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

罗莉11717 1107714015

摘要: 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三亚类、五个基本类型。沙漠旅游资源的区域独有性和景观异质性显著, 且东、西沙区分别形成景观组合式与沙漠景点集合式旅游资源富集区。沙漠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旅游功能与旅游适宜性。通过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四种开发类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提出了应把北方沙漠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国家沙漠治理的框架下, 东部沙地及城镇边缘限制开发沙漠度假、娱乐类旅游, 中部沙漠适度开发沙漠生态观光类旅游, 西部沙漠大力开发沙漠原生态类旅游的战略, 并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组织体验式旅游项目等为对策, 发展我国北方沙漠旅游。

关键词: 中国北方沙漠; 旅游资源; 开发战略

我国北方沙漠的主体是从里海开始的中亚温带沙漠的东延部分。沙漠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 东迄松嫩平原, 形成一条位于35至50 N、75 至125 E, 横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东西长达4 500 km, 南北宽约600 km的断续弧形沙漠带。其中, 新疆、内蒙古与陕、甘、宁、青等省区是我国北方沙漠的主要分布区域。沙漠自身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类赋予其中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旅游主体的审美倾向及地域空间的极大差异性, 使沙漠中的许多景观类型以及与沙漠密不可分的伴生景观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满足了人们求美、猎奇、探险、增长知识的心理需求, 也使沙漠之旅发展成为最具体验色彩的旅游活动。近年来, 随着人们回归大自然、返璞原生态的欲求的增长, 沙漠旅游资源已对异域空间的旅游者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潜在的沙漠旅游市场正在悄然形成。关于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 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如通过对个体的深度研究提出将沙坡头建成中国沙漠旅游基地的构想, 根据沙漠旅游的特殊要求和开发难度提出纳入丝绸之路游的系列产品之中的设想, 从保护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出发提出应将沙漠化地区定位于生态旅游的观点等。这些研究对于开发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都不失为独到见解, 但其中一些研究或从沙漠旅游资源个体角度出发, 或从某个局部、行政区域考虑, 较少将沙漠旅游开发置于北方沙漠区划下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实施开发。鉴于此, 本文在对北方沙漠区域旅游资源分析

基础上, 拟通过对各沙漠区的景观特征、生态环境及其与旅游功能适宜性的分析, 对现有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与对策, 旨在为我国北方一流的沙漠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 树立沙漠旅游品牌、吸引远程游客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沙漠旅游资源的旅游适宜性分析

(一)沙漠旅游资源的功能

旅游者的猎奇、探险、体验和得到一次特殊经历的心理需求, 把沙漠与旅游紧紧联系起来。在我国北方沙漠中,沙漠、草原、民俗是吸引旅游者最主要的三个因子, 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反差, 因而也成为吸引上述客源地最具诱惑力的景观, 这种与自然及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梯度力便成为促使人们进行沙漠旅游的外动力。因此, 沙漠旅游资源的功能就是欣赏沙漠地区特有的粗犷、原始、苍凉的意境、沙丘波澜壮阔的气势和的蜿蜒流畅的美感, 猎奇常驻地罕见的景观和事物、了解沙漠的成因及其科学知识, 体验沙漠娱乐和体育活动带来的惊险和刺激。此外, 还有科学考察、沙漠康疗等功能。

(二)沙漠景观的旅游适宜性

风沙地貌景观构成观光型旅游资源的主体。流动性沙漠比固定和半固定沙漠更具有人们潜意识中那种对沙漠美感的欲求。植被覆盖少或无、沙丘高度适中、密集、连绵, 浩瀚无垠, 如同沙海中起伏的波涛, 这是既能身临其境又能极目远望的最理想的沙漠景观。从北方沙漠的流动性来说, 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局部地区、库姆塔格沙漠等适合观光旅游;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高大, 则是沙漠探险或体育娱乐旅游的理想旅游地。我国典型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 万km2 以上, 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西两翼,保持着固有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似城廓拟宫阙、似龙虎拟鸟兽等堪称鬼斧神工的魔鬼城, 能够满足旅游者追逐原始苍凉、扑簌迷离的特殊需求。无论是观光还是探险考察旅游, 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国北方沙漠分布着9 个植被型和28 个植被亚型。沙漠植物是沙漠的伴生或组合旅游景观,多数都不会导致专门的沙漠旅游动机, 惟有沙漠中河流沿岸生长的胡杨林是一个例外。胡杨林不仅是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宝贵物种, 它的存在还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生态屏障。其旅游意义在于: 一是活着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多舛命运的神奇传说成为一种精神被人们所膜拜, 也激发着旅游者的好奇心; 二是老胡杨盘根错节、枝桠虬蟠, 新生胡杨赤橙黄绿四季色彩多变, 即便是在已远离河流得不到地下水的接济, 也虽死犹生, 塑造出各种奇特的形状, 稀疏蜿蜒地点缀在沙漠之中, 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是胡杨年轮包含丰富的气候变

化信息, 是认识干旱区过去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 因此, 无论从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和旅游吸引, 胡杨林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开发中的问题

(一)偏重资源导向, 缺乏区域整体规划

开发上仍处在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资源导向型层次, 各省市区基本上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规划、高效权威的开发指导, 大大降低了北方沙漠旅游的整体形象。例如, 腾格里沙漠现有6 个以沙漠为主体的旅游景区,科尔沁沙地在翁牛特旗也密集分布着3 个沙漠景区。沙漠旅游资源有遍地开花式开发的倾向。

(二)面向远程游客的旅游产品共性大、特性小

目前针对本地客源的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较完善, 但从长远和整体上看, 缺少对沙漠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和针对市场需求的资源筛选, 基本上处于我有什么而非你需要什么的层次, 大部分区域尚未形成各自的特色。尤其对于远程游客来说, 共性大独特性小所具有的近邻效应使沙漠旅游景区间的替代性增强, 使吸引力产生抑制, 并造成各沙漠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以宁夏沙湖和沙坡头为例, 二者分别分布于银川南北, 均以同类项目辐射同一地域内, 从而形成了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沙坡头游客占宁夏游客总人数的比例已从1990 年的45.72%下降到2000 年的14.56% , 沙湖却从1991年不足10%上升到2000年的39.3%。库布齐沙漠的恩格贝与银肯响沙湾旅游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过度开发导致局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沙漠地区环境脆弱, 过度开发旅游资源, 环境容量超载, 将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例如, 近年来敦煌鸣沙山接待游客数量超出环境容量, 使鸣沙山流沙大量下滑, 也影响月牙泉水位的恢复, 水位逐年下降, 沙漠向外缘不断扩展。一些地方为了开发旅游, 在沙漠中封闭的内陆湖泊沿岸修建旅游设施、湖面上搭建观景的木桥, 开发了摩托艇、快艇、游船等项目, 由于气候干旱, 部分湖面日渐萎缩。不少专家担心, 若不采取控制和保护措施, 这些湖泊会变成下一个罗布泊。

三、开发战略与对策

(一)开发的总体战略

持续利用战略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由于开发区多位于脆弱生态地带, 因此, 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在国家沙漠化防治总体框架下, 实施东部沙地及城镇边缘限制开发沙漠度假、娱乐、竞技类旅游, 中部沙漠或沙地适度开发沙漠生态观光类旅游, 西部沙漠大力开发沙漠原生态类旅游的战略,实现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