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精选28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有名教育家孔子说的。
虽说仅有8个字,但意味深长: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有我们所值得学习的,取长补短,才能更有进步。
——题记三人行。
在我们那庞大的作文班里,人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好。
并且,人人还有各自的“绝招”,写的作文也各有特色,各有光彩。
而这特色和光彩便是他人生中的金子,这金子便会把他们变成有用之才。
必有我师焉。
虽然,我们的作文班里是支“精英部队”,但是,大多数写的都是大道理。
个个都写得无底洞似的,令人难理解,难以捉摸。
可是,在今天的作文班里,有一篇作文令我震撼,不是我吹牛,说真的,那是值得我们所敬佩。
那是一篇《这次家长会》,是一位四年级的王丽星写的。
虽是四年级,但是用心写的。
并且是大有进步,没有想到,这个小女生竟有如此之大潜力呀!这位作者值得我学习,她是第三位让我心服口服的人了。
第一是父母,第二是陈老师,原以为第三位是个大人物,没想到是一位比我还小的小女生,不过,她现在就是大人物、大作家。
之后,我期待着第四位让我心服口服的人……最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了我的座佑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篇2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肯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应有虚怀若谷的心胸,努力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诸葛亮用他那能言善辩的嘴和远瞻时局的能力,劝说吴国和蜀国联合起来与魏国抗衡。
但吴国有一个大将,名叫周瑜,他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在他的心里天下最聪明的人非他莫属,所以他故意刁难诸葛亮,要求他三天造出十万支箭。
【议论文】新师说_450字
【议论文】新师说_450字
还是否记得2563年的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还是否记得1204年前的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还是否记得晋朝的葛洪?“明师之恩,诚过于天地,重
于父母多矣。
”
要论学生对老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还是彼此对立?还是像元
朝关汉卿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呢?
如果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那学生刚就是处处躲着老师。
例如:这个洗手间里有老师,
则会去别处的洗手间;若这个楼梯里有老师,则会从别处的楼梯走;下课了,同学在老师
走后再走或在老师走之前再走……
若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彼此对立,那这个班可就不好了。
老师往东,同学往西;老师
往北,同学往南。
总是对着干。
若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那样,可说太好了,师生一条心。
要说学与不学,就得看学生了。
还记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的这句话吗?
老师同样用40分钟讲课,可学生之间依然有差别,难道这不是个人的错吗?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
吉林长春朝阳区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刘百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一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论师传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到今,老师与学生关系被这句话明确定格在传、授、解三范畴中。
师者,首先当是自然人,当然师也无完人。
但是最底线要明白师者的职责:师无传则生无知;师无授则生不成;生不独自学思,则师无从而解。
仔细品读,拓展思维,这句话蕴意深刻,不仅强调了为师职责,也明确学生应该达到汲取掌握、接受创新、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引申出老师应从三方面检验学生学习的状况,即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正其为人做事方式、考察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能力。
这句话还包含了二者互动的关系,由此而慨叹中国古文的博大精深,古人的学识渊博!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对教育普遍的重视、关注,用不断追加投资来体现。
但是作为教育主体两主角的老师学生往往错失本位,迷茫宗旨,偏离目标,变相为追求经济目标,年幼的学生却成了助长这种不良教育风气的媒介,家长成了助长这种不良教育风气的根源。
导致师不尽教,学不精深,还催生了社会教育庞大的市场,就连保健品也肆意横流。
家长熟视无睹,只能摇摇头、慨叹,却无从下手、无能为力;老师却利用犀利,近于挖苦极端冲动富有攻击言语,近于变态心理伤害花朵们纯真心灵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幼小身体。
学生负担面临:身体摧残,心灵强行扭曲,人格侮辱,药物残害的潜在风险。
学生负担犹如雪上加霜。
但他们依然认真的学,无邪的笑,快乐的玩。
毛主席也不是曾倡导:“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吗?青少年权益保护组织也不是在媒体用成人或早熟的方式公开侃侃而谈吗?学生负担着实不轻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套用米卢一句经典:“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但对幼小的心灵,扭曲的价值观,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站在花朵角度考虑的责任吗?做为家长是学生的“君亲师”,当称“第一”老师,更应负起孩子“启蒙老师”的职责,严格对照师道,使孩子明白:师亦无完人,师者不全正确;更应该明白搞好学习,注重培养自身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一日三省吾身”而自查漏补缺,无问题则不懂不通,要善于思考提问成全师道解惑重职!几千年前,孔圣人《论语》不也是问答对白形式吗?透过千年,他想告诉后人什么?圣人就是圣人,金子总会发光,千万别把金元宝当泥圪塔来踢,别把千里马当牛来耕地!扼杀了未来人才事大,错失师德本位事也不小!其实最初的那句话更应该改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各归其位,而后检之,一日必三省吾身!这样师者、学生、家长都归本位,各负其职,紧密有机联系,何愁学业不好,教育不壮大,师道地位不尊。
关于教师的论语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教师的论语。
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论语,感受教师之道。
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论语》开篇便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经典论述。
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三重使命: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传道:教师是道德的传播者。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授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任。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3. 解惑: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要耐心倾听,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分贵贱、贫富、智愚。
作为教师,我们要秉持这一理念,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1. 关爱学生:教师要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2. 尊重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
3.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要具备这种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1. 学而不厌: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 诲人不倦: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论语》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节丨重温孔子的6句话 尊师道 敬师德 念师恩
教师节是一个向教师致敬的节日,也是一个重温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孔子所提倡的尊师道的思想,重温孔子的六句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对师德的高度尊重和崇敬。
在孔子看来,无论是智慧还是品德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对象很广泛,而老师是首要的学习对象。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管处境如何,都要学会尊师重道。
2.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地温故知新。
温故是指继续研读经典,不断领悟其中的智慧;知新是指不断关注时事,学习新知识,保持头脑灵活。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停止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师”。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强调的是要以乐学的态度去对待学习。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乐于学习的人,喜欢学习,懂得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知识的储备和热爱学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4. 孔子曰:“不耻下问,才生学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敢于问问题。
作为老师,更是如此。
老师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有一颗虚心求学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
5.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强调的是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
对于老师来说,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父母,都要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和智慧。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要有一种不懈的奋斗意识,同时也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的勇气。
6. 孔子曰:“教书不传,父子之间,礼义不传。
”这句话强调了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老师是学生的启蒙者,是社会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热爱学生,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意思是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人格。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老师要有良好的品质,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舞。
“授业”是指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也是教学的基本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解惑”是指老师要有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疑惑可能是课堂中的与学习相关的,也可能是课堂外与生活、个人成长相关的。
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答疑解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提问的意识。
师说读后感,韩愈师说读后感
师说读后感,韩愈师说读后感 《师说》是唐代著名⽂学家韩愈所写的⼀篇论说从师道理的⽂章,⽂章包含着作者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华。
他明确地主张从师学习“⽆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店铺为您编辑整理师说读后感,欢迎阅读。
师说读后感(⼀) 本⽂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的典范.它论证了的职能,作⽤和从师⽽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和影响,从⽽阐明了从师⽽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句说明了⽼师的作⽤.是的,每个⽼师都有帮助学⽣解决困难的职能.⽆论⽼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位好⽼师. 从⽽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的⾝躯守护三个孩⼦的谭千秋⽼师,他可以称得上是⼈民的好⽼师,他不但为学⽣传道受业解惑也,⽽且将⾃⼰责任升华.当地动⼭摇的那⼀刻来临时,他不顾惜⾃⼰的⽣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的⽣命.他是⼀位令⼈敬佩的好⽼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 “从师⽽问焉” .学⽆⽌境,不耻下问.则会 “圣益圣” .不能向⼠⼤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向别⼈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
所以为了避免问题的积攒,要做到平常不耻下问,把问题分散的解决。
这样量的积累后就会有质的飞越,学习成绩就会有很⼤的提⾼。
孔⼦⽈:“三⼈⾏必有我师焉”。
的确,三个⼈⾏⾛必定有⼀个会是我的⽼师。
⼈⽆完⼈,每个⼈都不是完美的。
必定会有些⽅⾯不如别⼈,所以⼤家在⼀起可以优势互补,耻学相师。
所以“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每个⼈都可以作别⼈的⽼师,只是看你擅长哪⽅⾯了。
《师说》这篇⽂章蕴含着许多从师问学的道理。
作者韩愈想借此激励后⼈不耻下问的努⼒学习,同时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希望后⼈能够有所启发。
师说读后感(⼆) ⽣活中没有绝对的愚者和圣⼈,⼀个⼈总是存在着好的⽅⾯和不够完美的⽅⾯,只是这两⽅⾯所占的⽐例在各个⼈的⾝上有所不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佐乐米作文汪承鲲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这天底下,准确来说,是否真的有三百六十五行,一行不多,或一行不少,我不曾研究过,也觉得没有研究的必要。
重要的是,在如今社会形形色色的行业中,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向“钱”看,向“厚”赚。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种行业,都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
仿佛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这一切,也觉得无可厚非。
的确,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从其他的同仁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以作为回报,那也算他们的一种本事,我们也徒有自愧不如罢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职业,无论古今,还是中外,从不是谋生的一种手段,那便是教师。
然而,让人感到可笑又可悲的是,许多身为“教师”的人,却把“教师”这一职业本末倒置。
据悉,原咸阳旭东英语学校韩城龙门分校负责人及代课老师“同老师”,出身农民,先前以经营饭堂为生。
后发了笔横财,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及专门培训的她,遂投身英语教育行业。
因经营不善,学校不景气,又辗转鞋业。
如今辅导机构层出不穷,鱼龙混杂,我相信有许多诸如“同老师”这样的人,把教育看成跟卖饭、卖鞋一样的商业活动,试图从中牟取暴利。
他们抓住的正是家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心理,觉得孩子的钱好赚,都来想分一杯羹。
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呢?唐代诗人韩愈《诗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下社会,虽然打着冠冕堂皇的“素质教育”旗号,其实质却还是以“应试教育”体制为主。
“高分者居能”,而不是“能者居之”,是眼前教育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鲜花、掌声和荣誉,都只是学习优秀的同学的专属,学困生注定与之擦肩无缘。
隐约记得高中上学时,就连打扫卫生打扫得最好的“优秀劳动奖”,学困生都得让给那些学习差不多的同学,班主任给他们的理由是,你们连专科都考不上,要这些奖项也没什么用处,不如让给别人,填到他们档案里,或许对他们升学还有帮助。
事后师的文言文翻译
余闻之先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人之楷模,德行之范。
古有孔子,今有先师,皆传道授业,解惑于民。
余今日欲以文言文译事后师之道理,以飨读者。
事后师者,师之业也。
师者,教人立身行道,成家立业,为官为民。
事后师者,即师之事业得以成功,弟子得以成才,家国得以安宁。
然事后师非一日之功,需师之悉心教导,弟子之勤奋学习,方能成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事后师,首在传道。
道,即道德、道义、道理。
师者,以道德、道义、道理教人,使人明理知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传道者,务立本也。
立本者,立道德之本,道义之本,道理之本也。
其次,师者授业。
业,即技艺、学业、事业。
师者,授人以技艺,使人有所长;授人以学业,使人有所成;授人以事业,使人有所立。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授业者,使人有所得也。
再者,师者解惑。
惑,即疑惑、困惑。
师者,解人之疑惑,使人明白事理,消除迷茫。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解惑者,使人明理也。
事后师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成长、成功。
启蒙阶段,师者以道德、道义、道理教人,使人明理知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此阶段,弟子当虚心向师学习,增长见识,树立道德观念。
成长阶段,师者授人以技艺、学业、事业,使人有所长。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在此阶段,弟子当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
成功阶段,师者助弟子成就事业,使家国安宁。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在此阶段,弟子当感恩师恩,传承师道,发扬光大。
事后师之道,有三重境界:道德境界、学业境界、事业境界。
道德境界,即师者以道德、道义、道理教人,使人明理知义。
孔子曰:“君子之道,仁也。
”在此境界,师者以仁爱之心对待弟子,使弟子明白仁爱之道。
学业境界,即师者授人以技艺、学业、事业,使人有所长。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此境界,师者以严谨的学风教导弟子,使弟子掌握知识,成为有用之才。
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
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针对当时耻于为师,不重视师道的风气,而写的一篇文章。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不但自己敢于为师,而且写了此文,阐述自己对师道的看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古人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学,无贵贱,无老幼,无贫富,皆可为之。
然而,学之难易,在于人之志。
志者,学之根也。
根深则叶茂,志坚则学成。
昔者孔子,生于春秋之际,师事老聃,问道于老子。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贤,皆因其志学之坚。
是以古人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为也。
然匹夫匹妇,各尽其力,亦足以成大业。
是以孟子劝学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吾志也。
”颜渊者,孔子之门人,贤而好学。
孔子赞曰:“颜渊,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渊之所以能成为孔子门下之佼佼者,亦因其好学之心。
古之帝王,亦以学为重。
汉武帝好文治,广招天下贤才,设立太学,以育天下英才。
唐太宗李世民,以文治武功,开创贞观之治,亦因好学而能成一代明君。
至于民间,亦不乏劝学之例。
汉时,有孙敬悬梁刺股,苏秦刺股读书之典故。
孙敬,字文子,好学不倦,夜以继日,以绳悬梁,刺股而读书。
苏秦,字季子,亦好学,刺股读书,夜以继日,终成一代名臣。
今人欲求学问,亦当效古人。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夫学之海,广袤无垠,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劳。
学者,当以勤为本,以苦为舟,方能抵达知识的彼岸。
夫学,非一蹴而就之事。
学者,当以持之以恒之心,勇往直前。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逆水行舟,非一日之功,需持久之志。
学者,当如逆水行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又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夫勤学之人,业必精;嬉戏之人,业必荒。
思虑周详,行必成;随波逐流,行必毁。
学者,当以勤学为本,以思虑为行。
总之,学之路上,艰难险阻,非一日之功。
然而,古人劝学,以志为先,以勤为本,以苦为舟。
师说词多义(1)
师说词多义(1)师说词多义古代师说是一种用以寄托师德情感、传承道统、塑造师生关系的文化符号。
师说中每一个词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背景下则会呈现出不同的义理。
师说词多义,既丰富了文化内涵,又让人们在理解与传承师道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一、圣人之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论语》)这是孔子所说的名言,意思是教师的使命是传授知识。
在现代社会,师者不仅仅是授课的老师,还有教练、导师、指导员等等。
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
二、仁者之道:“仁者爱人,也要师之以诚。
”(《礼记》)仁者之道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心、帮助,而师之以诚则深刻体现了这种理念。
仁者爱人,师者更应该爱学生,以诚挚的态度面对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三、和为贵:“师者,教学相长,达人达己。
”(《说文解字》)和为贵意思是以和谐为重,而师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以和为贵。
教学相长,不仅是学生成长了,老师也通过教导他人增加了经验和学习。
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思,达人达己。
四、日新者必胜:“师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养正斋师范讲义》)日新者必胜,不仅适用于社会的发展,也适用于教育的方式。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能够促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感恩和责任:“师者,应该感恩学生、感恩教育。
”(《养正斋师范讲义》)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
当师长对学生有着无私的帮助和引导时,学生也需要感恩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有责任心,对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师说词多义,它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含义,但都是围绕着教育的目的、方式、态度展开的。
师者的身份不能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者,更需要具备责任、爱心、感恩等品质。
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人、培养人才,都是通过言行来实现的;只要能够帮助别人明白事理,消除疑问和困惑,就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不仅在当今社会需要这样的老师,而且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贤早已经开始重视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认为“孺子可教也”,值得赞叹与敬佩。
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叫做孔丘,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应该选择他好的地方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自己就要注意并加以改正。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因此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学习,把它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孔子提倡虚心学习,谦逊待人,不耻下问,这种学习态度非常好。
特别是在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或者无法克服的困难,但是,如果缺乏学习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会让你束手无策,难以处理。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练毛笔字,刚写完第二页,便想起来去找墨水,拿出纸笔后却怎么也找不着墨水瓶,原来是装在茶叶盒里忘记取出来了。
怎么办呢?还好爸爸及时赶回来,看到这种情况,便毫不犹豫地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画圈,等干了之后,墨水瓶也被带了出来。
由此可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我们知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政爱民,提倡“克己复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维护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希望恢复周礼乐制度,这虽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那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和推广,而且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合理内容,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怎样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
怎样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一.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社会的要求和影响下,通过学习、修养和实践等方式在教育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一般来讲,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师道,指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职业性道德要求,通常表现为国家或行业对教师的一系列准则性的要求或规定。
二是师德,指内化到教师深层心理结构中制约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标准以及相应的道德品质。
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面深入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已经波及包括教育在内的我国社会的每一个领域。
改革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重新调整对待新生事物和时代变动发展的态度和关系。
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关系之中。
其中师生关系处于核心的位置。
首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
任何职业道德的首条规范或根本原则都是要求从业人员要尽心竭力地为职业对象服务.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教师,一是应该具有对学生热情关怀的态度,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业进步考虑,把学生成长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冷漠、嘲讽的态度对待他们。
必须尊重学生的感情.对学生在认识和品德方面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提出批评和忠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成绩要负全面责任。
教学态度是否认真,备课是否充分,授课是否认真,考试评卷是否严肃,这些都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态度,而且体现着对学生的权利和人格是否尊重。
在对研究生的学习、成长、人格发展进行培养指导的过程中,更体现出导师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责任。
二是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权利,尊重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在今天,我们更不应该因学生的贫富、素质的良莠、家庭背景的不同、男女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
作为受教育者,他们在教师面前都是平等的。
职业良心——教师的根
职业良心——教师的根作者:吕学伟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2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浮华的世界,躁动的人心;有偿办班,教辅回扣;接受宴请,无爱于生,成了时下一部分教师的常态,且心安理得,泰然处之,浑然不觉已与“师道”背离万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教师,面对求学的学生就要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学生谆谆教导,用自己的知识为学生灌输知识的能量,并且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他的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21世纪的今天,部分教师不该反思与反省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方净土,为了我们的未来,教师请认清自己的责任,告别物欲的奢望,用精神来引领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获得人性化的教育与管理吧!让我们每位教师在平凡的讲台上舞出不平凡的人生。
宋代学者李觏曾经提出:“师者虽非人君之位,心有人君之德”,可见德高才能为师。
几千年来,教师通常是以社会道德风向标的身份出现的,教师在人们的视野里永远是谦谦君子的形象,世人也常把他们作为社会良好品德的典范。
“春蚕”“蜡烛”成了教师的代名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了教师的行动准则,由此可见社会对教师特殊的期望,而教师也常把这种期望转化为自身努力的动力。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师道,践诺了职业良心,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有了21世纪的榜样,我们每位教师也要扪心自问是否付出自己的真心,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对得起学生对我们的真情呼唤: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的职业良心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一种自我约束,取决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内心不认同、不接受是徒劳的。
教师是普通人,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凭良心赚钱的职业,但普通绝不意味着平庸,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
一旦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接受为人师表的这份工作,职业良心就必须深植于心,融化于生命的血脉,镌刻在灵魂的深处,现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位合格教师不能触及的底线,不能违背的最基本的原则,无论成就的高低、职位的尊卑、环境的优劣,是何时何地都不能突破的职业操守,反之就担不起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也是对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玷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精辟言论。
在当今社会,人们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荣誉。
人们都喜欢使用诸如“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妙的词句来描绘教师。
教师是各门知识(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的传授者,学生是各类知识的接受者、学习者。
教书的目的是育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而育人则指的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所认可并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所以,教书育人是教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工作。
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一分为二来看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难免会以某种观点、方法、情绪影响学生。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老师,简单的区别在于是否自觉地既教书又育人。
那么,我们广大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下面就此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一天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教师接触,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方面,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普遍,他们在性格上,人生观方面都存在与过去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很多不同之处。
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在“温室”环境下长大,所以有的学生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
对于现在身处教学的一线的教师来说,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好不好,与教师有无爱人之心、知人之明关系重大。
要解决这类型的问题,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观察、课后了解、书面调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甚至家访,这样就能够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整体的和个别的思想情况与特点,从而为教书育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书育人的必备条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青年学生,往往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楷模,甚至崇拜的对象。
因此,教师本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我们体会到,教师本身的模范行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留给学生的印象和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教师在某一门课程、某一问题上所传授的具体知识。
学生可能会很快忘却老师教授的某些专业知识,但是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则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们的许多教师作风严谨,备课认真。
教师本身严谨的教风,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会了他们怎样做学问,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三、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把教书育人的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
作为教师而言,我们除了消化好教师讲课环节外,我们还应注意抓好学生的预习、练习、复习、考试等环节,任何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
在练习环节中,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不交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必要的惩罚措施,除此之外,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随时抽查,力争做到全批全改。
作业有错误的学生应该要求其改正。
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字迹潦草的作业,可以一律退回重做。
考试时严格掌握标准,一视同仁,不送感情分,该不及格的就不及格;对于个别学生考试的作弊现象,我们从不姑息,严肃处理。
这些措施和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严谨、认真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致的作风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督促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总之,我们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找出教书与育人的结合点,真正让教育达到教学生成人,培养学生成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