体内获取外周血或组织样本,利用浓缩
方法分离出T细胞。

2. 基因工程修饰:将患者的T细胞利用病毒载体或基因编辑
技术引入CAR基因,使其表达CAR受体。

CAR通常由抗原
识别域、共刺激因子和信号传导模块组成。

3. CAR-T细胞扩增:修饰后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进行扩增,以获取足够的CAR-T细胞数量。

4. 质控:对CAR-T细胞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细胞活力、
受体表达、纯度和无菌检测等。

5. 转运和冷冻:将CAR-T细胞产品分装,并采用合适的保存
液进行冷冻保存,以备后续治疗使用。

在CAR-T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并且
对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效果和副作用进行监测和评估。

质控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确保CAR-T细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常见的CAR-T细胞产品质控指标包括:
细胞活力检测、抗原受体表达水平检测、无菌检测、免疫细胞毒性测试等。

此外,与CAR-T治疗相关的质控还包括批记录的检查、质量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等。

这些步骤的严格执行可以确保CAR-T细胞治疗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最大程度
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

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

ICS 11.020C 00 CMBA 团体标准T/CMBA 013—2021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Hospit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marketed products2021-02-01发布2021-02-01实施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Chin Med Biotechnol, June 2021, V ol. 16, No. 3 279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团体标准·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3.015·T/CMBA 013—2021目 次前言 (280)1 范围 (28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81)3 术语和定义 (281)4 基本要求 (282)5 设施和设备 (283)6 人员 (283)7 制度和程序 (285)8 质量管理 (285)9 治疗 (286)10 记录和标识 (287)参考文献 (288)280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Chin Med Biotechnol, June 2021, V ol. 16, No. 3 T/CMBA 013—20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博仁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最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全流程管理原则(完整版)

最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全流程管理原则(完整版)

最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全流程管理原则(完整版)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全球范围内在此领域有多个研究正在进行,并且已有来自3家公司的4个产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我国也已经有2个CAR-T细胞产品获批上市。

CAR-T细胞产品商品化后,临床患者实际选择与临床研究数据存在差异,导致细胞回输及不良反应发生与临床研究数据均存在一定区别。

为规范CAR-T细胞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基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的CAR-T细胞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我们制定了该指导原则,旨在最大限度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应用CAR-T细胞提供帮助。

1 患者选择目前CAR-T细胞主要靶点为CD19,美国FDA批准的淋巴瘤适应证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滤泡淋巴瘤(FL)[1,2,3,4]。

国内批准的适应证为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DLBCL[根据不同临床研究数据,包括了DLBCL的常见亚型,如DLBCL-非特指型(NOS)、FL转化的大B细胞淋巴瘤(LBCL)、3b级FL(FL-3b)、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等]。

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非试验环境中axi-cel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与ZUMA-1研究类似,符合ZUMA-1入组条件的患者比不符合条件的患者表现更好,但不符合ZUMA-1入组条件的患者也确实产生了持久疗效[5]。

因此商品化CAR-T细胞上市后,建议刚开始开展CAR-T细胞治疗的医疗中心采用与临床研究相似的纳入标准,具有丰富CAR-T细胞治疗经验的医疗中心可适当拓宽患者接受治疗的条件,筛选患者时需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1 年龄临床研究中多数选择年龄≥18岁的患者,最大年龄一般不超过80岁[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AR-T细胞技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CAR-T细胞技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CAR-T细胞技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2019年6月CAR-T细胞技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目录一、目的 (3)二、适用范围 (3)三、法规依据 (3)四、 CAR-T产品特点及工艺流程 (3)(一)定义 (3)(二)CAR-T产品特点 (4)(三)CAR-T产品生产工艺 (4)五、内容 (5)(一)人员和卫生 (5)(二)厂房设施和设备 (5)1.厂房 (6)2.设施设备 (7)(三)生产管理 (8)1.细胞分离(分选) (9)2.CAR-T细胞制备 (9)3.多批次生产要求 (10)(四)物料管理 (11)1.生产用原材料 (11)2.不合格、回收和退回 (14)(五)质量管理 (14)1.质量控制 (14)2.留样及稳定性 (15)3.物料和产品放行 (16)(六)贮藏与运输 (16)1.产品贮藏 (16)2.产品的运输 (16)(七)标识与追溯 (17)一、目的为推动和支持CAR-T免疫细胞产品的规范化生产,研究出一套适应CAR-T 免疫细胞技术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监管模式、制定科学的指导原则、明确行业标准、规范临床应用,保证CAR-T免疫细胞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指导检查员开展CAR-T免疫细胞生产现场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基于目前的相关认识和管理现状,制订本意见,旨在提供给检查员关于CAR-T治疗产品不同于其他传统药品的特殊性,以便于更好地实施检查。

二、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于对自体CAR-T细胞技术产品制备企业的全过程GMP检查时提供指导,CAR-T细胞技术产品的制备过程指从供者获得供者细胞到细胞成品输入到受者体内的一系列体外操作的过程。

但不包括对在临床使用的医疗机构采集病人血液及回输的过程。

并且该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主要适用于按照药品进行研发与注册申报的产品。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基本要求23.1 基本原则23.2 人员的要求23.3 场所和设施23.4 物料24 载体制备34.1 质粒制备34.2 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 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 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 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 操作的要求45.4 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 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A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A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A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 追溯58 保密原则69 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随着我国对CAR-T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和产业链的延伸,我国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也在紧随国际趋势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CAR-T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制备机构或应用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细胞治疗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2024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范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其特点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current an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则是指经过传统治疗手段后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此,我们开展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研究,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首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细胞,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的抗原受体嵌合到T细胞上,使其具有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然后,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三、观察指标及结果1.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包括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肿瘤缓解率等;(2)安全性:包括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3)免疫学指标:包括CAR-T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等。

2. 结果(1)临床疗效:经过CAR-T细胞治疗后,RR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有所延长,肿瘤缓解率显著提高。

其中,部分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CAR-T细胞治疗总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并恢复。

(3)免疫学指标:CAR-T细胞在体内成功增殖、分化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通过检测发现,CAR-T细胞的活性及功能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提升。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CAR-T 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

CAR-T 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

CAR-T 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目录一、引言 (1)二、适用范围 (2)1、本技术要点适用于哪类CAR-T 细胞产品? (2)2、本技术要点包括哪些内容? (2)3、本技术考虑要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三、原材料和辅料及其质量控制: (3)1、在CAR-T 细胞产品的原材料和辅料通常都要考虑哪些因素? (3)2、转导/转染T 细胞的病毒载体/质粒载体是否可按照原材料管理? (4)3、如何进行原材料和辅料的选择和风险控制? (4)4、在载体物质或CAR-T 细胞终产品中是否需要进行原材料残留的质量检测? (5)四、病毒转导载体及质粒转染载体制备及质量控制: (5)1、转导/或转染载体制备的起始原材料包括哪些或如何定义转染载体的起始原材料? (5)2、起始原材料要建立种子库系统吗? (6)3、如何建立种子库系统?如何确定各级种子库的代次及数量? (7)4、种子库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如何管理种子库? (8)5、如何考虑质粒载体的生产工艺及规模?质粒载体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 (9)6、病毒载体的生产规模要设计多大?是否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皿进行病毒载体的培养?关键工艺研究包括哪些?病毒载体制备过程中如何降低牛血清的风险? (11)7、是否要进行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的检定? (12)8. 如何开展病毒载体中的外源因子污染的检测? (12)9、病毒载体是否要纯化?纯化及浓缩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纯化的病毒载体如何保存? (13)10、纯化后的病毒载体的质量控制检测需要考虑哪些参数? (13)11、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病毒载体的滴度测定?是否需要规定病毒载体的比活性?. 1412.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RCR/RCL 检测? (14)13、如何考虑病毒载体工艺杂质质量控制的要求? (16)14、是否要开展病毒载体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如何设定稳定性评价参数? (16)15、转导载体是否允许外包加工?如何控制外包加工的转导载体的质量? (16)五、建立可提供T 细胞的供体资质标准: (17)1、选择T 细胞供体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17)2、细胞供体(者)应进行哪些传染性疾病因子的检测?应采用何种方法检测?. 183、自体细胞供体是否必须要进行传染性疾病因子筛查和检测? (18)4、如使用可建系的细胞制备CAR-T 细胞,如何评估其供体及细胞的风险? (18)5、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开展供体资质的研究? (18)六、CAR-T 细胞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研究及检测 (19)1、CAR-T 细胞产品的生产工艺研究应考虑哪些因素? (19)2、如何定义CAR-T 细胞的批次及批量? (20)3、CAR-T 细胞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及检测至少应包括哪些项目?应如何设置这些质控项目更符合CAR-T 细胞产品的特点? (20)4、选择或建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制定其每一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 (21)5、CAR-T 细胞产品如何留样更为合理?为便于质量检测及留样,是否可以将需在最终包装中检测的项目分装在非最终包装容器中? (25)6.是否要开展CAR-T 细胞稳定性研究? (25)七、CAR-T 细胞的非临床研究 (26)1、非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 (26)2、CAR-T 细胞产品的药效学研究 (28)3、CAR-T 细胞产品的药代动力学(药代)研究 (29)4、CAR-T 细胞产品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31)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5)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38)参与提出意见及建议的单位 (38)CAR-T 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评价考虑要点一、引言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带有特异性抗原识别结构域及 T 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 T 细胞,使 T 细胞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而激活,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素 B 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募集人体内源性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且还可形成免疫记忆 T 细胞从而获得特异性的抗肿瘤长效机制。

《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Chin Med Biotechnol, April 2021, V ol. 16, No. 2 149Free Radic Biol Med, 2015, 88(Pt B):221-232.[33]Tan SM, Sharma A, Stefanovic N, et al. Derivative of bardoxolonemethyl, dh404, in an inverse dose-dependent manner lessens diabetes-associated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iabetes, 2014, 63(9):3091-3103.[34]Xie LP, Gu Y, Wen ML, et al. Hydrogen sulfide induces Keap1S-sulfhydration and suppresses diabetes-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via Nrf2 Activation. Diabetes, 2016, 65(10):3171-3184. [35]Sharma A, Rizky L, Stefanovic N, et al. The 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 2)-like 2 (Nrf2) activator dh404 protects against diabetes-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Cardiovasc Diabetol, 2017, 16(1):33.[36]Karan A, Bhakkiyalakshmi E, Jayasuriya R, et al. The pivotal role of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in diabetes-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harmacol Res, 2020, 153:104601.(上接第144 页)[45]Li L, Li L, Li S, et al. Isarubrolones containing a pyridooxaziniumunit from Streptomyces as autophagy activators. J Nat Prod, 2019, 82(5):1149-1154.[46]Tanc M, Cleenewerck M, Kurdi A,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novel benzotropolones as Atg4B inhibiting autophagy blockers.Bioorg Chem, 2019, 87(3):163-168.[47]Hiyoshi T, Domon H, Maekawa T,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hinokitiolagainst periodontal bone loss in ligature-induced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 in mice. Arch Oral Biol, 2020, 112(2):104679.[48]Zhang G, He J, Ye X, et al. β-Thujaplicin induces autophagic celldeath,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through ROS-mediated Akt and p38/ERK MAPK signaling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Death Dis, 2019, 10(4):255.·协会之窗·《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使用CAR-T 细胞治疗上市产品的风险防控和质量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协会组织业内骨干单位及专家参考其他国家相关指南和我国已经发布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经过多次研讨,制订了《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标准。

car -t疗法制造工艺

car -t疗法制造工艺

car -t疗法制造工艺
"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细胞治疗方法,以下是CAR-T疗法的制造工艺的一般流程:
1. T细胞采集:从患者体内提取外周血或骨髓等源头中的T细胞。

这可以通过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骨髓穿刺或组织损伤之后的自愈过程中产生的间充质干细胞来实现。

2. T细胞扩增:将采集到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并进行扩增。

通常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添加适量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来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3. 基因转导:使用载有CAR(嵌合抗原受体)基因的适量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或Lentivirus)将CAR基因导入到T细胞中。

CAR基因编码了能够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受体。

4. CAR-T细胞培养:经过基因转导的T细胞在体外继续培养,以确保CAR的表达和功能。

5. CAR-T细胞纯化:通过利用CAR-T细胞上表达的特异性标志物,如CD19或CD20,对CAR-T细胞进行纯化,去除非转导的T细胞和其他细胞。

6. CAR-T细胞治疗产品制备:将纯化的CAR-T细胞与适当的载体(如冻存溶液)混合,制备成最终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这个产品通常是冻结保存的,并在需要时解冻使用。

7. 患者治疗:将制备好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通过输注等方式重新引入患者体内,使CAR-T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CAR-T疗法制造工艺流程的概述,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特定的治疗机构和技术要求来确定。

此外,制造CAR-T疗法还需要遵循相关的生物安全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基本要求23.1 基本原则23.2 人员的要求23.3 场所和设施23.4 物料24 载体制备34.1 质粒制备34.2 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 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 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 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 操作的要求45.4 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 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A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A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A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 追溯58 保密原则69 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随着我国对CAR-T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和产业链的延伸,我国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也在紧随国际趋势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CAR-T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制备机构或应用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细胞治疗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ode of manufactu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Cl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cells)based-medicinal product目次前言I I引言I I I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基本要求23.1基本原则23.2人员的要求23.3场所和设施23.4物料24载体制备34.1质粒制备34.2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操作的要求45.4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 A 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 A 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 A 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追溯58保密原则69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 hi m e ri c A nt i gen R e c ept o r T-C e l l Im m u not h e ra p y,C A 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CAR-T细胞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非临床研究——一般原则和关键问题-

CAR-T细胞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非临床研究——一般原则和关键问题-

一、引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是一种经基因工程化的T细胞,通常表达能识别特定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进而激活免疫系统以消灭肿瘤。

CAR通常包含三个结构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胞外域(如scFv)、信号转导结构域(如CD3ζ)和一个或多个胞内共刺激结构域(如可源自CD28、4-1BB、OX40等)。

CAR-T细胞免疫疗法通常是从采集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然后在GMP生产车间对其进行基因改造,通过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载体、转座系统(如SB转座系统)或直接将mRNA转导到T细胞内,使T细胞表面表达CAR。

在生产车间对这些T细胞进行扩增后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经过修饰的T细胞能够特异、高效地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又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靶向CD19分子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及B细胞淋巴瘤等)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疗效及较少的副作用。

2017年8月31日,诺华(Novartis)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其开发的靶向CD19的CAR-T产品Tisagenlecleucel(曾用名为CTL019,商品名为Kymriah)上市,用于治疗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不到两个月后,FDA又批准了第二个CAR-T药物上市,商品名为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是Kite Pharma公司开发的同样靶向CD19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

针对其他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也在不断进展。

目前已有500多项关于CAR-T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对于恶性血液病,需要继续开展临床试验,以确定新靶点和新组合。

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

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
中 国药 事 201 8年 6月 第 32卷 第 6期
_l
829
编 者 按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ll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是一种基 因修饰的T细胞 ,通过将带有 特异性肿瘤细胞抗原识别结构域及T细胞激活信号 的遗传物质转人T细胞 ,使T细胞通过直接与肿瘤细胞表 面 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而激活 ,通过释放穿孔素 、颗粒酶素B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同时,还通过释放细 胞 因子募集人体 内源性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 目的 ;此外 ,还可形成免疫记 ILT ̄t 胞 从 而 获得 特 异 性 的抗 肿 瘤 长效 机 制 。 由于CD19一CAR—T细胞 在 多 种 血 液肿 瘤 临 床试 验 中 的突 出表 现 , CAR—T细胞 已经 在全 球 范 围内掀起 了研 究 热潮 ,甚 至有研 究 者认 为肿 瘤 治愈 已成 为可 能 。
在 CAR—T细 胞 治 疗 产 品 全 球 研 究 热 点 的大 背景 下 ,我 们 需要 清 醒 地认 识 到 ,作 为 基 因 治 疗 与 细 胞 治 疗 的结 合 产 物 ,CAR—T细 胞 领 域 仍 处 于 初 级 阶段 ,一 方 面 ,在 CAR—T细 胞 的基 础 研 究 、产 品T 艺和 质 量 研究 、非 临 床及 临 床研 究 中仍 有许 多 问题 需 要 探 索 ;另一 方 面 ,CAR—T细胞 个 性 化特 征 明显 ,制 备 工 艺 复杂 ,影 响其 产 品 质 量 的 因素 较 多 ,体 内作用 机 制 复 杂 ,具 有 很 多 与我 们 现 在对 已有产 品认 知 不 同 的特点 ,研发者以及药品监管者都要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需要更具有产品针对性的考虑要求 。同时 ,我 国CAR—T细 胞 治疗 产 品研 究 处 于起 步 阶段 ,研 发 机 构 的规 模 大 小 不 同 ,研 发力 量 千 差 万别 ,研 发人 员 多 是 从 实 验 室研 究 领 域开 始 进 入产 品开 发 ,对 产 品 研 发 的理 念 、规范 性 要 求 了解 不 足 ,对 产 品 工 艺及 质 量 研 究 以及 非 临 床研 究 尚缺 少技 术 指 导 ,临床 经 验 尚不 足 ,正 是需 要 规 范 发展 以逐 步 向产 业 化 推进 的好 时 机 。本技 术 考 虑要 点 针 对 国 内CAR—T细胞 产 品的 研 发现 状 ,以CAR—Tt¥胞 产 品 的生 产 工艺 及 产 品特 性 为 主线 ,以 《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 )》为基本要求 ,从如何开展CAR—T细胞产品 的质 量控 制 检 测研 究 和 非 临床 研究 两个 方 面 提 出指 导 性 意见 ,为 CAR—T ̄ftt胞产 品研 发 者提 供 技术 参 考 , 使 我 国CAR—T细胞 产 品领 域从 起 步 即能够 按照 一定 的规范 开展 研究 ,为未 来 的产 业化 打好 基础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关注点探讨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关注点探讨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关注
点探讨
刘芬;孙程洁;王冲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22(43)11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产品的上市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能否持续生产高质量的CAR-T治疗产品对CAR-T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论述CAR-T治疗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及质量管理中应予以特别关注的几个要点,以期为该类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监管机构的监管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8-10)
【作者】刘芬;孙程洁;王冲
【作者单位】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1;R979.19
【相关文献】
1.73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
3.《医疗机构管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的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4.嵌合抗原受体T细
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流程管理探讨5.浅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的防混淆、防污染挑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

car-t制备工艺和质控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改造的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

因此,CAR-T的制备工艺和质控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CAR-T制备工艺以及质控的关键点。

一、CAR-T制备工艺1. 采集T细胞:首先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T细胞,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

采集后的T细胞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取高纯度的T细胞。

2. 载体构建:在制备CAR-T细胞之前,需要构建CAR(嵌合抗原受体)的载体。

CAR通常由单链抗体的外部结构域、连接区和T细胞活化域组成。

这个载体通常由质粒构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

3. 载体转染:将构建好的CAR载体导入T细胞中,可以使用病毒转染(如逆转录病毒或整合素病毒)或非病毒转染(如电穿孔法)等方法。

转染后,CAR会被整合进T细胞的基因组中。

4. CAR-T细胞扩增:转染后的T细胞需要进行体外扩增,以获取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

通常使用培养基和适当的生长因子来促进细胞增殖。

5. 质量控制:制备完CAR-T细胞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常用的质控指标包括细胞活性、纯度、转导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等。

二、CAR-T质控1. 细胞活性检测:细胞活性是CAR-T治疗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增殖试验。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CAR表达和细胞表面标记物来评估细胞活性,而细胞增殖试验可以评估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

2. 纯度检测:CAR-T细胞的纯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来评估CAR-T细胞的纯度,而PCR可以检测CAR基因的存在来评估细胞的纯度。

3. 转导效率检测:转导效率是评估CAR-T细胞制备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

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CAR表达来评估转导效率,而定量PCR可以检测CAR基因的拷贝数来评估转导效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法规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法规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法规
摘要:
1.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的概念和原理
2.CAR-T 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CAR-T 细胞治疗的优势和挑战
4.我国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法规政策
5.未来展望
正文: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 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策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引入T 细胞中,使T 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CAR-T 细胞疗法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血液肿瘤、实体瘤等。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CAR-T 细胞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CAR-T 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精确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其次,CAR-T 细胞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效应,能够有效地消除肿瘤细胞;最后,CAR-T 细胞治疗具有持久的疗效,有望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肿瘤。

尽管CAR-T 细胞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细胞制备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问题,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等。

为了规范和推动CAR-T 细胞治疗的发展,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如《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为CAR-T 细胞治疗提供了明确的
监管要求和技术规范。

未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CAR-T 细胞治疗将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基本要求23.1 基本原则23.2 人员的要求23.3 场所和设施23.4 物料24 载体制备34.1 质粒制备34.2 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4.3 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5 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5.1 样本的要求3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5.3 操作的要求45.4 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5.5 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5.6CA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5.7CA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6CA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7 追溯58 保密原则69 附则6参考文献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随着我国对CAR-T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和产业链的延伸,我国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也在紧随国际趋势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CAR-T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制备机构或应用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细胞治疗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只有确立了安全、规范、稳定、可追溯的行业规范,才能从源头保证整个CAR-T细胞治疗产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为了适应我国CAR-T细胞治疗产业的需要,加强CAR-T细胞治疗的管理,规范细胞制备过程,保证CAR-T细胞制品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促进国际间同行的交流,有必要制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的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1 范围1.1 为协助CAR-T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且保证CAR-T细胞制剂的安全性、生物学效应,参照《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所称的CAR-T指用于治疗的、经体外基因导入后表达嵌合型抗原受体的人源T 细胞,T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或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1.3 本规范适用于CAR-T细胞制剂制备的所有阶段。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 cell经过基因工程修饰的,可表达被导入的含有抗原识别片段、T细胞受体活化分子、共刺激信号等信号分子的CAR基因的T细胞。

2.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血液中具有单个核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少量其他细胞类型。

2.3质粒Plasmid是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DNA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最常见的运载体。

2.4目的基因Target Gene人工构建的具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或基因片段。

2.5载体Vector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的工具。

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慢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2.6转导Transduction借助病毒等方法将外源性遗传物质(DNA或RNA)导入细胞进行稳定表达的过程。

2.7冻存液Cryoprotectant当与活细胞相结合时,能保护细胞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不受损害的溶液或试剂。

2.8标识Label粘贴或附着在对象上的用于区分不同对象的标记、注释或条码。

2.9细胞批次Cell Batch指取自个体的一次采集的细胞,经生产全过程制成的终末细胞培养物或收获物。

3 基本要求3.1 基本原则CAR-T细胞制剂的制备包括质粒的制备、病毒的制备、样本的接收和处理、细胞刺激、转导、扩增、收获、质量检测以及冻存、运输等全过程。

对各个操作环节以及环境和人员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标准。

3.2 人员的要求3.2.1 机构应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专门的CAR-T细胞制剂制备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接受特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病毒构建和细胞制备技术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并具备GMP级病毒构建或人T细胞培养经验。

3.2.2 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和自我防护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细胞制备造成污染以及操作人员自我感染的风险。

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以及操作过程中避免交叉感染和污物正确处理方法等内容。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制备区和质控区。

3.3 场所和设施3.3.1 CAR-T细胞制剂制备场所分为洁净区及非洁净区。

洁净区各功能区包括细胞制备区、细胞储存区、病毒制备区、病毒储存区、中控区、部分质控区(无菌检测室、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细胞操作室等)等,各个区域相互独立,病毒制备区、病毒储存区、阳性对照室应具有独立的空调系统。

非洁净区包括部分质控区(革兰氏染色、内毒素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等)、留样室、办公室、资料档案室、物料储存室、气体储存室等,不应与洁净区交叉过往。

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区。

3.3.2 洁净区应当根据制备流程及相应的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洁净区应以温湿度、微粒、微生物、压差为主要控制参数。

3.4 物料3.4.1 CAR-T细胞制剂制备所用的物料是指制备中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与细胞制剂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外包装材料等。

3.4.2 CAR-T细胞制剂制备所用的样本及物料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进口物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

细胞制剂制备中使用的物料管理应参照《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4 载体制备4.1 质粒制备4.1.1 质粒应序列信息明确,并得到准确的鉴定和确认。

4.1.2 质粒的质量应经过检测,包括但不限于:a) 纯度:超螺旋型的含量,细菌基因组DNA、RNA和蛋白残留量;b) 无菌试验;c) 热原质试验;d) 过敏试验;e) 异常毒性试验;f) 介导目的基因的活性检测;g) 有害物质残余量的测定。

4.2 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非病毒载体(包括但不限于DNA、RNA,蛋白质) 应有明确的来源、结构和遗传特性,制备过程应符合GMP标准,达到相应质量标准的要求。

应不含有支原体、细菌及病毒,内毒素等其他外源因子应控制在限定范围内;根据所选择载体类型不同,可综合参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并分别参考《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4.3 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4.3.1 病毒包装所使用的细胞系应有明确来源和批次信息,并有详细记录;应不含有支原体、细菌及病毒,内毒素等其他外源因子应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应通过表型或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检测来确保其性质和均一性。

4.3.2 应提供病毒包装所用细胞系的细胞培养液的详细成分并应具有溯源性,如使用人或动物源性成分,如血清、胰蛋白酶或其他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应具有这些成分的来源、批号、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和质量保证的相关信息,并确保其不含有特定动物源性病毒成分。

4.3.3 每一批用于转导的病毒应经过检测,包括但不限于:鉴别试验。

根据生产过程中引入的风险,进行与其他病毒的交叉检测,如腺病毒、EBV、CMV、HAV、HBV、HIV、HTLV等;病毒复制能力(RCR)检测(生产时的批次和冻存复苏时的批次);无菌试验;内毒素检测;支原体检测;残留量测定:应根据生产工艺及成品的添加成份,对有潜在危险性的成份进行残留量检测。

如病毒生产工艺中使用牛血清则需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制剂需检测总DNA残留;对于使用转入SV40基因的293T细胞进行病毒生产的,需检测SV40序列的残留等;病毒滴度测定;效力试验:插入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及生物学活性测定。

4.3.4 病毒应进行有效期研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病毒应储存于合适的环境中,确保病毒的无菌性以及效价的持久性。

5 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5.1 样本的要求5.1.1 样本送达时应附细胞制备申请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必要信息;患者的临床医学信息:既往史、现病史、临床诊断、病理诊断、肿瘤特异性靶点信息;实验室检测的结果:血常规及分类、病毒四项检查(HIV、HCV、HBV、梅毒)、肝肾功能;治疗方案:细胞的种类、治疗次数、回输方式等;知情同意书。

5.2 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5.2.1 应在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采血科室,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按单核细胞分离程序,采集外周单个核细胞富集血,或应用合格的医疗器材通过静脉采取患者外周血。

根据制备要求对采集的外周血进行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T细胞的分选,并对所分选出的T细胞进行刺激和活化。

5.2.2 应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T细胞需在专用细胞处理间进行细胞分离、培养、收集,完成制备过程。

5.2.3 采集管路需使用一次性消耗品,血细胞分离机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测。

5.2.4 在符合洁净要求的操作间分离PBMC,根据病人情况或实验要求再进一步确定是否分选特定细胞亚群进行转导,转导前进行细胞计数及细胞存活率测定。

活化T细胞所采用的刺激抗体或磁珠抗体应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5.2.5 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活性因子等外源蛋白的要求如下:a) 所有使用的培养基、活性因子等外源蛋白应有明确的来源及批号,应有质量检定合格报告。

b) CAR-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应避免使用异种、异体血清或血浆。

所有成分应明确并符合无菌、低内毒素的质量标准,制剂中残留的培养基成分应对回输者无不良影响。

5.3 操作的要求5.3.1 CAR-T细胞制剂的制备应当按照经过验证后批准的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并有相关记录,以确保CAR-T细胞制剂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