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式,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3)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1)诗歌意境的感悟。

(2)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江上渔者的画面。

(2)提问:请问同学们对这幅画面有什么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渔、君”等字,会写“渔、者”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感受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背诵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理解“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江上渔船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江上捕鱼的视频,引出课题《江上渔者》。

提问学生对渔民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看出人们对美味鲈鱼的喜爱,而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则能感受到渔民在危险的江面上劳作的艰辛,从而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5.赏析语言风格分析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7.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如李绅的《悯农》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认识和感受。

8.总结全文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江上渔者》。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种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江上渔者》这首诗歌时,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赏析语言风格等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

古诗江上渔者教案中班古诗江上渔者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通过讲解,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渔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讲解古诗教师板书《江上渔者》的诗句,逐句进行讲解。

讲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教师解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欢吃美味的鲈鱼。

讲解第二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教师解释:你看看那些小船,在风波中出没,非常危险。

讲解第三句:“昨夜入江潮,悠悠逐浪花。

”教师解释:昨天夜里,江水上涨,潮水悠悠地追逐着浪花。

讲解第四句:“今朝泊岸处,依旧满江红。

”教师解释:今天早上,渔船停泊在岸边,江水依然呈现出红色。

3.分析意象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上往来人”、“一叶舟”、“风波”、“潮水”、“浪花”等。

教师提问:诗中描绘的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如对美景的喜爱、对渔民的同情等。

教师提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4.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江上渔者》。

学生反复背诵,直至熟练。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其他关于渔者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泊船瓜洲》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谈谈学习收获,表示要继续学习古诗词。

四、作业布置1.背诵《江上渔者》。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讲解古诗时,语速要适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2.在分析意象和情感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不能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诗句时,通过提问和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但爱鲈鱼美”和“出没风波里”所蕴含的对比意味,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渔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让学生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巩固学习。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上渔者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义。

4. 课文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江上渔者的画。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江上渔者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江上渔者》。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进行例句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与语法结构:(1)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2)进行替换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角色分配。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段关于江上渔者的描述。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2024年《江上渔者》教案中班汇总

2024年《江上渔者》教案中班汇总

2024年《江上渔者》教案中班汇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江上渔者》的作者、背景及诗意。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通过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背诵并默写诗句。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江上渔者》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词(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上渔者》,注意节奏、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理解诗意(1)教师逐句解析《江上渔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4.感悟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渔夫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中的情感。

5.背诵默写(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江上渔者》。

(2)学生默写诗句,检查记忆效果。

6.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创作一首赞美劳动者的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谈谈自己对《江上渔者》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江上渔者》。

2.课下搜集有关劳动者的诗词,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进一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江上渔者》教案中班汇总如下:1.导入2.初读诗词3.理解诗意4.感悟情感5.背诵默写6.拓展延伸8.作业布置9.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背诵并默写诗句。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诗中,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诗中描绘了江上的渔夫辛勤劳作的场景。

”教师:“很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描绘渔夫的辛勤的呢?”学生:“作者用‘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来描述渔夫在风浪中搏斗的情景。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篇一: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诗文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

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

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

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

(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材料: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

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二、朗读古诗《江上渔者》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三、古诗表演《江上渔者》1.根据古诗的意思创编情景剧《江上渔者》。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四、古诗绘画《江上渔者》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

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唯一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

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

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

“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

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的: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了解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渔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句子和生词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江上渔者》,提问:“江上渔者”指的是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划记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拓展:(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诗中的社会现实。

(3)拓展相关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渔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江上渔者》。

(2)结合课后注释,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应审视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解释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江上渔者》的整体内容和意境。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上渔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简短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学习:分组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场景,增强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作业收集,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估学生对生词和难点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估他们对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五、作业与拓展: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江上渔者》。

写一篇短文,描述诗中的场景和情感,或者对自己的生活有何启发。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音乐会,欣赏与诗歌相关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

2.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的艰辛不易。

3.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

【板块一:勾连旧知,释题导入】1. 导入诗题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2.解释诗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人。

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那么渔者就是——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是——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

3.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关爱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等,世称范文正公。

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

(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1.读正确、流利随机指导“没(mò)”的读音。

2.读出节奏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3.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没”“风波”“但”“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全诗,感受作者范仲淹对渔民的同情和关怀。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描绘的渔民生活,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

(2)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范仲淹,他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解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江上渔者》,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箬笠”“蓑衣”等。

3.分析诗歌意象(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如“江水”“风浪”“渔船”等。

(2)分析这些景物在诗中的作用,如何表现渔民的艰辛生活。

4.体会诗人情感(1)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对渔民产生同情?这种情感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分析表现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对比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对比。

(2)分析这种对比手法如何突显诗人的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句?分享一下。

四、作业布置1.背诵《江上渔者》全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在分析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时,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作业布置合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4.不足之处:在分析诗歌意象时,部分同学对景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资源1.古诗《江上渔者》原文及注释。

2.诗人范仲淹的简介。

3.与《江上渔者》相关的诗歌及图片。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鲈、渔”等2个字,会认“宋、范”等4个字,能正确读写“江上、往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准确、流利地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4.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背诵、默写古诗,积累经典诗句。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简单的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描写江上渔者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让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江边渔民捕鱼的视频,视频中展示渔民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驾驶着小船,辛勤捕鱼的场景。

2.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他们的工作辛苦吗?3.引出课题《江上渔者》,介绍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仲淹所作,他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渔者的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

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韵律(7分钟)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重点强调“鲈”(lú)、“范仲淹”(fànzhòngyān)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4.划分古诗的节奏,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打节奏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描绘的江上景色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江上渔者》、生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上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上景色的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短语,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句子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景象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写作,表达对江上渔者的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写一篇关于江上渔者的短文,描述渔夫的劳动情景和作者的感悟。

3. 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和感受,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场景,以及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体会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想象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诗人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渔民的生活,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江上捕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渔民的工作场景。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渔民的工作辛苦吗?为什么?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江上渔者》,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情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但爱鲈鱼美”?这与后面的“出没风波里”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总结:诗人通过对比吃鱼的享受和捕鱼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想象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背诵诗歌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推荐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备课教案热度:小学二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江上渔者》文章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背景知识,分析诗歌结构和主题;第二至三课时:逐行解读文本,讨论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第四至五课时:分组讨论,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诗歌演绎;第六课时:总结复习,进行诗歌鉴赏和评价。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以及他的诗歌创作风格;2.让学生掌握《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结构和主题,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对唐诗的背景和特点有所了解。

2.讲解《江上渔者》的背景:解释诗歌的情境是在长江上,写渔夫捕鱼的情景,探讨诗人对渔者生活的赞美和感慨。

3.分析诗歌结构和主题: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及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对整体内容有整体认识。

第二至三课时:1.逐行解读文本:逐行解读该诗,讲解每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讨论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比如“江心”、“江上”等词语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四至五课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诗人、渔夫、江水等,演绎诗歌的场景和情感,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表演成果展示:让各组表演他们的演绎内容,并进行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合作和交流。

3.总结复习:回顾诗歌的主题、结构和意象,鉴赏和评价学生的表演成果,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课时:1.综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诗歌鉴赏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江上渔者》这首诗进行再次鉴赏和评价,总结诗歌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课堂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渔民的深切同情,培育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江上渔者》是唐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描绘了江上渔民的艰辛生活。

2. 字词讲解: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江上”、“渔者”、“风波”等。

3.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江水悠悠”、“风波不断”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2. 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鉴赏方法。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板书:重点词语、诗句的书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简介诗人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提问:你们对江上渔者有什么印象?二、朗读诗文1. 学生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

三、文本解析1. 分析诗文的意象、修辞手法。

2. 讲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一、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

二、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诗文背诵、心得体会质量等。

3. 小组评价:小组讨论成果的创意和深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教学拓展1. 介绍范仲淹的其他诗作,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范仲淹的文学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
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
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
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
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
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
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
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
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
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
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
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
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
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
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
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
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
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
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
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
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
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
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
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多媒体出示)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
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
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
心情。

(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

你们读了这
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
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出示诗句)看到了小船。

教师:
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
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这是多么的——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
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
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

学生朗
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
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
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
条条皆辛苦。

”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

请同学们把
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
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读《江上渔者》说课《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

全诗只有短短的
四句话(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
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
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
者的同情。

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在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美,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

具体来说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朗读中理解诗意在出示古诗以后,我通过三步的朗读,第一步,将古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书写练习;第二步,试着读出
古诗的味道;第三步,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以后眼前仿
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古
诗的意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忽略了古诗教学中的解释,不采
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
通过说画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

因为小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
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
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

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
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
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二、启发想象悟诗情“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

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


(黑格尔)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
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
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在学生理解往
来的客人爱吃鲈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客人们会怎么说,让
学生感受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为体会捕鱼的艰辛奠定基础。


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两句诗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第
一步,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
通过给画面上添画小舟,让学生直面诗句,与诗文“真心接触”,
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第二步,让学生想象江上渔者在
风浪中捕鱼可能遇到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感受渔者捕鱼的艰辛。

三、组合、写话,提升在学生感受渔者捕鱼艰辛的基础上,通
过与《悯农》的组合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的话其实就是
自己内心想法的展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